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作者物流資訊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相峰。

5G行動通訊技術、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將構成新一代物流技術體系。隨著技術的快速產品化,成本的指數級下降,政策的鼓勵,中國物流行業將迎來全面智慧化時代。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在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資料支撐下,可望引領新一代物流技術的發展方向。

1、人工智慧發展背景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智慧這一概念被提出後,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其在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特別是在有效降低勞動成本、優化產品和服務、創造新市場和就業等方面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據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為全球GPD帶來額外14%的提升,相當於15.7萬億美元的增長。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組織逐漸認識到人工智慧在經濟和戰略上的重要性,並從國家戰略和商業活動上涉足人工智慧。

2017年7月,國務院釋出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表明人工智慧已然成為國家戰略的關鍵抓手。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巨集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從而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物流這一融合了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資訊業的複合型服務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受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刻影響。同時,物流行業的人工智慧應用也將反過來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提供優渥土壤。技術賦能下,物流領域的應用將逐漸體現其技術優勢,不論是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各類基於人工智慧的機器將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效能,推動中國物行業流實現“跨越式”發展。

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應用場景分析

在通用型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下,不同領域的垂直型人工智慧應用迅猛發展。物流一個相對傳統的大眾服務行業,將在運輸、倉儲、配送和管理等各場景受到人工智慧技術的全面改造。以智慧感知、自主決策、影象與視訊理解與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資料探勘與分析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將極大地降低物流行業的運營成本和人工勞動強度,提升物流行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推動整個物流行業從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向科技密集型服務行業轉變。

具體來說,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物流行業,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於如下一些領域方向:

1、車貨匹配系統

使用人工智慧完成物流運輸中的車貨匹配。物流企業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自身資源打造全新的貨運匹配平臺。基於自身貨源建立數字化貨運平臺,低價獲取社會運力。

AI整體架構

AI整體架構

2、無人駕駛體系

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打造無人物流駕駛體系。中國物流業面臨著幹線運輸司機短缺問題,無人駕駛技術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交通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事故,克服“人為因素”所帶來的諸多痛點。商用車無人駕駛技術將在港口等特殊場景率先使用,在高速公路幹線得到普及,並與車聯網車路協同等技術結合,推動整個公路運輸體系智慧化。

AI+物流應用示意圖

AI+物流應用示意圖

3、影象/視訊識別

影象/視訊識別與理解技術,結合GIS、多媒體壓縮和資料庫技術,有效建立起視覺化的倉儲管理、訂單管理、車輛管理系統。在智慧倉庫管理系統中,基於影象/視訊識別分析技術的監控裝置將視訊、影象等資料資訊彙集於主控中心,便於各級決策人獲得前端倉庫異常狀況,從而實現及時決策、指揮排程、調查取證。在智慧訂單管理、車輛管理系統中,影象/視訊識別分析技術可有效實現訂單跟蹤管理,並降低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損毀、丟失等問題,從而幫助制定生產計劃與排產,保證貨物及時、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4、語音識別技術

使用語音識別技術優化智慧客服系統。語音識別是包含特徵提取技術、模型訓練技術以及模式匹配準則在內的智慧科技,是讓機器通過識別與理解,把語音資訊轉變為相應的文字符號。在物流領域,語音識別已成為電話通道上最為重要的應用之一。基於語音識別技術的客服座席,可實現客戶語音的視覺化和智慧分析,輔助人工座席迅速完成詞條和關鍵字識別,並進行關鍵知識庫與知識點的搜尋匹配,從而提高物流行業客服坐席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與電話接通率。

5、智慧化場院管理

智慧化場院管理、倉庫作業。為實現垛口、車輛、物理格口的自動協同,進場車輛排程引導、智慧停靠,業界可通過對運輸車輛進行智慧掃描、裝卸垛口加裝智慧感測器等手段。在智慧倉庫作業環境中,對搬運機器人、分揀機器人與機架梭進行有序操作與協作,能夠極大提升倉庫操作的處理速度、揀取精度和儲存密度。通過測算百萬SKU商品的體積資料和包裝箱尺寸,利用深度學習演算法技術,由系統智慧地計算並推薦耗材和打包排序,從而合理安排箱型和商品擺放方案;通過對商品數量、體積等基礎資料分析,對各環節如包裝、運輸車輛等進行智慧排程。

6、物流運營管理

人工智慧還能為新一代物流行業提供更加智慧的運營管理模式。人工智慧結合大資料分析,在物流轉運中心、倉庫選址上能夠結合運輸線路、客戶分佈、地理狀況等資訊進行精準匹配,從而優化選址、提升效率。採用人工智慧分析,供應鏈個環節的產品生產製造商、供應商、物流提供商亦受到相當程度的助益,在人工智慧輔助下,提前有針對性地制定產品營銷策略和貨物的運、儲、配計劃。

