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手寫SQL編譯器-回溯》

翱翔大空發表於2018-07-30

1 引言

上回 精讀《手寫 SQL 編譯器 – 語法分析》 說到了如何利用 Js 函式實現語法分析時,留下了一個回溯問題,也就是存檔、讀檔問題。

我們把語法分析樹當作一個迷宮,有直線有岔路,而想要走出迷宮,在遇到岔路時需要提前進行存檔,在後面走錯時讀檔換下一個岔路進行嘗試,這個功能就叫回溯。

上一篇我們實現了 分支函式,在分支執行失敗後回滾 TokenIndex 位置並重試,但在函式呼叫棧中,如果其子函式執行完畢,堆疊跳出,我們便無法找到原來的函式棧重新執行。

為了更加詳細的描述這個問題,舉一個例子,存在以下岔路:

a -> tree() -> c
     -> b1 -> b1`
     -> b2 -> b2`

上面描述了兩條判斷分支,分別是 a -> b1 -> b1` -> ca -> b2 -> b2` -> c,當岔路 b1 執行失敗後,分支函式 tree 可以復原到 b2 位置嘗試重新執行。

但設想 b1 -> b1` 通過,但 b1 -> b1` -> c 不通過的場景,由於 b1` 執行完後,分支函式 tree 的呼叫棧已經退出,無法再嘗試路線 b2 -> b2` 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 通過連結串列手動建構函式執行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實現任意位置回溯,還可以解決左遞迴問題,因為函式並不是立即執行的,在執行前我們可以加一些 Magic 動作,比如調換執行順序!這文章主要介紹如何通過連結串列建構函式呼叫棧,並實現回溯。

2 精讀

假設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個函式 chain,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表示連續匹配:

const root = (tokens: IToken[], tokenIndex: number) => match(`a`, tokens, tokenIndex) && match(`b`, tokens, tokenIndex) && match(`c`, tokens, tokenIndex)
↓ ↓ ↓ ↓ ↓ ↓
const root = (chain: IChain) => chain(`a`, `b`, `c`)

遇到分支條件時,通過陣列表示取代 tree 函式:

const root = (tokens: IToken[], tokenIndex: number) => tree(
  line(match(`a`, tokens, tokenIndex) && match(`b`, tokens, tokenIndex)),
  line(match(`c`, tokens, tokenIndex) && match(`d`, tokens, tokenIndex))
)
↓ ↓ ↓ ↓ ↓ ↓
const root = (chain: IChain) => chain([
  chain(`a`, `b`),
  chain(`c`, `d`)
])

這個 chain 函式有兩個特質:

  1. 非立即執行,我們就可以 預先生成執行鏈條 ,並對鏈條結構進行優化、甚至控制執行順序,實現回溯功能。
  2. 無需顯示傳遞 Token,減少每一步匹配寫的程式碼量。

封裝 scanner、matchToken

我們可以製作 scanner 函式封裝對 token 的操作:

const query = "select * from table;";
const tokens = new Lexer(query);
const scanner = new Scanner(tokens);

scanner 擁有兩個主要功能,分別是 read 讀取當前 token 內容,和 next 將 token 向下移動一位,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功能封裝新的 matchToken 函式:

function matchToken(
  scanner: Scanner,
  compare: (token: IToken) => boolean
): IMatch {
  const token = scanner.read();
  if (!token) {
    return false;
  }
  if (compare(token)) {
    scanner.next();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如果 token 消耗完,或者與比對不匹配時,返回 false 且不消耗 token,當匹配時,消耗一個 token 並返回 true。

現在我們就可以用 matchToken 函式寫一段匹配程式碼了:

const query = "select * from table;";
const tokens = new Lexer(query);
const scanner = new Scanner(tokens);
const root =
  matchToken(scanner, token => token.value === "select") &&
  matchToken(scanner, token => token.value === "*") &&
  matchToken(scanner, token => token.value === "from") &&
  matchToken(scanner, token => token.value === "table") &&
  matchToken(scanner, token => token.value === ";");

我們最終希望表達成這樣的結構:

const root = (chain: IChain) => chain("select", "*", "from", "table", ";");

