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金 | 10 大必知的自動化機器學習庫(Python)

算法金「全网同名」發表於2024-06-05


大俠幸會,在下全網同名[演算法金] 0 基礎轉 AI 上岸,多個演算法賽 Top [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一、入門級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1.1 Auto-Sklearn

簡介: Auto-Sklearn 是一個自動機器學習庫,基於 Python 的 scikit-learn 介面。它主要用於自動化機器學習的常見過程,特別是演算法選擇和超引數調整,透過元學習和貝葉斯最佳化來提高模型效能。

主要功能:

  • 自動化演算法選擇:自動選擇最適合資料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 超引數自動調整:使用貝葉斯最佳化技術找到最優的超引數配置。
  • 平行計算:支援多核處理,加快模型訓練速度。
  • 模型整合:自動整合多個模型以提高預測準確率。

應用例項: 下面是一個使用 Auto-Sklearn 自動化分類任務的簡單示例。我們將使用經典的鳶尾花資料集。

import autosklearn.classification as auto_cl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載入資料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建立一個自動化分類器
automl_classifier = auto_cls.AutoSklearnClassifier(time_left_for_this_task=120, per_run_time_limit=30)

# 訓練模型
automl_classifier.fit(X_train, y_train)

# 預測測試資料
y_pred = automl_classifier.predict(X_test)

# 計算準確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模型準確率: {accuracy:.2f}")

1.2 TPOT

簡介: TPOT(Tree-based Pipeline Optimization Tool)是一個利用遺傳演算法自動化設計機器學習管道的Python庫。它自動化地搜尋預處理步驟、模型和引數配置的最佳組合,旨在發現效能最優的機器學習管道。

主要功能:

  • 自動化管道構建:自動探索資料預處理、特徵選擇、模型選擇和超引數調整的最佳組合。
  • 遺傳演算法最佳化:使用遺傳演算法來最佳化機器學習的整體工作流。
  • 平行計算:支援多程序,加速搜尋過程。
  • 易於整合:可以與 scikit-learn 無縫整合,方便使用已有的資料處理和評估方法。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TPOT 對波士頓房價資料集進行迴歸分析的示例。這個例子展示瞭如何利用 TPOT 自動化搜尋最優的機器學習管道。

from tpot import TPOTRegresso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載入資料集
data = load_boston()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data.data, data.target,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42)

# 建立一個 TPOT 迴歸器,設定最大的管道評估數量為 100,世代數為 5
tpot = TPOTRegressor(generations=5, population_size=100, verbosity=2, random_state=42)

# 訓練模型
tpot.fit(X_train, y_train)

# 預測測試集
y_pred = tpot.predict(X_test)

# 計算 MSE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測試集的均方誤差為: {mse:.2f}")

# 匯出最佳模型的 Python 程式碼
tpot.export('best_pipeline.py')

1.3 Auto-Keras

簡介: Auto-Keras 是一個開源的自動機器學習庫,建立在 Keras 框架之上。它主要設計用於自動化搜尋最優的深度學習模型結構和超引數,從而簡化了構建高效深度學習模型的過程。

主要功能:

  • 神經架構搜尋(NAS):自動尋找最適合特定資料集的網路結構。
  • 超引數最佳化:自動調整網路的超引數,如學習率、層數、單元數等。
  • 模型壓縮:提供模型壓縮工具,以減小模型大小和提高效率。
  • 簡易介面:提供簡單的 API,使用者只需幾行程式碼即可啟動模型搜尋和訓練。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Auto-Keras 進行影像分類任務的示例。此示例使用 CIFAR-10 資料集,展示瞭如何自動搜尋適合該任務的模型結構。

import autokeras as ak
from keras.datasets import cifar10

# 載入資料
(x_train, y_train), (x_test, y_test) = cifar10.load_data()

# 建立一個影像分類器
clf = ak.ImageClassifier(max_trials=10)  # 最大嘗試次數設為 10

# 搜尋模型
clf.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

# 評估模型
accuracy = clf.evaluate(x_test, y_test)
print(f"測試準確率: {accuracy[1]:.2f}%")

# 獲取最佳模型
model = clf.export_model()
model.save('best_model_autokeras.h5')

1.4 FeatureTools

簡介: FeatureTools 是一個開源的 Python 庫,專注於自動化特徵工程。它可以高效地生成大量的特徵,幫助機器學習模型學習更多的潛在資訊,從而提升模型的預測能力。

