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慈善統計中心(NCCS)的資料顯示,1950年美國共有5萬個非營利組織,而到現在2019年,在美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已經超過了150萬個。美國非營利組織中有近1140萬工作人員,是美國的第三大產業。
 

海投全球金融分析師。畢業於紐約大學,獲系統管理碩士學位。本科畢業於馬賽諸薩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曾在New York Bay Capital擔任投資分析師,負責海外投資人和美國當地的公司融資和併購。

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在其早期的艱苦歲月裡,由於國家政府過於弱小而無法管理到所有的區域,使得人們不得不自行組織起來實行自治,開展一些有利於地區發展的活動。其中最為著名的應當是美國國父之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建立的慈善公益組織。富蘭克林先生用個人的積蓄捐贈給他所在的社群,建立起一些地方公益設施和機構。現在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圖書館、賓夕法尼亞醫院和志願者救火隊等的源頭都是富蘭克林先生髮起的慈善公益組織。

美國南北戰爭後,隨著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在工業革命的催化下,美國社會財富積累速度加快。為了平衡整個社會體系,美國政府更新了一系列稅收法案來增加對富人的稅收,並將收取到的一部分資金投入公益事業。同時,富人們發現公益捐助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減稅,同時還能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因此,大批富有人群紛紛投入到公益事業中,美國的公益事業發展由此加快。不過此時的公益捐助還是更偏向於社會救濟和幫助弱小群體。

20世紀初,以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耐基、摩根和亨利·福特為首的幾大超級富豪改變了傳統救濟形式的公益捐款,改成了以長期捐助用以傳播知識、促進教育、文化、科學和衛生事業為主的公益事業。這便是美國最早的非營利機構–基金會的雛形。隨著後續法律法規的更新和改善,美國有了更加完善的基金會體系。今天筆者就將圍繞著基金會這個主題,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美國的非盈利性組織。

我們首先先來看一下美國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整體框架。

在美國,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有時也被稱為“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慈善組織”(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志願者組織”(Voluntary organization)和“免稅組織”(Tax-exempt organization)。一般情況下組織內部不存在個人之間的利益分配。相反,組織的收入是用於促進組織對公共服務的承諾。非營利組織包括教堂、公立學校、公共公益機構、公共診所和醫院、政治組織、法律援助協會、志願服務組織、工會、專業協會、研究機構、博物館和一些政府機構等。

據美國國家慈善統計中心(NCCS)的資料顯示,1950年美國共有5萬個非營利組織,而到現在2019年,在美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已經超過了150萬個。美國非營利組織中有近1140萬工作人員,是美國的第三大產業。

而這些年,備受投資人和社會關注的則是美國非營利機構下面的基金會這一子集。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茲與其妻子梅琳達建立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即蓋茨基金會),比爾蓋茲將其個人近$580億美元的資產捐獻給了蓋茨基金會。同時在2006年6月,股神巴菲特將其名下的$440億美元股票中的85%也投入該基金會。該事件一出,使得不少富人開始研究基金會背後的商業化邏輯。

根據美國Foundation Center 2015年資料(藍色柱狀圖為基金會數量,黑色線條為基金會的資金量),美國從2003年至2013年,基金會數量增長至80,000左右,年化增長率為2.10;資金量也增長至550億美金,年化增長率為4.62%。這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將資金捐助至基金會能夠給自己的資產帶來一定的保護。此外,這也反映出人們開始意識到將資金投入基金會帶來的稅務減免和資產保護的優勢。

來源 Giving USA

根據美國基金會中心(foundationcenter.com)的官方定義,非營利機構,其資金來自於單一的個人、家庭或者公司的捐助,並設有董事會管理,主要涉及並致力於教育、慈善、宗教、衛生健康等社會公益服務。

來源華民慈善基金會

目前美國基金會主要分為四大類:社群基金會(Community Foundation)、獨立基金會(Independent Foundation)、公司基金會(Corporate Foundation)和運作型基金會(Operating Foundation)。其中社群基金會屬於公共公益機構(Public Charity),而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這三大類基金會則被統稱為私有基金會(Private Foundation)。

