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需要學習的12個微服務設計原則

banq發表於2024-04-07

我們將探討支撐有效微服務設計的核心原則,從確保高內聚性和低耦合性到將失敗作為設計原則。在此過程中,我們將提供真實示例、實用技巧和可行的見解,幫助您自信地應對微服務架構的複雜性。

1、內聚和耦合
在深入研究微服務架構領域時,不能忽視內聚和耦合的基本概念。這兩個原則是微服務整個結構的基石。但不用擔心,我們不會在這裡深入探討枯燥的理論討論;相反,讓我們踏上一段旅程,以一種連你奶奶都能理解的方式來理解這些概念!

  • 高內聚:想象一下一個組織良好的廚房,每個器具都有其指定的抽屜或架子。微服務中的高內聚性類似於這個廚房組織 - 這意味著每個微服務都專注於特定的任務或功能。正如您不會將抹刀存放在襪子抽屜中一樣,負責使用者身份驗證的微服務不應干擾支付處理邏輯。這一原則確保微服務保持模組化、可維護且易於理解。
  • 低耦合:現在我們來談談耦合——模組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可以這樣想:高耦合就像義大利麵條程式碼,每一股都與其他股糾纏在一起,使其解開成為一場噩夢。相比之下,低耦合就像排列整齊的樂高積木,每塊都可以輕鬆拆卸和更換,而不影響整體結構。在微服務的背景下,低耦合意味著服務是鬆散連線的,允許獨立開發、部署和擴充套件。

但這為什麼重要呢?好吧,讓我告訴你一個關於我們稱之為“Monolith Inc.”的公司的警示故事。過去,Monolith 公司有一個單體應用程式,它就像一個糾纏不清的依賴關係網。每當他們需要做一個簡單的改動時,感覺就像在解開一團紗線。但後來,他們聽到了微服務的福音,決定踏上啟蒙之旅。

他們首先將自己的單體龐然大物分解成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微服務。每個服務都有明確的目的,無論是處理使用者身份驗證、處理付款還是管理庫存。你知道嗎?他們的開發團隊歡欣鼓舞,因為他們現在可以在各自的服務上開展工作,而不會互相影響。得益於高內聚性和低耦合性,Monolith 公司轉變成了微服務奇蹟,以極快的速度交付功能。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微服務的幕後花絮。以下是他們如何在架構中實現高內聚和低耦合的簡化示例:

microservice-authentication/
├── src/
│   ├── controllers/
│   │   └── authController.ts
│   ├── services/
│   │   └── authService.ts
│   ├── models/
│   │   └── user.ts
│   └── routes/
│       └── authRoutes.ts
├── Dockerfile
├── package.json
└── README.md


在這個身份驗證微服務中,每個目錄都代表一個內聚單元,負責身份驗證的特定方面。控制器資料夾處理傳入請求,服務資料夾封裝業務邏輯,模型資料夾定義資料結構,路由資料夾將 URL 對映到控制器功能。透過將這些關注點分開,微服務奇蹟確保了高內聚性和低耦合性,從而使其架構具有健壯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內聚和耦合聽起來像是花哨的技術術語,但它們卻是讓微服務架構發揮作用並大放異彩的秘訣。堅持這些原則,你也能釋放微服務的全部潛能,踏上軟體涅槃之旅。所以,請記住:讓你的微服務保持專注,讓它們保持獨立,讓你的工作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2、上下文/作用域:定義邊界
在設計軟體架構時,指導開發穩健的微服務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範圍概念。將範圍視為圍繞每個微服務劃出的無形界線,它劃定了微服務在更廣泛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中的責任、功能和互動。

瞭解正確定義範圍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在一座繁華的城市中,有著定義明確的街區,每個街區都能滿足居民的特定需求和偏好。同樣,在微服務架構中,每個微服務都作為一個獨特的社群執行,服務於特定的功能或解決特定的業務問題。定義每個微服務的範圍就好比確定這些社群的邊界,從而確保開發過程的清晰度和效率。

定義範圍的策略:面向任務與面向領域
在定義微服務的範圍時,主要有兩種方法:面向任務和麵向領域。面向任務的微服務側重於應用程式中的特定任務或功能,如使用者身份驗證或訂單處理。另一方面,面向領域的微服務則圍繞特定的業務領域或功能,如客戶管理或庫存控制。

讓我們舉例說明。考慮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使用者可以瀏覽產品、將產品新增到購物車並結賬。
面向任務的方法可能會將這些功能分解成不同的微服務:

  • 一個用於產品目錄管理,
  • 另一個用於購物車管理,
  • 第三個用於訂單處理。

同時,面向領域的方法可以圍繞關鍵業務領域(如使用者管理、庫存管理和支付處理)組織微服務。

案例研究:將單體應用程式分解為微服務
為了真正理解在微服務設計中定義範圍的意義,讓我們開始一次拆除單體應用程式並將其重建為微服務星座的旅程。想象一下,您的任務是將單體電子商務平臺轉變為基於微服務的架構。

  • 首先,確定單體中的獨特功能和業務能力。這可能包括使用者管理、產品目錄管理、訂單處理和支付處理。
  • 然後,分析這些功能之間的依賴關係和相互聯絡。瓶頸出現在哪裡?哪些元件耦合過緊,阻礙了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

