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菜根:判斷區塊鏈專案的8個價值維度

雪花又一年發表於2018-04-20

3月31日,為友資本創始合夥人陳菜根在為友商學院第一期公開課分享了他對區塊鏈的最新思考,包括區塊鏈的道法術器、判斷區塊鏈專案價值的8個價值維度、交易所未來的5個發展趨勢等內容,金句頻出,飽含真知灼見,區塊鏈捕手作為活動媒體支援,經嘉賓授權,將演講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01、區塊鏈世界模型

從去年6月份開始,我第一次去薛蠻子家時聽到區塊鏈這個概念,到後面開始參與二級市場,再反過來做一級市場,賺錢、虧錢甚至歸零的過程我全部都經歷過。

我一開始抱著賺錢的態度進入區塊鏈市場,結果發現錢不好賺,說實在話,錢是真的不好賺,但是我在參與過程中做了一些思考,發現說區塊鏈賺錢可能有點小看它了,區塊鏈觸及到了這個世界最本質的執行規律。所以,我結合最本原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下我最近的研究。

首先我要從道法術器四個層面來分析區塊鏈。

陳菜根:判斷區塊鏈專案的8個價值維度

「道」是指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區塊鏈改變了人與人之間資產的分配和利益的分配,而利益就是人生觀的一部分。比如利己主義者是自私自利的,希望別人的錢都歸自己。這類人希望得到別人的東西,而不希望自己付出,這體現了他的人生觀。

目前幾乎所有的區塊鏈專案都有社群,社群背後所反映的三觀體系也是「道」。區塊鏈團隊一定要重視社群的建設,通過社群形成凝聚力,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形成社群共識的傳遞。

「道」帶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區塊鏈專案的創業者一定要以人為本,一定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然後來擁抱這樣一個革命。如果僅僅是為了發幣賺錢的話,肯定是走不遠。能夠改變世界的人一定是擁有巨集大世界觀的人,而且他的人生觀一定是利他主義和與人為善的。

「法」的本質就是分錢,分得好就獎勵,分得不好就懲罰,區塊鏈的獎懲機制是非常關鍵的。這裡包括你這個幣到底發多少合適?基於什麼原因?國家發行貨幣會基於M0、M1、M2等數字指標,想讓人民幣有非常強的購買力就少發點幣,想通貨膨脹一點就多發點幣,但我們的區塊鏈專案現在根本沒這種意識。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區塊鏈團隊裡必須要有經濟學專家,哪怕找一個這樣的顧問也行,要不然就會亂髮幣。我前兩天收到一個濫發的大鍋幣,給我發了100萬個,但發幣不是發多了就錢多了,發幣有時候就等於發喪或者說發債,最後破發的話一定有很多人圍攻你,拉橫幅都找你。所以,發多少幣一定要計算好,代幣機制怎麼設計?分配給誰?怎麼釋放?全部都是有講究的經濟學問題。

還有二級市場的維護也非常重要,我預測馬上會有大波的渾水公司要殺氣騰騰地進入二級市場,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數字資產。現在的行情如果再往下走,VC機構可能都會很被動。

很多主流VC機構的投資經理其實沒有上市公司運作經驗,幣圈的投資機構也沒有價值投資的經驗,一旦渾水公司殺進來,所有的這些主流VC和幣圈的資本很可能就會成為新的韭菜,交易所也可能會變成韭菜,專案本身就更危險了。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找一些市值管理高手,我們不去殺別人起碼防止別人殺我們。

「術」是指技術。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都是區塊鏈技術,其中還囊括加密演算法,資料儲存等技術,但區塊鏈的技術至少需要有3到5年時間才可能真正成熟。

「器」就是產品。區塊鏈世界裡的產品有DApp、交易所、電子錢包等。很多人覺得區塊鏈應用很難用,就認為這些應用沒有前途,這是不對的。一個應用好不好用取決於技術,它需要通過時代的進步和人才的加入,然後不斷的迭代,才能逐漸完善。