接下來,筆者再給各位讀者梳理一下整個基金會的資金流向。從圖中可以看出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有個人、企業或者是政府。個人或者企業會將資金捐助至私人基金會(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和運作基金會)和公共公益機構(社群基金會)。而政府則會將資金捐助至公共公益機構(社群基金會)。各基金會在收到資金後,會根據自己所關注或者涉及的行業及專案(比如教會、學校、科研、其他NPO或者公益活動),進行投捐分配。

來源 3-華民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的區別

社群基金會主要是為那些熱衷於慈善事業的捐贈人提供一個永久性的捐助平臺。因社群基金會受美國公共公益機構待遇,其資金來源渠道相對多樣化,包括個人、企業、政府單位的捐贈等。

但社群基金會受區域性結構影響,其主要服務於指定的社群。目前美國社群基金中較大的有克利夫蘭基金會、芝加哥社群基金會和紐約社群基金會。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屬於私有基金會下的三大類基金會: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與運作型基金會。

獨立基金會:獨立基金會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基金會模式,主要是由個人或者家族捐贈或者遺贈的形式而設立的基金會,所以該基金會投資方向主要由個人或者家族決定。一般受家族決定的獨立基金會也被稱為家族基金會(Family Foundation),其主要運作方式是利用所獲得的贈款分配給公共公益機構來創造公益價值。目前美國獨立基金會中較大的基金會有卡耐基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等。

公司基金會:公司基金會大多由企業捐贈(通常情況一年一次),但基金會本身作為獨立機構運作,且主要由基金董事會來做投資決定。通常來說該基金會以捐款的形式運作,所捐款的專案中也會包含與公司利益有關的專案。即一般情況下,公司基金會會將自己捐贈專案範圍設立在公司業務所覆蓋的範圍內。目前美國公司基金會中較大的基金會有美國運通基金會、摩根大通銀行基金會和菲利斯摩里斯菸草公司基金會等。

運作型基金會:運作型基金會主要由單一的家庭或者私人投捐,該基金主要從事教育、研究和社會公益活動。運作型基金原本並不被列入基金會行列,直至美國20世界60年代末才被確認為是基金會的型別之一。目前美國獨立基金會中較大的基金有賓寧家族基金(The Binning Family Foundation)和Flintridge基金會。

對比美國的私有基金會和公共公益基金會,其主要區別在於:

  • 稅收:公共公益機構通常有較高的捐助者免稅額(近50%)。相比之下,私人基金會的免稅額在30%左右。同時,如果國會發現私人基金會擁有過多的業務,國會將徵收這些超額業務價值的5%的稅。
  • 私人基金會則有更多限制:利益輸送條款(Benefit Inurement)對私有基金會的規定是絕對不能和基金會所屬公司有任何的關聯交易,例如,比爾•蓋茲的基金會作為私有基金會,不可以向比爾•蓋茲建立的微軟公司購買軟體。而對公共公益機構的規定則是不得有超額利益輸送行為,即是公益基金會不能有低賣高買的行為。
  • 資金分配:為保證私有基金會真的做善事,美國稅法要求私有基金會必須每年將至少5%的資金用於公益活動。

總結來說兩類基金會都有各自的運作特點和優勢劣勢。公共公益機構即社群基金會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有較高的免稅額:捐助者可以獲得近50%的現金收入的免稅額和近30%的非現金收入的免稅額。

2.低管理費:成立公共公益機構所需的成本較低,基金規模可以從5000美金至數百萬美金,且不用支付法律費用。

3.報稅檔案較少:美國IRS會負責基金的審計,公共公益基金會只需提交Form990稅表,同時可以隱匿捐助者姓名。

而公共公益機構的劣勢在於:

1.區域性限制:因公共公益機構組織架構問題,只能進行社群範圍以內的服務。

2.不可控性:由於公共公益機構的資金來源較多,董事會成員較多,決定權較為分散,一般在捐助意向上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投票稽核後才能決定。

與此同時,私有基金會即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具有以下優勢:

1.旅費報銷:私有基金會可以為捐助者所在的家庭成員或者僱員提供一定的差旅報銷。

2.可控性:因為大部分私有基金會的管理層由投捐董事會選擇決定,可以更好的確保基金會的資金調配與運作。

3. 隱私問題:通過私有基金會,捐助者可以獲得最大程度上得到隱私保護。

而私有基金會的劣勢為:

