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Cloud CTO鄒達:用Web技術加速原生應用開發(圖靈訪談)

盼盼姐發表於2015-08-18

鄒達,APICloud聯合創始人兼CTO。他是APICloud雲端一體平臺的架構設計者,也是終端引擎和雲端服務核心模組的技術實現者。他專注於瀏覽器及相關中介軟體技術,參與過多個主流瀏覽器引擎、JavaScript引擎以及移動中介軟體引擎的開發工作。鄒達是一位擁有10年一線開發經驗的資深碼農,他對Web應用和本地應用開發,以及NodeJs、MongoDB、Redis等技術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對於大規模、高併發的雲端服務開發也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APICloud CTO鄒達:用Web技術加速原生應用開發(圖靈訪談)

問:你做過瀏覽器,做過手機,做過平臺架構設計,一直到現在的雲服務平臺,每次角色轉換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是2006年,那時候手機剛剛興起,還沒有智慧機。當時寢室6個人都來北京了,當時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做伺服器端開發,去神州數碼、惠普,還有去做PC端的,但是做手機的不多。我當時去的德信無線,德信應該是那時候最大的手機貼牌廠商。

那時候手機的開發比較簡單。因為feature phone本身的系統都已經寫好了,你只需要除錯驅動,做一個適配,根本不需要寫太多的程式碼,一直是在改bug、除錯,而不是從頭到尾寫一個軟體。那時候手機上面就三個軟體可以賣錢,瀏覽器、彩信、Email,其他的應用都是平臺自帶。Access是日本的手機瀏覽器廠商,那時候在中國市場預裝量基本上是第一名,再就是obigo臺灣聯發科MTK系統裡面的瀏覽器。當時工作需要我和他們的工程師也有交流,因為他們做的是核心軟體,所以我當時還是很羨慕他們。

後來高通投資了德信,要做高通blue平臺上的一個瀏覽器。我感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去做軟體了。那時候我做瀏覽器裡面的JavaScript直譯器,因為整個軟體需要從頭到尾開發,所以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成長還是挺快的。

後來因為要結婚,所以我回到了北京,去了Access繼續做瀏覽器引擎。以前瀏覽器賣許可是很貴的,後來許可越來越便宜,因為智慧機上面都自帶瀏覽器。2010年國內智慧手機興起之後,瀏覽器的傳統業務模式也就慢慢沒落了。那時候我就開始想瀏覽器還有什麼用,既不能作為入口,也不能收費。後來我想探索一下Web平臺的可能性,就去了一家創業公司,開始做Web平臺。我們想做一個基於瀏覽器引擎的平臺,相當於用瀏覽器引擎做應用。以前的產品表現形式都是網站,智慧機起來之後就是App了。App能不能用瀏覽器的技術來做?是不是會節省一些成本?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去做基於瀏覽器的移動平臺,一直做到現在自己出來創業做雲端一體的平臺。

問:APICloud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是雲端一體,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我從2010年開始就在寫智慧機上面的App,從2010年到2014年做了快有100個原生應用,我自己平時可能還會幫朋友做個應用什麼的,做得其實挺累。安卓開發一遍,iOS開發一遍,要搭伺服器、要設計資料庫、兩邊要定義介面,要聯調,要適配,環節非常多。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活給幹了。

於是我們就想做一個雲端一體,你後端不用寫程式碼了,我在前端呼叫Restful介面來寫業務邏輯,兩邊採用相同的語言,你只需要學JavaScript就可以了。前後端也不用再定義介面,定好模型後這個介面就固定了。移動端應用也是不論幾個平臺只開發一遍,並且中間有大量現成的API可以呼叫。我之前可能是感覺太痛苦了,所以現在就想解決這個問題,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產品。

問:你們典型的開發者使用者是什麼樣的?

我們各種型別的使用者都有。對於個人開發者來說,因為我們的系統簡單,只需要有Web開發基礎就可以,而很多個人開發者可能之前並不是做專業的移動開發。之前有一個獨立開發者,他開發了一個瘦身類的應用,利用APICloud前後端一個人搞定。個人開發者可能想學習,自己有想法,想自己去嘗試做一個產品,通過APICloud就可以做到,我們的端API和開發工具都是免費的。

我們的另一類使用者是外包公司,他們要求開發效率高、成本低。比如西安的萬紫網路和孔方網路都是我們的使用者,從我們上線到現在,他們用APICloud可能已經做了二三十個專案了,用一兩週的時間一個專案就完成了。原生開發的門檻高,開發者在北京都不好招,而我們客戶中很多外包公司都來自二三線城市。

另外,我們的創業公司使用者也非常多,因為我們快。創業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概念階段,創業者需要把產品快速做出來,推到市場驗證一下。這些公司一般都會買我們的培訓服務,比如杭州的創業公司戰旗TV,目前安裝量基本已經達到1000多萬。他們做的是遊戲直播,他們利用我們的平臺基本上兩週就完成了初版上線,我們剛上線的時候正好他們公司也剛開始做產品,我們是9月15號上線,他們是10月15號第一個版本上線。再比如品讀者,點連線上等等狠多都是一些A輪或B輪的創業公司。