既然 chain 函式作為線索貫穿整個流程,那 scanner 函式需要被包含在 chain 函式的閉包裡內部傳遞,所以我們需要構造出第一個 chain。

封裝 createChainNodeFactory

我們需要 createChainNodeFactory 函式將 scanner 傳進去,在內部偷偷存起來,不要在外部程式碼顯示傳遞,而且 chain 函式是一個高階函式,不會立即執行,由此可以封裝二階函式:

const createChainNodeFactory = (scanner: Scanner, parentNode?: ChainNode) => (
  ...elements: any[]
): ChainNode => {
  // 生成第一個節點
  return firstNode;
};

需要說明兩點:

  1. chain 函式返回第一個連結串列節點,就可以通過 visiter 函式訪問整條連結串列了。
  2. (...elements: any[]): ChainNode 就是 chain 函式本身,它接收一系列引數,根據型別進行功能分類。

有了 createChainNodeFactory,我們就可以生成執行入口了:

const chainNodeFactory = createChainNodeFactory(scanner);
const firstNode = chainNodeFactory(root); // const root = (chain: IChain) => chain(`select`, `*`, `from`, `table`, `;`)

為了支援 chain(`select`, `*`, `from`, `table`, `;`) 語法,我們需要在引數型別是文字型別時,自動生成一個 matchToken 函式作為連結串列節點,同時通過 reduce 函式將連結串列節點關聯上:

const createChainNodeFactory = (scanner: Scanner, parentNode?: ChainNode) => (
  ...elements: any[]
): ChainNode => {
  let firstNode: ChainNode = null;

  elements.reduce((prevNode: ChainNode, element) => {
    const node = new ChainNode();

    // ... Link node

    node.addChild(createChainChildByElement(node, scanner, element));

    return node;
  }, parentNode);

  return firstNode;
};

使用 reduce 函式對連結串列上下節點進行關聯,這一步比較常規所以忽略掉,通過 createChainChildByElement 函式對傳入函式進行分類,如果 傳入函式是字串,就構造一個 matchToken 函式塞入當前連結串列的子元素,當執行連結串列時,再執行 matchToken 函式。

重點是我們對連結串列節點的處理,先介紹一下連結串列結構。

連結串列結構

class ChainNode {
  public prev: ChainNode;
  public next: ChainNode;
  public childs: ChainChild[] = [];
}

class ChainChild {
  // If type is function, when run it, will expend.
  public type: "match" | "chainNode" | "function";
  public node?: IMatchFn | ChainNode | ChainFunctionNode;
}

ChainNode 是對連結串列節點的定義,這裡給出了和當前文章內容相關的部分定義。這裡用到了雙向連結串列,因此每個 node 節點都擁有 prev 與 next 屬性,分別指向上一個與下一個節點,而 childs 是這個連結串列下掛載的節點,可以是 matchToken 函式、連結串列節點、或者是函式。

整個連結串列結構可能是這樣的:

node1 <-> node2 <-> node3 <-> node4
            |- function2-1
            |- matchToken2-1
            |- node2-1 <-> node2-2 <-> node2-3
                              |- matchToken2-2-1

對每一個節點,都至少存在一個 child 元素,如果存在多個子元素,則表示這個節點是 tree 節點,存在分支情況。

而節點型別 ChainChild 也可以從定義中看到,有三種型別,我們分別說明:

matchToken 型別

這種型別是最基本型別,由如下程式碼生成:

chain("word");

連結串列執行時,match 是最基本的執行單元,決定了語句是否能匹配,也是唯一會消耗 Token 的單元。

node 型別

連結串列節點的子節點也可能是一個節點,類比巢狀函式,由如下程式碼生成:

chain(chain("word"));

也就是 chain 的一個元素就是 chain 本身,那這個 chain 子連結串列會作為父級節點的子元素,當執行到連結串列節點時,會進行深度優先遍歷,如果執行通過,會跳到父級繼續尋找下一個節點,其執行機制類比函式呼叫棧的進出關係。

函式型別

函式型別非常特別,我們不需要遞迴展開所有函式型別,因為文法可能存在無限遞迴的情況。

好比一個迷宮,很多區域都是相同並重復的,如果將迷宮完全展開,那迷宮的大小將達到無窮大,所以在計算機執行時,我們要一步步展開這些函式,讓迷宮結束取決於 Token 消耗完、走出迷宮、或者 match 不上 Token,而不是在生成迷宮時就將資源消耗完畢。函式型別節點由如下程式碼生成:

chain(root);

所有函式型別節點都會在執行到的時候展開,在展開時如果再次遇到函式節點仍會保留,等待下次執行到時再展開。

分支

普通的鏈路只是分支的特殊情況,如下程式碼是等價的:

chain("a");
chain(["a"]);

