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語法——Promise物件

爐火糖粥、發表於2020-07-19

一、概念

  Promise是非同步程式設計的一種解決方案(解決回撥地獄的問題),是一個能夠獲取非同步操作資訊的物件。Promise的內部儲存著某個未來才會結束的事件(通常是一個非同步操作)

二、特點

  1.Promise物件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

    Promise物件的狀態由非同步操作的結果決定當前處於pending(進行中)、fulfilled(已成功)還是rejected(已失敗),任何其他操作都無法改變這個狀態。

  2.狀態改變不可逆

    一旦狀態改變,就不會再變,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這個結果。promise物件的狀態改變,只有兩種可能:從pending變為fulfilled和從pending變為rejected。只要這兩種情況發生,狀態就凝固了,不會再變了,會一直保持這個結果,這時就稱為 resolved(已定型)。如果改變已經發生了,你再對promise物件新增回撥函式,也會立即得到這個結果。

  3.缺點

    (1)無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會立即執行,無法中途取消

    (2)如果不設定回撥函式,promise內部丟擲的錯誤,不會反應到外部

    (3)當處於pending狀態時,無法得知目前進展到哪一個階段(剛剛開始還是即將完成)

  4.優點

    promise物件可以將非同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達出來,避免了層層巢狀的回撥函式。此外,promise物件提供統一的介面,使得控制非同步操作更加容易。

三、基本用法 

  Promise物件是一個建構函式,接受一個函式為引數,這個函式的引數是resolve和reject,它們兩個也是函式。

  resolve函式的作用是,將promise物件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為“成功”(即從 pending 變為 resolved),在非同步操作成功時呼叫,並將非同步操作的結果,作為引數傳遞出去,外部用then方法接收

  reject函式的作用是,將promise物件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為“失敗”(即從 pending 變為 rejected),在非同步操作失敗時呼叫,並將非同步操作報出的錯誤,作為引數傳遞出去,外部用catch方法接收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非同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四、API詳解

  1.promise.prototype.then()

    then方法是定義在原型物件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是非同步操作成功的回撥函式,是resolve函式的外部接收器。引數是一個函式。

    工作原理:當promise物件執行非同步操作成功時,會通過resolve函式向外傳遞操作結果,由then方法接收後,對該結果繼續執行傳入then方法內部的函式。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個新的promise例項(注意,不是原來那個promise例項)。因此可以採用鏈式寫法,即then方法後面再呼叫另一個then方法。

function async(a,b)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reject) {
        //非同步程式碼
        setTimeout(function () {
            //加入資料格式的判斷
            if(a!=undefined && (typeof a) =="number"){
                //如果資料格式正確 則呼叫resolve匹配外部的then
                resolve(a+b);

            }else{
                //資料格式錯誤 呼叫reject  匹配外部的catch
                reject(new Error("a is not a number,你瞎啊!!!"));

            }

        },200)
    });
    
}
var promise=async(1,2);
promise.then(function (res) {
    if(res>2){  
        console.log("我是3分支");
      return async(res,3)
    }

    //如果上一個then返回了一個promise 那麼可以後面繼續跟著then
}).then(function (res) {
    if(res>4){
        console.log("我是4分支");
        return async(res,4);
    }
    
})

  2.promise.prototype.catch()

    catch方法的使用、原理同then方法,只是catch方法是失敗的回撥函式。

    注意:

      (1)如果沒有使用catch()方法指定錯誤處理的回撥函式,promise 物件丟擲的錯誤不會傳遞到外層程式碼,即不會有任何反應。

      (2)catch方法只能有一個,有多個無意義,後面的catch並不會執行,catch方法通常寫在最後

var user=new User("niujinghui","123456");
user.checkUsername()
.then(function (res) {
    return user.checkUserpwd();
})
 .then(function (res) {
        console.log("使用者名稱密碼都正確");
})
.catch(function (err) {
    if(err) throw err;
});

