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資料倉儲的模式選型與建設

宜信技術學院發表於2019-08-29

資料,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利用好企業內部資料,發揮資料的更大價值,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尤為重要。作為最傳統的資料應用之一,資料倉儲在企業內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構建並正確配置好資料倉儲,對於資料分析工作至關重要。一個設計良好的資料倉儲,可以讓資料分析師們如魚得水;否則可能使企業陷入無休止的問題之中,並在未來的企業競爭中處於劣勢。

隨著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往雲端遷移,資料倉儲是否也需要上雲?上雲後能解決常見的效能、成本、易用性、彈性等諸多問題嗎?如果考慮上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目前主流雲廠商產品又有何特點?面對上述問題,本文嘗試給出一些答案,供各位參考。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MIT大學教授David J.DeWitt的演講材料。

一、資料倉儲建設

資料倉儲(DW)的建設方式有很多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下圖簡單羅列了主要的DW建設方案並做出擴充套件對比。

1.1 建設方案

1)商業方案

商業方案,是最為傳統的一種,也是過去20~30年的主流方式。企業外購數倉,包括軟、硬體一體交付。其典型產品很多,多為國際知名大廠,國產廠商也有部分。

2)自建+開源

這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通常採用的方案,通過自建底層基礎設施+部署開源軟體方式完成。整個方案對企業完全自主可控,但對自有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頗為典型的產品就是GreenPlum。

3)雲+開源

這是上一種方案的變體,即Iaas層通過雲廠商提供,其他仍然是自建的。當企業業務已經上雲,為更好地資料整合,方便資料遷移,往往會採用此方案。

4)DW雲

企業直接選用資料倉儲的雲服務,而不再獨立建設。下文將針對這種情況,重點說明。

1.2 方案對比

針對上述4種方案,從成本、運維、交付、擴充套件、效能等多角度進行對比。

  • 成本:包括前期購買和後期運營的費用,這裡也包含人員投入的折算費用。
  • 運維複雜度:主要針對企業自有技術人員的運維工作複雜度評估。
  • 交付速度:方案的整體交付速度,包括基礎設施的購買、建設。
  • 擴充套件性:包括數倉的容量擴充套件和效能擴充套件能力的綜合。
  • 效能表現:數倉的整體效能表現。

1.3 重點對比 - 價效比

從上圖中可見:

方案1、2,成本、效能相對固定。其中方案1,成本較高,但效能突出;方案2(自建),則兩者均為中等。

方案3、4,成本與效能都是一個區間,且範圍較大。方案3,主要取決於雲廠商提供的基礎設施的能力。方案4,則依靠雲廠商的數倉雲能力。這也對雲廠商產品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將就此展開說明。

二、雲端資料倉儲

2.1 雲方案優勢

基於上面的說明,採用資料倉儲的雲服務,具有較多優勢,包括:

  • 更好的價效比(無論是前期購買、還是後期運營)
  • 更快的交付速度(最快在分鐘級)
  • 更優的彈效能力(擴充套件或壓縮、計算或儲存)
  • 更低的運維複雜度(無需專業人士)
  • 更簡單地資料整合(如果已上同一雲)
  • 更豐富的資料生態(取決於雲廠商產品)

2.2 數倉關鍵因素

資料倉儲不同於交易型資料庫,它的構建是為了便於分析海量資料,而不是處理事務。這意味著資料倉儲往往比其相應的交易型資料庫大幾個數量級,同時對於交易型資料庫的某些關鍵特性(例如ACID、響應時間等)可能沒有那麼重要。相反,資料倉儲有自己的需求,亦可作為上雲選擇因素。

1)多種資料整合方式

將資料放入倉庫並正確格式化通常是資料倉儲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傳統上,資料倉儲依賴於批處理提取轉換載入作業-ETL。ETL作業仍然很重要,但現在也有從流式攝取資料,甚至允許你直接對不在倉庫中的資料執行查詢的能力。

2)支援資料多元查詢

現有資料倉儲,除了要支援典型批量查詢外,還需要支援諸如adhoc類的查詢方式。傳統大資料技術棧hadoop的MapReduce不太適用於此類查詢。很多資料倉儲轉向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其原始是將資料打散後,通過並行技術在多臺伺服器上執行。此外,還有類似Spark這種利用記憶體並行處理技術完成查詢。

3)標準資料訪問方式

資料倉儲支援什麼語言進行查詢。顯然,標準SQL是對使用者最為友好的方式,可顯著降低使用者的使用門檻。此外,諸如Python、R等高階語言,也可為使用者帶來更多訪問的方式。但有些是依賴於方言,這就需要進行仔細評估。畢竟,移植的成本是筆不小的開銷。

4)靈活資源彈效能力

資料倉儲都是為了處理海量資料的,但其規模變化可能很大。此外,其計算資源的需求也是會隨著業務而不斷變化。因此對基於雲的資料倉儲的資源的彈效能力要求很高,這也是區別與傳統自建方式一個非常大的優勢。這裡的資源,不僅包括計算資源、也包括資料儲存資源。此外,還需要區分是否支援計算、儲存的單獨提供,而不是緊耦合在一起。

5)低廉運營維護成本

資料倉儲是複雜的系統,從底層的物理資源、作業系統、倉庫軟體,到上層的資料物件、訪問語句等。作為雲上的數倉,是需要提供簡單、靈活、自動化、甚至智慧化的運維能力,方便客戶使用進而節省使用者的綜合運營維護成本。

6)靈活使用方式

資料倉儲本身是資源密集型應用,如何減低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是雲廠商均需考慮的。例如支援暫停與恢復功能,支援計算與儲存的獨立擴充套件等。

2.3 是否上雲/如何選擇?

