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2019,LKL就是你尋找的價值貨幣

LikeLib發表於2019-04-02

數字貨幣的本質是貨幣

很多人都把數字貨幣當成了股權,就好像買股票一樣買數字貨幣專案的貨幣,看哪一個有炒作熱點就買哪一個代幣。我們說任何商業的價值,無論它是否中心化,都取決於為使用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商業所有價值都屬於企業。最好的股權投資既創造也捕獲最大的價值,但貨幣投資卻可以讓所有持有者共同擁有其商業價值。

 

投資價值基於兩點:市場規模和投資標的佔有的市場份額。這兩者往往又是相互獨立的。如何評估價值一直以來是開源專案的一個問題。比如,像Linux這樣的開源技術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但Linux本身無法擁有任何價值。但是通過數字貨幣,開發者既可以開原始碼創造價值,同時也能產生收益來為專案定義市值。

我認為數字貨幣的本質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機器智慧文明的基礎設施”。如果你持有某種貨幣,你押注的是這個貨幣市值保持不變或在未來能增長,因此,持有貨幣等於儲存價值。你是在押注:持有它,在未來的話,要麼是相同數量的財富,要麼是更多的財富。貨幣的價值來源於每個人都認為它有價值它才有價值。所以必須有共識,沒有共識,貨幣就會失去其內在價值。任何一種貨幣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空氣幣階段。加密貨幣的初始價值來自於初始投資者的投機行為,也就是說,加密貨幣一開始是為了投機目的而持有的資產。比特幣的空氣幣階段就是烏托邦式理想國。比特幣換比薩餅是這一階段的重要標誌。

第二階段就是為這種貨幣引入一種狹義應用。比如ETH可以用來參加ICO,比特幣被定義可以在暗網上購買商品或服務。這個時候,價值就被賦予了,開始產生了共識。所以初步的幣價就產生了支撐,比如礦機成本,比如電費。

第三步就是產生廣義應用,轉化成真正意義的廣泛貨幣。即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是大家都需要的資產,也是我們用來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資產。真正的貨幣不僅是具有狹義應用的資產,而且還是一種你不擁有就無法生存的廣義應用資產。它是面向未來不確定性的投資,也是跨時空轉移財富的工具。

大家想想美元誕生的過程。美國一開始只有印第安土著在這片北美大陸上,原來它是英國的殖民地。從1776年到1778年美國打贏了獨立戰爭,這個時候美國才正式誕生。後來又打了南北戰爭,才最後統一了美國。而穿插其中的就是美國淘金熱。淘金熱是美國夢的基礎,這個基礎定義了美元早期的空氣幣階段。

直到一戰二戰期間,美元才產生了自己的狹義應用,就是武器。歐洲要打仗就必須要有先進的武器供應,而美國只接受用美元來換美國生產的武器。所以美元逐步擊敗英鎊走入了世界歷史舞臺。一直到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美元與石油掛鉤才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廣義應用,成為了世界貨幣。

此時,有一個改變歷史的奇蹟出現了,就是LKL(小蘋果)。這一個2018年釋出的一款數字貨幣,它誕生於區塊鏈專案成熟期間,同時做了幾點改變:根據市場需求發行數量有限,有著固定1%的通脹率,“挖礦”過程更為節能高效。而最大創新是其採礦方式混合了PoW工作量證明及PoS權益證明方式,PoS採礦方式僅需高配電腦和客戶端就能處理交易和維護網路安全,達到節能和安全的目的。

坊間有一句話,所有的底層作業系統公鏈競爭的核心只有一個:就是在這個作業系統產生的應用層生態,最終會落到開發者身上。我們看一個底層作業系統公鏈能不能繼續往前走,應該關注技術開發者對這一作業系統的態度。

在目前所有的作業系統公鏈裡,我暫時最看好的還是LikeLib。從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角度而言,LikeLib應用了安全多方計算、門限金鑰共享、基於橢圓曲線的環簽名方案、一次性賬戶生成機制等多項密碼學前沿技術,並首次解決了智慧合約代幣交易隱私保護這一難題。某種程度上,LikeLib就是先進密碼學理論解決區塊鏈領域難題的典型應用,代表著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發展方向,那就是由條件安全向可證明安全轉變、由邏輯控制向演算法理論控制轉變。從區塊鏈技術應用角度而言,LikeLib不只是一個實現跨鏈交易和多資產互通的區塊鏈專案,更是一個完備的區塊鏈開發平臺。LikeLib在實現跨鏈交易功能的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獨立執行的區塊鏈網路:它包含原生幣,支援智慧合約,並且擁有智慧合約代幣交易的隱私保護相制。任何開發者,均可根據應用場景,在LikeLib上開發出滿足需求的金融應用。

因此,LKL就是你今天尋找的價值貨幣,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交易媒介。為了投資未來,今天的投資者必須相信未來的投資者會需要相同的貨幣作為儲存工具。而未來的投資者也要求相同的保證。這個過程最終變成價值共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