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什麼需要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

思邁特Smartbi發表於2023-01-31

BI是實現企業資料化運營的最有效手段,從資料到決策,BI技術的進步正在減少人工投入和提升普及度。

 

從發展階段來看,BI經歷了 “以報表為核心的IT響應式服務”、“以寬表為核心的自助視覺化分析”和“以指標為核心的視覺化分析、增強分析”三階段。

 

不同的BI階段解決了當時企業資料化運營面臨 問題,企業對資料化運營的思考和踐行也同時促進了BI的發展。

 

本次,我們就詳細瞭解了BI發展不同階段執行模式及遇到的問題。

 

 

一、以報表為核心的IT響應式服務

 

 

 

開始的時候,BI是以報表為核心的IT響應式服務:

 

決策管理者和業務人員提出用報表等來展示經營管理資料的需求;接著IT響應需求,進行需求溝通、資料處理加工、報表開發等主體工作;最後決策管理者和業務人員對開發完成的報表等進行驗收和使用。

 

 

但是,隨著企業業務發展、資料規模和多樣性的增長,報表模式出現很多問題,影響了分析的及時性和資料的可信性,也讓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1、 需求響應慢,報表不靈活, 無法敏捷分析

 

報表是由IT按需開發,不夠靈活,當有新的報表需求時,也許只是增加了某個分析維度,都只能向IT求助;並且需求從提出、確認、開發再到驗收,週期長,尤其當需求一多,IT疲於應付,無法及時響應,滿足不了敏捷分析的需求。

 

 

 

2、 報表資料口徑不一致, 導致資料不可信

 

因為資訊不互通,存在報表孤島,我們常聽到決策者抱怨說,想檢視一個簡單的業務資料,卻發現不同的部門提供報表中的同一指標對應的資料不一樣。比如CEO發現運營部、產品部等在不同的報表裡面對於【新增使用者數】這個指標以不同的業務邏輯來定義,因此導致資料不一致。

 

 

這種情況的頻繁發生,使用者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資料,對資料質量的信心下降,對資料使用的效率下降,決策者和業務使用者的信任也下降了。

 

 

3、 報表重複開發、報表債等, 導致成本高

 

對於IT來說,由於存在報表孤島、不夠靈活且管理混亂現象,導致報表一直被重複開發,IT疲於應付,開發成本更高。

 

同時,每個報表都對應一系列後臺的ETL處理、資料集,IT也不敢隨便更新刪除,因此報表越來越多,長期執行遺留的報表債,讓報表狀態未知、混亂,難以更新維護。

 

比如某企業去年做了幾百張報表,僅過了一年就發現因為沒有更新,可用的報表不到三分之一。

 

 

 

二、以寬表為核心的自助視覺化分析

 

 

 

“以寬表為核心的自助視覺化分析”階段的到來,解決了第一階段的報表開發中,報表資料和展現完全耦合在一起的問題。透過構建寬表,讓報表和資料集解耦,解決資料應變能力不靈活、分析不敏捷的問題。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透過各種資料集功能以寬表的模式建設分析主題,業務人員進行視覺化分析和報告。

 

 

業務人員如有報表/分析需求,自己就可以透過簡單的拖拽勾選等操作進行自助視覺化分析,提高了開發效率,讓IT把工作重心放在資料方面。對於一些簡單的資料加工需求,使用者可以先基於寬表中已有的欄位進行組合加工,甚至業務使用者在分析時能一鍵生成同環比之類的時間計算欄位。

 

寬表的再加工能力增加了資料的應變能力、透過業務自助視覺化分析提高了使用者敏捷分析的能力。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BI產品都處在這一階段。

 

但是,我們發現寬表模式還是報表需求驅動,對指標沒有完整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會出現以下問題:

 

 

1、 寬表孤島讓寬表爆炸、混亂, 導致分析效率下降

 

當資料消費的主體為不懂“表”的業務使用者,他們分析使用時難以定位需要的指標在哪些資料集或表中,只能構建新的資料集。隨著報表需求的持續性增長,讓寬表數量爆炸、狀態混亂,業務使用者愈加難選,如此迴圈,分析效率降低。

 

2、 仍存在資料重複加工, 和資料口徑不一致的問題

 

寬表分散且管理混亂,哪個寬表有哪些指標都比較模糊,如有資料加工需求,不知是否存在相似,仍會進行重複開發。和報表類似,每個寬表後端也對應一系列的ETL資料處理,不敢隨便更新刪除,開發和維護成本越來越高。

 