主要功能:

  • 深度特徵合成(DFS):透過組合和變換資料集中的基礎資料列,自動構建複雜的特徵。
  • 時間索引:處理時間資料,自動識別和構造與時間相關的特徵。
  • 可擴充套件性:最佳化記憶體使用,能夠處理大型資料集。
  • 易於整合:可以與 Pandas 和 scikit-learn 等流行的資料科學工具無縫整合。

應用例項: 以下是一個使用 FeatureTools 進行客戶購買預測的示例,透過自動構建特徵來提升模型效能。

import featuretools as ft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模擬一些示例資料
data = {
    'transaction_id': [1, 2, 3, 4, 5],
    'customer_id': [1, 2, 1, 3, 4],
    'amount': [100, 200, 200, 300, 100],
    'transaction_time': pd.to_datetime(['2021-01-01', '2021-01-02', '2021-01-02', '2021-01-03', '2021-01-03'])
}
transactions = pd.DataFrame(data)

# 建立一個 EntitySet
es = ft.EntitySet(id='customer_data')
# 新增資料集
es = es.entity_from_dataframe(entity_id='transactions', dataframe=transactions, index='transaction_id', time_index='transaction_time')

# 自動建立特徵
features, feature_names = ft.dfs(entityset=es, target_entity='transactions', max_depth=2)

# 檢視生成的特徵
print(features.head())

# 資料分割
X = features
y = [0, 1, 0, 1, 0]  # 假設的購買結果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使用隨機森林分類器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state=42)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 計算準確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模型準確率: {accuracy:.2f}%")

二、中級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2.1 MLBox

簡介: MLBox 是一個全功能的自動化機器學習庫,提供從資料預處理到模型部署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它支援各種機器學習任務,如分類、迴歸和聚類,並透過自動化流程最佳化這些任務的執行效率。

主要功能:

  • 資料預處理:自動處理缺失值、異常值和編碼問題,最佳化資料的質量和可用性。
  • 特徵選擇與構建:自動評估和選擇最有影響的特徵,減少模型複雜度並提升效能。
  • 模型選擇與超引數最佳化:自動測試多種演算法,找到最適合資料的模型,並調整其超引數。
  • 模型堆疊和整合:利用多個模型的優勢,自動建立強大的整合模型。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MLBox 對一個分類任務進行處理的簡單示例。假設我們有一組關於乘客生存預測的泰坦尼克號資料。

from mlbox.preprocessing import *
from mlbox.optimisation import *
from mlbox.prediction import *

# 資料讀取
paths = ["train.csv", "test.csv"]  # 訓練資料和測試資料的路徑
target_name = "Survived"  # 目標變數

# 資料預處理
data = Reader(sep=",").train_test_split(paths, target_name)
data = Drift_thresholder().fit_transform(data)

# 最佳化模型
space = {
    'est__strategy': {"search": "choice", "space": ["LightGBM"]},
    'est__n_estimators': {"search": "choice", "space": [150, 200, 300]},
    'est__max_depth': {"search": "choice", "space": [5, 8, 10]}
}

opt = Optimiser(scoring="accuracy", n_folds=5)
best = opt.optimise(space, data, 15)

# 模型預測
predictor = Predictor().fit_predict(best, data)

# 檢視模型的效能
print(predictor)

2.2 H2O AutoML

簡介: H2O AutoML 是 H2O.ai 提供的一個自動化機器學習平臺,旨在簡化機器學習的訓練和部署過程。它支援廣泛的機器學習模型,包括深度學習、整合學習和線性模型,並透過使用者友好的介面降低了使用複雜度。

主要功能:

  • 使用者友好的介面:提供圖形介面(GUI)和命令列介面(CLI),使使用者可以輕鬆選擇資料集、啟動模型訓練和評估結果。
  • 自動化模型訓練和選擇:自動進行資料預處理、特徵工程、模型訓練、模型驗證和整合模型的選擇。
  • 高效的模型訓練過程:使用分散式計算加速模型訓練,適合處理大規模資料集。
  • 模型解釋性:提供模型解釋工具,幫助理解模型的決策過程。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H2O AutoML 進行信用卡欺詐檢測的示例。該示例展示瞭如何使用 H2O AutoML 快速訓練和評估多個模型。

import h2o
from h2o.automl import H2OAutoML

h2o.init()

