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人糾結的是,這個定義就意味著它們基本價值相當,儘管價格有天壤之別——30美元的谷歌Cardboard和800美元的HTC Vive做的是同類的事情。如今各大商家的VR裝置都陸續上市,但真正要選擇起來,它們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那麼,在選購一款VR裝置時,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們會在經濟版、中級版和高階版三個級別的裝置中選擇,那麼,是隻想簡單體驗VR,還是想獲得最棒的體驗?還是折中選擇呢?以下,The Verge帶來了詳細的選購指南。
經濟版
設計
最精簡的VR裝置莫過於紙糊的Cardboard:智慧手機充當螢幕、塑料放大鏡以及一張硬紙板。不是所有這類裝置都叫Google Cardboard,只是它們當中最出名的是Google Cardboard。而且,不是所有的低端VR裝置都模仿Google Cardboard,不過它們當中大部分相容的內容也都與Google Cardboard相容。
這類有塑料或鋁製成的Cardboard容易購買,但他們提供的娛樂體驗有限,只能看看360度全景視訊。而且由於不適感嚴重,佩戴時間也不能過長。比如Mattel的View-Master,每次最多隻能持續15分鐘。
前期投入
如果參加科技峰會或生活在大城市,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拿到免費的Google Cardboard。而就算沒有,你也可以通過訂購一些凸透鏡和硬紙板,然後到Google官網列印樣式,DIY一個。這大概只需15美元。除此之外,Google的官網會連線到多種相同型別的Carboard廠商,後者提供的定製材料或許會使價格有所上漲,但算上更耐用的硬紙板和凸透鏡,總共也不過是在20到30美元左右。
隱性成本
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擁有智慧手機,而使用Google Cardboard,配件只需一臺智慧手機就夠了。對於不想因此而升級裝置的使用者來說,這是極大的好處。需要指出的是,蘋果暫時對VR相對不那麼重視,因此不好說iPhone能否有Gear VR那樣水平的體驗。
而即便如此,Cardboard有個缺點是,假如你的手機屬於年代久遠的型號,那麼就未必能夠和Google Cardboard相容了。
空間需求
儘管不是所有Google Cardboard式的裝置都容易攜帶,但最便攜的還是Google Cardboard。Cardboard支援拆解,能夠收進盒子中,而最小型的設計和普通眼鏡差不多,因此佔據空間小,對空間的需求不大。
控制器
作為具有良好相容性的頭戴式VR裝置,Cardboard需要有一個精確的輸入介面。這不是說必須要一個按鈕,因為這種最簡單的頭戴式裝置只由紙板和鏡片組成,讓使用者感覺可以直接觸控到螢幕就可以了,按鈕反而沒有這樣的效果。所以大部分Cardboard選擇是的選單形式,或者需要一些簡單又緩慢地動作來操縱。有些 Cardboard應用兩者兼用——你可以盯住選單用一兩秒鐘來選中,或是搖頭來改變遊戲方向。
可用性
這些最簡單的VR裝置不但價格最便宜,而且也隨處可見。Google官網就有十幾款Cardboard在售,容易買到手。
除此之外,適配Cardboard的應用也容易獲得,儘管它們的體驗不是很好。比如,Vrse、Jaunt、Ryot、IM360 以及其它應用都支援VR視訊,其它如YouTube、大電視等平臺也在逐步支援VR全景視訊了。
設計
比Google Cardboard更進一步的中級VR頭盔,其選擇比較混雜。如果說Cardboard看上去就像智慧手機殼,那麼,當那些手機驅動裝置就是增加了跟蹤感測器、更復雜的內建控制器、對焦齒輪,甚至是自帶的螢幕。這個級別中最出名,也是最精緻複雜的要數三星的 Gear VR,Zeiss的VR或者是French Homido。
不同於市場上高階、低端兩種產品,中級版的VR頭盔質量和效能差異都比較大。按照目前使用者的體驗評價,Gear VR要優於同類,LG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發改進。Homido和Zeiss則視為更像是Google Cardboard的產品。