清楚地瞭解了單體的情況後,就可以開始雕刻出各個微服務,每個微服務都封裝了一套有凝聚力的功能。請記住,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將單體分割成更小的部分,而是讓每個微服務與特定的業務問題保持一致,同時儘量減少對外部服務的依賴。

在進行這一變革的過程中,請牢記微服務設計的基本原則:少即是多。抵制建立過於細化的微服務的誘惑,因為這會導致不必要的複雜性和維護開銷。相反,應努力在粒度和一致性之間取得平衡,確保每個微服務始終專注於其核心職責。

透過精確和前瞻性地定義微服務的範圍,你就能為更具可擴充套件性、彈性和敏捷性的架構鋪平道路。因此,請繼續畫出那些看不見的線,讓你的微服務在其指定的領域內蓬勃發展。

3、單一責任原則:保持專注
在任何軟體架構中,尤其是在敏捷性和可擴充套件性至上的微服務中,堅持單一責任原則(SRP)至關重要。將每個微服務想象成工匠工具箱中的專用工具。就像錘子是用來敲釘子的,螺絲刀是用來擰緊螺絲的,每個微服務在更大的生態系統中都應該有一個明確定義的目的。

什麼是單一責任原則?
單一責任原則的核心是,一個類--在我們的例子中,一個微服務--應該只有一個變化的原因。這意味著微服務應該封裝一個且僅有一個功能或業務邏輯。透過讓每個微服務專注於特定任務,我們可以避免臃腫的單體服務試圖做太多事情的弊端。

在微服務設計中應用 SRP
讓我們透過一個實際案例來說明 SRP 在微服務設計中的重要性。考慮一個具有各種功能(如使用者身份驗證、產品目錄管理和訂單處理)的電子商務應用程式。我們不需要構建一個單一的服務來處理所有這些任務,而是將它們分解為更小、更集中的微服務。

例如,

  • 我們可能有一個 "使用者服務",專門負責使用者身份驗證和管理。這個微服務嚴格按照 SRP 處理使用者註冊、登入和配置檔案更新。
  • 同時,一個單獨的 "目錄服務 "負責管理產品資訊和庫存,確保每個微服務都專注於其指定的角色。

應避免的陷阱
雖然 "單一責任原則 "好處多多,但必須避免常見的陷阱。其中一個誤區就是過度設計微服務,導致不必要的碎片化和複雜性。請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建立儘可能小的微服務,而是在粒度和內聚力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相反,設計不足也會帶來挑戰。如果微服務的範圍過於寬泛,包含多種職責,就會違反 SRP,並有可能變得臃腫而難以維護。要找到最佳點,需要仔細考慮業務領域並在開發團隊之間開展協作。

實際案例
為了更好地理解 SRP 對微服務架構的影響,讓我們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例子。以 Twitter 為例。Twitter 採用的是微服務方法,而不是構建一個單體應用程式來處理推文、使用者資料和通知。無論是時間線、使用者身份驗證還是直接訊息,每個微服務都體現了單一責任原則,使 Twitter 能夠快速擴充套件和發展。

同樣,Twitch、Airbnb 和 Spotify 等公司也採用微服務為使用者提供高度個性化的體驗。透過將複雜的功能分解為更小、更集中的服務,這些公司可以快速迭代、試驗新功能,並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單一責任原則是微服務設計領域的指路明燈。透過讓每個微服務專注於單一任務,我們培養了模組化、靈活性和可維護性,為可擴充套件和彈性軟體架構鋪平了道路。因此,下次設計微服務時,請記住:一個微服務,一份責任。

4、為失敗而設計:構建彈性微服務
在軟體工程領域,失敗不僅僅是偶爾發生的小插曲,而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然而,在微服務領域,人們並不懼怕失敗,而是將其作為一種設計原則。想象一下:在一個慵懶的週日下午,你正在享受最喜歡的流媒體服務,突然,影片凍結了。令人沮喪,對吧?但關鍵在於:中斷只持續了幾秒鐘,你又可以繼續狂看你最喜歡的節目了。這怎麼可能呢?這要歸功於微服務的彈性設計。

將失敗作為設計原則
在傳統的單體架構中,一次故障就會像紙牌屋一樣拖垮整個系統,而微服務架構則不同,它是為承受故障而構建的。每個微服務都獨立執行,就像複雜機器中一個運轉良好的齒輪。當一個微服務遇到問題時,無論是伺服器崩潰還是網路故障,都不會給整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相反,其他微服務會繼續執行,確保為使用者提供不間斷的服務。

實施容錯和彈性策略
那麼,如何構建彈性微服務呢?關鍵在於預測故障並積極做好準備。一種常見的策略是實施容錯機制,如冗餘和優雅降級。讓我們用一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分析一下。

假設您正在使用微服務架構構建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其中一個微服務負責庫存管理,確保產品的可用性和實時更新。現在,如果這個微服務意外崩潰會發生什麼?如果不採取容錯措施,您的整個平臺可能會癱瘓,從而導致客戶失望、收入損失。

為了降低這種風險,您可以透過在不同伺服器或區域部署多個庫存管理微服務例項來實現冗餘。一旦發生故障,流量可以無縫地重新路由到冗餘例項,確保服務的連續性。此外,您還可以透過設計回退機制,讓系統在不穩定期間以較低的功能執行,從而實現優雅降級。