# 載入資料
data = h2o.import_file('creditcard.csv')

# 分割資料集
train, test = data.split_frame(ratios=[.8], seed=123)

# 指定目標列和特徵列
target = 'Class'
features = data.columns
features.remove(target)

# 啟動 AutoML
aml = H2OAutoML(max_models=20, seed=1, max_runtime_secs=10000)
aml.train(x=features, y=target, training_frame=train)

# 檢視所有模型的效能
lb = aml.leaderboard
print(lb.head())

# 使用最佳模型進行預測
predictions = aml.leader.predict(test)

# 顯示預測結果
print(predictions.head())

2.3 NNI (Neural Network Intelligence)

簡介: NNI (Neural Network Intelligence) 是一個由微軟開發的開源AutoML工具,專為幫助使用者最佳化神經網路的架構(NAS)和超引數而設計。它支援多種最佳化演算法,並可與現有的深度學習框架如 TensorFlow, PyTorch 和 MXNet 等無縫整合。

主要功能:

  • 神經網路架構搜尋(NAS):自動搜尋最優的網路架構,適用於不同的任務和資料集。
  • 超引數最佳化:提供多種最佳化演算法,如貝葉斯最佳化、進化演算法和隨機搜尋,用以尋找最佳的超引數配置。
  • 模型壓縮:整合模型剪枝和量化功能,幫助減小模型大小,提升推理速度。
  • 視覺化和管理:提供一個使用者友好的介面,用於監控實驗進度和比較不同實驗的結果。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NNI 進行影像分類任務的超引數最佳化示例。這個示例演示瞭如何配置實驗,自動調整神經網路的引數。

# 定義搜尋空間
search_space = {
    "learning_rate": {"_type":"loguniform", "_value":[1e-5, 1e-2]},
    "optimizer": {"_type":"choice", "_value":["Adam", "SGD"]},
    "batch_size": {"_type":"choice", "_value":[16, 32, 64, 128]}
}

# 配置最佳化器
config = {
    "search_space": search_space,
    "trial_command": "python train.py",
    "tuner": {
        "builtinTunerName": "TPE",
        "classArgs": {
            "optimize_mode": "maximize"
        }
    },
    "max_trial_number": 50,
    "max_duration": "2h"
}

# 啟動 NNI 實驗
nni.create_experiment(name='NNI_Example', config=config)

# NNI 實驗管理器會自動啟動、監控並記錄每個試驗的結果,使用者可以在 NNI 的 Web 介面中檢視詳細資訊和進度。

2.4 Lightwood

簡介: Lightwood 是一個基於 PyTorch 的框架,旨在簡化機器學習模型的構建過程。該框架提供了一套高階 API,使得開發者可以快速構建、訓練並部署機器學習模型,特別適用於深度學習專案。

主要功能:

  • 簡化的模型定義:透過高階抽象簡化模型定義過程,使用者只需少量程式碼即可定義複雜的模型。
  • 自動化的資料預處理:自動處理輸入資料的標準化、編碼和分割,減少手動資料預處理工作。
  • 模型自動最佳化:內建智慧演算法幫助自動調整模型引數,最佳化模型效能。
  • 簡易部署:支援一鍵部署模型到多種平臺,包括雲端和邊緣裝置。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Lightwood 進行房價預測的簡單示例。這個示例展示瞭如何快速構建和訓練一個迴歸模型。

import lightwoo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mean_squared_error

# 載入資料集
data = load_boston()
X = data.data
y = data.target

# 資料分割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使用 Lightwood 構建模型
predictor = lightwood.Predictor(output='regression')
predictor.learn(from_data=(X_train, y_train))

# 預測測試資料
predictions = predictor.predict(when=X_test)

# 評估模型
mse = mean_squared_error(y_test, predictions)
print(f'Mean Squared Error: {mse:.2f}')

三、高階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3.1 Ray

簡介: Ray 是一個開源框架,用於構建大規模分散式應用。它最初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開發,目的是為了簡化分散式系統的開發過程,特別是在機器學習和AI領域。Ray 提供了一套簡單的API,使得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將單機應用擴充套件到大規模的叢集環境。

主要功能:

  • 任務並行化:自動管理任務的分佈和執行,使得複雜的平行計算任務簡化。
  • 狀態管理:透過分散式物件儲存,自動管理應用狀態,支援高效的資料共享和通訊。
  • 可伸縮的機器學習庫:整合了多種機器學習庫,如 Ray RLlib(強化學習)、Ray Tune(超引數最佳化)和 Ray Serve(模型部署),支援這些庫的無縫擴充套件。
  • 容錯性:具備自動處理節點失敗的能力,確保應用的持續執行和資料的完整性。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Ray 進行大規模資料處理的示例。該示例展示瞭如何利用 Ray 的並行處理功能快速處理大量資料。

import ray
import numpy as np

# 初始化 Ray
ray.init()

# 定義一個簡單的平行計算任務
@ray.remote
def add(x, y):
    return np.add(x, y)

# 生成大量資料
data_x = np.random.randn(10000)
data_y = np.random.randn(10000)

# 平行計算
results = ray.get([add.remote(data_x[i], data_y[i]) for i in range(10000)])

# 輸出結果
print(f'Processed results: {results[:10]}')


3.2 Pycaret

簡介: Pycaret 是一個低程式碼機器學習庫,它使得使用者可以用極少的程式碼完成多種機器學習任務,包括分類、迴歸、聚類、異常檢測和自然語言處理。這個庫特別適合於希望快速進行資料科學實驗的資料分析師和軟體開發者。

主要功能:

  • 自動化的資料預處理:自動處理缺失值、標準化、編碼等,減少手動資料清洗和準備的工作。
  • 模型選擇和訓練:自動比較多種機器學習模型的效能,幫助選擇最適合的模型。
  • 模型最佳化:自動進行超引數調整,以最佳化模型效能。
  • 模型分析:提供多種工具,如模型解釋、特徵重要性、模型比較等,幫助使用者理解和最佳化模型。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Pycaret 進行分類任務的示例。該示例展示瞭如何使用 Pycaret 快速訓練和比較不同的分類模型。

from pycaret.classification import *

# 載入資料集
data = get_data('juice')

# 設定環境和初始化資料
s = setup(data, target = 'Purchase', session_id=123)

# 比較不同模型的效能
best_model = compare_models()

# 建立模型
model = create_model('rf')  # 建立一個隨機森林分類器

# 模型最佳化
tuned_model = tune_model(model)

# 模型評估
evaluate_model(tuned_model)

# 預測新資料
predictions = predict_model(tuned_model, data=data)

# 顯示預測結果
print(predictions.head())

3.3 Kubeflow

簡介: Kubeflow 是一個開源專案,旨在使部署機器學習工作流程在 Kubernetes 上儘可能簡單。它提供了一套豐富的工具來構建機器學習管道,從資料預處理到模型訓練和服務部署,全都可以在 Kubernetes 上進行管理和擴充套件。

主要功能:

  • 機器學習管道:構建、部署和管理端到端的機器學習管道。
  • 模型訓練:使用 Kubeflow Pipelines 和 Katib 進行模型訓練和自動化超引數調整。
  • 模型部署:使用 Kubeflow Serving 快速部署和擴充套件機器學習模型。
  • 多框架支援:支援 TensorFlow, PyTorch, MXNet 等多種機器學習框架。
  • 資源最佳化:透過 Kubernetes 的資源管理最佳化機器學習任務的資源使用。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Kubeflow 在 Kubernetes 上部署機器學習模型的示例。這個示例展示瞭如何建立一個簡單的機器學習管道。

apiVersion: kubeflow.org/v1beta1
kind: Pipeline
metadata:
  name: demo-pipeline
spec:
  templates:
    - name: train-model
      container:
        image: tensorflow/tensorflow:latest
        command: ["python", "train.py"]
        args: ["--data", "$(inputs.parameters.data-url)", "--model-dir", "$(outputs.artifacts.model-path)"]
      inputs:
        parameters:
          - name: data-url
      outputs:
        artifacts:
          - name: model-path
            path: /model
    - name: deploy-model
      container:
        image: kfserving/kfserving:latest
        command: ["python", "deploy.py"]
        args: ["--model-path", "$(inputs.artifacts.model-path)"]

  workflow:
    - name: train-and-deploy
      dag:
        tasks:
          - name: train-model
            template: train-model
            arguments:
              parameters:
                - name: data-url
                  value: s3://your-bucket/train-data.csv
          - name: deploy-model
            dependencies: [train-model]
            template: deploy-model