前期投入
如果是配有頭帶的VR頭盔,大約需要支付75到125美元。以Gear VR為例,購買硬體的費用不高,但溢價主要在於後期的軟體優化、比Cardboard更好的控制系統,以及一個資源充裕的應用商店上。目前來說,以這種價格入手Homido一類裝置會讓人覺得有點不值。因此,我們不妨靜候LG的訊息(暫時還處於保密階段)。不過,只要時機到來,免費得到一臺Gear VR也是有可能的,比如三星為了提振手機銷量,會在預售新機時附贈Gear VR。
隱性成本
相對於經濟版的Cardboard而言,中級版的VR裝置對適配硬體的要求就比較高了。但如果你也恰好要換手機的話,那麼這個升級裝備的成本也值了。據悉,Gear VR和LG 360 VR都只能適配各自的最新款旗艦智慧手機。即使Google會推出非Cardboard的VR裝置,它也許也是需要特定的新款手機,比如Nexus系列。至於iPhone,還是前文提到的體驗有限的問題。
中端VR裝置
允許活動範圍
中端VR頭戴裝置一直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境地。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具備著兩個最棒的體驗:一方面,它們非常易於攜帶,而在一方面,它們佩戴起來會比佩戴Google Cardboard時更舒服,並且它們所提供的沉浸式體驗也更贊。諸如Gear VR這樣的VR裝置巧妙地避開了像解捆綁線這樣令人頭疼的麻煩。
雖然這些終端VR裝置為消費者提供了硬紙板式VR裝置所不能提供的高互動和能快速移動的更好體驗,但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在佩戴它們時,或許會出現輕微的暈動症。然而,其位置跟蹤功能——可進一步識別出你頭部空間位移資訊,而非僅僅只是識別頭部的轉動方向——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症狀。但就目前來說,這些VR系統仍需要配備一個外接的跟蹤攝像頭來實現這一點,所以這一優點對於這些整合化的VR頭戴裝置來說,或許還稱不上是如何的便利。
在未來,這些VR頭戴裝置或將直接使用手機的內建相機來測量使用者的空間資訊,遺憾的是,我們目前的技術仍無法到達這一點。Google會是第一家將它實現的公司嗎?我們拭目以待。
控制器
市面上多大數中端VR裝置都配有控制器,然而不乏少數例外的情況,像Homido和Zeiss VR One它倆就什麼都沒有,當然單從這一點來講,你也可以說它們其實比Cardboard式的VR裝置還差。
LG的360 VR頭戴裝置有一個簡單的雙按鈕式設計,而三星的Gear VR則採用了目前最精巧的系統設計,在它VR頭戴儀的一邊配備了一塊像膝上型電腦那樣的觸控板。雖然看起來還不太美觀,但它為我們提供了幾個不同的輸入選擇,比如滑屏、觸屏和“返回鍵”按鈕。
從技術上來講,絕大部分手機都可以通過配備藍芽手柄,作為控制它們的控制器,但這未免也太笨重了,它們本身就不是配套的,再者藍芽手柄還增加了你攜帶時的負擔。
能否買到
三星的Gear VR是第一款成為消費級產品的VR裝置,其在被髮布後的不久,就已經被銷售至世界各地,我們如今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它。而蔡司的虛擬現實裝置Zeiss VR One目前也已開賣了。
但如果你想買其它中端VR產品的話,就需要繼續等待了。LG還未宣佈其VR裝置的上市日前,而其它手機制造商,也包括Google,它們的中端VR裝置目前還在各種謠言中醞釀。
就我們目前的選擇來說,Gear VR似乎是唯一一款非硬紙板式的VR產品。事實上,Gear VR已經擁有了數百款配套遊戲和應用,並且作為一次小實驗,開發者們在開發新應用時,還充分利用了它複雜而獨特的控制系統。
目前,像《Jaunty》和《VRSE》這樣的VR視訊應用已經同時登陸到了Google Cardboard平臺和Gear VR平臺,除此之外,三星還開發出一款名為《Milk VR》的新視訊應用,為使用者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訊選擇,比如上線了首部VR短美劇《Gone》。
