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優化首屏載入

發表於2018-12-28

前言

自JavaScript誕生以來,前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移動端白屏優化是前端介面體驗的一個重要優化方向,Web 前端誕生了 SSR 、CSR、預渲染等技術。在美團支付的前端技術體系裡,通過預渲染提升網頁首幀優化,從而優化了白屏問題,提升使用者體驗,並形成了最佳實踐。

在前端渲染領域,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

CSR預渲染SSR同構
優點
  • 不依賴資料
  • FP 時間最快
  • 客戶端使用者體驗好
  • 記憶體資料共享
  • 不依賴資料
  • FCP 時間比 CSR 快
  • 客戶端使用者體驗好
  • 記憶體資料共享
  • SEO 友好
  • 首屏效能高,FMP 比 CSR 和預渲染快
  • SEO 友好
  • 首屏效能高,FMP 比 CSR 和預渲染快
  • 客戶端使用者體驗好
  • 記憶體資料共享
  • 客戶端與服務端程式碼公用,開發效率高
  • 缺點
  • SEO 不友好
  • FCP 、FMP 慢
  • SEO 不友好
  • FMP 慢
  • 客戶端資料共享成本高
  • 模板維護成本高
  • Node 容易形成效能瓶頸
  • 通過對比,同構方案集合 CSR 與 SSR 的優點,可以適用於大部分業務場景。但由於在同構的系統架構中,連線前後端的 Node 中間層處於核心鏈路,系統可用性的瓶頸就依賴於 Node ,一旦作為短板的 Node 掛了,整個服務都不可用。

    結合到我們團隊負責的支付業務場景裡,由於支付業務追求極致的系統穩定性,服務不可用直接影響到客訴和資損,因此我們採用瀏覽器端渲染的架構。在保證系統穩定性的前提下,還需要保障使用者體驗,所以採用了預渲染的方式。

    那麼究竟什麼是預渲染呢?什麼是 FCP/FMP 呢?我們先從最常見的 CSR 開始說起。

    以 Vue 舉例,常見的 CSR 形式如下:

    一切看似很美好。然而,作為以使用者體驗為首要目標的我們發現了一個體驗問題:首屏白屏問題

    為什麼會首屏白屏

    瀏覽器渲染包含 HTML 解析、DOM 樹構建、CSSOM 構建、JavaScript 解析、佈局、繪製等等,大致如下圖所示:

    要搞清楚為什麼會有白屏,就需要利用這個理論基礎來對實際專案進行具體分析。通過 DevTools 進行分析:

    • 等待 HTML 文件返回,此時處於白屏狀態。
    • 對 HTML 文件解析完成後進行首屏渲染,因為專案中對
      加了灰色的背景色,因此呈現出灰屏。
    • 進行檔案載入、JS 解析等過程,導致介面長時間出於灰屏中。
    • 當 Vue 例項觸發了 mounted 後,介面顯示出大體框架。
    • 呼叫 API 獲取到時機業務資料後才能展示出最終的頁面內容。

    由此得出結論,因為要等待檔案載入、CSSOM 構建、JS 解析等過程,而這些過程比較耗時,導致使用者會長時間出於不可互動的首屏灰白屏狀態,從而給使用者一種網頁很“慢”的感覺。那麼一個網頁太“慢”,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慢”的影響

    Global Web Performance Matters for ecommerce的報告中指出:

    • 57%的使用者更在乎網頁在3秒內是否完成載入。
    • 52%的線上使用者認為網頁開啟速度影響到他們對網站的忠實度。
    • 每慢1秒造成頁面 PV 降低11%,使用者滿意度也隨之降低降低16%。
    • 近半數移動使用者因為在10秒內仍未開啟頁面從而放棄。

    我們團隊主要負責美團支付相關的業務,如果網站太慢會影響使用者的支付體驗,會造成客訴或資損。既然網站太“慢”會造成如此重要的影響,那要如何優化呢?

