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如驚濤駭浪大海般的市場,華為如一條船,作為華為的掌門人,任正非的身份猶如船長。
當然,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研究的不是任正非如何駕馭和掌控華為這條船,那是一個宏大的問題,也不是任正非的遊艇,他也根本沒有,而是他在華為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所提到過的四條船。
在任正非眼中,不論是哪艘船,都有著各自的寓意與警示,也都會使他想到華為這艘巨輪的航道與方向。
本文摘編自吳春波所著《華為沒有秘密2》一書,正和島作為中信出版集團合作方,經授權釋出。
作 者:吳春波
編 輯:夏昆
來 源:正和島
01.泰坦尼克號
隨著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的公映,泰坦尼克號已經無人不知,這艘號稱“永不沉沒”,當時最大、最現代和最奢華的豪華遊船的沉沒,給我們帶來的是傑克和露絲悽婉的愛情故事。
而任正非所關注的不是這個愛情故事。
2001年2月,在《華為的冬天》一文中,任正非說道:“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 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
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他告誠華為的幹部與員工:“ 記住一句話:‘物極必反’, 這一場網路、裝置供應的冬天,也會像熱得人們不理解一樣,冷得出奇。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
2001年4月,任正非在《北國之春》一文中,他寫道:“在松下電工,不論是辦公室、會議室,還是通道的牆上,隨處都能看到一幅張貼畫,畫上是一艘即將撞上冰山的巨輪,下面寫著: ‘能挽救這艘船的,唯有你。’ 其危機意識可見一斑。
在華為公司,我們的冬天意識是否那麼強烈?是否傳遞到了基層?是否人人行動起來了?”“就如松下電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唯有本企業員工一樣,能救華為的,也只有華為自
己的員工。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美好的明天,全靠我們自己。”
2016年7月12日,在題為《前進的路上不會鋪滿了鮮花》的講話中,任正非再次提到了泰坦尼克號:“泰坦尼克號是一片歡呼聲出海的,與華為今天何其相似。沿著慣性,華為還有3-5年的高速增長,3-5年後呢?
百年前生產泰坦尼克號的貝爾法斯特在工業革命中,何等的繁榮呀!匹茲堡、底特律也曾是世界中心,斗轉星移,換了人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華為也三十年了, 要想不死,就必須自我改革,啟用組織,促進血液迴圈,煥發青春活力。”
泰坦尼克號這艘郵輪,給任正非帶來的是巨大的危機感與惶恐感,他看到的是輝煌背後的險惡,成功之後的危機。
透過泰坦尼克號這艘郵輪,任正非向公司傳遞的是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
02.諾亞方舟
挪亞方舟是來自西方的神話。
在華為還真有個“ 挪亞方舟 實驗室”,成立於2012年5月,隸屬於2012實驗室。2016年8月10日,任正非在 挪亞方舟 實驗室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很多人才知道這個部門的存在。
之所以起名“2012”,想必是因為任正非看了電影《2012》後,他認為,資訊爆炸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想生存下來就得造自己的 挪亞方舟 。
2016年5月,任正非座談時指出:“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未來二三十年內將變成智慧社會,智慧社會就是資訊大爆炸的社會。 這個時期充滿了巨大的機會,沒有方向、沒有實力的奮鬥是不能產生價值的。 ”
“建立2012實驗室的想法,來自同名電影,就是(資料)洪水漲得太猛了,我們需要為華為找到資訊洪流中的挪亞方舟……改造我們的公司,構建未來十年的生存能力,使華為成為未來少數活下來的公司之一。”
任正非指出:“挪亞方舟實驗室要面對資訊洪流的衝擊,解決資訊收集、處理、挖掘和分析等多方面的挑戰,構築華為技術優勢,成為ICT領域的領先者,要超越護航,要有新思想、新理論產生,要為華為找到資訊洪流的挪亞方舟。”
受一部科幻電影的啟發,任正非建起了2012實驗室,同時,為華為構築了一條應對不確定未來的挪亞方舟。
任正非以挪亞方舟作為公司未來生存保障的象徵。
03.龍飛船
龍飛船是“天龍號”飛船的簡稱,它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採取7人座和寬貨艙設計,高約6.1米,直徑約3.7米。整體外形呈子彈狀,目前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商用太空飛船之一,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2010年12月8日,“天龍號”飛船試飛成功:2012年5月22日,“天龍號”發射成功,這是人類向空間站發射的首艘商業飛船;2012年10月7日,“天龍號”飛船發射升空,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重達455千克的貨物。2013年3月3日,在成功排除推進器故障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
2013年10月19日,在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任正非發表了《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的講話:“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25年來,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忘了經濟這20多年來一直在爬坡,許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階層,而我們還在持續艱苦奮鬥。爬呀爬……一抬頭看見前面立著‘龍飛船’,跑著‘特斯拉’那種神一樣的烏色,我們還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上它們嗎?”
