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塊鏈底層技術-序

*七秒鐘記憶*發表於2018-07-11

  每次在講解區塊鏈時,都會收到很多關於底層技術問題,感覺很有必要對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進行分享,這也是我寫這一系列文章的動力。

  2015年接觸比特幣(可惜當時沒有囤幣),作為一個在IT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並且是技術出身的人,成功的被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所吸引。區塊鏈與其說是新興技術,不如說是新的理念、新的概念或者說是一種架構應用,是對目前中心化系統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涉及的技術都是很早就存在的,區塊鏈把這些技術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由於涉及到的知識領域比較多,從而增加了區塊鏈的研發和學習難度。為了能讓大家瞭解區塊鏈底層技術,忙裡偷閒,對區塊鏈底層技術進行了簡單整理,希望對大家學習區塊鏈有所幫助,如果發現問題請大家及時指正,以免造成誤導。

  網際網路上的貿易,幾乎都需要藉助金融機構作為可資信賴的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資訊。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類系統都運作良好,但是這類系統仍然內生性地受制於“基於信用的模式”(trust based model)的弱點。人們無法實現完全不可逆的交易,因為金融機構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出面協調爭端。而金融中介的存在,也會增加交易的成本,並且限制了實際可行的最小交易規模,也限制了日常的小額支付交易。並且潛在的損失還在於,很多商品和服務本身是無法退貨的,如果缺乏不可逆的支付手段,網際網路的貿易就大大受限。因為有潛在的退款的可能,就需要交易雙方擁有信任。此外,因為商家也必須對自己的客戶小心提防,所以會向客戶索取完全不必要的個人資訊。而實際的商業行為中,一定比例的欺詐性客戶也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相關損失視作銷售費用處理。而在使用物理現金的情況下,因為此時沒有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存在,這些銷售費用和支付問題上的不確定性卻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我們非常需要這樣一種電子支付系統,它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基於信用,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支付,從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參與。杜絕回滾(reverse)支付交易的可能,這就可以保護特定的賣家免於欺詐;而對於想要保護買家的人來說,在此環境下設立通常的第三方擔保機制也可謂輕鬆加愉快。在這篇論文中,我們(we)將提出一種通過點對點分散式的時間戳伺服器來生成依照時間前後排列並加以記錄的電子交易證明,從而解決雙重支付問題。只要誠實的節點所控制的計算能力的總和,大於有合作關係的(cooperating)攻擊者的計算能力的總和,該系統就是安全的。

  上面摘自中本聰論文,從中本聰的論文(論文可自行搜尋)可以看出,他只是想製作一種無中心監管的貨幣,並且可以自由交易,為了保證貨幣的安全性,採用了blockchain技術,可見區塊鏈最初是作為比特幣的記賬平臺或者比特幣資料儲存平臺。

  很多文章提到過,區塊鏈使用到了密碼學,博弈論,數字貨幣,分散式等諸多理論,這些或許是中本聰事先就設計好的,也有可能是後來人的分析,總之不管怎麼說,區塊鏈是一門很綜合的學科,要想學好區塊鏈並不容易。

  那麼什麼是區塊鏈?下面是我個人認為比較貼切的解釋,區塊鏈是由多方參與共同維護的一個持續增長的分散式資料儲存結構,通過密碼學演算法把一段時間系統內的全部資訊打包成一個資料塊,並且使用hash作為當前塊的標識,用於與下一區塊進行連線,從而形成以塊資料為基礎,帶有時間戳的頭尾相連的連結串列式資料結構,其核心在於通過分散式網路,時序不可篡改的密碼學賬本及分散式共識機制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

  對於區塊鏈,網上出現很多批判性的言論,這個沒有錯,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時間和實踐來驗證,比如發現了區塊鏈存在的重大問題,這也充分證明大家都在為這方面在努力,也是一種推動,最終能不能給人類進步帶來幫助,才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大家討論比較火熱的是幣圈,鏈圈,網上到處可見“薅羊毛”,“割韭菜”,拋開現在鏈圈或是幣圈的紛爭,一個技術如果不能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終將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