還有就是大型企業,他們一個企業可能就有幾十個應用要開發,希望使用一個統一的開發平臺,另外也包括大量的SI和ISV在使用APICloud平臺。

問:你們最大的團隊是開發者關係團隊,他們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開發者關係團隊包括我們的佈道師、講師、技術支援。技術支援更多是線上上論壇和QQ群跟開發者做互動。講師和佈道師是在我們每個月在全國各地舉行的線下活動和培訓中去普及APICloud的使用方法,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我們自己的工程師能用好這個平臺,並不代表其他的開發者也會用得很好。我們的技術專家也會到大企業或者創業公司,給他們做短期的專業培訓,讓他們的工程師快速上手。因為每個講師或者佈道師同時服務的使用者是固定的,隨著我們的開發者數量越來越多,購買我們培訓的公司越來越多,所以這裡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問:現在APICloud上的API開發者有多少?現在平臺的生態環境處於一個什麼階段?

現在平臺上的開發者應該達到十幾萬了。

完整的生態環境需要幾方面的人,有需求方、開發者、模組開發者、服務提供商。現在需求方還不完善,我們仍然是通過人工方式去服務的。需求方找到我們的開發者關係團隊,說明想做的專案,然後我們去幫忙找開發者。我們將來會把這個環節做成產品,你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看到很多方案,以及很多優質的開發者。

另外有一點是我們還沒有做的,我們現在的開發者已經能寫應用了,但是如何能讓他們的利益最大化,讓他們寫出來的應用產生二次價值?我們提供了一個類似於這種模版的商店,開發者完成自己的專案之後,他做的這個應用沉澱下來還能發揮出價值。

再有一點就是一些行業的解決方案。我們其實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PaaS平臺,上面要支撐很多的BaaS服務。這些BaaS服務應該是跟各個大服務商結合,提供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

問:你在之前採訪中說過相對於做十年技術,你更認可一項技術做十年。你現在做的移動應用雲服務平臺是否是一項值得長期投入的技術?

我做瀏覽器應該已經快十年了。我感覺移動應用雲服務平臺應該是可以做到10年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叫APICloud。雖然我們是一個平臺,但是我們認為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API。不管是要解決移動端的問題,還是伺服器端的問題,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是通過API。我認為API將來會代替很多的傳統軟體系統,因為將來所有的服務、功能、資料都應該是以API的形式來提供的。

我們會抓住移動和雲這兩個方向。不管是手機還是將來其他的移動裝置,移動領域的API我們是抓住了,將來不管未來怎麼發展,API都要不斷擴充套件。雲和服務也是一樣,將來的資料和服務一定是由專業的廠商提供,所以就需要各種型別的API。我感覺圍繞著API去做,一方面是做擴充套件,擴充套件越來越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就是在API接入和管理上可以有很多的環節,你可以找到很多方向。

問:APICloud全站都是基於JavaScript開發的,這麼做是基於什麼考慮?

就是雲端一體。因為使用跨平臺的方式,我們移動端的App開發是使用JavaScript。如果後端開發想要減少學習成本,那就也使用JavaScript,用Node.js。

問:JavaScript上手簡單,但是深入之後就會發現這種語言也可以很複雜很強大,請問對於想要突破學習瓶頸的程式設計師你有什麼建議?

我覺得必須要在專案上應用。如果自己學,一般很難有那麼大的動力。

學習要分成兩方面來說。對於移動端,我們建議你不要去花大量時間學習大的前端框架,因為我們已經擴充套件了很多介面。你不需要用一些大的框架或者庫,只要用最基礎的程式碼就好了。但是伺服器端你就必須得用了,因為Node.js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中介軟體非常多。用的過程中你不只要把人家的東西拿過來,還有很多東西都要修改,這個過程就需要看懂這些框架的程式碼,理解實現機制。也就是說,你在用開原始碼的同時,一定要有這樣的決心:我要把它重寫一下,或者優化一下,融入到自己的專案中。

問:現在Web上很多流量已經流到App上了,很多前端工程師覺得自己前途無望。APICloud對於前端工程師的意義是什麼?

Web開發者的數量要遠遠大於App開發者。為什麼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之後,Web技術就沒有特別大的有用武之地了呢?關鍵在於,以前的產品的表現形式是網站,是基於瀏覽器的,但是瀏覽器在移動端表現不好。HTML, CSS, JS都只是語言,拿一門語言跟安卓或者iOS這種移動平臺去對比是不合適的。我們可以將這些語言跟安卓上面的Java語言和iOS上的OC作對比,它們在語言層面上是平等的。Web缺少的是一個移動平臺級的支援,而APICloud提供的就是一個基於Web的應用化平臺。有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就相當於JS跟Java或者OC一樣了,有了一個可以跟iOS或者安卓對比的平臺。這樣開發者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繼續使用Web技術,而產生的結果則是非常適合移動端的。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