# 使用這個管道,你可以在 Kubernetes 叢集中自動化地訓練和部署模型。

四、特色和領域特定的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4.1 Ludwig

簡介: Ludwig 是一個由 Uber AI 實驗室開發的開源工具箱,它允許使用者無需編寫程式碼即可訓練和使用深度學習模型。Ludwig 的設計目的是讓機器學習更加容易接近非程式設計師,同時也為有經驗的資料科學家提供強大的模型定製功能。

主要功能:

  • 無程式碼模型訓練:使用者只需提供 CSV 檔案和一個簡單的模型配置檔案,就可以訓練各種深度學習模型。
  • 多模態學習:支援影像、文字、數值資料等多種資料型別的處理和模型訓練。
  • 視覺化工具:內建的視覺化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理解模型效能和進行除錯。
  • 模型部署:支援將訓練好的模型匯出為 TensorFlow 模型,便於在各種環境中部署。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Ludwig 無需編寫程式碼訓練一個影像分類模型的示例。使用者只需準備資料和一個模型配置檔案。

input_features:
  - name: image_path
    type: image
    encoder: stacked_cnn

output_features:
  - name: label
    type: category

training:
  epochs: 10
  batch_size: 64

4.2 MindsDB

簡介: MindsDB 是一個開源的機器學習平臺,旨在簡化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訓練和部署。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直接在 SQL 查詢中整合機器學習模型,使得資料分析師和軟體開發者可以使用熟悉的 SQL 語法來處理複雜的機器學習任務。

主要功能:

  • SQL 整合:允許使用者透過 SQL 查詢直接訓練和預測機器學習模型,無需編寫額外的程式碼。
  • 自動化特徵工程:自動處理輸入資料的特徵工程,包括缺失值處理、編碼轉換等。
  • 透明的模型解釋:提供模型預測的解釋,幫助使用者理解模型的決策過程。
  • 多資料庫支援:與多種資料庫和資料來源相容,如 MySQL, PostgreSQL, MongoDB 等。

應用例項: 以下是使用 MindsDB 透過 SQL 查詢預測銷售的示例。該示例展示瞭如何在不離開 SQL 環境的情況下,直接使用 SQL 進行機器學習預測。

-- 安裝 MindsDB
INSTALL MINDSDB;

-- 建立預測器
CREATE PREDICTOR sales_predictor
FROM my_database
(SELECT * FROM sales_data)
PREDICT sales_volume;

-- 使用預測器進行預測
SELECT sales_volume_predicted
FROM mindsdb.sales_predictor
WHERE date = '2021-05-01';

4.3 AutoML-Zero

簡介: AutoML-Zero 是一個研究專案,旨在從最基本的概念出發,完全自動化地構建和最佳化機器學習演算法。這個專案的核心思想是使用進化演算法從零開始探索、發現和設計新的機器學習模型和策略,而不是依賴於預定義的模型架構或機器學習技術。

主要功能:

  • 進化演算法:使用進化演算法自動生成、評估和最佳化數百萬個候選機器學習演算法。
  • 簡單性起點:從最簡單的數學運算開始,逐步發展到複雜的機器學習結構。
  • 完全自動化: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化程度極高,能夠自主發現有效的演算法和特徵處理方法。
  • 開創性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理解和創造機器學習演算法,推動了機器學習的自動化和創新。

應用例項: 由於 AutoML-Zero 是一個實驗性的研究專案,其應用例項主要集中在研究和開發領域。下面是一個簡化的描述,展示如何使用 AutoML-Zero 框架進行機器學習演算法的自動化探索。

from automl_zero import EvolutionarySearch

# 初始化進化搜尋
search = EvolutionarySearch(
    population_size=1000,
    mutation_rate=0.01,
    crossover_rate=0.1,
    fitness_function=my_custom_fitness_function
)

# 進行演算法搜尋
best_algorithm = search.run()

# 使用最佳演算法進行預測
predictions = best_algorithm.predict(data)

4.4 AdaNet

簡介: AdaNet 是一個基於 TensorFlow 的自動化機器學習框架,專注於使用自適應網路(Adaptive Network)的概念自動學習和組合多個子網路來構建高質量的預測模型。該框架的核心是實現一個靈活、高效的整合學習方法,自動最佳化模型的結構以及其效能。

主要功能:

  • 自動結構搜尋:動態地選擇和組合不同的子模型,形成最優的整合模型。
  • 基於效能的模型最佳化:根據模型的驗證效能自動調整其複雜性。
  • 端到端學習:從特徵工程到最終模型的部署,整個過程高度自動化。
  • 可擴充套件性:支援大規模的資料處理和模型訓練,適用於企業級應用。

應用例項: 以下是一個使用 AdaNet 自動構建和最佳化整合模型的程式碼示例。這個示例展示瞭如何定義一個簡單的自適應網路訓練任務。

import adanet
from adanet import SimpleCandidate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定義輸入特徵和標籤
feature_columns = [tf.feature_column.numeric_column("x", shape=[1])]
labels = tf.constant([1, 1, 0, 0])

# 設定訓練輸入
input_fn = tf.compat.v1.train.input_fn_utils.build_input_fn(
    x={"x": tf.constant([[1.], [2.], [3.], [4.]])},
    y=labels,
    batch_size=2,
    num_epochs=None,
    shuffle=False
)

# 初始化 AdaNet
estimator = adanet.AutoEnsembleEstimator(
    head=tf.contrib.estimator.binary_classification_head(),
    candidate_pool=lambda config: [
        SimpleCandidate(
            'linear',
            adanet.subnetwork.Builder(
                layer_size=1,
                learning_rate=0.01,
                optimizer=tf.train.AdagradOptimizer
            )
        ),
        SimpleCandidate(
            'dnn',
            adanet.subnetwork.Builder(
                layer_size=10,
                learning_rate=0.01,
                optimizer=tf.train.AdagradOptimizer
            )
        )
    ],
    max_iteration_steps=1000
)

# 訓練模型
estimator.train(input_fn=input_fn, steps=5000)

# 預測新資料
predictions = estimator.predict(input_fn=predict_input_fn)

五、實用工具和框架

5.1 Google Cloud AutoML

簡介: Google Cloud AutoML 是 Google Cloud 提供的一系列機器學習產品,旨在使業務和開發者能夠輕鬆建立高質量的機器學習模型,無論其技術能力如何。這些工具利用 Google 的先進技術,包括預訓練模型和轉移學習技術,以降低建立和維護定製模型的難度。

主要功能:

  • 使用者友好的介面:提供圖形使用者介面,使非技術使用者能夠透過簡單的拖放操作建立和部署模型。
  • 自動化模型最佳化:自動化整個訓練過程,包括特徵選擇、模型調優和驗證。
  • 強大的預訓練模型:利用 Google 的廣泛預訓練模型庫,提供更高的起點和更準確的結果。
  • 廣泛的應用範圍:支援影像、文字、語音識別等多種資料型別的模型訓練。

應用例項: 以下是一個使用 Google Cloud AutoML 訓練一個定製影像分類器的簡化流程。

  1. 上傳並標註影像資料集。
  2. 在 Google Cloud AutoML 的使用者介面中選擇影像識別專案,並匯入資料。
  3. 啟動自動訓練過程,系統將自動選擇最佳的模型架構。
  4. 評估訓練好的模型效能,並進行必要的調整。
  5. 部署模型到 Google Cloud,提供一個 API 供應用程式使用。

這種方式極大地簡化了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過程,使得非技術使用者也能夠建立和部署高效能的機器學習模型,滿足業務需求。

5.2 AutoGluon

簡介: AutoGluon 是由 Amazon 開發的一個自動化機器學習庫,它旨在簡化和加速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過程。AutoGluon 的核心理念是使機器學習的使用盡可能簡單,即使是對於沒有機器學習背景的開發者和資料科學家也是如此。

主要功能:

  • 自動化模型調優:自動進行模型超引數的搜尋和最佳化,極大地簡化了模型調優過程。
  • 多模型整合:自動整合多個模型,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魯棒性。
  • 跨多種任務工作:支援多種型別的預測任務,包括分類、迴歸和時間序列預測。
  • 易用性:提供簡潔的 API 和豐富的文件,使得使用者可以輕鬆上手並快速部署模型。

應用例項: 下面是一個使用 AutoGluon 快速訓練一個分類模型的示例。

from autogluon.tabular import TabularPredictor

# 載入資料
train_data = TabularPredictor.Dataset('train.csv')

# 建立一個分類器
predictor = TabularPredictor(label='target').fit(train_data)

# 進行預測
predictions = predictor.predict('test.csv')

# 檢視模型的效能評估
performance = predictor.evaluate_predictions(
    y_true=test_data['target'], y_pred=predictions, auxiliary_metrics=True
)


