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宜信張軍:一切技術創新都要以賦能業務為目標
在軟體研發從業者的視角里,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軟體研發技術相關的創新,特別是在大資料和AI這種快速發展的領域,需要保持與技術進步的同頻;而另一種創新,是與公司業務相關的,不斷運用技術實現自動化、智慧化、規範化,提高業務服務能力與使用者體驗。
但對於很多技術人來說,常常會沉迷於技術創新或者是業務最佳化,將新的技術趨勢強加在業務上,或者固守陳規地拒絕一些新的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而真正的創新,是在理性思考後,將最適合的技術解決方案用在最能提升客戶體驗的地方,一切技術創新都要以賦能業務為目標。
本次採訪,宜信科技中心-資料智慧研發部負責人張軍老師圍繞“以賦能業務為目的的技術創新”這一主題,跟大家一起聊聊“透過技術賦能業務的實踐經驗”,以及“該如何理性看待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係”。
【分享實錄】
記者:第一個問題我想我們還是結合您現在的工作,先從宜信的技術實踐開始聊起吧。據悉,您所在的資料智慧研發部目前已經研發出諦聽智慧決策平臺、反欺詐演算法等產品和專案,請您以其中一個產品為例,介紹這些平臺被應用到了哪些業務場景?效果如何?
張軍:我負責的資料智慧研發部主要做兩大類工作:
一類工作是通用型的技術服務,包括信用資料的採集、加工整理和提供,以及把這些資料應用在決策環節,提供給以風險政策和模型的管理與部署為主的決策平臺諦聽。這類工作是業務健康執行的技術基礎,現在已經成為公司眾多業務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
另一類工作是把智慧演算法應用到業務中,幫助業務提升效率,這些智慧演算法被應用在業務的各個關鍵環節,包括了營銷、信用評估、欺詐甄別等。
第二類工作是用科技讓資料更有價值,從而提升業務效率的很好體現。在營銷環節,我們用演算法從海量的線索中挖掘出高意向的潛在客戶,從而給業務提供高價值的線索;在欺詐甄別上,我們的每一筆進件,都會透過反欺詐演算法來檢測可能的欺詐點,相比人工的判斷,它更加全面,而且效率更高,從而能提升最終的資產質量。這樣的技術應用除了提升效率之外,另外一個好處是避免了人工參與帶來的操作風險。
記者:在宜信的技術實踐中,發起一個新的技術產品或專案常見的動機和背景有哪些?是基於現有及未來業務發展需求來佈局,還是技術部門根據技術發展來創新?您能否舉例介紹宜信的技術創新思路。
張軍:宜信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以客戶為中心,透過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是我們業務的本質。宜信透過把技術創新應用到業務中,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發起新的技術產品和專案的動機一定是來自於業務的需求、發展和未來佈局的。
當然,因為業務是在不斷髮展的,而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業務需求和問題,因此技術本身也是在隨著業務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有些一開始只是為了滿足業務的某一個需求點而研發的技術,在技術部門的同事對業務本身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積累之後,又會進行抽象、提煉和擴充套件,從而發展成一項非常創新的技術。所以,與其說某個技術專案是設計出來的,不如說是隨著業務的發展而演進出來的。
拿決策平臺“諦聽”的發展來舉例,幾年之前,業務同事提出的需求只是:在系統流程中執行,用來進行風險控制的風險規則。在當時的技術方案中,技術部門的同事使用了一套商用的規則引擎平臺來實現風險規則的上線。隨著業務的不斷髮展,以及新產品的設計和測試,使用商用規則引擎的方案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部署上線新的風險規則的週期很長,而且易於出錯;新產品依賴更多的替代型資料,而在商用規則引擎上使用這些資料很困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部門的同事提出研發一套自己的規則引擎,在新的自研的規則引擎上不僅滿足了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而且長期解決了業務部門的痛點,而這樣一套自研的規則引擎,也隨著支援的產品型別越來越豐富、場景越來越多,變得日益成熟,並於今年上半年完全替代商用的規則引擎。
自研的規則引擎不僅支援部署和執行風險規則,而且也承擔了風險規則和模型的生命週期的管理、日常的運營等多項職責,甚至現在很多非風險類的決策也在使用這個自研的規則引擎。技術部門的同事給這個規則引擎起了個很有趣的名字“諦聽”。
記者:當業務端產生了一些新的需求,我們透過哪些方面來判斷這個需求是否要透過技術創新的方法去解決,以及如何做需求的優先順序排序?是否要考慮技術的成熟性、技術基礎或實現難度?
