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4G牌照已經發放。面對著新鮮的4G市場,手機廠商表現出極強的熱情,新品紛紛亮相。酷派副總裁曹井升曾表示,4G是國內手機廠商實現對國際品牌彎道超車的最後機會。也正是在年中,酷派的第1000萬部4G手機下線,隨後出貨量也一度超過了三星排在市場首位。

然而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部下降21.9%。雖然各路專家均表示,這是國內手機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的訊號,增長還在繼續,但是在手機廠商維持高產能的時候,使用者的購買力是否還能一如既往消化如此龐大的產能?廠商又要以怎樣的姿態應對2015年的新局面?新的疑問開始出現。

誠然,2014年已經告別了粗枝大葉的價格戰,企業開始推出更多差異化的產品,至少在口頭上表明產品的與眾不同。然而使用者已經被普及的智慧手機調教,他們已經熟稔智慧手機的配置、價格、賣點等細節,告別了資訊不對稱的初級狀態。再次贏得使用者市場,企業需要適應2014年快速改變的市場環境,推出更多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創新,才能實現進一步發展。

20152984437734

20152984437580

20152984437621

重構的遊戲規則

“改變是2014年的主旋律。”在中國好手機盛典上,北京賽諾市場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手機事業部總經理李睿表示。

如果不是4G牌照的發放,2013年應該是3G手機價格探底的一年。這一年,企業繼續沿用“價低者得市場”的遊戲規則,讓四核五英寸的3G手機已經探底到500元的價位段。產品售價如雲霄飛車般下降,一天一個價。這也讓一批以斬殺價格索取市場回報的企業,不斷迎來出貨量的高峰。

拼價格基本符合了使用者的取向,這也讓一些手機廠商穩固了市場中的地位。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4G市場也是在“價效比定天下”的呼聲中開始競爭。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宇龍酷派就率先推出了4G千元機酷派8720L。當時,4G牌照並沒有發放,不過企業已經迫不及待將3G的傳統玩法甩到4G市場。

然而2014年,設想中的瘋狂並沒有出現,使用者沒有為4G手機的低價競爭買單。3G手機重構了使用者習慣,讓他們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降價不過是順水推舟;可是到了4G時代,倍增的網路頻寬只是優化了體驗,讓使用者感受“從有到好”的爽快,可這解決的不是使用者的剛性需求,單純依靠價格自然不能推動出貨量增長,手機廠商依靠規模換取供應鏈議價權的商業模式宣告失敗。“3G時代,網羅使用者需要低價,然而在4G時代,實現低價未必一定能夠獲取使用者。”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

這一點,得到了賽諾諮詢的資料支援。李睿表示,據統計,從2013年開始,使用者需求出現非常大的改變。在所有調查選項中,使用者對價格高達35%的關注高於其他所有選項。這證明在3G時代,使用者首先需要解決沒有網路可用的問題。然而在2014年,該資料下降了15%,成為非決定性因素。4G時代,遊戲規則就這樣改變了。

Gartner分析師呂俊寬表示,國內智慧手機的普及率在2014年初就已經達到80%,有待消化的2G使用者存量——真正有價值的換機使用者已經非常有限。之前,廠商還可以依靠2G使用者向3G網路升級汲取出貨量紅利,如今2G的資源幾近乾涸,又有多少使用3G網路不久的使用者,願意進入未知的4G時代呢?

就在手機廠商苦苦尋找突破口時,國家發改委啟動了針對美國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一旦結論成立,專利費用將被計入手機產品的總成本中。雖然最終結果還未確定,但是市場釋放的訊號已經非常明顯——手機的生產研發成本將會繼續提升,廠商繼續粗放式的發展將難以為繼。

於是在2014年,手機廠商面對著一個重構的遊戲規則:市場的消化能力正在逐漸減退,手機研發生產的成本不斷提升,搶奪市場的難度異常艱難。“僅一年的時間,國內已經有超過130家手機廠商退市。”泰爾管理研究所業務與投資諮詢部副主任盧表示。

剩下的企業順應了市場的調整。以華為、中興和酷派為首的手機廠商開始放棄低端市場的戰略,開始執行提升品牌價值,打造精品的戰略,產品的售價也隨之提升。雖然手機出貨量開始下滑,但是產品的平均售價大幅上揚,從2013年的1361元提升至2014年的1421元。“使用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減弱,他們更強呼叫戶體驗。”賽諾諮詢分析師孫琦表示。

內部改組

單純按照2014年的發展思路推想,企業只需加大產品研發投入,提升品牌營銷力度,即可穩穩掌握主動權,不過這些改變還不夠。

在普及3G手機的過程中,運營商的作用不容忽視。手機廠商推出高價效比的產品,運營商借終端補貼進一步提升吸引力,雙方優勢資源組合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於是“得運營商渠道者得天下”的觀點開始盛行。

釋出產品時,手機廠商會高呼使用者需求之可貴,可是運營商渠道的銷量優勢,還是讓手機廠商在制定渠道策略時有所傾斜。

某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手機廠商保持電商渠道、公開渠道和運營商渠道的比例為1∶3∶6,運營商渠道佔比一直穩定在50%以上。由此可見,運營商渠道的話語權過於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距離,廠商B2B的生意滿足的是運營商的需求,這讓企業重視的使用者需求的價值觀停留在口頭上。

不過年中,三大運營商同步啟動縮減終端補貼額度共計100億元,並表示將在三年的時間內內縮減400億元,規模之大、力度之巨前所未見。某手機廠商工作人員表示,在新聞釋出之前,企業已經得到運營商將終端補貼的訊息。鑑於調整需要時間,因此眾多廠商並未馬上撤離運營商渠道。即便如此,在上述資訊公佈一個月內,華為還是迅速宣佈放棄低端定製機市場,而且縮減的目標達到80%。

企業在弱化運營商渠道的同時,開始同時加大開放市場與電商渠道的佈局。前者需要企業加大實體渠道的投入,後者需要企業提升產品的價效比優勢。無論那種模式,都需要企業與使用者走得更近。這正是運營商渠道為主導時,企業欠缺的部分。

結果證明,這樣的改變得到了使用者的認可。作為電商品牌的代表,小米公佈的資料顯示,該公司2014年出貨量達到6112萬部,含稅收入743億元;華為榮耀的銷量也達到了2000萬部,銷售額達到了30億美元。

之前運營商渠道佔比非常高的廠商,改組的信念也更為堅決。接受媒體採訪時,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劉軍表示,聯想改變了戰略,推動旗艦機系列VIBE、線上品牌K,以及運營商定製A三條產品線同步發展。按照之前K/S/P/A四條產品線劃分時,每條產品線的產品都會針對運營商不同需求釋出三個版本。酷派則更為徹底,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推出了面向主要開放市場和電商渠道的ivvi與大神兩個品牌,改變之前過於依賴運營商渠道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