在評判事物的時候,我們不要從低維度的產品使用角度思考,而是要研究它背後邏輯。網際網路世界是中心化的產物,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產物。我們希望公平、自由、民主,希望有恆產,希望勞動成果得到尊重,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希望被獎勵等等,這些價值觀的層面的東西都在被區塊鏈影響和改變。

02、判斷區塊鏈專案的8個價值維度

第一是合規性。現在很多的專案基金會都沒有註冊,所以我們在投資時都會問你這個公司手續辦齊了嗎?讓他們展示一下辦基金會的所有牌照。假設國家要取締專案一定先取締這些沒有牌照的,清零的風險很大。所以,區塊鏈專案首先要做到合規。

第二是應用性。區塊鏈專案必須要有應用場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講故事自嗨。

第三是產品。我們建議專案上交易所之前先做好產品,產品是不是已經有Demo了?程式碼是不是經過測試驗證了?把你資料、產品、程式碼在沙盒系統裡跑一遍,評個分,看到底能不能落地,這是最負責任的行為。

第四是白皮書。白皮書裡我們主要看它的通證經濟系統怎麼設計的,以及商業邏輯是怎樣的,這個產品的通證本身在這個商業系統裡是不是有流通。

第五是顧問和投資人的水平。這裡要看專案有沒有知名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背書,以及有沒有可信的技術大咖、擅長市值管理的運營顧問等等。

第六是營銷和PR。鏈圈大部分人都是做技術出身,建議這些專案找一些公關策劃高手作為合夥人。我們有一個專案直接把創業家一個合夥人挖過來,給了年薪一百多個比特幣。

第七是社群管理。區塊鏈專案的團隊要在社群裡進行充分的資訊披露,然後激勵社群成員在裡面討論,提供建議和挑刺,督促專案本身的成長。

第八是利他性。專案發起人非常重要,這個人得胸懷天下,能夠籠絡人。

區塊鏈行業走向成熟會有兩個標誌,第一是得有一個殺手級應用出現,PC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是Hot mail,短時間內獲得兩千萬使用者,移動網際網路誕生的殺手級應用是微信,但現在區塊鏈還沒有這樣的殺手級應用。當這樣的應用誕生,可能意味著這個世界摧枯拉朽革命發生了,但現在還沒有。

第二是得有一個殺手級領袖出現。現在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能把這些人攢在一起、能讓大家興奮的一個領袖,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動亂時期有英雄出現,當年孫正義看到馬雲就認定這個人是個大企業家,然後投資兩千萬美元造就了一個阿里巴巴,馬雲那時候已經笑傲江湖了,但我們現在還沒在區塊鏈行業看到這樣一個人物。

03、9即法則

陳菜根:判斷區塊鏈專案的8個價值維度

我前些天提出了9即法則,總共分三層:資產層包括儲存即所有、資料即資產、行為即挖礦、代幣即獎勵;合約層包括通證即信用、程式碼即合約;組織層包括節點即渠道、社群即組織、共識即法律,三者呈遞進關係。

儲存即所有。在現實世界裡,人們的房子儲存在國土這個介質上,所以房子的歸屬權,取決於國土擁有者如何去定義。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儲存在平臺方的伺服器上,但這些資料的所有權至今都是個迷,一如你我的社交ID歸誰,難有定論,但使用者資料資產卻推高了平臺的市值,而作為貢獻資料的使用者,並未享受到市值紅利。但在區塊鏈上,你的社交ID就是你的,你在區塊鏈上面的所有資料、隱私都可以得到保護,別人想呼叫你的資料就必須付費。

資料即資產。區塊鏈作為一種價值網路,鏈上的資料都將因為需求的存在,而被定義為資產,即需求即價值。一如各大佬所言,資料會是未來最稀缺的資源,資料多寡將決定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窮富。

行為即挖礦。每個人的行為,都將被切碎為一個個挖礦的動作,給社群貢獻能量。人的行為本身就是能量的一種釋放,就像呼吸,本質上是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量轉換,類似的社會行為都可能因為區塊鏈和硬體的結合,而成為可測量的能量轉化過程,源源不斷的給社群生態提供能源,一如當下的挖礦行為就是在幫助區塊鏈記賬,支撐起了區塊鏈生態的繁衍。

