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程式設計師,他究竟為何頻繁跳槽

溪源More發表於2020-10-15

1)

一天,我無意中發現曾經見過一面、我朋友老張的同學老楊在招聘網站上的狀態,又變成了“離職”,這讓我很吃驚,畢竟,我清楚的知道他的上一份工作到現在才過去不到一個月。

難道他又離職了?

於是我向老張打聽這件事,老張說:好像是的,聽說跟這家公司又鬧脾氣了。

我:啥?又鬧不開心了?上次是啥時候?

老張:是啊,聽說過年前剛剛被上家公司優化出來,說是能力與薪資不匹配,這次還不知道是啥原因。

我:這到底是咋了,看起來挺老實穩重的一個人,為啥總是很難在職場獲得穩定的發展?

老張:誰知道呢?

2)

老楊是我曾經在一次飯局上有過一面之緣的同行,都是從事後端開發。今年年前從公司出來他還給我發過簡歷,讓我給他推薦工作。

事實上我雖然自稱認識技術社群的一些人,但我還是很少給別人推薦工作的。畢竟,這事兒費力不討好,還很容易惹出些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來。但老楊的態度看起來挺誠懇,對技術也看起來充滿激情,大概是一個有追求的開發者,所以我還是收下了他的簡歷。

這份簡歷的內容讓我很奇怪的是,他在30歲以前基本上很少跳槽。從21歲開始的職場經歷,只有三家公司,第一家公司待了四年,後面每家公司也都待了超過兩年。除了最後一家是某創業公司,規模不大,只有十幾號人外,其他這些公司都是挺專業的軟體公司。看他從事的崗位和參與的專案,也都找不出瑕疵來,這充分說明他還是能夠獲得一些積累的。

但再看他三十歲之後的工作,卻跟之前的穩定發展截然不同,基本上每隔幾個月就跳一次槽,最多的工作只幹了不超過5個月,最少的工作只幹了不超過一個月。

3)

事實上大家都似乎有類似的共識,即有許多年輕人,他們的跳槽頻率為前輩所折服,經常一言不合就跳槽,當然,他們往往能夠提出自己的理由:公司美女太少,每天早上8點半要上班,太難實現了;每天寫的程式碼bug太多,不想改bug。

但老楊不是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十年開發者,為啥過了三十歲之後跳槽這麼頻繁呢?

這顯然讓我非常詫異。於是,我也非常謹慎的向他丟擲了這個問題。

他的理由讓我很奇怪:我跳槽的頻率很高麼?我其實自己還只是隱約有這些感覺,但這年頭不是很正常麼。而你還問我為什麼,這在我看來很奇怪呀。

我:為啥覺得奇怪呢?

他:這家A公司,天天996,週日還週期性需求爆發,雖然錢拿的不少,但是我不想拿錢換命啊?這家B公司,官方網站上吹出花了,但是,技術卻還在用十年前的東西;那家C公司,離我們家有點遠,沒地鐵,我還得換乘兩趟車;那家D公司,就不用說了,加班不僅沒加班費,還要我自己買盒飯。。。

4)

這些理由雖然都看起來挺“正確”的,畢竟每家公司難免都有一些自己的毛病,但頻繁因為這些毛病就離職,會不會太小題大作了?

於是後來我想辦法找到了老張,想聊聊老楊這個人。

然後老張說:老楊找你推薦工作了?他之前也找過我很多次啊,我給他介紹了三次,每次都幹不滿3個月就離職了。

我問:他有說什麼理由麼?

老張說:他的理由很多,看起來也挺有道理的。第一家,他去幹了一個多月,後來離職了,說每天干的是增刪改查。他跟我吐槽說:我一個堂堂十年經驗的開發者,居然只能幹增刪改查這種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太打擊人了,不想幹了。

老張說:我試圖勸服他,畢竟我自己也是幹增刪改查的,我覺得倒是沒什麼,但是他毅然決然還是離職了,而且走的時候手頭上的工作還沒交接,讓我不得不跟那家公司的熟人說了很多好話,對方想辦法頂上了。他後來又找我推薦工作,我想著他上次說技術含量太低了,這次給他推薦一個技術含量高點的?

