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谷歌I/O:“AI魔法師”並不好做

naojiti發表於2019-05-09

5月8日凌晨1點,2019谷歌I/O開發者大會如期而至。

釋出會的詳細情況和新品清單,想必大家已經在其他地方瞭解的差不多了,這裡我們不過多贅述,簡單交流一下“觀後感”:

首先,與剛剛結束、專注於B端服務的微軟build大會相比,谷歌I/O大會則顯得平易近人很多。各種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軟體服務噴湧而出:

Live Relay用語音識別和TTS,幫語言障礙者接電話;Google Go讓不懂外語不識字的人能夠說走就走;LiveCaption可以給任何影片加字幕,網上衝浪更愉悅;而BERT+TensorFlow雙劍合璧,更是在癌症篩查、預測洪水等社會公共領域不斷創造價值。一句話,讓更強大的AI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硬體方面大家都懂的,一直不是I/O大會的強項。所以谷歌也就直接擺出了打醬油的態度,兩款“親民價”Pixel 3a 和 Pixel 3a XL直接沒打算公佈具體引數,可以說是很懂事了。畢竟399美元(約2700元)的起售價,親的大概不是我這個民,並不想知道。另一款家庭智慧語音互動硬體 Nest Hub Max,也只是一堆“微創新”的小修小補。

總體來說,這屆I/O大會並沒有“一眼驚豔”,軟硬體都有種似曾相識的味道。但仔細品味一下,會發現每個產品都在試圖詮釋著大會的主題——Keep making magic。

2019谷歌I/O:“AI魔法師”並不好做

沒錯,不是2016年信誓旦旦的all in AI,也不再是2017年的華麗炫技,甚至都不再強調AI,而是透過技術細節的想象力,讓人們因google更愉悅。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轉變,證明谷歌AI已經從實驗室中畢業,在“AI魔法師”的職業角色上游刃有餘。

新瓶裝舊酒:更接地氣的谷歌I/O

不到一天時間,粉黑雙方已經就本屆Google I/O 大會撕了個來回。批評者認為大會不夠“酷”、不夠“黑科技”,不再有去年那樣性感的功能;而支持者則紛紛為谷歌的人文情懷打call,殘障人群、社會公益,通通照顧到了,堪稱科技界的“道德楷模”。

不得不說,兩邊都掌握著真理的“顆粒”。覺得I/O大會無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幾乎所有內容都依託於老產品。

兩個硬體自不必提,一個是廉價版的Pixel 2,一個是攝像頭版的Google Nest Hub,早就是去年就出現過的老面孔了。

而一些軟服務,也只是對技術的小修小補。比如Live Caption的影片實時字幕,Google Lens的點餐朗讀功能,無需喚醒詞就可多輪對話的Google Assistant ,加強了隱私保護、黑暗模式的 Android Q等等,固然有其精妙之處,但經受了去年“打電話叫外賣”之類AI功能洗禮的使用者,刺激閾值已經明顯提高了,不會再輕易尖叫。

2019谷歌I/O:“AI魔法師”並不好做

業務能力褒貶不一,但谷歌的德育成績可是全班最高分哦。

無論是幫助聾啞人、漸凍人、中風患者進行溝通的個性化語音助手, 還是幫助數千名患者進行糖尿病併發症篩查的AI模型,谷歌展現了AI應用中的眾多普惠場景。

從這個角度來說,以前的Google I/O 的確要炫酷很多,但有趣而無用的東西更多。比起不斷推出新輪子,到讓各種各樣的輪子在現實世界中發揮更大的潛力,顯然後者才是開發者和大眾所需要與期待的。

從“神童”到“魔法師”,谷歌AI的成長困境

2017年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剛剛將人工智慧作為最高戰略。次年則拿出了全面升級的技術矩陣,各種“像人”甚至能夠代替人的產品應運而生,那時的谷歌就像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神童”。然而時隔一年, 谷歌就如同霍格沃茲裡的魔法師一樣,隱藏起了自己的“超能力”,I/O大會更像是一個逗麻瓜們(不懂魔法的人)開心的showtime。

AI能力強也需要“曲線救國”嗎?從谷歌的選擇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實際上,谷歌I/O大會過去釋出的產品並不缺乏創新,意圖也都是好的,但問題是,這些凝聚著大量時間金錢的產品,似乎與真實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脫節。

比如根據郵件地址在郵件正文自動生成收件人稱呼,亦或是讓智慧手機預測使用者的午餐,這些東西固然使人印象深刻,但真的是使用者所需要的嗎?

忽略人性,使得谷歌在產品邏輯上很容易走向數字極客,而忽略了大眾市場的口碑。

在過去的一年裡,谷歌至少面臨著三重壓力:

1.步履維艱的產品化。

Google的工程師們往往有一個理念:研發產品的方向,千萬不要聽使用者的需求。因為使用者是不知道未來的,只能由你去引領未來。而谷歌在過去的一年裡,正在品嚐這種以開發者為中心釀成的苦果。

2018年穀歌I/O大會為語音技術開啟了一條康莊大道,“如同真人一樣自然”的語音助手,一度讓人相信電影裡面的AI真的到來了。谷歌也為google assistant操碎了心,但無論是智慧手機還是智慧家居,谷歌的市場份額都並不令人樂觀。

2019谷歌I/O:“AI魔法師”並不好做

2.無處安放的強大演算法。

2018年穀歌最為亮眼的成就BERT模型也在I/O大會上亮相了,這個強大的模型卻並未降低開發者的難度,因為它需要超大規模的算力資源和資料,龐大而複雜的訓練過程,成為少數巨頭才能上場的金錢遊戲。也正是因此,小樣本學習、無監督學習等研究方向開始興起,而BERT及隨後出現的GPT-2等“巨無霸”模型,並沒能對開發者創新帶來預想中的幫助。

3.人人喊打的隱私困境。

谷歌I/O從“移動為先”轉向“人工智慧(AI)為先”的三年,也是谷歌研究重點集中在機器學習、語音識別等產品的階段,但問題到這裡就變得棘手起來。

Google Hub想要實現千人千面的語音識別和自定義服務,就需要根據個人資料進行定製,有的服務還需要使用者提供本地位置資訊,這些都被視為侵犯隱私。

過去一年,谷歌幾乎是在焦頭爛額中度過的。1月因違反GDPR而罰款5700萬美元(5000萬歐元),3月,歐盟委員會再次針對 Google“濫用線上廣告主導地位”的違法行為開出了 16.9 億美元(人民幣 113 億元)的罰單。無論是經濟壓力還是使用者口碑,AI服務與隱私資料之間的矛盾正在讓谷歌陷入不小的壓力。

每年的谷歌I/O,都被成為科技行業風向標。而今年的會上,我們可以看到進擊的科技故事再繼續上演,同時這三件依舊讓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也還是沒有解決。市場壓力和進化壓力並行,這也會是今年AI乃至科技行業的風向標嗎?

去年,Google 將“Don’t be evil”的信條更改為“Do the right thing”,從今天的I/O開發者大會來看,成為一家能幫助儘可能多人的公司,就是在做正確的事。

這場釋出會上,如果光從產品新穎度來看,我們能體會到谷歌正在費力的尋找一種平衡的技術解法:既要跟上AI/VR等潮流,展示自己在新技術上的實力,還得適當的保持克制和控制成本。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377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