使用資料倉儲雲服務,好處多多。那是否都要上雲呢?這需要結合企業需求,考量以下因素來決定。

1)是否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資料倉儲本身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即使選擇開源也需要摸索積累的過程,除非是直接使用外部商業產品。

2)是否已經在使用雲?

如果已經是某雲的客戶,那麼從雲做資料整合將更加容易。否則,跨雲或從本地載入資料,將是一個大工程。

3)是否對可用性要求很高?

這方面各企業差異較大,如企業比較重視可用性,雲廠商/商業產品無疑具有優勢。

4)資料規模是否很大?

資料倉儲的一個核心難點,就是支撐的資料規模。如企業資料規模非常大,將對自建方式帶來很大挑戰。

5)擴充套件需求是否強烈?

如企業在快速發展期,其資料規模、使用複雜度等變化很大,這就要求數倉具有很好的可擴充套件性,可快速適應企業發展。雲方案相較於其他三種方案,無疑具有優勢。

6)使用特徵變化劇烈?

如企業的資料使用,非常具有不確定性,即要求數倉具有很好地彈性,可根據需要靈活擴縮容;乃至對查詢能力也同樣有此類要求。非雲的三種方案,都很難適應快速變化。

7)短期成本壓力較大?

企業有數倉需求,但短期通過自建、外採商業都一次性投入過大,亦可考慮雲方案。

三、數倉的兩種模式

數倉從技術實現上,有兩種大的分類。在下面說明廠商產品前,簡單普及下。

3.1 Shared-Nothing

  • 節點間通過高速網路互連,訪問本地資源不需要通過網路。這種方式設計簡單,擴充套件性較好。在較好的模型設計下,資料無需移動,處理效率高。
  • 節點本身具有計算和儲存資源,即兩者是需要耦合在一起的。這是此模式的硬傷,即儲存、計算無法分離,無法做到按需獨立彈性。

3.2 Shared Disk/Storage

  • 節點間互相訪問或節點訪問儲存,都是需要通過高速網路。資料本身都是儲存在”遠端儲存”中,而非本地。網路可能成為瓶頸,受到IO傳輸總量的限制。網路除了承載節點間的資料交換流量外,更多的是要承擔大量資料訪問的流量。
  • 這種方式彈性很好,計算、儲存可獨立擴充套件。

兩種方式的優劣,尚無統一定論,但較為主流是採用shared disk/storage的共享方式。但這種方式下,遠端儲存的效能?如何利用本地儲存?網路效能對整體影響?如何實現動態資源分配?擴縮容的實現?等問題均值得研究。

四、典型數倉雲服務

4.1 Amazon (AWS) Redshift

Redshift是典型的shared-nothing設計,本地掛載儲存。充分利用AWS的基礎服務,EC2作為計算節點,S3作為儲存及故障恢復使用。優勢在於通過調整和定製,效能表現突出;但其架構也決定了計算與儲存不能獨立縮放。

支援從多種資料來源載入資料,也支援整合流式資料,但只支援結構化資料。支援直接對S3上的資料進行查詢,而無需ETL。其支援PostgreSQL的方言,對有些資料型別和函式不支援。Redshift本身監控元件效能並自動恢復,其他維護工作由使用者負責。日常運維工作,通過使用者手工在控制檯完成。

4.2 Snowflake

Snowflake是Shared-storage設計,儲存與計算分離。本身構建在AWS上,充分利用AWS的基礎服務能力,EC2作為計算節點,本地支援快取,資料表儲存在S3中。它提出一種“虛擬倉庫”的概念,每個查詢可分配到不同的虛擬倉庫中,針對不同的倉庫也分配不同的資源。倉庫間不會影響效能,且倉庫本身具有很高的彈性,可自動提供額外的計算資源。

支援結構化和半結構化資料,不需要ETL或預處理就可以攝取這些資料。雖然先不支援流式資料,但可連線到Spark以接收流資料。它使用標準SQL並做了適當擴充套件。其維護比較簡單,不需要維護索引、清理資料等工作。

4.3 Microsoft Azure SQL Data Warehouse

SDW是Shared-Storage設計。基於微軟的SQL Server PDW軟體,利用Azure儲存彈效能力。對T-SQL的全面相容,可動態調整資源,可通過Ploybase支援非載入訪問。

4.4 Google BigQuery

BigQuery是儲存與計算分離設計,利用Google的基礎服務能力,儲存在Collosus FS。工作機制是將SQL查詢轉換為低階指令,依次執行。其完全抽象了資源的提供、分配、維護、擴縮容等,所有都是Google自動處理。非常適合易用性作為第一訴求的場景。儲存上根據處理規模、負載等情況,自動分配分片。計算上資源不專有,在內部和外部客戶複用。不能顯式控制單一查詢的資源使用。計費上使用按計算量收費方式(TB “processed”)

使用上支援標準SQL,也支援半結構化資料型別,支援外部表。支援從Google雲端載入或直接訪問,也可以匯入資料流。其沒有索引,除了資料管理外,幾乎不需要維護。

作者:韓鋒

首發於作者個人公號《韓鋒頻道》。

來源:宜信技術學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8724/viewspace-265535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