再對比如下程式碼:

chain(["a"]);
chain(["a", "b"]);

無論是直線還是分支,都可以看作是分支路線,而直線(無分支)的情況可以看作只有一條分叉的分支,對比到連結串列節點,對應 childs 只有一個元素的連結串列節點。

回溯

現在 chain 函式已經支援了三種子元素,一種分支表達方式:

chain("a"); // MatchNode
chain(chain("a")); // ChainNode
chain(foo); // FunctionNode
chain(["a"]); // 分支 -> [MatchNode]

而上文提到了 chain 函式並不是立即執行的,所以我們在執行這些程式碼時,只是生成連結串列結構,而沒有真正執行內容,內容包含在 childs 中。

我們需要構造 execChain 函式,拿到連結串列的第一個節點並通過 visiter 函式遍歷連結串列節點來真正執行。

function visiter(
  chainNode: ChainNode,
  scanner: Scanner,
  treeChances: ITreeChance[]
): boolean {
  const currentTokenIndex = scanner.getIndex();

  if (!chainNode) {
    return false;
  }

  const nodeResult = chainNode.run();

  let nestedMatch = nodeResult.match;

  if (nodeResult.match && nodeResult.nextNode) {
    nestedMatch = visiter(nodeResult.nextNode, scanner, treeChances);
  }

  if (nestedMatch) {
    if (!chainNode.isFinished) {
      // It`s a new chance, because child match is true, so we can visit next node, but current node is not finished, so if finally falsely, we can go back here.
      treeChances.push({
        chainNode,
        tokenIndex: currentTokenIndex
      });
    }

    if (chainNode.next) {
      return visiter(chainNode.next, scanner, treeChances);
    } else {
      return true;
    }
  } else {
    if (chainNode.isFinished) {
      // Game over, back to root chain.
      return false;
    } else {
      // Try again
      scanner.setIndex(currentTokenIndex);
      return visiter(chainNode, scanner, treeChances);
    }
  }
}

上述程式碼中,nestedMatch 類比巢狀函式,而 treeChances 就是實現回溯的關鍵。

當前節點執行失敗時

由於每個節點都包含 N 個 child,所以任何時候執行失敗,都給這個節點的 child 打標,並判斷當前節點是否還有子節點可以嘗試,並嘗試到所有節點都失敗才返回 false。

當前節點執行成功時,進行位置存檔

當節點成功時,為了防止後續鏈路執行失敗,需要記錄下當前執行位置,也就是利用 treeChances 儲存一個存檔點。

然而我們不知道何時整個連結串列會遭遇失敗,所以必須等待整個 visiter 執行完才知道是否執行失敗,所以我們需要在每次執行結束時,判斷是否還有存檔點(treeChances):

while (!result && treeChances.length > 0) {
  const newChance = treeChances.pop();
  scanner.setIndex(newChance.tokenIndex);
  result = judgeChainResult(
    visiter(newChance.chainNode, scanner, treeChances),
    scanner
  );
}

同時,我們需要對連結串列結構新增一個欄位 tokenIndex,以備回溯還原使用,同時呼叫 scanner 函式的 setIndex 方法,將 token 位置還原。

最後如果機會用盡,則匹配失敗,只要有任意一次機會,或者能一命通關,則匹配成功。

3 總結

本篇文章,我們利用連結串列重寫了函式執行機制,不僅使匹配函式擁有了回溯能力,還讓其表達更為直觀:

chain("a");

這種構造方式,本質上與根據文法結構編譯成程式碼的方式是一樣的,只是許多詞法解析器利用文字解析成程式碼,而我們利用程式碼表達出了文法結構,同時自身執行後的結果就是 “編譯後的程式碼”。

下次我們將探討如何自動解決左遞迴問題,讓我們能夠寫出這樣的表示式:

const foo = (chain: IChain) => chain(foo, bar);

好在 chain 函式並不是立即執行的,我們不會立即掉進堆疊溢位的漩渦,但在執行節點的過程中,會導致函式無限展開從而堆疊溢位。

解決左遞迴併不容易,除了手動或自動重寫文法,還會有其他方案嗎?歡迎留言討論。

4 更多討論

討論地址是:精讀《手寫 SQL 編譯器 – 回溯》 · Issue #96 · dt-fe/weekly

如果你想參與討論,請點選這裡,每週都有新的主題,週末或週一釋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