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對《OpenStack部署實踐》作者張子凡訪談錄

袁野發表於2014-03-07
OpenStack中國技術群管理員之一成都-子凡,近日完成了《OpenStack部署實踐》一書的撰寫,目前已在預售。本書側重於介紹OpenStack的不同安裝模式,以及作者在各種部署實驗中積累的經驗。本書大部分內容基於當前較穩定的OpenStack Grizzly版本撰寫。InfoQ中文站對他進行了採訪,瞭解有關OpenStack學習方面的更多資源與建議。

作者介紹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張子凡,1989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計算機系,從modem、3+網路以及Basic、DBase、Foxbase開始一直混跡IT行業。1999年加入朗訊科技公司。至2011年,一直在外企工作。雖然期間也從事了銷售與渠道管理工作,但由於對技術的熱愛以及前期在網路方面的知識儲備,從未中斷過對技術的學習。2012年,開始從事OpenStack雲端計算系統的技術、實驗以及7×24執行的生產類系統的部署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實驗工作。

InfoQ:本書主要面向運維人員嗎?要理解本書內容,你建議他們先做好哪些功課?

子凡:本書並不針對運維人員,主要針對的是OpenStack的初學者以及企業的IT人員,雖然對OpenStack初學者有很大幫助,但對企業的IT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多瞭解OpenStack有較好的作用,因為開源、開放與免費的特點,使得企業若使用OpenStack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因此本書重點講述了大、中、小三類企業如何應用OpenStack,以及合適的部署模式。

InfoQ:你建議剛開始接觸OpenStack的技術人員按照什麼順序學習比較好?比如先讀哪本書,後讀哪本書,先研究哪個模組的程式碼等等。

子凡: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學習就是帶著任務去折騰,不會的在過程中去補充。渡過了安裝階段的痛苦後(《OpenStack部署實踐》會讓你的痛苦少一些),就會喜歡OpenStack,因為它的開放與靈活使得你可以用很多Linux世界的好軟體一起打造一個極佳的雲系統,是一個我們可以DIY的雲系統,遠超你只能使用而無法組裝的其它虛擬化或雲方面的商業軟體。再進一步結合雲端儲存、大資料分析處理系統,可以組裝一個強大的雲系統。

但同樣,OpenStack的每個元件就代表著一個縱向深度的技術領域,比如RabbitMQ,需要精心設計才能滿足生產級別的效能與可靠性要求,這方面要花很多時間。

InfoQ:感覺Ceph現在基本上是OpenStack的標準配置了,但是這個尚未成熟的分散式儲存系統畢竟有不少坑。你對於中小企業引入Ceph有怎樣的建議?

子凡:很多人都有一個類似的認識,同時也只是看到了Ceph的一個方面。更需要體驗的是,就算是昂貴的商業軟體bug也是一堆,穩定也只是相對,這種相對穩定實際上是由一批高收入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支撐的。

走過OpenStack安裝階段的人都碰到了許多困難,許多困難有時會阻擋我們一天甚至更多時間,許多坑不一定來源於OpenStack或Ceph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知識面,原因是雲端計算與雲端儲存涉及的東西太多了,比如,搞網路的不太瞭解Linux,搞Linux軟體的又不太瞭解網路,弄資料庫的人又並不一定了解RabbitMQ,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同時,軟體本身來源於人們思想,由人所寫,當然有bug了,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但這也恰好體現了開源軟體的優勢,即只要我們瞭解了、摸透了開源軟體的特點,就完全有辦法用周圍的軟體來補充或迴避某些已發現的問題。比如OpenStack本身並不提供全冗餘的解決方案,但我們用周邊的辦法一樣可以建造7x24執行的、冗餘可靠的雲系統。而商業軟體雖然穩定性相對高一些,但我們也只能站在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做事情,碰到難題通常也只能打電話求助於廠商。

言語可以被轉義多次,Ceph是個“未成熟的分散式儲存系統”也只是我們聽到一個方面,並不完整,是因為人們對Ceph的架構不是非常瞭解所致,只是將它與一般意義上的分散式檔案系統同等看待才有可能產生上述的看法。Ceph的核心Rados在我看來已經足夠穩定,可以達到生產級別應用;Ceph對外提供的“塊”服務,即RBD服務已經可以達到生產級別的應用,歐洲粒子實驗室用的就是塊的功能;Ceph對外提供的“物件”服務,即RADOSGW也同樣達到了生產級別的應用,目前最大的部署案例是Dreamhost,其物件服務儲存的規模達到了3PB,塊服務儲存規模達到了5PB,在我們國家,據部分資訊揭示,也有一個6400個節點的Ceph儲存系統。

Ceph的不穩定部分主要是指它的檔案服務部分,即CephFS,目前軟體處於Beta版本,可以使用,但不建議生產環境使用,成熟度還沒有達到生產級別。但目前Ceph的程式碼更新很快,相信越來越接近生產級應用。同時這個問題我們當然可用NFS/FTP/SAMA結合RBD等辦法提供一下檔案服務,暫時迴避一下,如果確定要使用Ceph的話。