張軍:對於業務端產生的新的需求,技術團隊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理解該需求,這也是技術團隊與業務團隊一起碰撞、梳理的過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因為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有著不同的背景知識,有可能在使用不同的語言,帶著同理心真誠地交流在這個階段至關重要。
針對不同的業務需求和技術型別,不同的團隊會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有的團隊設定了專門的需求管理崗位來負責對接需求,有的團隊有專職的產品經理崗位來跟業務團隊溝通,有的團隊是技術leader直接來負責對接。但不管怎樣,理解公司的業務,並且瞭解技術實現的可行性,都是其中的關鍵點。
至於優先順序排序,會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以業務端的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來排序。技術團隊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技術架構的升級是否要放到排期中?由於以前追求業務發展速度而快速研發所產生的技術債務的償還是否要納入排期?所以,在給業務做好賦能和服務的同時,償還技術債務、進行技術架構升級、合理排期並安排研發資源,是一名優秀的技術leader的基本功。
在進行技術選型時,也是評估技術適用性和技術成熟度的時候,儘管我們會持續追蹤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但不是一定要引入最時髦的技術到專案中,技術選型取決於目前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使用更成熟、更易維護的技術方案,用簡單、成熟的技術方案來做好架構,持續交付,同樣也是一名技術leader必須具備的能力。
記者:當確定要開發一個新的技術產品或專案來解決某項具體的業務需求時,是否要考慮這個產品應用到業務場景中的易用性問題,畢竟在業務場景中,一線業務人員不熟悉技術,對新研發的技術產品的使用需要一段熟悉和磨合的階段。如何提高技術產品在業務場景中的使用度呢?
張軍:易用性是技術產品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一線的業務人員不需要關心技術架構和技術實現細節,他們是技術產品的客戶,讓他們使用方便也是技術團隊的追求之一。
科技行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Eat your own dog food”,技術團隊的同事先使用自己研發的產品,並且積極收集一線使用者的反饋,更好地理解一線的使用場景,從而知道怎樣提升易用性。
下面幾個問題想請您聊一聊“如何理性看待業務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關係”這個話題。
記者:在軟體研發行業,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技術趨勢,例如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中臺等等,但很多企業在看待技術創新的問題上並不夠理性,而是盲目跟風。您是如何看待這些新興技術的呢?在實際的工作中,會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要不要使用這些新的技術理念或方式來解決業務問題?
張軍:隨著科技和媒體行業的發展,每年都會在媒體上出現新的技術趨勢,對於我們來說,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去看這些技術趨勢背後的原因和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追熱點、盲目地追求時髦的技術趨勢,更何況有很多所謂的技術趨勢有可能只是出於營銷的目的。
與此同時,技術團隊也要深刻理解公司的業務目標和戰略目標,從而規劃出在技術上需要建設什麼新能力,長出什麼新肌肉,更有戰略性地規劃技術方向和目標。
當然,對於新的技術理念以及新的應用方式,我們會保持持續學習和關注,如果能夠解決業務上的問題,或者能夠讓我們的技術架構更安全、更高效,更易擴充套件、更易維護,我們也會在持續交付業務的同時,評估並引入這些新的理念和方式。
記者:很多人認為技術人更關注技術的發展,對於業務的理解相對較弱,技術部門如何做到將技術與業務相結合進行創新?
張軍:在這個問題上,技術leader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技術團隊的成員不知道公司的戰略目標和業務目標是什麼,一定是技術leader的溝通和傳達不夠到位。
技術團隊並不需要像很多的業務專家那樣懂業務,但至少要能夠做到明白業務團隊的行話、懂業務邏輯,這對開展技術研發的工作至關重要。技術團隊要從理念上認可“只有業務目標的達成才是技術團隊的成功”,這樣才更有意願去學習業務,並進行技術創新。
記者:技術部門在公司發起的創新產品或專案面臨的困難有哪些?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張軍:最大的困難來自於是否能夠得到業務部門的認可。更深刻地理解業務,並與業務團隊持續溝通,明確新的技術產品和專案能夠解決業務團隊的哪些痛點,是克服困難的關鍵。
記者:在金融科技行業,當前階段的技術創新是由技術發展驅動還是由業務發展驅動?您如何看待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係?