從中斷中汲取教訓:Netflix 和亞馬遜如何保持線上
科技界的一些大公司已經掌握了構建彈性微服務的藝術。以 Netflix 為例。作為世界領先的流媒體平臺之一,Netflix 每天要處理數十億次請求。然而,儘管規模驚人,Netflix 卻很少出現當機。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Netflix 的秘訣在於其混沌工程實踐。Netflix 工程師透過故意向系統中注入故障,在系統出現嚴重問題之前找出薄弱環節並加強防禦。這種主動應對故障的方法不僅確保了為數百萬使用者提供不間斷的服務,還在組織內部培養了一種持續改進的文化。

同樣,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網上購物方式。在幕後,亞馬遜的微服務架構為從產品推薦到訂單執行的一切提供支援。2017 年,當亞馬遜的 S3 儲存服務出現重大故障,導致整個網際網路的服務中斷時,許多人預計亞馬遜自己的平臺也會出現問題。然而,得益於其強大的微服務架構和容錯設計,亞馬遜在很大程度上毫髮無損,展示了其基礎設施的彈性。

在微服務的世界裡,為故障而設計不僅是一種最佳實踐,而且是一種必需。透過接受故障、實施容錯策略並從過去的故障中吸取經驗教訓,您可以構建彈性微服務,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應用程式的平穩執行。因此,下次當您最喜歡的應用程式出現故障時,請記住:在幕後,彈性微服務正在努力工作,確保無縫的使用者體驗。

5、處理資料:資料密集型微服務的策略
設計微服務架構的關鍵挑戰之一是如何高效地處理資料,尤其是在應用程式需要處理大量資料的情況下。資料密集型微服務需要精心規劃和戰略選擇,以確保可擴充套件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讓我們深入探討在微服務設計中處理資料相關複雜性的一些有效策略。

選擇合適的資料庫技術
在設計資料密集型微服務時,選擇合適的資料庫技術至關重要。從關聯式資料庫到 NoSQL 資料庫,不同的微服務可能有不同的資料儲存要求。例如,如果您的微服務要處理結構化資料並需要複雜的查詢功能,那麼 PostgreSQL 或 MySQL 等關係型資料庫可能比較合適。另一方面,對於在處理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資料時要求高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的場景,MongoDB 或 Cassandra 等 NoSQL 資料庫可能更合適。

舉例說明:假設您正在為社交媒體平臺的訊息功能構建一個微服務。鑑於需要實時更新和靈活的模式以適應各種訊息型別,MongoDB 等 NoSQL 資料庫可能是最佳選擇。其面向文件的模型允許無縫儲存和檢索各種訊息格式,從而促進使用者之間的順暢交流。

資料庫表結構模式設計
在微服務環境中,每個服務通常都維護自己的資料庫,強調自主性原則。因此,設計資料庫模式對於確保資料完整性和儘量減少服務間的依賴性至關重要。在模式設計中應力求簡單和可擴充套件,避免過度規範化的結構,以免妨礙效能或引入不必要的複雜性。

舉例說明:繼續以我們的社交媒體訊息傳遞微服務為例,經過深思熟慮的模式設計可以包括使用者、對話和訊息的集合。集合中的每個文件都封裝了相關資料屬性,如使用者詳情、訊息內容、時間戳和後設資料。透過構建與應用程式領域模型相一致的模式,可以提高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充套件性。

資料訪問模式
高效的資料訪問模式有助於最佳化資料密集型微服務的效能。無論是檢索使用者資訊、處理分析資料還是執行復雜查詢,瞭解並利用適當的訪問模式都能顯著提高系統的整體效率。考慮資料本地性、快取機制和索引策略等因素,以簡化資料訪問操作。

舉例說明:在我們的訊息傳遞微服務中,採用去規範化資料模型並結合高效索引,可以更快地檢索對話執行緒和訊息歷史記錄。透過戰略性地對資料進行去規範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 JOIN 操作,並對使用者 ID 或時間戳等頻繁查詢的欄位建立索引,即使在負載較重的情況下,也能緩解延遲問題,確保快速響應時間。

快取機制
實施快取機制可以減少從主儲存層重複檢索資料的需求,從而大幅提高資料密集型微服務的效能和可擴充套件性。無論是快取頻繁訪問的資料、查詢結果還是計算值,利用 Redis 或 Memcached 等快取解決方案都能減輕資料庫壓力,提高系統的整體響應能力。

舉例說明:在我們的訊息傳遞微服務中,對頻繁訪問的使用者配置檔案、對話後設資料或訊息執行緒進行快取,可以大大減少與資料庫查詢相關的延遲。透過將 Redis 等分散式快取層整合到微服務架構中,可以實現無縫可擴充套件性和高可用性,同時確保整個應用生態系統的快速資料訪問。

微服務訊息傳遞技術
在微服務需要非同步通訊和交換資料的場景中,利用訊息傳遞技術變得勢在必行。無論是事件驅動架構、訊息佇列還是釋出-訂閱模式,採用 Apache Kafka 或 RabbitMQ 等強大的訊息傳遞解決方案都能促進微服務之間的無縫整合和解耦,從而實現實時資料處理和事件驅動工作流。