1.稅務減免額相對較低:與公共公益機構相比,私有基金會最多為捐助者提供總收入30%的免稅額。

2.成立過程複雜:需要有專業的法律顧問提供構建基金的意見,同時有許多稅收法規需要遵守。

3. 運作限制:美國稅法要求私有基金會必須每年將至少5%的資金用於公益活動。

美國公益基金與中國公益基金的差異

1. 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即蓋茨基金會) –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創立的私人基金會成立於2000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會,基金擁有近468億資產。蓋茨基金會從成立至今共捐獻507億美金的資產,被Business Inside評為全美最慷慨的慈善家。基金會的主要目標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加強醫療保險以及減少極端貧困,並在美國範圍內擴大人均教育機會以及增加貧困兒童獲得教育資訊的途徑,比如在劍橋大學設立了蓋茨劍橋獎學金等。

為了更好的去理解美國基金會的是如何運作的,首先我們先從其基金架構和運營模式來看,蓋茨基金會屬於私人基金會下的公司基金會,並符合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下501的稅務條款,為了滿足基金會的特殊報稅要求,該公益基金需要在以下公司類別(LLC、信託、非法人團體unincorporated association)的管理下,才能達到免除部分稅務的目的。

因此,如果你深入挖掘,可以發現蓋茨基金會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蓋茨基金會,另一部分為蓋茨信託基金會。蓋茨信託基金會主要由三位理事會成員組成分別:比爾、梅琳達、巴菲特。

蓋茨信託基金會的捐贈主要是來自於巴菲特以及比爾蓋茲夫婦那獲取股票或者現金形式的捐贈,且蓋茨信託基金會會將資金投資於資本市場。與此同時,蓋茨信託基金會每年會將一部分資金以捐款的方式為蓋茨基金會提供資金,最後蓋茨基金會再將資金捐助於對應的公益組織。

所以根據蓋茨信託基金會2018年的年度財報來看,其在投資組合中,股票類的投資以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類股票、工業股票以及日常消費品類股票為主。如下圖,從下圖我們可以明顯的發掘蓋茨信託基金會的投資類別。除此之外,蓋茨信託基金會投資組合中還持有一定比例國債(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市政債券、公司債、期權、期貨等金融產品。使得整體組合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來源 SEC.Org

於此同時,從蓋茨基金會的投資來看,其分為六大板塊:全球發展專案(Global Development)、全球健康專案(Global Health)、全球機遇專案(Global Growth & Opportunity)、美國專案(United States Program)、全球政策(Global Policy & Advocacy)、其他慈善專案(Other Charitable Programs),且每個專案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評估與稽核捐贈組織。其中全球發展專案與全球健康專案方面較大,佔總捐贈的65%,其主要捐贈於一些小兒麻痺症的研究組織、艾滋病研究組織、瘴氣研究機構等。從組合中可以看出,蓋茨基金會將大部分的捐贈用在的醫療健康與教育一塊,主要是為了增加全球醫療安全、健康安全,也為了讓更多極其貧困的兒童獲得教育支援。此外,從行業上來說,蓋茨基金會對醫療行業或者板塊的支援是十分重要的。

 Figure 蓋茨基金會

2.愛佑慈善基金會(愛佑基金) – Ai You Foundation

當然,這些年中國也有很多公司與名人開始去了解公益基金會背後的運作原理並且學習海外基金會的運作模式。其中湧現了不少在公益基金上做得比較出色的公司,比如愛佑慈善基金會(愛佑基金) – Ai You Foundation。

愛佑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04年,是中國首家非公募基金會(即是私人基金會),主要有幾位企業家發起並管理運營。愛佑基金2018年累計支出約8.64億元人民幣。愛佑可以算是國內比較大且比較知名的非公募基金,其主要目的是守護兒童,為兒童帶來醫療、公共福利以及公益創投。

