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和開源的商業碰撞

安全劍客發表於2019-02-16

最近開源界還發生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事件,三個重量級的開源軟體社群先後修改了開源許可證來應對公有云廠商的不當競爭,這三個開源軟體社群背後的主導企業和核心產品分別是:

  • Redis Labs(Redis。一個開源的鍵值對 NoSQL 資料庫)
  • MongoDB(MongoDB,一個開源的分散式文件 NoSQL 資料庫)
  • Confluent(Apache Kafka。一個開源的分散式流/訊息系統)

公有云和開源的商業碰撞公有云和開源的商業碰撞

開源軟體與公有云的商業碰撞正式拉開帷幕

開源社群被激怒的原因在於公有云廠商實際上是在利用開源社群的成果在變現,但對開源社群卻沒有回饋貢獻,這有悖於開源精神。幾乎所有主流的公有云廠商都被點名,Amazon/Microsoft/Alibaba/Google,其中,對 AWS 的吐槽最多,原話是 “the worst behavior” 。隨著雲端計算的滲透,公有云廠商將有機會把握住企業客戶使用軟體產品的『流量入口』,對於公有云廠商而言,他們很自然的選擇就是上線更多的軟體產品 SKU 來提升客戶粘性、做高客單價、提高變現能力,於是最快的方式就是向開源社群直接『伸手』,將開源版軟體封裝成服務提供給客戶,同時為了保證自己的產品競爭優勢選擇不把對開源專案的改進回饋到開源社群。所以開源社群對公有云廠商說,你必須把基於開源專案的改進也開原始碼回饋社群,否則你就別『竊取』開源社群的成果。

開源面臨的真正挑戰來自於雲端計算正在改變的商業格局

公有云計算重新定義了軟體產品的分發模式,新的模式改變了軟體產品的售賣方式、提升了產品分發的集中程度,實際上是重寫了商業規則。對於開源軟體而言,這場衝突幾乎是必然的。其實,基於開源做閉源商業的模式在過去也是常見的,符合那類『寬鬆』的開源許可定義,是開源的重要部分,Hadoop 生態的繁榮就是一個例子。真正讓開源軟體廠商產生威脅感的原因是,公有云在重新定義軟體市場的格局,相比傳統的軟體產品分發模式,公有云正在把市場變得非常集中,集中性主要體現在:

  • 公有云廠商有機會向客戶集中供應大部分品類的軟體產品。公有云對傳統軟體分發模式的衝擊就好比沃爾瑪大賣場對雜貨店的衝擊;
  • 過去軟體產品以一次性售賣搭配服務的方式為主,在雲端計算的架構下,越來越多的軟體產品有機會按 SaaS /訂閱服務的方式持續售賣產品,這種持續性也加劇了集中性。從客戶粘性的角度來看,公有云對傳統軟體分發模式的衝擊有點類似於Costco 的會員制對沃爾瑪的衝擊;
  • 由於做好公有云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難度非常之大,也使得競爭壁壘非常之高,天然的規模效應將鞏固領先者的市場地位,最後在市場上剩下的少數公有云廠商將有機會收割大部分市場,贏家形成壟斷,對客戶和合作夥伴形成很強的議價能力。這個角度下,公有云對傳統軟體分發模式的衝擊就好比 Amazon 對所有線下零售行業的衝擊。
雲端計算正在一步一步吃掉企業軟體,現在輪到了基礎軟體

我們可以把企業軟體市場簡單的分為『應用軟體』和『基礎軟體』兩個類別,這是一個全球每年大概 4000 億美元級別的市場。雲端計算這種新的『資訊架構』的普及產生了 SaaS /訂閱付費模式,這也是一種新的產品分發模式。這首先在『應用軟體』領域發生,因為應用軟體基本上是在做單品類,例如 Salesforce 圍繞 CRM 做透,Workday 圍繞 HCM 做透,是很聚焦的,所以有機會首先被『公有云化』。『基礎軟體』的複雜度高、品類繁多、與底層硬體之間也存在更多的依賴,在以 AWS 為代表的公有云解決了『計算、儲存、網路』等硬體資源的集中供給後,硬體之上的基礎軟體『公有云化』的條件已經成熟。