舉例說明:對於我們的訊息傳遞微服務,使用 RabbitMQ 實施釋出-訂閱訊息傳遞模式可在使用者之間高效地分發訊息並進行實時通知交付。透過解耦訊息釋出和消費流程,您可以確保容錯性、可擴充套件性和處理從個人聊天到群組對話等各種訊息傳遞場景的靈活性。

從本質上講,在資料密集型微服務中處理資料,需要對資料庫技術、模式設計、訪問模式、快取策略和訊息傳遞機制進行深思熟慮的融合。透過將這些策略與微服務架構的具體要求和限制相協調,您可以構建可擴充套件、有彈性和高效能的系統,從而能夠無縫管理海量資料。

6、業務能力:與業務需求保持一致
要考慮的最關鍵的方面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每個微服務如何與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目的保持一致。構建試圖同時完成所有工作的單體應用程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軟體開發需要一種更細化的方法,即每個微服務都是為解決特定業務問題或能力而設計的。


確定業務能力和痛點
在深入研究微服務設計的複雜技術之前,瞭解核心業務領域至關重要。什麼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核心能力?當前系統中存在哪些痛點或效率低下的問題可以透過微服務來解決?這些問題可能包括客戶管理、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和分析。透過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深入訪談並分析業務流程,您可以確定微服務能在哪些領域產生最顯著的影響。

例如,試想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在購物旺季正為效能緩慢而苦惱。透過確定這是一個關鍵痛點,開發人員可以優先建立專門用於處理高流量負載和最佳化結賬流程的微服務。

定製微服務以解決特定業務問題
一旦確定了業務能力和痛點,下一步就是設計能直接解決這些需求和挑戰的微服務。每個微服務都應封裝一個特定的業務功能或特性,使團隊能夠快速、獨立地迭代。這種方法有助於提高敏捷性和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響應能力。

繼續以電子商務為例,一個微服務可能專注於庫存管理,而另一個則處理使用者驗證和授權。透過將複雜的功能分解為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元件,開發人員可以確保每個微服務都有明確的業務目的。

成功案例:微服務如何改變業務運營
微服務的真正價值體現在企業利用這種架構方法推動創新和簡化運營的真實成功案例中。以 Netflix 為例。這家流媒體巨頭從單體架構過渡到基於微服務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快速擴充套件並大規模個性化使用者體驗。

Netflix 的推薦引擎由一個複雜的微服務網路提供支援,該網路分析使用者偏好、觀看歷史和其他資料點,從而提供量身定製的內容推薦。透過將微服務與提供個性化娛樂體驗這一核心業務目標相結合,Netflix 已成為流媒體行業的主導力量。

同樣,Uber 透過構建一個微服務網路,為從乘車匹配演算法到支付處理的所有功能提供支援,從而徹底改變了交通行業。這種模組化架構使 Uber 能夠適應當地法規,最佳化司機路線,並實時提高乘客安全。

使微服務與業務需求相匹配不僅是技術上的考慮,也是現代軟體開發的戰略需要。透過了解核心業務能力,定製微服務以應對特定挑戰,並從成功案例中汲取靈感,開發人員可以充分發揮微服務的潛力,推動業務增長和創新。

7、無狀態: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的關鍵
無狀態是任何微服務架構的基本設計原則。但是,微服務無狀態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想象一下:你在一家擁擠的咖啡館裡,想點一杯自己喜歡的拿鐵咖啡。你走到櫃檯前,下好訂單,接過飲料,然後離開。一旦你離開,咖啡館就不記得你的訂單了--就好像你從未出現過一樣。這就是微服務無狀態的本質。

從技術角度講,無狀態微服務不會在請求之間儲存任何特定於客戶的資料。每個請求都是獨立處理的,不依賴於之前的任何互動。這種設計方法有幾個好處,包括提高了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

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無狀態對於微服務的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至關重要:

可擴充套件性:
無狀態微服務就像訓練有素的咖啡師,可以同時處理多份訂單,而不會手忙腳亂。由於它們不儲存任何特定於客戶端的資料,因此可以服務於來自任何客戶端的請求,而無需記住過去的互動。這樣,透過在不同伺服器或容器上部署多個例項,就能更輕鬆地橫向擴充套件微服務。無論是為十個還是一萬個客戶端提供服務,無狀態微服務都能高效處理負載,確保為使用者提供流暢一致的體驗。

靈活性:
想象一下,在一家咖啡館裡,每位咖啡師都對每位顧客的點單有著獨一無二的記憶。如果咖啡師既要處理多份訂單,又要記錄誰點了什麼,那麼混亂就會隨之而來。同樣,有狀態的微服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特定客戶的資料,從而成為管理的噩夢。另一方面,無狀態微服務就像一張白紙--它們沒有過去互動的任何包袱,因此能很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需要引入新功能或修改現有功能?有了無狀態微服務,您就可以進行更改,而不必擔心破壞系統的狀態。

為了說明無狀態概念的實際應用,讓我們考慮一個使用微服務管理使用者身份驗證的簡單網路應用。在有狀態方法中,每個身份驗證微服務都會維護登入使用者的會話資料,包括他們的身份驗證令牌和會話 ID。隨著使用者數量的增加,這種方法很快就會成為瓶頸,導致效能問題和可擴充套件性挑戰。

現在,讓我們用無狀態微服務來重新想象一下同樣的場景。認證微服務不在本地儲存會話資料,而是使用客戶端提供的資訊(如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獨立驗證每個請求。請求處理完畢後,微服務會發回一個響應,說明身份驗證是否成功。由於微服務不保留任何會話狀態,因此它可以處理來自任何客戶端的身份驗證請求,而無需考慮他們之前的互動情況。

採用無狀態對於構建可擴充套件且靈活的微服務架構至關重要。透過堅持這一設計原則,開發人員可以建立彈性、適應性強、能夠輕鬆處理動態工作負載的系統。因此,下次在設計微服務時,請記住:保持無狀態、可擴充套件和靈活。您的使用者和其他開發人員都會為此感謝您的!