愛佑基金的整體架構非常明確,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監事會、理事會、祕書處以及運營處和專案部分。理事會與監事會平級,理事會目前有12名成員主要參與投資決策以及專案運營決策的作用,理事會成員包括愛佑基金創始人王兵、愛佑基金理事長耿源和其餘理事成員。而監事會只是用於監管理事會並確保理事會的決策符合愛佑基金的宗旨,目前監事會成員有三名分別是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的肖風、背景旋極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陳江濤和北京鼎暉創新的吳尚志。

從愛佑基金2018年最新報告來看,愛佑基金大部分的捐贈主要以專案為主,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兒童醫療專案、兒童福利專案和公益創投專案。兒童醫療專案主要根據目前中國市場上比較普及的兒童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病、白血病或者殘疾兒童康復等),並通過募捐的形式為為這些兒童提供醫療救助。兒童福利專案主要是為病患孤兒提供撫育、手術治療和養護等。公益創投專案主要是通過定期向社會上的一些公益組織或者專案提供資金支援。

此外,愛佑基金的捐贈收入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其中個人捐贈佔總捐贈額的11%、企業捐贈佔總捐贈額的35%,以及公益機構佔總捐贈額的54%。所以,國內的公益基金還是以專案為主,以眾籌的方式為單個患者、某人病例或者服務型企業提供為資金上的支援。

根據愛佑基金會2018年度財報來看,其大部分的投資都是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愛佑基金會分別與廣發銀行、寧波銀行以及招商銀行合作,通過購買這三家公司的理財產品,且平均年化率為2%-5%的短期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主。同時,愛佑基金還將部分基金用作股權投資,但主要以科技型公司為主。

從投資角度來看,不難發現美國公益基金會的投資渠道相對更加多一些除了傳統的股票和債券類投資外,還可以投資市政債券、公司債、期權、期貨等金融產品,使得整體投資相對多樣化,且分散投資風險。而中國公益基金會的投資渠道就要相對少很多,從愛佑基金會來看,其90%以上的資金用於投資結構性理財金融產品,只有一小部分現金以及股票投資。

在瞭解完中美非營利性組織下的基金會案例後,讓我們放眼世界,來看看其他國家非營利性組織的情況。

來源 4-Giving USA

從以上對比圖可以發現,在2011年,中國人口為13.3億,美國人口為3.09億,新加坡人口為5百萬。雖然美國在人口基數上排名第二,但是美國在人均捐贈額、捐贈總量上要遠高於中國和新加坡。美國的人均捐贈額為$962美元,中國的人均捐贈額為$10美元,新加坡的人均捐贈額為$136美元。美國的捐贈總量為2984億美元,中國捐贈總量為133億美元,新加坡捐贈總量為7億美元。可以看出美國的人均捐贈額為中國的96.2倍,是新加坡的7倍;在捐贈總量上,美國是中國的22.4倍,是新加坡的426倍。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中國基金會與美國基金會相對比,中國的公益基金會或者說非營利組織從某種程度上看更像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美兩國在文化上的差異。

據中國國際公益學院資料統計,2018年中國家族基金會有268家,家族基金會年增長率為31%。2015年,中國家族基金會平均淨資產規模為1.08億元,其中捐贈收入佔85.51%。所以整體來說,中國基金會與美國基金會相對比,規模還是偏小。但是從市場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基金會呈線性趨勢增長,中國基金會市場有著很大的潛力。

中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總數

來源 –國際公益學院

總結

在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開始關注公益基金會。與此同時,中國也逐漸向這些美國公益基金會看齊,學習其運作模式。

從傳統的專案式眾籌方式,開始轉向長遠投資型模式,更好的支援那些在背後默默做研究與貢獻的公司。從投資角度來看,目前中國市場公益基金已經獲得政府支援,即從傳統的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外,可以進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資。

《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頒佈實施,進一步規範了慈善組織的投資活動,允許慈善組織將財產委託給基金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有助於慈善事業和基金行業形成良性互動,邁出了長期資金入市的關鍵一步,對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基金行業的基業長青以及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目前來看中國市場的基金會體量還是非常小,但隨著市場發展和整體需求增加,再加上政府現在對基金會和非營利機構政策方面的支援,目前中國市場的公益基金將會成為基金投資重要的資本來源。

來自: FOF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