5.3 PocketFlow:深度學習模型的壓縮與加速

PocketFlow 是一個開源框架,旨在幫助使用者壓縮和加速深度學習模型,從而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中實現高效的推理和訓練。下面我們將詳細討論這個框架的主要功能和應用例項。

主要功能

PocketFlow 提供了多種功能來實現深度學習模型的壓縮和加速,主要包括:

  1. 模型壓縮:PocketFlow 提供了各種模型壓縮演算法,例如剪枝、量化和蒸餾等,可以有效地減少模型的引數數量和計算量,從而在不損失太多效能的情況下實現模型的輕量化。
  2. 自動化最佳化:框架內建了自動化模型最佳化的功能,可以根據使用者指定的目標自動選擇合適的壓縮演算法和引數配置,簡化了模型最佳化的流程。
  3. 跨平臺支援:PocketFlow 支援在不同硬體平臺上部署和執行,包括移動裝置、邊緣裝置和雲伺服器等,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部署方式。

應用例項

PocketFlow 在各種深度學習任務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以下是一些實際應用場景的示例:

  1. 移動端應用:在移動裝置上部署深度學習模型通常受限於計算資源和儲存空間,PocketFlow 可以幫助開發者將模型壓縮到適合移動端部署的大小,並利用硬體加速功能提高推理速度,從而實現在移動端實時識別、檢測和分類等任務。
  2. 邊緣計算:在邊緣裝置上進行深度學習推理可以減少資料傳輸和處理延遲,但由於裝置資源有限,需要對模型進行壓縮和最佳化。PocketFlow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使用者在邊緣裝置上實現高效的深度學習推理。
  3. 雲端服務:在雲伺服器上部署深度學習模型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資源進行訓練和推理,但也面臨成本和效率的挑戰。PocketFlow 提供了針對雲端環境的最佳化策略,可以幫助使用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支援大規模模型的訓練和推理。

程式碼示範

以下是使用 PocketFlow 進行模型壓縮的簡單示例:

import pocketflow

# 載入待壓縮的模型
model = pocketflow.load_model('original_model.pb')

# 進行模型壓縮
compressed_model = pocketflow.compress_model(model, algorithm='pruning', compression_rate=0.5)

# 儲存壓縮後的模型
pocketflow.save_model(compressed_model, 'compressed_model.pb')

[ 抱個拳,總個結 ]

一、入門級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 1.Auto-Sklearn:強調其在演算法選擇和超引數調整中的自動化能力。
  • 2.TPOT:介紹其使用遺傳演算法最佳化機器學習管道的獨特方法。
  • 3.Auto-Keras:討論其在自動搜尋深度學習模型結構和超引數方面的功能。
  • 4.FeatureTools:解釋自動特徵工程的概念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二、中級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 1.MLBox:概述其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資料預處理、模型選擇等。
  • 2.H2O AutoML:強調其使用者友好的介面和高效的模型自動訓練過程。
  • 3.NNI:討論其在神經網路智慧中如何最佳化體系結構和超引數。
  • 4.Lightwood:介紹基於Pytorch的簡化模型構建過程。

三、高階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 1.Ray:解釋其在構建大規模分散式應用中的作用。
  • 2.Pycaret:討論這個低程式碼庫如何快速實現多種機器學習任務。
  • 3.Kubeflow:探討其如何幫助使用者在Kubernetes上部署、排程和監控機器學習模型。

四、特色和領域特定的自動化機器學習庫

  • 1.Ludwig:展示無需程式設計即可訓練模型的便利性。
  • 2.MindsDB:介紹如何使用SQL查詢來處理機器學習模型。
  • 3.AutoML-Zero:探索這一研究專案如何從零開始自動構建機器學習演算法。
  • 4.AdaNet:討論其在自動學習高質量模型上的應用。

五、實用工具和框架

  • 1.Google Cloud AutoML:強調其如何為業務和開發者提供建立高質量模型的工具。
  • 2.AutoGluon:介紹由Amazon開發的這一庫如何簡化模型訓練過程。
  • 3.PocketFlow:討論這個開源框架如何壓縮和加速深度學習模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