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入 URL 到頁面載入完成(前端優化理論篇)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聶先生發表於2018-10-25

從輸入url到頁面載入完成,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後續的內容都將以這個問題答案為骨架展開。我們現在站在效能優化的角度一起簡單地複習一下這個經典的過程:首先我們通過DNS將url解析為對應的IP地址,然後與這個IP地址確定的那臺伺服器建立起TCP網路連線,隨後我們向服務端丟擲我們的HTTP請求,服務端處理完我們的請求後把目標資料放在HTTP相應裡面返回給客戶端,拿到相應資料的瀏覽器就可以開始渲染的過程,渲染完畢就可以呈現給使用者,並等待相應使用者操作(如下圖)。

alt

我們將這個過程切分為如下的過程片段:

  • DNS解析
  • TCP連線
  • HTTP請求丟擲
  • 服務端處理請求,HTTP相應返回
  • 瀏覽器拿到相應資料,解析響應內容,把解析的結果展示給使用者

大家謹記,我們任何一個使用者端的產品,都需要把這 5 個過程滴水不漏地考慮到自己的效能優化方案內、反覆權衡,從而打磨出使用者滿意的速度

從原理到實踐:各個擊破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針對這五個過程進行分解,各個提問,各個擊破。

具體來說,DNS解析花時間,能不能儘量減少解析次數或者把解析前置?能——瀏覽器DNS快取和DNS prefetch。TCP每次的三次握手都急死人,有沒有解決方案?有——長連結,預連結,接入SPDY協議。如果說這兩個優化往往都需要我們和團隊的服務端工程師協作完成,前端單方面努力很有限,那麼HTTP請求呢?——在減少請求次數和減少請求體積方面,我們應該是專家!再者伺服器越遠,一次請求就越慢,那部署時把靜態資源放在離我們更近的CDN上是不是就能夠快一些?

以上提到的都是網路層面的效能優化,再往下走就是瀏覽器端的效能優化——這部分涉及資源載入優化、服務端渲染、瀏覽器快取機制的作用、DOM樹的構建、網頁排版和渲染過程、迴流與重繪的考量、DOM操作的合理規避等等——這才是前端工程師可以真正施展拳腳的地方,學習這些知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從根本上提升頁面效能,更能夠大大加深個人對瀏覽器底層原理、執行機制的理解,一舉兩得!

我們整個的知識圖譜,用思維導圖展示如下:

alt


本文轉自《前端效能優化原理與實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