此外,資料口徑不一致的問題也還是存在。在之前的“以報表為核心的IT響應式服務”階段,資料口徑存在報表層面的不統一,現在是寬表層面不統一。在寬表開發的過程中,沒有統一規劃,可能導致同一個指標資料口徑在不同的寬表裡面不一致,讓資料不可信。

 

 

3、 複雜的再加工讓資料變得更難, 導致資料無法及時分析

 

複雜的再加工關係也讓資料變更難以跟蹤。IT修復了某個資料問題後,發現下游的分析結果並沒有顯示修復成功。因為寬表之間複雜的再加工關係,IT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原因,不僅增加了維護成本,業務人員也不能實現及時的資料分析。

 

 

由此可見,如果想為資料分析提供正確、一致的高質量可信資料,我們必須對指標進行統一的規劃從而形成標準的指標體系。這就是BI的下一階段—— 以指標為核心的視覺化分析、增強分析。

 

 

三、以指標為核心的視覺化分析、增強分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進行了為期數年的大幅提高公司資料質量的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 以指標為核心構建指標體系

 

 

1、 IT為主體構建指標體系

 

在以指標為核心的初始階段,是以IT為主體來構建指標體系的。

 

IT對指標進行了一系列的梳理、規劃、處理、建立,構建了完整統一標準的指標體系,並儲存在指標庫中。統一的指標庫相當於在上游資料和下游消費之間搭建了橋樑, 不僅IT能夠靈活地進行資料變更,同時將一致且正確的資料提供給各種下游消費者進行視覺化分析

 

 

當業務有新的指標需求時,IT先去指標庫中搜尋是否已經存在類似指標,已有指標無需重複構建;部分指標IT可以基於已有指標計算得出;剩餘指標IT再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定義、取數、計算、儲存等操作, 從而解決了重複加工和資料口徑不一致的問題

 

 

以上以IT為主體的指標體系構建,只是指標為核心模式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為資料消費者分析資料提供了統一有保證的資料, 但也存在對管理需求響應不及時的問題:

 

業務提出指標需求,但並不直接參與指標體系的構建操作,指標的定義、加工等主體工作都是IT來完成,IT需和業務反覆溝通確認指標的含義、描述、口徑等資訊,再進行加工處理,效率低下,週期長。

 

 

2、 業務和IT最佳協同構建指標體系

 

因此,就出現了指標模式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是讓 業務直接參與指標體系構建:

 

業務和IT基於平臺配合定義基礎指標,業務進行指標的定義、業務屬性、口徑等,IT進行指標技術上的加工實現,兩者各盡所能,相得益彰,平臺的依託可以直接進行需求澄清,溝通效率高、資料解讀準確。

 

業務還可以基於已有的指標進行再加工,生成計算指標,無須每個指標都讓IT開發實現,提高了需求響應的及時性。

 

 

這種以業務和IT最佳協同的指標模式,打造了自增長的指標體系,實現企業資料資產的沉澱!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就是: Smartbi V10.5——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

 

 

四、Smartbi 提供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 幫助企業沉澱資產

 

 

 

思邁特軟體提供 以指標為核心的一站式ABI平臺Smartbi,幫助企業建立以資料為依託、業務為中心、指標體系為管理抓手的資料化運營體系。

 

以指標為核心的一站式ABI平臺Smartbi建設思路包括:基於客戶頂層視角的指標梳理、以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承接指標落地和應用、標準化交付服務。

 

 

指標梳理

我們以客戶頂層視角分析業務需求,分級梳理出滿足管理和經營需求指標體系,同時基於分析模型或者行業經驗,實現迭代完善。

指標管理

依託Smartbi平臺指標管理功能,可一體化完成指標的落地,為使用者提供統一可信高質量資料; 同時透過IT和業務的最佳協同來打造自增長的指標體系,解決以IT為主體構建時管理需求響應不及時的問題,沉澱企業資料資產。

指標應用

一體化的ABI平臺可以很輕鬆地實現指標的應用,同時強大的增強分析功能也能擴充套件指標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實施標準化

透過一套跟產品緊耦合的實施方法論,在實施中實現標準化交付,幫助企業降低技術門檻和成本,保障專案高效落地。

Smartbi以指標為核心的一站式ABI平臺不僅幫助企業統一資料口徑,解決重複開發問題,降低了IT開發和維護成本,為決策管理者和業務人員提供高質量、可信任的資料。同時,透過業務和IT的最佳協同,解決以IT為主體構建指標體系時管理需求響應不及時的問題,幫助企業打造自增長指標體系,沉澱企業資料資產。

 

是不是聽起來很心動? 還有更多關於  指標管理的解讀  和  基於指標為核心的ABI平臺構建思路,我們在下期內容為您揭曉,敬請關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912/viewspace-293341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