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曾“喪”

weixin_34321977發表於2018-07-30
7324444-a96a58bc8006e34a.JPEG
誰的青春不曾“喪”

-- 01 --

前幾年雞湯文橫行朋友圈,而今一開啟,大寫的主題就只有一個字“喪”。葛大爺一躺,把大家心底的喪全給趕了出來,來10碗濃郁雞湯都補不回來。

生活中除去小確幸以外,更多時候卻是無可奈何的小確喪。

“喪”大概就是本來想好好活,可惜沒法好好活,只好自娛自貶以稀釋焦慮。
——百度百科

筆者就是“喪”大軍中的一員,典型的週末不喪,週一不幹。上了一週的班,週末就一個念頭,喪在家裡,待著,除了待著,還是待著,對著手機螢幕,刷著微博頭條朋友圈,喪著過掉這兩天週末。夏有空調,冬有被窩。

-- 02 --

什麼因素致使年輕人現在過得這麼喪呢?

社會競爭壓力大,關鍵的是越來越窮。此窮非比窮,能吃得上飯,也住得起房,開得了車,可惜都不是自己的。每月工資一發,買完紙巾泡麵,交完房租水電,兩邊口袋一掏,本來無一物,何處去惹它。

10年前畢業的大學生收入普遍要高於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而現在卻只有平均工資的83%。年輕人除了滿足基本衣食住行以外的可支配收入是越來越少。

那年輕人的錢哪去了?社會的老一代人拿走了一部分。養老保險本是一個好制度,問題在於社會上年輕人越來越少,人口逐步趨向老齡化。年輕人基數變小了,而老年人的退休金卻還是不變,攤到每個年輕人身上,繳的錢就只有多沒有少了。

09年高中化學老師畢業後到校任職教書,工資只有可憐的1500,而退休老師可拿3800。兩者相差一輩有餘,根據退休年齡延期。意味著我們得多工作多久,才可以享受退休生活。

-- 03 --

改革開發倡導先富帶動後富,觀之現今社會,富人只會越來越富,窮人只會越來越窮。想要完成階級晉升之路,早已錯過改革開發30年的黃金時代。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認為“投資回報的增長,永遠比勞動回報的增長來得快”。可惜手握資本的人都是年紀較大的人。炒房炒股多數可見都是中老年人,而年輕人除了艱辛創業普遍只能選擇打工。更可悲的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將是面對人工智慧挑戰的第一批人。許多高門檻,重複性的職業都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律師,司機,編輯,技工等職業皆有可能被機器人所替代。

智慧手機加上網際網路,廉價的消費品跟娛樂綜藝,就能夠讓我們快速過上喪的生活,得過且過就能過得更好,何必流血流汗拼命往上爬呢?何況上面晉升的道路堵死一大半,粥少僧多。

不時聽到網上90後搖身一變上市公司老總,晉升富豪行列。對著鏡中的自己,自嘆命運不公,時運不濟。繼而情緒低落,不想上班,沒有目標,甚至沒有慾望。連慾望都沒有了,你跟我說還上班?接著宅家裡面喪吧。你有小確幸,我有小確喪,誰也不比誰差。

-- 04 --

“人在飢餓的時候,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人在吃飽來之後,就需要解決無數個問題。”

有人說喪文化,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最溫和的反抗。高房價高消費,負擔不起的未來,既然看不到希望,為何不能一喪到底,過一天算一天。

喪文化最突出的當屬日本,喪出來的宅男文化,有人躲家裡與遊戲作伴,不工作不出門,日本曾爆發中級階層危機,自殺率居高不下,國民幸福感普遍下降,而宅男文化自此應運而生。外面世界如此殘酷,我們一起來二次元世界打怪獸吧。

而反之中國的青年,大多隻是喪一段時間,就接著回去跟社會妥協。中國青年不敢真“喪”,富裕國家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年輕人的基本生活無憂,不工作還可以領救濟,父母還有退休金,看病養老皆有政策福利。

今日之中國變化不少,但中國青年仍缺乏這樣的物質基礎,只能一邊辛苦勞作,一邊口水“喪文化”。多數人也就像筆者這樣週末喪在床,週一累成狗。

-- END --

雞湯喝多了,虛不瘦補,生活太難,不如放過自己。
天天猛吃蛋白粉練肌肉,我也有肌肉拉傷的時候。
喪一喪又何妨,我們又不是能飛天遁地的超人。

我是以樂,今日之日更。
喜歡不妨點個贊,讓我喪一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