『基礎軟體』的本質也是軟體,將不可避免的走產品服務化的 SaaS 路線,因為這是最合理的方式,對於需求側而言可以享受到更經濟靈活的價格,pay as you go,對於供給側而言可以有機會吃下更多的市場。此外,硬體在變得越來越標準化,通過軟體來控制硬體也是一種更高效靈活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了各種 SDX/Software defined-X 在興起。同時,資料的爆發催生了大量的基礎軟體『新品類』,包括各種型別的資料庫軟體、資料處理中介軟體。在同樣的時間視窗下,『應用軟體』則沒有這種『物種大爆發』的紅利,因為無論是從應用軟體所作用的行業來看(例如金融行業、電信行業、製造行業等等)還是從應用軟體所起到的職能作用來看(例如銷售、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等),在『應用軟體』這個層面,商業場景和問題域的定義是相對清晰和確定的,我們比較難在短時間內去創造一個新的行業或者是一種新的職能,更多時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滲透過程,如果有的話,過去幾年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使用者增長官』和『資料科學家』這樣的職能,服務於這兩種職能的應用軟體品類相應的也成為了最近幾年創業投資的小風口。

開源軟體基本集中在『基礎軟體』領域活躍(我們在『Open Source 102:開源的商業競爭優勢』中解釋過這個現象),雲端計算對軟體帶來的商業衝擊已經滲透到了『基礎軟體』,這也是為什麼是『基礎軟體』領域的三家開源社群(Redis/MongoDB/Confluent)首先跳起來反擊的原因。

開源許可證:制定開源商業規則的公約

開源社群對其開源許可證的修改本質上是在通過增強開源精神來應對公有云廠商的競爭。正如『開源』二字的字面含義,開源旨在通過版權所有者對其原始碼的開放來放棄版權從而造福世界,這一思想與版權針鋒相對,因此也被稱為左版。開源許可證則約定了創造者(版權所有者)給予使用者怎樣的『版權再分配』權力。市面上有上百種不同的開源許可證變種,按照左版思想純粹程度的遞進順序,下面是三種最有代表性的型別:

  • 非版權:Apache License 2.0 是最寬鬆的許可證代表,是一種對商業應用非常友好的許可證,由 Apache 軟體基金會提出。它允許使用者修改和重新發布程式碼,並且不要求對重新發布的程式碼也開源,也就是說,它允許閉源商業釋出和銷售,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把基於 Apache 許可證 2.0 的開源專案拿來作修改,釋出自己的商業版軟體來獲利。這成就了 Hadoop 生態中的一批企業,包括已上市的 Cloudera 和 Hortonworks。
  • 左版:GPL 是最流行的這類許可證之一,代表了左版的正宗思想,由自由軟體基金會提出。它求使用者一旦修改了程式碼則必須也要開源所修改的那部分程式碼,也就是說,它不允許閉源商業釋出和銷售,GPL 規定了一種病毒式傳染特性,只要你的軟體引用了 GPL 協議下的軟體,那麼你的軟體也必須要使用 GPL 協議進行開源。
  • 最左版:AGPL 是對 GPL 許可證的一個補充,是一種更加嚴格的左版許可證,由自由軟體基金會提出。上述 GPL 約束生效的前提是使用者對軟體進行了『釋出』,但是隨著 SaaS 模式的興起,開源軟體的使用者不需要做『釋出』這個動作,他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向客戶直接提供服務而不受 GPL 的約束,這其實是 GPL 的一個漏洞。AGPL 對這個漏洞打了個補丁,要求那些使用開源軟體提供線上服務的使用者也必須要開源。
  • 我們看到開源社群開始紛紛將左版調到最高音量來應對過去所沒有出現過的市場環境,從某種角度來講,新的市場格局也體現了商業對開源精神赤裸裸的挑戰,我們必將看到更多的開源社群採取行動,一方面狙擊公有云的『不公平』競爭,一方面由開源社群背後主導開源專案的商業化企業提供自己的雲服務,迴歸到產品力的競爭。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985/viewspace-26361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