據說,Ceph社群也準備效仿OpenStack的做法,成立Ceph基金會,以更好地促進Ceph的發展,若能當真如此,將是一個極好的訊息。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不需要使用Ceph。Ceph是面向大型儲存應用的,需要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作技術支撐,中小企業沒有這麼多資料而要儲存也沒有足夠的錢請專業技術服務團隊運維。

中小企業可以使用一些相對易於建設與維護的系統,如檔案服務可以使用NFS,塊服務可以使用ISCSI的系統,用於儲存虛擬機器映象或作為虛擬機器的附加捲來配合OpenStack使用。《OpenStack部署實踐》第九章中提到的Nexenta,即可以用於檔案服務也可以用於塊服務,只是它在18T儲存以上需要付費。

中等規模或偏上的企業也不太需要Ceph,完全可以用標準的分散式檔案系統來解決問題,比如使用MFS或GlusterFS來解決大規模檔案儲存。就算是需要物件儲存服務,也只需要將OpenStack的元件Swift建好就可以。

而Ceph是一套適於大規模的、巨集大的分散式儲存解決方案,同時提供檔案、塊與物件服務的系統,適於大PB級別的應用,用以解決企業採用中央儲存中心但還要滿足各種應用型別的複雜情況。

也正是如此,雖然《OpenStack部署實踐》第九章中為示例而介紹了Ceph一個最小環境如何與OpenStack融合,提供附加盤的作法,但這只是為了說明問題,讓企業IT人員對塊服務有一個瞭解(同時也講述了Nexenta提供塊服務的方法)。

原則上,所有型別的企業都可以使用Ceph,沒有上述這麼清晰界線。只是使用Ceph系統要麼企業內有技術狂人或團隊,要麼做好付費請專業技術團隊作技術服務的心裡準備。否則,仍建議使用易於管理與使用的小型集中式儲存系統或標準的檔案系統來實施,比如MFS在我們國內天津的一個案例是1PB,這通常足夠解決很多中等規模的企業儲存需要求了。

InfoQ:從運維的角度,你覺得Ceilometer、Heat元件跟之前的運維工具相比有什麼不同?對Icehouse哪個方面的變化最期待?

子凡:OpenStack走到今天,OpenStack基金會成功地讓OpenStack得到很良好的發展,具備豐富新功能的版本不斷地被推出,同時OpenStack的火熱又不斷地吸引著全球更多優秀的自由開發者加入並提供更多功能,有些令人目不暇接。但對我們國內很多打算應用OpenStack建設虛擬化環境或私有云的企業來說,他們可能需要的只是部分的功能元件,需要的是由部分功能元件搭建起來的強大而穩定的雲系統,而選擇哪些元件搭建系統則與經驗有關。比如,很多搞OpenStack的人員當前也經常在nova-network與neutron間徘徊與苦惱。

同樣,是否使用Ceilometer與heat元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而說。I版仍會有新功能推出以及對已有部分的完善,我沒有特別關注一些新功能。

另一方面,OpenStack的架構設計是以公有云應用為基礎的,企業直接拿來使用也面臨確實面臨著如何調整的問題。

在《OpenStack部署實踐》一書中,實際上我用了2個章節講述nova-network以及nova-network如何調整適於中小企業應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nova-network完全可以滿足中型企業應用要求。

開源、開放、免費對很多企業來說相當具備吸引力,但企業IT人員同樣也為難於駕御OpenStack而憂心。好在目前國內已經有相當數量的人員從事OpenStack應用研究工作,原則上企業只要願意付費是可以找到合適的技術團隊來建設OpenStack私有云系統的,基本上不再需要為此費心了。有可能某些企業覺得我私下使用某些成熟的軟體那不是更好嗎?但又誰說你今天不付費而明天不會接到律師函呢?

OpenStack在中國的應用推廣是基於很多人分享了他們獲得的知識而來的,在這裡要感謝王達夫博士、陳沙克、北京YZ、程輝、杜玉傑、樑博、上海蔡雲飛等等還有我不熟悉的更多人對技術的熱愛。同時,我們國家有錢的網際網路公司也很多,儲存著龐大資料的系統也很多,更希望他們能像Google、Facebok、Rackspace等等公司一樣,能開源一些他們的技術系統,能讓中國的各大企業能從中受益,也能讓各種技術從各個孤島中走出來,開放、分享與交流才能真正推動技術發展。

讓更多的企業從OpenStack中受益,並回避目前國外軟體的安全後門(OpenStack的程式碼是開源的,可審查的),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心願與動力,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用呢?

InfoQ:最後,如果讓你從本書中僅選三章呈現給讀者,你推薦哪三章?

子凡:我推薦第4章OpenStack中小企業應用部署,第8章OpenStack卷服務——cinder,以及第9章OpenStack中央儲存及虛擬機器動態遷移。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OpenStack部署實踐》

本文轉自:InfoQ
原文地址:《OpenStack部署實踐》作者訪談:nova-network對中小企業基本夠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