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反病毒市場分析:免費VS雲安全

狼人2007發表於2019-05-14

計算機病毒從初生到如今已經走過了20多個春秋。20多年的計算機病毒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資訊保安市場的成長。時至今日,計算機病毒與反計算機病毒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化,一場由計算機病毒引發的市場爭奪戰全面打響。

免費挑戰反病毒行業底線

2008年的反病毒市場中,“免費”無疑是一大熱點。360防毒軟體的推出,將“免費”這個敏感話題推到了浪尖,然而對於整個反病毒市場而言,免費的端倪早已顯露。反病毒廠商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08年伊始,瑞星率先推出半年免費,隨後卡巴斯基聯合360安全衛士也推出了半年免費啟用碼,同時在教育行業推出半年免費的優惠政策,新進中國的Dr.Web順應潮流般的推出了免費試用3個月來吸引使用者的眼球。

2008年7月隨著奇虎推出永久免費的360防毒軟體,防毒軟體價格戰的底線徹底被擊碎。一時間,“免費說”與“收費說”的爭論風生水起。作為國內反病毒市場的龍頭品牌,瑞星最終在一場口水戰後推出了“瑞星防毒軟體一年免費”來迎接360的挑戰。然而免費真到時機成熟了嗎?

據業內人士透露,防毒軟體的製作成本如今只有20元人民幣不到,甚至更低。然而客觀的來講,對於反病毒廠商來說反病毒技術研發以及病毒庫的維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持。

我們認為,隨著SaaS(軟體即服務)商業模式的逐漸成熟,不久的將來防毒軟體客戶端免費將會成為現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安全服務。同時,我們注意到不論360還是瑞星,都在2008年的免費浪潮中收穫了大量的客戶群體。瑞星的副總毛一丁曾表示,瑞星的免費策略,讓瑞星擁有了3000多萬的免費使用者。而360免費的防毒模式也為其開拓了新商業模式,其軟體本身承載的廣告也許是其敢於首先邁出免費步伐的真正源動力。

2009年隨著病毒木馬威脅的加劇,基於web的新安全防護模式的形成,相信會對完全依賴於軟體本身病毒查殺能力的軟體來說造成不小的挑戰,免費到底能走多遠?只能讓市場來驗證。

雲安全助推反病毒的網際網路化

2008年,病毒木馬給反病毒行業的最大印象莫過於遠遠超過以往的病毒增長量,與此同時病毒與網際網路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漸漸的我們發現僅依靠桌面的反病毒軟體已經很難快速及時的響應安全威脅。威脅的加劇和使用者需求的劇增,讓雲安全成為2008年反病毒安全市場的又一個熱點。

據統計,2008年的前10個月,網際網路上共出現新病毒9306985個,是去年同期的12.16倍,木馬病毒和後門程式之和超過776萬,佔總體病毒的83.4%,病毒數量呈現出井噴式爆發。

2008年中旬我們先後見證了瑞星、趨勢科技、卡巴等國內外資訊保安廠商先後推出了基於“雲安全”架構的安全解決方案。通過在客戶端的威脅樣本的智慧提交,以及雲端分析叢集的快速分析以及人工干預,可以快速響應使用者遇到的最新病毒木馬威脅。

趨勢科技Secure Cloud雲安全網路防護解決方案,以Web信譽服務(WRS)、郵件信譽服務(ERS)和檔案信譽服務(FRS)為基礎構建的雲客戶端安全架構,通過把大多數特徵碼檔案儲存到網際網路雲資料庫中並令其在端點處保持最低數量,從而在Web威脅到達終端使用者之前將其攔截。

而瑞星的雲安全計劃,將被動的安全防護變主動防禦,充分利用智慧行為判斷技術,將雲端計算機的事件及時提交到雲安全中心響應,在雲安全中心威脅資訊分析以及來源挖掘將會同步進行,快速響應使用者的威脅,阻斷威脅源。

雲安全一經推出就引來滿城風雨,反病毒廠商們爭相推出各具特色的雲安全解決方案。然而云安全是否能改善日益惡化的網際網路環境也引起了各方廣泛爭論,筆者以為孰是孰非在此時爭論為時過早,雲安全面臨的挑戰卻實實在在的擺在了使用者的面前。若要實現智慧的、高效的雲安全架構,首先需要解決雲端叢集的分佈處理、並行處理以及雲端計算等複雜網路技術的複合運用,而且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巨大的工程,畢竟反病毒廠商不是Google,面對動輒千萬的事件響應分發,對於資訊保安廠商竟會是不小的挑戰。

如今,國內外眾多資訊保安廠商都紛紛投身雲安全架構,這對雲安全不可謂不是一件好事,集多家之優勢,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完善的雲安全解決方案將會在資訊保安防護的起到重要的作用。2009年的反病毒安全市場值得期待雲安全的駕臨。

總結

回顧2008年反病毒市場,雖然“免費”與“雲安全”吸引了太多的關注,但我們仍然需要理想的看待。IT專家網注意到,純粹的反病毒技術並沒有顯著革新,即便是雲安全,其實現也是基於已有技術來完成的,例如信譽服務、DNA取樣、智慧檢測等等。反病毒行業的未來除了需要先進的架構,還需要回歸本質,改善病毒檢測演算法,同時更需要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完善相關法規制定,從源頭切斷毒害。同時,IT專家網呼籲各安全廠商,避免過分追求商業利益,資訊保安容不得忽悠,雖然沒有絕對的安全,但只要資訊保安廠商真正為使用者負責,相信一定會有人為其產品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