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悄然來臨,投資者在新的一年中又要面臨哪些風險?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1月釋出的報告,如今,投資者需要更加警惕環境類風險、技術類風險和地緣類風險,相比之下,經濟類風險反而逐步“退居二線”。
在世界經濟論壇看來,2019年,按照對全球影響程度大小來排序,位列風險Top 5榜首的當屬地緣風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另外四大風險中,環境相關風險佔了三個,影響程度由強到弱分別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改進措施失效、極端天氣事件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程度第四強的是水危機,屬於社會性風險。
如果按照發生機率由高到低來排序,全球前五大風險則由環境風險和技術風險佔據。其中,環境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高於技術風險。具體來看,環境風險中發生機率最高的當屬極端天氣事件,其次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改進措施失效,第三位則是自然災害。技術性風險則分別包括資料欺詐或盜竊,以及網路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改進措施失效”這一風險事件,無論從影響程度,還是發生機率的維度來觀察,排行均在第二名;風險事件“自然災害”也在兩大Top 5榜單中佔有一席之地。
據VisualCapitalist統計,2009年至今,在影響程度最甚的全球風險Top 5中,環境風險逐漸取代經濟類風險,成為全球的主要威脅。環境風險“粉墨登場”可以追溯到2011年,在這之後每年的全球風險中,環境風險都能佔有一席之地,且在2017年以來坐穩了“主角”的位置。而經濟類風險似乎“不夠努力”,儘管曾被視為最具影響力的風險,但其在2015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榜單上“查無此人”。
在發生機率較高的全球風險Top 5中,經濟類風險在2009年以來同樣處於“偷懶模式”,儘管在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出現在前述排行榜中,但在後4年中所佔比重並不高,而且在另外5年中處於“銷聲匿跡”的狀態,而在十年之前,一般分析認為負面經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較高。技術類風險“後來居上”,在2018年和2019年所佔比例出現提升。
此外,這份報告還包含全球風險認知調查的統計結果。該調查的受訪者約1000位,源於世界經濟論壇中多方參與的社群。在上述調查中,被視為今年威脅程度有所上升的風險Top 11包含了1種環境類風險、2種地緣類風險、3種社會類風險、3種技術類風險,以及2種經濟類風險。
其中,被80%以上受訪者視為2019年威脅程度上升的風險Top 5分別包括:大國之間的經濟、政務衝突或對抗(91%受訪者觀點、85%受訪者觀點),多邊貿易規則/協議的損害(88%受訪者觀點),竊取資料/財產方面的網路攻擊(82%受訪者觀點),以及破壞運作和基礎建設方面的網路攻擊(80%受訪者觀點)。
有趣的是,曾被川普“點名批評”的“假新聞”同樣屬於過半受訪者所擔憂的風險之一——69%的受訪者將媒體“迴音室”(echo chambers)和“假新聞”視為今年的“洪水猛獸”之一。簡單來說,“迴音室”可解釋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資訊或想法在一個封閉的小圈子裡得到加強。
而川普的“發家利器”民粹主義、本土主義也引起了多數受訪者重視,72%的受訪者認為,這一風險在今年逐漸加強。除了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同樣會在今年迎來選舉,屆時民粹主義會否各地開花,投資者仍需關注。
來源:WE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