  3.promise.prototype.finally()

    finally()方法用於指定不管 promise 物件最後狀態如何,都會執行的操作。該方法是 es2018 引入標準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程式碼中,不管promise最後的狀態,在執行完then或catch指定的回撥函式以後,都會執行finally方法指定的回撥函式。

   finally方法原始碼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 function (callback) {
  let P = this.constructor;
  return this.then(
    value  => P.resolve(callback()).then(() => value),
    reason => P.resolve(callback()).then(() => { throw reason })
  );
};

  4.promise.all()

    promise.all()用於將多個Promise例項包裝成一個新的Promise例項。接受一個陣列作為引數,如果該陣列的元素不是promise物件例項,則使用Promise.resolve()方法將引數轉為Promise例項再處理。另外,promise.all()方法的引數可以不是陣列,但必須具有 iterator 介面,且返回的每個成員都是 promise 例項。

const p = Promise.all([p1, p2, p3]);

    上面程式碼中p的狀態由p1、p2、p3決定,有以下兩種情況:

      (1)只有p1、p2、p3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p的狀態才會變成fulfilled,此時p1、p2、p3的返回值組成一個陣列,傳遞給p的回撥函式。(都成功,傳返回值陣列,如果沒有返回值,會組成元素為undefined的陣列)

      (2)只要p1、p2、p3之中有一個被rejected,p的狀態就變成rejected,此時第一個被reject的例項的返回值,會傳遞給p的回撥函式。(一失敗,傳reject的返回值)

    注意!!坑點來襲

      1、如果作為引數的 promise 例項,自己定義了catch方法,那麼它一旦被rejected,並不會觸發promise.all()的catch方法。如果沒有自己的catch方法,就會呼叫promise.all()的catch方法。

      2、使用all()方法時,傳入的promise物件如果本身定義了then和catch方法,因為這兩個方法都會返回一個新的promise例項,所以呼叫all方法得到的新promise狀態一直都是成功。解釋起來有點繞,結合下面的程式碼看就知道了。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let abc = 10
	let a = 10;
	let b = 20
	if(abc > 30){
		resolve(a+b) 
	}else{
		reject(b-a) 
	}
}).then(function(res){
	return res
}).catch(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const p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let abc = 10
	let a = 10;
	let b = 20
	if(abc > 30){
		resolve(a+b+b) 
	}else{
		reject(b-a-a) 
	}
}).then(function(res){
	return res
}).catch(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const p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let abc = 10
	let a = 10;
	let b = 20
	if(abc > 30){
		resolve(a*b) 
	}else{
		reject(b/a) 
	}
}).then(function(res){
	return res
}).catch(function(err){
	console.log(err)
})

const p=Promise.all([p1,p2,p3])
p.then(function(){
	console.log("正確")
}).catch(function(){
	console.log("錯誤")
})

    上面的程式碼在abc的值小於30時,就會執行reject方法,當呼叫promise.all()時,應該會輸出錯誤。但是因為p1、p2、p3都有各自的then和catch方法,返回了新的promise例項,又因為這個新例項已經處於完成狀態,所以變數p才會一直處於成功狀態。(小爐寫程式碼的時候還思考了好久,大坑!!!)

  5.promise.race()

const p = Promise.race([p1, p2, p3]);

    race方法的引數以及對引數中非promise物件的處理都和all方法一致,但是race方法返回的狀態只和陣列中最先改變狀態的例項相同,那個最先改變的 promise 例項的返回值,就傳遞給p的回撥函式。

    注意:

      (1)如果陣列裡面promise例項執行的速度一樣,返回陣列第一個promise執行的結果

      (2)如果陣列裡面promise例項執行的速度不一樣,返回最快的promise執行的結果,結果是失敗就會直接匹配race的catch方法

      (3)如果陣列裡面promise例項有成功、有失敗的只要不是返回的結果,失敗的就不影響

  6.promise.allsettled()

    promise.allsettled()方法接受一組 promise 例項作為引數,包裝成一個新的 promise 例項。只有等到所有這些引數例項都返回結果,不管是fulfilled還是rejected,包裝例項才會結束。該方法由 es2020 引入。