張軍:對於宜信這樣一家從事金融服務的公司,技術上的最終目標一定是我們所從事的金融服務業務目標的達成。
所以對於自己所負責的技術團隊來說,不是單純地為了技術而做技術,而應該是更好地理解公司業務、流程、客戶,與業務團隊一起,透過技術來達成公司在業務上的目標。
技術創新不是憑空出現的,技術創新一定是為了滿足業務的發展,解決業務的痛點。
記者:最後想聊一個稍微有些寬泛的問題,AI和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已相對成熟,在宜信也已經有了很廣泛的落地應用,從金融科技行業來看,資料智慧應用重點解決了哪些方面的業務問題?在業務場景中有哪些是當前不能透過技術解決而必須依賴於人來解決的問題?資料智慧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張軍:AI和大資料技術在宜信已經有了非常廣泛和深入的落地應用,例如,我們使用替代型的資料,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評估客戶的信用,並檢測欺詐風險;將AI技術應用在跟客戶互動的環節,實現與客戶互動的自動化和標準化;使用AI演算法來給客戶做KYC,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給客戶提供適合的金融服務;還大量使用大資料技術來形成對所服務客群的深刻洞察。
隨著未來資料量的進一步積累和算力的進一步提升,大資料和AI演算法將會在金融行業有更多更廣泛的應用,不僅能夠用來解決資料化、自動化的問題,也能夠替代一些簡單重複的腦力活動,在信用稽核、保險承保、客戶互動等等核心關鍵業務場景都能得到應用,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金融資產的質量。
但是,在複雜的腦力勞動,比如在給客戶提供有溫情的服務上,在給客戶面對面提供財富管理建議時,機器都還很難替代人。
在未來,科技能夠幫助人從事務性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從而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給客戶提供貼心的服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8724/viewspace-26535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專訪宜信AI中臺團隊負責人王東:智慧金融時代,大資料和AI如何為業務賦能AI大資料
- 專訪宜信CTO向江旭:技術應當服務於場景,AI天生適合金融業AI
- IDC:透過支付為新的業務創新賦能
- 宜信OCR技術探索之版面分析業務實踐|技術沙龍直播速記
- 更專業的技術服務,華為雲大資料解決方案賦能企業高效發展大資料
- NLP技術如何為搜尋引擎賦能
- 做好技術的量的累積,實現業績的質的飛躍|專訪宜信財富技術負責人劉寶劍
- 宜信智慧監控平臺建設實踐|宜信技術沙龍
- 利用 AI 賦能雲安全,亞馬遜雲科技的安全技術創新服務不斷賦能開發者AI亞馬遜
- DHL:數字孿生技術賦能物流業
- “企業創新新引擎”資料庫專項賦能會,讓雲原生技術普惠千行百業!資料庫
- 區塊鏈應技術應用開發方案,區塊鏈技術為企業賦能區塊鏈
- 宜信技術學院上榜「2019中國技術品牌影響力企業榜」
- 深圳辦公室出租,為初創企業賦能
- Adobe數字化轉型賦能“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創新發展!
- 眾創空間,為企業快速發展助推賦能
- 如何用小程式快速創業?閃雲科技小程式為創業者賦能創業
- 華雲資料"信創+"生態釋出 :賦能信創生態,成就信創夥伴
- 宜信的105條資料庫軍規資料庫
- 能顯示業務目標的DDD微服務架構圖 -Aleix微服務架構
- 專訪澳鵬田小鵬博士:以AI資料服務,賦能各行業AI商業化程式AI行業
- 敏捷AI | NLP技術在宜信業務中的實踐【構建使用者畫像篇】敏捷AI
- 宜信OCR技術探索與實踐|直播速記
- 天道金科成為BSN合格開發者,以區塊鏈技術賦能金融創新區塊鏈
- 飛項私有化部署:賦能企業團隊目標與任務協同管理高效率
- 數科邦專訪大宋新能源專案:發展海浪發電事業,為新的能源賦能
- “區塊鏈”技術為賦能數字化金融能帶來了什麼?區塊鏈
- AI中臺:一種敏捷的智慧業務支援方案|宜信技術學院沙龍分享實錄AI敏捷
- 食品業首張碳標籤出爐!數字賦能食品行業加速綠色生產行業
- 淺談:前端如何賦能業務前端
- 宜信開源專注業務邏輯的輕量級服務框架nextsystem4框架
- 從技術支撐到落地實踐 華為雲全面賦能“新雲原生企業”
- 達觀NLP文字理解技術賦能企業輿情風控,推進盡調業務智慧化
- 中國企業為什麼需要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指標
- AI賦能花樣滑冰,提供3D資料標註業務AI3D
- 專訪美滿科技CEO:用技術和創新讓客戶服務更簡單
- 揭祕宜信財富年度賬單的技術實現
- 2021DTCC專訪視訊創鄰科技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