【考研計算機網路】課堂筆記1 第一章 概述

劉鑫磊rr發表於2020-10-16

文章目錄:

來源:

 第一章知識總結

一:概念、組成、功能、分類

1.網路和計算機網路的區別

2.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3.計算機網路的五大功能(資料通訊、資源共享、分散式處理、提高可靠性、負載均衡)

4.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從不同角度的3種分類

4.1 組成部分(硬體-軟體-協議) 

4.2 工作方式(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4.3 功能組成(資料通訊_通訊子網、資源共享_資源子網)

5.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5.1 按分佈範圍分

5.2 按使用者分

5.3 按交換技術分

5.4 按拓撲結構分

5.5 按傳輸技術分


二: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1.標準化工作

1.1 引入 

1.2 標準的分類(法定標準、事實標準)

1.3 RFC標準升為因特網的四個階段

2.標準化工作的相關4個組織


三:效能指標之速率、頻寬、吞吐量、時延、時延頻寬積、往返時延RTT、利用率

1.速率

1.1 速率kb千 Mb兆 Gb吉 Tb太的單位換算

1.2 儲存容量KB MB GB TB的單位換數

2.頻寬

3.吞吐量

4.時延

4.1. 概念

4.2 時延的4大類別

4.2.1 傳送時延公式

4.2.2 傳播時延公式

4.2.3 排隊時延和處理時延

5.時延頻寬積

6.往返時延RTT

6.1 概念 

6.2 關係

6.3 RTT包括

7.利用率

7.1 分類

7.2 時延和利用率的關係


四:分層結構-協議、介面、服務

1.為什麼要分層呢?

2.分層的5個基本原則

圖解:實體、對等實體、協議、介面、服務

3.認識分成結構(實體、協議、介面、服務)

4.SDU、PCI、PDU的意義關係

5.概念總結


五: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參考模型分類

1.OSI參考模型

1.1 ISO/OSI參考模型證明來的?

ISO/OSI參考模型失敗的原因

1.2 OSI七層模型結構

1.3 通過模型解釋通訊過程

1.4 每個層次對於資料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1.5 每個層次的作用功能及主要協議是什麼?

1.5.1 應用層

1.5.2 表示層

1.5.3 會話層

1.5.4 傳輸層

1.5.5 網路層

1.5.6 資料鏈路層

1.5.7 物理層

2.TCP/IP模型

2.1 每個層次的主要協議是什麼?

2.2 ISO/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的異同

2.2.1 相同點

2.2.2 不同點

3.五層參考模型

 3.1 每個層次的作用功能及主要協議是什麼?

3.2 五層參考模型的資料封裝與解封裝(報文、報文段、資料包、幀、位元)


來源:

2019 王道考研 計算機網路:【播放量116萬】【21學時】 【74集】【六個章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E411D78Q?t=80

 王道計算機網路ppt和書本pdf版本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HtguTGaRBXFp974Hixw-cA 
提取碼:twen 

 第一章知識總結(思維導圖後面完善)

前言:怎麼學計算機網路?

一:概念、組成、功能、分類

1.網路和計算機網路的區別

圖解:

2.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總結:計算機網路是互聯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

互聯:互聯互通   經過通訊鏈路

自治:無主從關係(相互獨立)

3.計算機網路的五大功能(資料通訊、資源共享、分散式處理、提高可靠性、負載均衡)

4.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從不同角度的3種分類

4.1 組成部分(硬體-軟體-協議) 

4.2 工作方式(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4.3 功能組成(資料通訊_通訊子網、資源共享_資源子網)

5.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5.1 按分佈範圍分

5.2 按使用者分

5.3 按交換技術分

5.4 按拓撲結構分

5.5 按傳輸技術分

二: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1.標準化工作

1.1 引入 

1.2 標準的分類(法定標準、事實標準)

自己也是可以制定一個標準的!

1.3 RFC標準升為因特網的四個階段

2.標準化工作的相關4個組織

三:效能指標之速率、頻寬、吞吐量、時延、時延頻寬積、往返時延RTT、利用率

1.速率

1.1 速率kb千 Mb兆 Gb吉 Tb太的單位換算

1.2 儲存容量KB MB GB TB的單位換數

2.頻寬

圖解

3.吞吐量

圖解

4.時延

4.1. 概念

4.2 時延的4大類別

4.2.1 傳送時延公式

4.2.2 傳播時延公式

4.2.3 排隊時延和處理時延

5.時延頻寬積

6.往返時延RTT

6.1 概念 

6.2 關係

6.3 RTT包括

7.利用率

7.1 分類

圖解

7.2 時延和利用率的關係

 

四:分層結構-協議、介面、服務

1.為什麼要分層呢?

2.分層的5個基本原則

圖解:實體、對等實體、協議、介面、服務

3.認識分成結構(實體、協議、介面、服務)

圖解

4.SDU、PCI、PDU的意義關係

圖解

5.概念總結

五: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參考模型分類

1.OSI參考模型

1.1 ISO/OSI參考模型證明來的?

 

ISO/OSI參考模型失敗的原因

1. ISO/OSI參考模型專家缺少實際經驗,構想的很好,但在實操上面不行

2. ISO/OSI參考模型實現起來比較複雜,執行效率非常低

3. ISO/OSI參考模型制定的週期太長了,在模型出來時不能及時的進入市場,已經有其他的參考模型了

4. ISO/OSI參考模型層次劃分不是很合理,有些功能可能在各個功能中重複出現,有些弊端,不太適合市場

1.2 OSI七層模型結構

1.3 通過模型解釋通訊過程

1.4 每個層次對於資料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1.5 每個層次的作用功能及主要協議是什麼?

1.5.1 應用層

1.5.2 表示層

1.5.3 會話層

1.5.4 傳輸層

1.5.5 網路層

1.5.6 資料鏈路層

1.5.7 物理層

2.TCP/IP模型

2.1 每個層次的主要協議是什麼?

2.2 ISO/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的異同

2.2.1 相同點

2.2.2 不同點

3.五層參考模型

 3.1 每個層次的作用功能及主要協議是什麼?

3.2 五層參考模型的資料封裝與解封裝(報文、報文段、資料包、幀、位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