    該方法返回的新的 promise 例項,一旦結束,狀態總是fulfilled,不會變成rejected

const promises = [ fetch('index.html'), fetch('https://does-not-exist/') ];
const results = await Promise.allSettled(promises);

// 過濾出成功的請求
const successfulPromises = results.filter(p => p.status === 'fulfilled');

// 過濾出失敗的請求,並輸出原因
const errors = results
  .filter(p => p.status === 'rejected')
  .map(p => p.reason);

  7.promise.any()

    promise.any()跟promise.race()方法很像,只有一點不同,就是不會因為某個 promise 變成rejected狀態而結束。如果所有的promise例項都是rejected,則返回AggregateError: All promises were rejected

    經過小爐自己試驗,總結規則如下:

      (1)如果陣列裡面promise例項執行的速度不一樣,執行最快的promise結果為成功則返回,為失敗則按照這個規則找第二快的,依次類推。

      (2)如果陣列裡面promise例項執行的速度一樣,則返回第一個成功的promise的返回值

  8.promise.resolve()

    作用:將現有物件轉為 Promise 物件

    引數情況:

      (1)引數是一個 Promise 例項

        如果引數是 promise 例項,那麼promise.resolve將不做任何修改、原封不動地返回這個例項。

      (2)引數是一個thenable物件

        thenable物件指的是具有then方法的物件,promise.resolve方法會將這個物件轉為 promise 物件,然後就立即執行thenable物件的then方法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let p1 = Promise.resolve(thenable);
p1.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42
});

       上面程式碼中,thenable物件的then方法執行後,物件p1的狀態就變為resolved,從而立即執行最後那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撥函式,輸出 42。   

      (3)引數不是具有then方法的物件,或根本就不是物件

         如果引數是一個原始值,或者是一個不具有then方法的物件,則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物件,狀態為resolved。

      (4)不帶有任何引數

         promise.resolve()方法允許呼叫時不帶引數,直接返回一個resolved狀態的 promise 物件。

  9.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方法也會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例項,該例項的狀態為rejected。

const p = Promise.reject('出錯了');
// 等同於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出錯了'))

p.then(null, function (s) {
  console.log(s)
});

    注意:promise.reject()方法的引數,會原封不動地作為reject的理由,變成後續方法的引數。這一點與promise.resolve方法不一致。

五、總結

  1.promise的作用:Promise是非同步程式設計的一種解決方案(解決回撥地獄的問題)

  2.無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會立即執行,無法中途取消

  3.如果不設定回撥函式,promise內部丟擲的錯誤,不會反應到外部

  4.當處於pending狀態時,無法得知目前進展到哪一個階段(剛剛開始還是即將完成)

  5.promise.then()成功的回撥函式,返回的是一個新的promise例項,可以使用鏈式程式設計,引數來自resolve函式

  6.promise。catch()失敗的回撥函式,只寫一個,多寫無意義,通常寫在最後,引數來自reject函式

  7.promise.all()監聽所有的promise例項狀態,全成功則成功,一失敗則失敗

  8.promise.allsettled()監聽所有的promise例項狀態,等到所有這些引數例項都返回結果才結束,結束時狀態總是fulfilled,不會變成rejected

  9.promise.any()不會因為某個 promise 變成rejected狀態而結束。如果所有的promise例項都是rejected,則返回AggregateError: All promises were rejected

  10.promise.race()返回的狀態只和陣列中最先改變狀態的例項相同,那個最先改變的 promise 例項的返回值,就傳遞給p的回撥函式。

  11.promise.finally()不管 promise 物件最後狀態如何,都會執行的操作

  12.promise.resolve()和promise.reject()都返回一個promise例項,但是promise.reject()方法的引數,會原封不動地作為reject的理由,變成後續方法的引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