至於Gear VR的遊戲應用,目前它仍處於艱難的探索期,但好訊息是三星和Oculus已經將它視為珍寶,並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這是其它VR裝置製造商無法做到的。
雖然VR遊戲的售價要貴於那些手機遊戲的售價,但對絕大多數買了VR裝置的使用者來說,目前其5到10美元的價格仍處於可接受範圍內吧。
設計
對VR裝置來說,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一臺智慧手機是無法提供頂級的VR體驗。像Oculus 的Rift、Valve和HTC的Vive和索尼的PlayStation VR,這三款目前市面上最頂級的VR裝置都擁有獨立的外接處理器或者外接遊戲控制器,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一些非常精緻的功能,比如運動追蹤、高解析度的螢幕和最棒的成像效果。並且,它們的佩戴體驗也非常的舒適,遮蔽環境光線的能力也更加出色,還不容易使使用者出現暈動症。
然而,消費者們或許等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才能盼到它們在一起同臺競技。就目前來說,它們的售價還是很貴的,並且主要為那些早期開發者提供。
表面售價
從任何角度來說,高階VR頭戴裝置的售價都是很貴的。Oculus Rift的售價是599美元(合約3923元人民幣),這還不算那價格仍是未知的操控手柄。HTC Vive的售價是799美元(合約5233元人民幣)。而對於索尼PlayStation VR的售價,我們目前仍是一無所知。
業內此前對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預計價格和其後來的真實價格都相差的很遠——低估了前者,高估了後者——所以,對於索尼這套VR裝置的售價,我們不再作任何無意義的猜測了。
後續花銷
大多數人目前都已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臺式或是膝上型電腦。但或許只有電影或視訊剪輯師、財大氣粗的資深遊戲迷和經歷漫長而激烈的心理鬥爭後,最終咬牙購買購買它的普通人,會有想擁有一臺VR專用電腦的想法。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那些沒有達到Rift和Vive推薦配置標準的電腦,仍是存在能順利執行一些VR遊戲和VR視訊的可能,但具體如何還得看它們的配置和型號。
為了達到一個合格的好體驗,你或許還需要花1000美元來配置一臺額外的高效能電腦,然而,這仍會比從官方那兒買VR與電腦捆綁套餐,要便宜些。
而對於索尼的PlayStation VR來說,這筆賬就要容易算得多,你所需要的就只是一臺PlayStation 4遊戲機。
允許活動範圍
高階VR頭戴裝置的一個最大好處是:你可以戴著它走來走去。
為實現這一點,Oculus和索尼所提供的標準方案是在VR裝置上放一些LED燈或者其它一些標記物,然後用一個外接攝像頭去跟蹤它們的運動。
這種位置跟蹤方案非常得有效,但你能走多遠取決於相機能捕捉多大的空間。索尼的PlayStation VR幾乎能讓你實現躺著、蹲著或是四處亂逛,而Oculus Rift則只允許你往任意方向走幾步,並且這還得在多個跟蹤攝像頭的協同工作下,才可以實現。
不像Oculus Rift和索尼PlayStation VR,HTC Vive則另闢蹊徑,採用了一個鐳射跟蹤系統,通過它使用者可以在15×15英尺的房間裡任意移動,這要比任何其它VR裝置所能提供給你的自由都大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當你靠近牆壁的時候,HTC Vive的“chaperone”系統會自動開啟一個攝像頭,將現實的場景疊加到你的虛擬世界裡,這極大地避免了你撞牆的可能。但要實現這一點,你仍需要一臺高效能運算機的幫助。
HTC Vive也可以在一個小空間裡工作,所以如果你的房子或是公寓小一點也沒關係。但若是沒有充分利用它允許運動範圍大的這一優勢,花大價錢來買這麼一臺高階裝置,多少會有點用牛刀殺雞的感覺。