8、下放資料:增強自主性
分散資料原則是在微服務架構中實現自主性和可擴充套件性的基石。與傳統的單體應用程式不同,微服務主張放棄這種集中式方法,而由單一資料庫統治。相反,每個微服務都管理自己的資料,從而提高了獨立性,減少了服務間的依賴性。


單一資料庫的轉變
想象一下,在一座繁華的城市裡,交通擁堵是常態。單體資料庫就好比這座城市的中心樞紐,所有的道路都匯聚於此。每項服務,無論其功能或需求如何,都必須透過這個擁堵的樞紐來訪問資料,從而導致瓶頸和低效。另一方面,分散資料會將這座城市轉變為一個由相互連線的街區組成的網路,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本地資源。


分散策略
分散資料包括將單體資料庫分解成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單元,以滿足各個微服務的需求。一種常見的方法是採用 "每個服務一個資料庫 "的模式,即每個微服務維護自己的資料庫例項。這種方法促進了自主性和封裝性,允許服務獨立發展而不影響其他服務。例如
Service: User Management
Database: users_db

Service: Product Catalog
Database: products_db

另一種越來越受關注的策略是事件溯源,即微服務透過事件流而不是直接的資料庫互動進行通訊。這種事件驅動架構促進了鬆散耦合和可擴充套件性,因為服務會非同步地對事件做出反應,而不會直接依賴彼此的資料模式。

克服挑戰
分散資料會帶來一系列挑戰,尤其是在資料一致性和事務管理方面。在分散式環境中,確保跨多個資料庫的資料完整性變得至關重要。最終一致性和分散式事務等技術有助於應對這些挑戰,讓微服務在自主執行的同時保持一致性。

現實世界的應用
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就是去中心化資料應用的典型例子。亞馬遜架構中的每個微服務,從產品目錄到庫存管理,都有自己的資料庫,從而實現了快速開發和可擴充套件性。這種分散化賦予了團隊獨立創新的能力,培養了一種自主和敏捷的文化。

此外,Netflix 還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例子,說明分散資料如何在微服務架構中推動創新和可擴充套件性。透過採用 "資料即服務 "的方法,Netflix 讓每個微服務團隊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資料儲存技術。這種自主性賦予團隊快速創新和獨立擴充套件的能力,最終幫助 Netflix 成為全球流媒體平臺。

分散資料是微服務設計的一項基本原則,可增強分散式系統的自主性、可擴充套件性和彈性。透過賦予微服務對自身資料的自主權,企業可以在不斷變化的軟體開發環境中釋放出新水平的可擴充套件性、彈性和創新。透過擺脫集中式資料庫的限制,微服務可以獨立執行、非同步響應變化並動態擴充套件,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雖然分散化會帶來資料一致性和事務管理等挑戰,但克服這些障礙對於充分發揮微服務架構的潛力至關重要。

9、流程自動化:簡化部署
在微服務的動態世界中,敏捷性和速度是最重要的,而流程自動化則是關鍵的推動因素。手動部署微服務既繁瑣又容易出錯,尤其是當服務數量不斷增加時。這就是流程自動化的作用所在,它可以簡化部署管道,確保釋出的版本一致、可靠。

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CI/CD)簡介
微服務部署流程自動化的核心是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CI/CD)的概念。CI/CD 是一種軟體開發實踐,允許開發人員將程式碼更改頻繁整合到共享儲存庫中,然後進行自動構建、測試和部署。這種方法不僅能加快開發週期,還能降低將錯誤引入生產環境的風險。

在微服務背景下,CI/CD 管道成為協調多個服務部署流程不可或缺的工具。每個微服務通常都有自己的管道,負責獨立構建、測試和部署服務。這種模組化方法增強了可擴充套件性和敏捷性,使團隊能夠在不影響整個應用的情況下發布單個服務的更新。

為微服務實施 CI/CD 管道
為微服務實施 CI/CD 管道需要仔細規劃和配置。雖然具體細節可能因技術堆疊和基礎架構而異,但核心原則是一致的。

首先,開發人員需要為管道定義明確的觸發器,例如向版本控制系統提交程式碼或拉動請求。這些觸發器會啟動管道,啟動構建和測試微服務的自動化流程。

接下來,管道進入構建階段,在此階段編譯原始碼、解決依賴關係並生成工件。容器化技術(如 Docker)在此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為打包微服務及其依賴關係提供了輕量級、可移植的環境。

一旦構建成功,管道就會進入測試階段。包括單元測試、整合測試和端到端測試在內的自動化測試將驗證微服務的功能性和完整性。任何故障或迴歸都會被標記出來,以便開發人員及時處理問題。

