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發現自己忙活了一天感覺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一年忙下來沒有可以拿出的可圈可點的事情,自己老在琢磨,當然內在外在的因素都有,我覺得其中有一個概念就是自己的思維模式需要一個關鍵路徑。
做一件事情,是目標導向,目標可以有很多個,但是每一個目標要達到中間要經過的路徑是很多的,我們很多時候會走很多的彎路,有些時間是值得的,明白了之後舉一反三,而有些是浪費時間,因為做與不做對推進目標沒有實質性進展。
所以目標導向固然重要,但是過程中還是需要我們能夠萃取出一些思維的精華,行程關鍵路徑,這樣做事情的時候還是有條理的,就好比早上出去上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有些可以並行做,比如邊吃飯邊看手機,但是如果時間不夠了,那麼看手機的時間就可以壓縮或者直接捨棄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目標明確,哪怕中間碰到了各種突發情況,我們都能夠透過其他方式來彌補,比如路上走路快一些,或者換乘其他的交通工具,所以辦法總比困難多。
做事情的效率高了,但是達到目標的進度不一定快,還是取決於你的關鍵路徑。如果走的是一些彎路,我們花的時間多了,可能有些是無用功。
就好比大家看一下下面的幾個圓圈,v1代表起點,v9代表目標,其中的v2~v8代表過程中要做的事情。
如果這樣一看,顯然亂糟糟的,我可以用很多種方式來實現,但是最終的結果不能完全保證。
再換一種方式,比如下面的這幅圖,比如我規劃了一下,我可能需要做四件事情。所以我做了一個短期規劃,這樣看起來,v3就是關鍵路徑了。因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似乎都和他有很大的關聯。
而如果放到全域性來看,其實不然。我們甚至可以捨棄這一個步驟。明白了這一點,突然發現以前貌似是做了規劃,但是規劃的不夠清晰,以至於做的時候才開始認真想該怎麼辦,進度停滯不前,很容易浪費時間。
如果你有了一個完整的思路和脈絡,哪怕有些事情做得還不夠如意,其實明白了在其中的角色,就可以做很多的彌補或者藉助其他的發力點來補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做得事情就不是v2~v8,而是有限的幾件事情了。
然後再來說說運維開發的事情,自己之前也理了很多版本,自己也嘗試了很多的方式。最後發現逃不過的還是逃不過,而初期花了很多時間在具體的實現上,而規劃還不夠細緻,所以做得時候容易卡殼。
如下的一個圖是我整理的運維開發的流程圖,我認為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比如透過這種整理,我發現一個關鍵路徑其實就是原型設計。這個步驟理清楚了,需求就明確了,後期的實現週期就會大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