5)

第二次,老張給老楊推薦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公司的架構師崗位,當時去面試的時候,這家公司技術總監內心雖然有點不太滿意,但是礙於確實比較缺人手,有時一些技術比較難的工作確實需要資深程式設計師才能駕馭,所以勉強答應了。

但是老楊在這裡只幹了兩週,就被迫走人了。老張問過這家公司的技術總結,他說:這個老楊,太有個性了。讓他幹一點點有點難度的工作,他就會推辭,這麼難,我搞不定,你們還是換別人吧。稍微難一點的活,他都不願意幹。

“就這態度,我還留著幹啥”。

6)

在經歷兩次推薦工作都沒有善終的情況下,老楊也確實是個臉皮厚的人。他又一次找了老張來推薦,說隨便找個工作都行,“這次我一定踏踏實實好好幹下去”。

有了上兩次的經驗,老張就不敢給他推薦比較好的工作了,而是給他推薦了一個某外包公司的工作,老張認為老楊之前畢竟幹外包乾了四五年,應該對這種工作比較拿手。

當時老楊也非常高興的過去了,但是才過一個月,老楊又告訴老張,他又離職了。問他理由,老楊說:

我感覺在這裡沒有積累,這種公司天天都是寫程式碼,脫離行業,根本就不是長足之道,我要找就找能夠讓我自己能夠形成積累的工作。

老張問老楊:你覺得什麼工作能夠讓你形成長期性的積累呢?

老楊說:我也不知道。

聽了老張講了這麼多有關老楊的故事,我大概對這個人有一點點初步的認識,當時自然也不敢冒昧的給他推薦工作了。

7)

這次看到他的簡歷,於是藉著一個話題,我跟他聊起了他的求職經歷,想問問他過了30歲之後開始跳槽頻繁的問題。

老楊說:大概是過了三十歲之後,就開始焦慮了吧。

我:你為啥突然就開始焦慮了呢?

老楊說:我以前覺得自己的簡歷挺不錯的,有大廠經歷、也幹過非常有水平的專案,忠誠度也高,我的老同事們都說我靠譜。靠著這份簡歷,在30歲以前也獲得了幾份工資比較高的工作,後來去了一家創業公司,那時是公司技術部門的實際負責人。

老楊說:大概當時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吧。當時我覺得自己技術挺好的,認為自己在程式設計師裡面,哪怕不是百分之一的精英,也最少也是那百分之二十的優秀開發者。

老楊說:但後來,我從那家創業小公司出來之後,開始關注了一些技術公眾號,也加一些技術群和社群,他們聊的東西,我完全接觸不到,我感覺很方啊。

我:都是哪些話題讓你覺得很方啊?

老楊:什麼大資料啊,微服務啊,容器,服務網格啊,這些我完全都沒接觸過。我只接觸過比較傳統的技術架構,嗯,他們都說是“單體應用”。所以我就想,一定要找個技術比較先進的公司。

我:我感覺這些技術,雖然網上炒得熱火朝天,但我們身邊確實很少用到啊。

老楊:那看來你Out了啊。當你接觸了之後,會發現這些技術確實能夠解決不少痛點啊。我還花了很多時間買了許多課程,這些課程讓我感覺過去十年的工作,幾乎都是在原地踏步,毫無進步。

8)

我:那你學了那麼多,變現了麼?

老楊:可惜。。美中不足,在我們這個小城,這些東西基本上無用武之地。

我:這大概是你跳槽越來越頻繁的原因吧,因為你想學的東西沒有實戰經驗的話,基本上毫無價值。而且,估計你學得越多,只會更加焦慮吧。那你想好未來怎麼辦了麼?

老楊:我打算以後從事大資料方向,專心致志做推薦演算法研究。

我:能找到工作麼?

老楊:我相信,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還不夠優秀,只要我足夠優秀,肯定會收到無窮無盡的Offer。例如,我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搞個副業賺錢模式。出一個課程,寫一本書,到時候肯定能找到工作。

我:那買你課程的人,或者買你書的人,他們會怎麼想?你這些推薦演算法,都需要樣本來喂啊。

老楊:我可以寫爬蟲去爬啊,網上學習資料還挺全的。我還特意買了幾臺伺服器,打算專門爬一些銷售資料啥的。要說是不是真的有實戰經驗,有誰能判斷呢。我買的那麼多課程,也沒見幾個圖靈獎的大佬出來。許多不也是半吊子冒充專家麼?

我:你打算找哪種型別的工作呢?

老楊:我還沒想好,等我想好再慢慢找吧。

我:你們家有礦麼?

老楊:。。。有礦誰還上班啊。

9)

結束完與老楊的溝通,我不由得思考了許久,回顧自己職場的這幾年經歷,這幾年的風氣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方面是知識付費的興起,現在只要擁有一臺手機,隨時隨地就能學習新知識,盡享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帶來的樂趣;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基於推薦演算法的資訊平臺漸漸取代了那些需要我們主動拉取的網站或資訊App,只要我們曾經關注過一些話題,這些平臺就會不斷的給我們推送這些話題。

於是,這使得獲得知識的過程變得越來越輕鬆、廉價,有時,我們就像是在知識的浪潮中翻滾的弄潮兒,舉目都是波濤滾滾的新技術,我們該如何獲取最適合自己的技術發展方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