以上人工智慧技術將應用於物流中的運輸、倉儲、配送以及管理等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中,形成高效的物流體系。新一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慧技術,因為全智慧的物流行業相比現在的物流,可以更高效,更精準地為客戶服務。在人工智慧促進下,一系列智慧物流技術應用將引領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物流人工智慧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行業發展與興衰的關鍵。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籍人員在世界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總量中只佔據9%,且當中的68%都屬於外國研究機構。可見,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特別是物流行業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尤其匱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客觀環境有待完善,且社會大眾對物流行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印象中的物流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低科技含量的低端服務業,而非網際網路、IT行業等高階資訊業。這就帶來兩個結果,一是從事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的高校、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因為不瞭解該現狀而不會關注物流行業人工智慧技術、系統研究;二是高校沒有針對物流行業培養專門的人工智慧人才,人工智慧領域畢業的學生也不會選擇物流行業從業。

針對物流行業人工智慧人才匱乏的現狀,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開展人才建設:

1、吸引人工智慧人才

吸引人工智慧領域專家學者、科研機構人員投身物流領域人工智慧技術與系統的研究中。可從國家或地方政府層面,通過設立物流領域的技術攻關專案、人才專案,如國家重點研究計劃、物流科技專項、物流技術引導基金、物流科技產學研合作專案、物流科技人才培養專案等多種形式進行引導。

2、開設專業學科

在高校開設與物流科技相關的專業,增設物流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研究方向的課程,培育一批智慧物流的高精尖人才。對於畢業從事物流行業,特別是物流科技、人工智慧行業的畢業生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如落戶加法、個稅減免、生活補貼等各種可能嘗試的途徑。

3、產學研融合

加速推進產學研融合,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與各大高校、研究機構聯手進行相關課題研究,或舉辦競賽活動,吸引併發掘一批高水準的中青年加入對科技物流的研究工作中,培養核心研發團隊,並在企業內試用研發成果。

4、打造人才聚集載體

建立物流科技人才聚集載體。相關政府部門和產業界應整合物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創新研發資源,打造一批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有效聚集物流人工智慧的專家學者與從業人員,在關鍵核心領域開展創新專案合作,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完善促進人工智慧落地的規範體系

促進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的應用落地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與物流科技企業對於行業標準體系、創研單位政策扶持體系、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物流人工智慧法律規範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1、行業標準體系

建立智慧物流行業標準體系,推動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的高效落地。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是各物流環節的配套使用,需要建立貨運、倉配、貨架、車輛規範、物流質損、物流服務等一系列的物流行業標準作為基礎,帶動物流行業的系統性智慧化升級,規範物流服務。智慧物流行業標準的建立將極大減少不同裝置、廠商、系統間的互動障礙,尤其資料格式、傳輸介面等底層標準的建立。通過整合物流業所有應用場景,形成智慧物流大腦,能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

2、政策扶持體系

建立對物流人工智慧創研單位的政策扶持體系,從土地、稅收、產學研等層面加大對智慧物流創新研發的扶持,為物流公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產業孵化、技術成果轉化等良好政策環境。例如,通過設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免徵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充分促進物流人工智慧創研企業孵化。

3、金融服務體系

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發揮各級政府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援作用,通過政府各類產業基金、資金池、融資工具等將人工智慧作為投入重點,並引導地方、企業、創業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對科技型物流企業進行投資,加速人工智慧相關應用創新研發。在發揮公共財政引導作用的同時,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利於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物流行業的創新機制。

4、法律規範體系

建立物流人工智慧法律規範體系。制定有利於人工智慧健康發展和運營的法律規範體系,需要建立在充分研究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人民生活、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的安全風險、法律風險和倫理風險的基礎上。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可有效促進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轉移轉化,通過探索建立人工智慧及大資料應用監管機制,來打造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聯盟,構築並運營專利池,培養能夠為社會帶來更高價值的相關專利。同時,要在資料處理標準、基礎硬體設施、應用服務和安全隱私等方面探索研究制定技術標準和應用規範,充分完善人工智慧法律規範體系。

5、人工智慧體驗園區

建立物流人工智慧的體驗園區。通過彙集最前沿的科技產品,為受眾提供直觀體驗,激發其對物流人工智慧的廣泛興趣,進而加快相關技術推廣普及。物流資訊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將在“創新工場”設立人工智慧主題展示體驗區,充分發揮其“加速器”與“孵化器”的作用。

依託於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5G行動通訊技術以及區塊鏈等前沿科技構成的新一代物流技術體系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當面臨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我們對此不必悲觀,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短缺的大背景下,人工智慧將補充勞動缺口,解放人們雙手,並提供更需創造力的就業機會,改善勞動環境。我們應該清楚劃分“智慧”與“智慧”的區別,把“智慧”的發展空間保留給人類,讓機器人(Robot的斯拉夫語詞源rob意為“苦力”)更加“智慧”。

未來已來,隨著高效能運算的蓬勃發展,以及資料的感知、處理、學習成本已到達技術普及的臨界點,中國物流業在若干年後將迎來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物流科技爆發的“奇點”,中國以及世界物流業將有一個全新的面貌。物流行業應該充分抓住此戰略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