代幣即獎勵。你所擁有的每個代幣,都是某個行為動作的有價獎勵,多勞多得,能量守恆。幣的本質作用就是價值衡量、價值儲存和價值流通,就像你平時上班,工作是一種追求利潤結果的連續性動作,而工資以法幣的形式呈現,即為這個連續性動作的有價獎勵。

在區塊鏈世界裡,但凡你的資產或行為有創造或流通價值,它都將以Cryptocurrency的形式獎勵到你的數字錢包裡,這種獎勵機制的碎片化和無縫細化,給了價值社會以最充分的想象,這才是區塊鏈高潮迭起的根本原因。

通證即信用。一個Token代表了一個信用值,它是有價格的信用憑證,自由流通。Token作為一個技術名詞,的確迷惑了太多局外人,再加上技術傳播者在遣詞造句上的黔驢技窮,使得一個簡單的詞彙把本就複雜的區塊鏈世界纏繞的更加迷惘。Token是一種權益證明,上面寫明瞭主體的責權及其資產歸屬,比如你的身份證、景區門票、發票、股權等,都是一種你在某個垂直場景中的信用記錄。

程式碼即合約。在現實中我們之間談生意,如果要確定權利義務還得找第三方律師,時間和經濟成本很高,很多違約事件給信任蒙上了一抹厚厚的灰塵。在區塊鏈上,程式碼取代文字,成為合約的新呈現形式,甚至還自動執行,整個社會流通的效率提高了,而成本降低了。

節點即渠道。未來,每個硬體都將因為晶片和演算法的雙植入,而成為資料的採集點和流通點,渠道充分碎片化。如果這些硬體的外延變成一件件實物,那就意味著我們身邊的所有物品都有成為節點的可能性,這就是物聯網之於區塊鏈的意義,即使是當下如火如荼的溯源技術,本質也是給商品賦予節點價值,來追溯使用者的行為軌跡,至於防偽的訴求,不過是資料採集的掩飾罷了。

社群即組織。在未來某個時候,基於區塊鏈思維和技術的社群型商業組織,可能會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與公司並駕齊驅。因為Token經濟制度的出現,將把商業組織裡的權益性資產進行顆粒化分割和流通,這意味著以股權為所有權壁壘的公司邊界,將因為被Token的無縫滲入,而轟然崩塌。全社會持股的社群型商業組織,或將伴隨你我左右。

共識即法律。規範社群成員行為是大家妥協而成的共識,認可即生效,不認可就出局,你違反了就懲罰,遵守了就獎勵,大家都沒有什麼公司制度。所以,共識即法律,組織執行規則將取決於共識的優劣和執行效率。

04、數字資產交易所的5個趨勢

陳菜根:判斷區塊鏈專案的8個價值維度

最後再談談我對交易所的思考,我認為未來交易所會有這5個趨勢:

第一,交易所會變得越來越合規。國家要採取一些實名制等措施,使用者在交易所做任何操作都有跡可循,可以覆盤。

第二,交易所的門檻會降低。現在前三大交易所都是兩千萬、三千萬的上所費,甚至現在還在漲。未來平臺的上所費門檻會降低,甚至有交易所會免收這個費用。

第三,垂直交易所會越來越多。從原來的電商發展路線來看,最先有淘寶,然後有了天貓和京東,還有專門賣書的當當、專門賣尾貨的唯品會。所以,我覺得交易所也會沿襲電商平臺的發展,從平臺交易所變成垂直交易所。

第四,分散式交易所越來越多。這個早就在做了,但是分散式交易所的技術是很難突破的,並且在監管層面有很大的問題。

最後,交易所將成為區塊鏈專案的標準配置。當你的APP使用者達到百萬量級,甚至千萬量級的時候,完全可以加入交易所選單,技術層面並沒那麼複雜。所以,未來交易所做到最後有可能就是星星點點地存在於每個APP裡,最後沒人談交易所這個商業機會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4-04
本文作者:捕手志
本文來源:36氪,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