最後,假設所有測試都透過,管道會觸發部署階段。在此,微服務被部署到目標環境,無論是開發環境、暫存環境還是生產環境。Kubernetes 等容器編排平臺在管理跨機器叢集的微服務部署和擴充套件方面表現出色。

工具和最佳實踐
一些工具和最佳實踐可以簡化微服務 CI/CD 管道的實施。有大量工具和最佳實踐可支援微服務部署的 CI/CD:

  • Docker 容器化實現了不同環境下的一致部署,並簡化了依賴性管理。
  • Kubernetes:Kubernetes 等協調平臺可為微服務部署提供自動擴充套件、滾動更新和自愈功能。
  • Jenkins 一種流行的 CI/CD 工具,用於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管道。
  • GitLab CI/CD:在 GitLab 中整合了 CI/CD 功能,可實現無縫源控制管理和部署自動化。
  • 基礎設施即程式碼(IaC):使用 Terraform 或 AWS CloudFormation 等工具將基礎架構配置作為程式碼進行管理,可確保可重現性和可擴充套件性。此外,不可變基礎架構倡導將基礎架構視為一次性的理念,透過替換整個例項來部署更新,而不是對正在執行的系統進行更改。

這些平臺為定義、執行和監控 CI/CD 管道提供了強大的功能,使團隊能夠自動化整個軟體交付生命週期。

關於最佳實踐,在為微服務實施 CI/CD 管道時,請考慮以下指導原則:

  • 版本控制:維護版本控制的原始碼庫,確保可追溯性和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
  • 自動化測試:實施一套全面的自動化測試,以驗證微服務的功能、效能和安全性。
  • 持續監控:利用 Prometheus 或 Grafana 等工具跟蹤關鍵指標,實時監控微服務的健康狀況和效能。
  • 增量部署:採用藍綠部署或金絲雀釋出等策略,儘量減少停機時間,降低部署過程中的風險。
  • 反饋迴路:建立反饋機制,收集使用者意見,監控系統行為,並不斷迭代改進。
  • 安全性與合規性:將安全掃描、漏洞評估和合規性檢查整合到 CI/CD 管道中,確保部署符合安全標準和法規要求。
  • 文件:記錄 CI/CD 管道配置、部署流程和最佳實踐,以促進知識共享和新團隊成員的入職培訓。
  • 協作:培養開發、運營和質量保證團隊之間的協作和知識共享文化,以簡化部署流程並推動持續改進。

案例研究:大規模的 DevOps 文化
Netflix 公司是流程自動化和大規模 CI/CD 的典範。Netflix 在全球擁有 2 億多使用者,依靠高度自動化的部署管道為其流媒體平臺無縫交付更新。

Netflix 的 DevOps 文化將自動化放在首位,使團隊能夠每天數百次地將程式碼變更推送到生產中。透過採用 Spinnaker(一個開源持續交付平臺)等工具,Netflix 在其部署流程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可靠性。因此,Netflix 可以快速創新並響應客戶反饋,同時保持流媒體服務的穩定和彈性。

歸根結底,透過 CI/CD 管道實現流程自動化為企業加快高質量微服務的交付開啟了大門,從而在不斷變化的軟體開發環境中促進創新和敏捷性。有了正確的工具和實踐,部署微服務就不僅僅是一項任務,而是一個能促進持續改進和成功的無縫、高效流程。

10、服務間交流:無縫連線
服務間通訊是微服務架構的生命線,它使不同的服務能夠高效、無縫地相互互動。在微服務生態系統中,每個服務都負責特定的業務能力,有效的通訊對於確保系統作為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執行至關重要。讓我們深入瞭解服務間通訊的各個方面,探討如何以穩健可靠的方式連線微服務。

瞭解服務間通訊的重要性
設想一個場景,您有多個微服務來處理電子商務平臺的不同方面:一個服務管理使用者身份驗證,另一個服務處理產品目錄,還有一個服務負責處理訂單。為使系統順利執行,這些服務需要相互通訊以滿足使用者請求。服務間通訊為這種互動提供了便利,允許微服務根據需要進行協作和資料交換。

選擇正確的通訊協議
說到服務間通訊,選擇正確的通訊協議至關重要。在微服務領域,有三種流行的選擇:表示式狀態轉移(RESTful)API、gRPC(gRPC 遠端過程呼叫)和 RabbitMQ 等訊息代理。每種協議都有其優勢和用例,具體取決於系統的要求。讓我們逐一探討:

RESTful API
RESTful API 遵循分散式系統的架構風格 REST 原則。它們使用標準 HTTP 方法(GET、POST、PUT、DELETE)對資源執行操作。RESTful API 簡單、輕量、易懂,是微服務通訊的熱門選擇。它更適合服務需要透過網路進行互動並以 JSON 或 XML 等人類可讀格式交換資料的場景。RESTful API 端點的一個簡單示例:


GET /users/{id}

Response:
{
  <font>"id": 123,
 
"name": "John Doe",
 
"email": "john@example.com"
}

gRPC
gRPC 是由 Google 開發的高效能開源 RPC 框架。它使用協議緩衝區(protobufs)作為介面定義語言(IDL),用於描述服務介面和有效載荷訊息的結構。gRPC 具有雙向流、內建身份驗證和自動生成客戶端庫等功能,是效能關鍵型應用中微服務通訊的理想選擇。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要求低延遲和高吞吐量的微服務架構中。gRPC 服務定義的一個簡單示例:

syntax = <font>"proto3";

service UserService {
  rpc GetUser (UserRequest) returns (UserResponse) {}
}

message UserRequest {
  int32 id = 1;
}

message UserResponse {
  int32 id = 1;
  string name = 2;
  string email = 3;
}

RabbitMQ
RabbitMQ 是一種訊息代理,可使用高階訊息佇列協議 (AMQP) 在微服務之間實現非同步通訊。它允許服務透過佇列交換訊息,確保可靠交付和容錯,從而使服務解耦。RabbitMQ 等訊息代理可促進微服務之間的松耦合,使它們能夠對事件做出反應並獨立觸發操作。RabbitMQ 非常適合服務需要非同步通訊和處理大量訊息的場景。它常用於事件驅動架構和 pub/sub 訊息傳遞模式。向 RabbitMQ 佇列釋出訊息的示例:

Publish message to queue:
{
  <font>"event": "order.created",
 
"data": {
   
"orderId": 123,
   
"customerId": 456,
   
"totalAmount": 100.00
  }
}

服務到服務通訊的模式
除了選擇正確的通訊協議之外,還必須考慮服務間通訊的常見模式。以下是微服務架構中廣泛使用的一些模式:

請求-響應:在此模式中,一個服務只需向另一個服務傳送請求並等待響應。這種同步通訊方式適用於呼叫者需要立即響應並且可以容忍相關延遲的場景。

釋出-訂閱:相反,釋出-訂閱模式涉及一個服務(釋出者)非同步向其他感興趣的服務(訂閱者)廣播事件或訊息。此模式對於構建鬆散耦合的系統非常有用,在這些系統中,服務需要對事件做出反應而無需直接依賴。

服務發現:隨著微服務數量的增長,管理服務發現變得至關重要。服務發現機制(例如 HashiCorp Consul 或 Netflix Eureka)可幫助服務動態地相互定位和通訊,從而在動態環境中實現無縫互動。

事件溯源:服務間通訊的另一個強大模式是事件溯源,其中服務透過事件流進行通訊。每個服務將事件釋出到訊息代理,其他服務使用這些事件來觸發操作或更新。事件溯源促進了微服務架構中的鬆散耦合、可擴充套件性和容錯能力。

服務網格:服務網格架構由 Istio 或 Linkerd 等工具提供支援,提供用於管理服務間通訊的專用基礎設施層。透過抽象化網路通訊的複雜性,服務網格提供負載均衡、服務發現和流量路由等功能,從而增強微服務互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服務間通訊是微服務架構的一個基本方面,使服務能夠協作併為使用者提供價值。瞭解選擇正確的通訊協議和模式的重要性使開發人員能夠設計出強大且可擴充套件的微服務系統,以滿足現代軟體開發的需求。

11、持續監控:確保可靠性
在微服務架構的動態世界中,服務是分散式和互連的,保持可靠性至關重要。持續監控就像警惕的眼睛,監督微服務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效能,確保即使在生產環境的混亂中也能無縫執行。

監控在微服務運營中的作用
想象一下,執行一個繁忙的市場,其中每個供應商都代表一個微服務,努力履行其職責。現在,將自己想象成警惕的市場經理,配備工具來監控每個供應商的活動,跟蹤銷售,並在出現問題的第一個跡象時迅速干預。這正是監控在微服務架構中扮演的角色。

監控工具可以實時洞察各個微服務的效能指標,包括響應時間、錯誤率和資源利用率。透過收集和分析這些資料,開發人員可以獲得有關微服務執行狀況的寶貴見解,從而能夠主動解決問題和最佳化。

實施監控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有大量的監控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微服務環境的多樣化需求。一個流行的選擇是 Prometheus,這是一款專為雲原生應用程式設計的開源監控和警報工具包。

Prometheus 採用基於拉取的模型,定期從配置的目標(例如微服務端點)中抓取指標,並將其儲存在時間序列資料庫中。這些資料作為視覺化和分析的基礎,使開發人員能夠識別趨勢、異常和潛在問題。

Grafana 等視覺化工具作為 Prometheus 的補充,提供直觀的儀表板來顯示和探索監控資料。藉助 Grafana 的可定製圖表和警報,開發人員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微服務效能並快速響應新出現的問題。

主動監控與被動監控
積極主動是保持可靠性和防止停機的關鍵。主動監控涉及針對預定義閾值設定警報,使團隊能夠在潛在問題升級為全面危機之前解決它們。另一方面,反應性涉及在事件發生後做出響應,這通常會導致長時間的停機和客戶不滿。反應式監控對於處理不可預見的問題至關重要,但應輔以主動措施,以確保微服務操作的可靠性和彈性。

例如,想象一個負責處理支付交易的微服務。透過將警報配置為在錯誤率超過特定閾值時觸發,開發人員可以立即收到任何異常通知,使他們能夠在問題影響客戶之前調查並糾正問題。這種主動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停機時間並確保無縫的使用者體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主動監控不是一次性設定;而是一次性設定。它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調整才能保持有效。