秉承烏龜精神的後進者,只要堅守、聚焦、執著,終究會有超越的那一天,兔子們等著瞧!不過,華為也要警惕,在追趕龍飛船的征途中,不僅要小心身後的烏龜們,也要小心那些不睡覺的兔子們!
任正非以烏龜精神很形象地描述和概括了華為25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對未來華為實現持續自我超越的文化與戰略保障很有信心。我們要持續不懈地努力奮鬥。
“烏龜被寓言賦予了持續努力的精神,華為的這種烏龜精神不能變,我也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鬥的理性。我們不需要熱血沸騰,因為它不能點燃為基站供電。 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在這裡,任正非也用龍飛船來代表那些世界的領先公司,特別是美國的領先公司,這就是任正非提出的:“超越美國,瀟酒走一回。”
保持烏龜精神,目的是趕得上這個時代,是要追上並超越龍飛船,它不僅表明了華為以往成功的原因,同時也說明了華為未來成功的關鍵要素。
04.“瓦薩號”戰艦
瑞典的“瓦薩號”戰艦目前陳列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瓦薩沉船博物館裡,它是奉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於1625年開始建造的。
建造的過程中,國王一意孤行,下令增加戰艦的長度,並把原來修建單層炮艦的計劃改建成了雙層,除此以外,戰艦裝修得很漂亮,裡面的雕塑都是藝術品,儼然成為當時裝備最齊全、武裝程度最高的戰船,也正因為這一切,導致船身過重傾斜。
1628年8月10日,“瓦薩號”在萬眾矚目中揚帆起航,但在航行了不到1海里後遇上大風浪開始側傾,又因船身過重而加速沉沒。凝聚著瑞典國王無限期盼的心血之作以首航僅僅10多分鐘便沉沒而成絕唱。
2014年11月14日,在《堅持為世界創造價值,為價值而創新中》,任正非提出:“瑞典的 ‘瓦薩號’戰艦,這裡裝飾、那裡雕刻,為了好看還加蓋一層,結果海風一吹就沉沒了。戰艦的目的應該是作戰。”
2014年12月2日,在《遍地英雄下タ煙,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講話中,任正非又一次提到了‘瓦薩號’戰艦:“瑞典‘瓦薩號’戰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炮艦,裝修很漂亮,裡面的雕塑都是藝術品,但戰艦存在的目的是打勝仗,裝飾是多餘的。國王為了顯示威力,又加建了一層炮塔,但船體本身沒有改,結果一出海就沉船了。”
2015年1月16日,任正非在《變革的目的就是要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地肥力》ー文中,任正非指出:“我們要接受‘瓦薩號’戰艦沉沒的教訓。戰艦的目的就是作戰,任何裝飾都是多餘的。
我們在變革中,要避免畫蛇添足,使流程煩瑣。 變革的目的要始終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能為客戶直接和間接創造價值的部門為多餘的部門、流程為多餘的流程、人為多餘的人。
我們要緊緊圍繞價值創造,來簡化我們的組織與流程。變革的目的是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地肥力。凡是不能為這兩個目的服務的,都要逐步簡化。”
以“瓦薩號”戰艦為例,任正非界定了企業變革的目的,這就是 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勝利! 同時也闡明瞭企業管理的本質與精髓: 簡單、實用與有效。
5.結語
從泰坦尼克號,到諾亞方舟,到龍飛船,再到“瓦薩號”,任正非先後提到四條船,這四條船有古有今,有虛擬有現實;有的用於渡洋過海,有的肩負拯救人類的使命,有的用於遨遊太空,有的用於征伐戰爭。
這些船,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命運。
今天,我們在許多企業也經常能看到船,船往往與飛機並列,前者寓意乘風破浪,後者寓意展翅騰飛,吉祥物而已。
但在這條船上的人,在溫暖的船艙裡是否還能感知到激烈的競爭紅海的驚濤駭浪,是否還像溫水中的青蛙,享受著這艘船帶來的悠悠意境,頭枕著波濤,在睡夢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企業的員工如果還沉醉於以往的榮耀,不知道手中的舊船票,又是否還能登上未來的客船……
而任正非作為華為這艘航母的船長,始終在守望著這艘船,他要保證船上的每個人有統一的意志和共同價值觀,保證它始終聚焦在主航道上,保證它有足夠的力量乘風破浪,保證它駛向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