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季的查漏補缺,談談對Java程式設計師學習當中各個階段的建議(第五階段)

Javajiagou發表於2019-03-22

第五部分:參加工作3年到4年的同學

這個階段的同學,提升已經是很難了,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習往往會比較多樣化。
因為在前3年的過程中,你肯定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其它的技術,比如大資料、分散式快取、分散式訊息服務、分散式計算、軟負載均衡等等。這些技術,你能精通任何一項,都將是你未來面試時巨大的優勢,因此如果你對某一項技術感興趣的話,這個時候可以深入去研究一下。這項技術不一定是你工作所用到的,但一定是相關的。
而且在研究一門新技術時,切忌朝三暮四。有的同學今天去整整大資料,搞搞Hadoop、hbase一類的東西。過不了一段時間,就覺得沒意思,又去研究分散式快取,比如redis。然後又過不了一段時間,又去研究分散式計算,比如整整Mapreduce或者storm。

結果到最後,搞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會一樣,在簡歷上大言不慚的寫上大資料、分散式快取、分散式計算都瞭解,其實任何一個都只是浮於表面。到時候面試官隨便一問,就把你給識破了。

一定要記住,作為一個程式猿,平日裡所接觸的技術可能會很多,但是想要讓一門技術成為你的優勢,那麼一定是你對這門技術的瞭解強過絕大多數人才行。

因此在這個階段,你就不能再簡單的去學習前3年的內容了,雖然前面的學習如果還不夠深入的話依舊要繼續,但這個時候你應該更多的考慮建立你的優勢,也可以稱為差異性。

差異性相信不難理解,就是讓你自己變得與眾不同。你前面三年的學習足夠你成為一名基本合格的Java開發者,但你離成為一名優秀的Java開發者還有很大的距離。

所謂優秀,即能別人所不能。而你前三年所學習的內容,是很多做過幾年的Java開發都能夠掌握的。那麼為了讓自己有差異性,你就需要另闢蹊徑,找一個方向深入研究下去,以期在將來,你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比如分散式計算領域的專家,大資料領域的專家,併發領域的專家等等。

此外,你除了建立你的差異性之外,還要去彌補你基礎上的不足,直到現在,LZ都沒有提及基礎知識。原因是基礎是很枯燥無味的,學的太早不僅容易懵逼,而且懵逼的同時還容易產生心理陰影,以至於以後再不想去研究這些基礎。但基礎又是你深入研究一些領域時所必須掌握的,比如你去研究分散式計算,你不懂演算法你玩個毛毛?比如你去做分散式快取,你對計算機系統的記憶體不瞭解,你如何去做快取?

如果你的基礎本來就非常強,那麼恭喜你,相信你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經充分體會到了這些基礎對你的幫助。但LZ相信大部分人的基礎都很薄弱,哪怕是科班畢業的人,很多人也不敢說自己當初的基礎學的多麼強大,比如演算法、計算機系統原理、編譯原理這些。

但是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且這些基礎的書籍每一本讀下來,沒個一年半載的,還真拿不下來,因此還是要有所抉擇的。雖然藝多不壓身,但問題是藝多是有代價的,是需要你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而LZ個人更贊成在同等代價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收穫。

首先,LZ比較推崇的基礎書籍有三本,分別是《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tcp/ip詳解 卷一、二、三》,《資料結構與演算法》。其中TCP/IP有三本書,但我們這裡把這三本看成是一本大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三本分別適合三種人,《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比較適合一直從事Java Web開發和APP後端開發工作的人群。《tcp/ip詳解 卷一、二、三》比較適合做網路程式設計的人群,比如你使用netty去開發的話,那麼就要對TCP/IP有更深入的瞭解。而《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這本書,則比較適合做計算研究工作的人,比如剛才提到的分散式計算。

另外,LZ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適合,並不是其它兩本對你就沒有用。比如你做Java Web和APP後端開發,《tcp/ip詳解 卷一、二、三》這本書對你的作用也是很大的。這裡只是分出個主次關係而已,你要是時間足夠的話,能把三本都精讀那當然最好不過了。但如果時間有限的話,那麼就先挑對你幫助最大的書去讀。

理論上來講,這一年你能把這三本其中一本精讀下來,就已經非常厲害了。有了基礎,有了前面的工作經驗,你就可以去開拓屬於你的領域了。

在這一年裡,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領域,建立好自己的優勢,製造出差異性。如果你對自己的領域不夠清晰的話,隨著你工作的時間日益增多,你接觸的技術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你很容易被淹死在技術的海洋裡,看似接觸的技術越來越多,會用的也越來越多,但你毫無優勢。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LZ,我也不知道我的領域是什麼啊?怎麼辦呢?”
對於這種人,LZ只想說,“臥槽,這還問我?要不乾脆我替你學習得了,好不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