控制器
整合化的高階VR頭戴裝置相比於其它普通VR產品,會更專注於提升其遊戲體驗。Oculus Rift和索尼PlayStation VR都配備了能流暢使用的遊戲手柄。Oculus Rift將Xbox One手柄視為其操作方式的首選,而索尼PlayStation VR則選擇直接使用PlayStation 4的遊戲手柄。
但真正讓這些高階VR裝置同普通VR裝置區別開來的是它們的專門運動控制器,它能讓你在虛擬的三維環境裡,真切地體驗到玩乒乓球或者畫畫的快樂。
索尼已經開發出了專門的運動跟蹤手柄Move,而其VR裝置的跟蹤攝像頭也可通過識別PlayStation 4遊戲手柄上的光條,來實現對玩家活動的跟蹤。
Oculus Rift和HTC Vive也有各自經過專門設計的控制手柄,但因為它們的功能幾乎完全一樣,所以使用者很難體會出它們的區別。非要說哪裡有不同的話,Oculus Rift的控制手柄Touch是在Rift裝置釋出的幾個月之後才亮相的,而與傳統遊戲手柄有很區別的Vive控制手柄是伴隨著Vive頭戴裝置一起釋出的。
能否買到
四月對那些高階VR頭戴裝置製造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月份。Oculus Rift將從三月底起正式出貨,而HTC Vive的發貨日期也緊隨其後,而這也將打響高階VR頭戴裝置市場爭奪戰的第一槍。
但對許多顧客而言,他們或許得等到這個夏天才能真正收到實物。Oculus Rift現在已經處於嚴重缺貨的境地了,新訂單的發貨日期也已排到了7月,而那些選擇了VR和電腦捆綁套餐的顧客,他們收到產品的時間或許會早些。至於HTC Vive,它的預售渠道才剛剛開啟,我們還不確定HTC目前準備了多少庫存。Oculus Rift和HTC Vive或許會登陸一些零售店,但你不用指望它們會大批量地出現。
如果你想買的是索尼PlayStation VR的話,那麼你所需等待的時間或許要更長一些。就我們目前聽到的訊息來說,它將在今年秋季時候正式發售,而具體時間或許將被安排在今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的召開期間,索尼公司正是在去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它進軍VR領域的訊息。
雖然相比Oculus和HTC,索尼VR裝置的開發者對其VR遊戲開發計劃的保密性保護得更好,但它在去年還是向我們介紹了17款VR遊戲。
顧客在購買這幾款VR裝置時,通常都會被附贈一些免費的VR遊戲,比如Oculus為購買Rift的每位顧客都提供了《Lucky’s Tale》,併為那些提前預定的客戶提供了額外的《EVE: Valkyrie》,而提前預定了HTC Vive的顧客將免費得到《Tilt Brush》、《Fantastic Contraption》和《Job Simulator》。然而,當我們談論到購買一款VR遊戲需要多少錢的時候,幾乎每家VR製造商都顯得相當的忸怩。
除非你非常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否則再等幾個月將是你購買這些高階VR裝置的最好選擇。Oculus和Valve都已經為Rift和Vive的後續系列產品起好了一打高大上的名字,但它們各自完整的產品目錄都需要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正式亮相。並且,每個新產品在釋出初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bug,我們或許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看到一款更完善的VR產品。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對那些想購買Oculus Rift的使用者做一個特別的提醒,像創作工具Oculus Medium這樣的應用需要等到今年晚些時候,在其控制手柄Touch正式出貨之後才能被正常使用。並且只要你願意等,這幾款高階VR頭戴裝置的硬體價格肯定還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