相比之下,反應性監控涉及在事件發生後對其做出響應,通常以消防模式進行。雖然反應性監控對於解決不可預見的問題至關重要,但僅依賴反應性方法可能會導致停機時間延長和客戶不滿意。但是,當與主動監控相結合時,反應措施可以充當安全網,為處理意外事件提供後備機制。

全面的監控策略可以在主動和被動措施之間取得平衡,確保微服務執行的可靠性和彈性。僅僅依靠反應性措施可能存在風險,因為它幾乎沒有採取先發制人行動的空間。透過採用主動監控方法,團隊可以領先於潛在問題,保持最佳效能,併為使用者提供無縫體驗。因此,下次您監督繁忙的微服務市場時,請記住:持續監控是可靠性的關鍵,它提供了自信地應對微服務架構複雜性所需的見解和工具。

12、流量管理:最佳化效能
正如交通訊號調節車輛流量一樣,負載平衡將傳入請求分配到多個微服務例項中,從而防止任何單個服務不堪重負。負載均衡器充當智慧流量指揮器,在相應地路由請求之前評估每個微服務例項的執行狀況和容量。這種動態的流量分配有助於保持系統穩定性和響應能力,即使在高峰使用期間也是如此。

流量管理策略
為了在微服務架構中進行有效的流量管理,請考慮實施以下實用策略:

負載均衡:使用 NGINX 或 HAProxy 等負載均衡器可以在微服務的多個例項之間分發傳入請求。負載均衡器可以基於各種演算法(例如迴圈法、最少連線或加權迴圈法)進行配置,以適應特定的工作負載模式。

全球伺服器負載平衡 (GSLB):AWS Route 53 或 Azure Traffic Manager 等 GSLB 解決方案可最佳化地理上分散的微服務之間的流量分配,確保全球使用者的低延遲和高可用性。透過利用基於 DNS 的路由,GSLB 解決方案將使用者引導至最近的微服務例項,從而減少延遲並增強使用者體驗。

斷路器:受電路啟發,微服務架構中的斷路器充當安全機制,透過暫時停止對故障服務的請求來防止級聯故障。斷路器檢測異常行為,例如超時或錯誤,並開啟電路以隔離有問題的服務,使其有時間恢復,然後再恢復正常執行。

速率限制:正如速度限制調節車輛流量一樣,速率限制控制微服務接受請求的速率。透過實施速率限制,開發人員可以降低過載風險並確保跨服務的公平資源分配。 Redis 或 Envoy Proxy 等工具提供強大的速率限制功能,允許對請求配額進行細粒度控制。

API 閘道器:作為微服務生態系統的入口點,API 閘道器透過聚合請求、執行安全策略以及將流量路由到適當的服務來簡化流量管理。 Kong 或 Tyk 等 API 閘道器提供對微服務互動的集中控制,從而簡化了複雜服務環境的管理。

流量拆分:流量拆分允許開發人員將部分傳入請求定向到微服務的不同版本,從而促進 A/B 測試、金絲雀釋出和藍綠部署。透過在版本之間逐步轉移流量,團隊可以驗證新功能、評估效能並最大程度地降低部署期間的風險。

基於內容的路由:基於內容的路由可以根據訊息內容、標頭或後設資料做出路由決策,從而允許服務有選擇地處理請求。透過定義符合特定條件的路由規則,開發人員可以將請求定向到最合適的微服務例項,從而提高流量管理的效率和靈活性。

健康檢查:健康檢查透過監控微服務例項的狀態和可用性,在流量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定期評估服務的執行狀況,負載均衡器可以做出明智的路由決策,避免不健康的例項並確保使用者的高可用性。

分散式跟蹤:Jaeger 或 Zipkin 等分散式跟蹤工具提供微服務互動的端到端可見性,使開發人員能夠跨服務邊界跟蹤請求並識別效能瓶頸。分散式跟蹤增強了流量的故障排除和最佳化。

擴充套件策略
擴充套件策略在適應波動的需求和保持最佳效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讓我們探討一下微服務的三種常見擴充套件策略:

水平擴充套件:與在高速公路上新增車道以容納更多流量類似,水平擴充套件涉及新增更多微服務例項以處理增加的工作負載。 AWS 或 Azure 等雲平臺提供自動擴充套件功能,可根據 CPU 利用率或請求延遲等預定義指標自動調整例項數量。

垂直擴充套件:相反,垂直擴充套件涉及升級現有微服務例項的資源(例如CPU、記憶體)以處理更高的負載。這可以帶你走很遠,但最終你會達到天花板。換句話說,雖然垂直擴充套件可以立即提高效能,但與水平擴充套件相比,它可能會在可擴充套件性和成本效益方面造成限制。

彈性擴充套件:彈性擴充套件結合了水平和垂直擴充套件的優點,允許微服務根據工作負載需求動態擴充套件。透過利用 Kubernetes 或 Docker Swarm 等容器編排平臺,開發人員可以實現彈性擴充套件,確保最佳的資源利用率和響應能力。

在微服務設計的動態場景中,有效的流量管理類似於精心編排的服務芭蕾舞,確保平穩執行和最佳效能。透過實施強大的負載平衡、熔斷和擴充套件策略,開發人員可以自信地應對微服務架構的複雜性,為終端使用者提供彈性和響應迅速的應用程式。隨著數字生態系統的流量持續激增,掌握流量管理藝術對於追求卓越微服務設計的架構師和工程師來說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