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專案分析-Dataeum

weixin_34208185發表於2018-07-15

商業前景

Dataeum的定位是:現實世界中物理資料(與人互動的可見物理裝置的相關資訊,比如:商店,辦公樓,文化中心,街道,衛生設施,訊號燈,自動販賣機等)資訊採集的解決方案。

白皮書已詳細介紹了市場規模:資料市場預估約為3萬億美金的規模,並且在2025年將達到現有規模的十倍。資料市場發展迅速,但行業內痛點是資料失真,僅美國每年用於低資料質量的花銷就達到3萬億美金。(查閱美國2017年GDP為20萬億美金左右,如果資料屬實,比例為15%)。如果資料質量提高,無疑會促進經濟發展的效率。

具體到物理資料行業,在美國,網上的物理資料資訊,至少40%有至少一處錯誤,這會導致約100億美元的銷售損失。如果深入分析,會發現即使在facebook或者google上也有高達75%以上的物理資料失真或者沒有及時更新。

針對以上痛點,Dataeum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通過合理的token安排,激勵人們採用眾籌(outsourcing)的方式(專案方會發行DAPP,並且非區塊鏈化的APP已在2015年於巴黎、倫敦、巴塞羅那進行了初步測試,取得了滿意效果,ROI達到了2.5)保持資料的更新,以維護一個近乎100%準確的資料庫。並且採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方便物理資料在其上交易。另外,後期可能通過遊戲化來幫助資料採集也是不錯的思路。

專案的代幣機制設定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詳見經濟模型分析),能夠促進使用者自覺維護資料的準確性。因為採用資料眾籌的模式,與區塊鏈是自然的結合,在這一點上毫無違和感。

從市場上來說,提供物理資料的中心化公司大多是區域化的,他們是Google等資料使用機構的供應商,並沒有特別知名的企業,而Dataeum提供的是全球解決方案,同業競爭並不大。並且由於Dataeum是基於個人的物理資料收集,會更加翔實(比如衚衕裡的資料,街邊小店的資料,甚至小區內的資料)。據我所知,也沒有類似的區塊鏈知名專案。Dataeum還是有一定前期積累(專案合夥人為之前DENDEN公司的創始人,DENDEN公司成立於2015年,幫助中小商店維護線上物理資料),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技術難度

專案基於以太坊智慧合約實現代幣分發,獎勵,資料交易,技術實現並不困難。資料採集的圖片和視訊資料儲存採用IPFS的服務,資料庫的儲存採用BigchainDB的服務,這都是比較成熟的平臺。整體來看,開發的技術難度並不大。技術難點可能會在定價模型的智慧合約實現上,原因會在後面談到。

專案進度

目前專案處於白皮書階段,但是有已測試成功的APP為基礎,Pre-ICO還未開始。從專案的路線圖來看,2019年第二季度才會有初期產品推出(對商店的物理資料收集功能),規劃進度較慢,容易被後來者追趕,是否能夠適應區塊鏈專案發展速度,有待觀察。

團隊實力

團隊創始人從姓名和圖片看,也許是兄弟兩人,其中一個為DENDEN公司的創始人之一,(Denden公司目前無法訪問,有可能已經失敗),應該屬於連續創業者了。但整體看下來,團隊成員傳統行業經驗較多,在區塊鏈方面的技術水平存疑。

代幣安排

代幣(XDT)是Dataeum生態中的支付和收取的貨幣,用以衡量各種價格。代幣總量10億,以1ETH=12000XDT發售,如按市價計算,大約融資3500萬美金。對於技術難度不大的專案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代幣初始發售50%,團隊鎖倉50%(20%用於團隊和貢獻團體之間的再分配和賞金計劃;30%用於加速未來服務內容及獎勵採集者)。鎖倉代幣將於正式發售完畢起算,2年後採用以每月10%的比例漸進解鎖。

經濟模型

整個代幣的經濟模型設計很有亮點,激勵了資料產生、驗證、維護、所有權交易、資料交易的各個方面。

資料產生模型。

資料用於交易之前需要兩步處理,第一步是上傳初始資料,第二步是驗證初始資料。資料的驗證採用類似Uber的派單模式,系統會維護每個採集者的信用值(質量分),信用值隨提供的資料質量(驗證,未被驗證,提供資料的準確率)而變動。如果一條資料處於待驗證階段,系統會優先安排附近信用值高的人驗證資料真實性。如果資料驗證通過,則資料提供者獲得70%獎勵,資料驗證者獲得30%獎勵,兩人信用值均增加。如果資料驗證未能匹配,則資料懸置,系統分配另一個高信用值的人(第二驗證人)驗證,如結果為原始資料提供者為真,則第二驗證人獲得獎勵的30%,資料提供者和第二驗證人信用值提高;如果驗證第一驗證者資料為真,則第二驗證人和第一驗證人各得獎勵的50%,兩人信用值上升;資料提供者無獎勵,信用值下降。

因是全球性應用,故資料獎勵考慮各地工資差異,經濟發展水平(GDP),資料價值(買方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確定,兼顧公平與吸引力。這種資料產生的代幣分配方式考慮比較周到合理。獎勵由平臺發放,而不是資料交易時獲得,保證了參與者獲得獎勵的即時性,提高了他們資料探勘的積極性。

資料維護模型。

系統設定了資料的時效,準確率隨時間增加而自動降低,比如,初始已驗證資料準確率100%,之後每月以10%遞減,在這個過程中,資料可以被再次驗證而回到100%,再次驗證者將得到資料獎勵的準確率差額的比例。也就是說,一個月後驗證,得到10%的獎勵,而個月後驗證,得到20%的獎勵,以此類推。

這種設計激勵參與者保持資料更新的及時有效,在資料發生變動的時候,提高資料準確性。

資料所有權交易模型。

資料提供者並不天然獲得資料所有權,要想獲得資料所有權,需要支付XDT。不過,資料提供者具有獲得資料所有權的優先權,資料提供者拒絕後,優先權轉移至驗證者,驗證者拒絕後,優先權轉移至所有代幣持有人。資料所有權可以在交易所買賣轉讓。資料所有權的好處是,資料被使用方購買(租用)後,購買費用會被分配給資料所有權擁有者。

這種設計把資料所有權剝離出來,形成了單獨市場,以貨幣來量化,既能反映不同資料的價值,又促進了交易的活躍。對整個生態建設都有好處。

資料交易模型。

此類模型比較成熟,就不贅述了。有一點值得說明,資料價格是由平臺根據各方面(靜態)因素確定的,並不是通過買賣雙方的撮合。這對平臺方對於價格的敏感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白皮書對此並沒有詳述,比如應衡量資料的使用次數,使用時長,需求程度,來動態調整資料定價。

綜上,雖然在定價模型上還有一些細節需要完善,但是,單從一個專案的初始階段來看,具有比較翔實的整體考慮,定位,以及後續的發展規劃,Dataeum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區塊鏈專案。特別是,在整個專案定位處處中透出的“人本思想”、“共享精神”符合區塊鏈邏輯,值得讚賞。

“... the human beiing is at the heart of the entire Dataeum decentralized network. If he is at the centre, it is because he is the solution to all the challenges, from data gener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econom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