    優化思路

    User-centric Performance Metrics一文中,共提到了4個頁面渲染的關鍵指標:

    基於這個理論基礎,再回過頭來看看之前專案的實際表現:

    可見在 FP 的灰白屏介面停留了很長時間,使用者不清楚網站是否有在正常載入,使用者體驗很差。

    試想:如果我們可以將 FCP 或 FMP 完整的 HTML 文件提前到 FP 時機預渲染,使用者看到頁面框架,能感受到頁面正在載入而不是冷冰冰的灰白屏,那麼使用者更願意等待頁面載入完成,從而降低了流失率。並且這種改觀在弱網環境下更明顯。

    通過對比 FP、FCP、FMP 這三個時期 DOM 的差異,發現區別在於:



    • FP:僅有一個 div 根節點。
    • FCP:包含頁面的基本框架,但沒有資料內容。
    • FMP:包含頁面所有元素及資料。

    仍然以 Vue 為例, 在其生命週期中,mounted 對應的是 FCP,updated 對應的是 FMP。那麼具體應該使用哪個生命週期的 HTML 結構呢?

    mounted (FCP)updated (FMP)
    缺點
  • 只是視覺體驗將 FCP 提前,實際的 TTI 時間變化不大
  • 構建時需要獲取資料,編譯速度慢
  • 構建時與執行時的資料存在差異性
  • 有複雜互動的頁面,仍需等待,實際的 TTI 時間變化不大
  • 優點
  • 不受資料影響,編譯速度快
  • 首屏體驗好
  • 對於純展示型別的頁面,FP 與 TTI 時間近乎一致
  • 通過以上的對比,最終選擇在 mounted 時觸發構建時預渲染。由於我們採用的是 CSR 的架構,沒有 Node 作為中間層,因此要實現 DOM 內容的預渲染,就需要在專案構建編譯時完成對原始模板的更新替換。

    至此,我們明確了構建時預渲染的大體方案。

    構建時預渲染方案

    構建時預渲染流程:

    配置讀取

    由於 SPA 可以由多個路由構成,需要根據業務場景決定哪些路由需要用到預渲染。因此這裡的配置檔案主要是用於告知編譯器需要進行預渲染的路由。

    在我們的系統架構裡,腳手架是基於 Webpack 自研的,在此基礎上可以自定義自動化構建任務和配置。

    觸發構建

    專案中主要是使用 TypeScript,利用 TS 的裝飾器,我們封裝了統一的預渲染構建的鉤子方法,從而只用一行程式碼即可完成構建時預渲染的觸發。

    裝飾器:

    使用:

    構建編譯

    從流程圖上,需要在釋出機上啟動模擬的瀏覽器環境,並通過預渲染的事件鉤子獲取當前的頁面內容,生成最終的 HTML 檔案。

    由於我們在預渲染上的嘗試比較早,當時還沒有 Headless ChromePuppeteerPrerender SPA Plugin等,因此在選型上使用的是 phantomjs-prebuilt(Prerender SPA Plugin 早期版本也是基於 phantomjs-prebuilt 實現的)。

    通過 phantom 提供的 API 可獲得當前 HTML,示例如下:

    為了提高構建效率,並行對配置的多個頁面或路由進行預渲染構建,保證在 5S 內即可完成構建,流程圖如下:

    方案優化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實際投產中,構建時預渲染方案遇到了一個問題。

    我們梳理一下簡化後的專案上線過程:

    開發 -> 編譯 -> 上線

    假設本次修改了靜態檔案中的一個 JS 檔案,這個檔案會通過 CDN 方式在 HTML 裡引用,那麼最終在 HTML 文件中的引用方式是 <script src="http://cdn.com/index.js"></script>。然而由於專案還沒有上線,所以其實通過完整 URL 的方式是獲取不到這個檔案的;而預渲染的構建又是在上線動作之前,所以問題就產生了:

    構建時預渲染無法正常獲取檔案,導致編譯報錯

    怎麼辦?

    請求劫持

    因為在做預渲染時,我們使用啟動了一個模擬的瀏覽器環境,根據 phantom 提供的 API,可以對發出的請求加以劫持,將獲取 CDN 檔案的請求劫持到本地,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示例程式碼如下:

    構建時預渲染研發流程及效果

    最終,構建時預渲染研發流程如下:

    開發階段:

    • 通過 TypeScript 的裝飾器單行引入預渲染構建觸發的方法。
    • 釋出前修改編譯構建的配置檔案。

    釋出階段:

    • 先進行常規的專案構建。
    • 若有預渲染相關配置,則觸發預渲染構建。
    • 通過預渲染得到最終的檔案,並完成釋出上線動作。

    完整的使用者請求路徑如下:

    通過構建時預渲染在專案中的使用,FCP 的時間相比之前減少了 75%。

    作者簡介

    寒陽,美團資深研發工程師,多年前端研發經歷,負責美團支付錢包團隊和美團支付前端基礎技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