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螞蟻金服分散式架構發表於2018-12-29
Knative 是Google 發起的 Serverless 專案,希望通過提供一套簡單易用的 Serverless 開源方案,將 Serverless 標準化。
本文根據敖小劍在 2018 年上海 GIAC 演講內容整理,文末有PPT獲取地址。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前言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來的演講專題是“Knative:重新定義Serverless”, 我是來自螞蟻金服中介軟體的敖小劍。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是我的個人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的我的個人技術部落格網站 skyao.io。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次演講的內容將會有這些,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 Knative 是什麼,然後是 Knative 的主要元件,讓大家對 Knative 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之後我會簡單的對 Knative 做一些分析和探討,以及介紹一下 Knative 後續的發展。希望本次的內容讓大家能夠對Knative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什麼是Knative?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是 Google 牽頭髮起的 Serverless 專案。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是Knative的專案定義,注意這句話裡面幾個關鍵字:Kubernetes,Serverless,Workload。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是最近幾年 Google 做大型專案的常態:產品剛出來,陣營就已經很強大了,所謂先聲奪人。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是目前Knative專案的進展,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新的專案,剛剛起步。
備註:這是截至2018-11-24演講當天的情況,到2018年12月底,Knative已經發布了v0.2.2和v0.2.3兩個bugfix版本。但也還只是 0.2 ……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我們來看一下,在Knative出來前, Serverless 領域已有的實現,包括雲端提供的產品和各種開源專案。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幅圖片摘自The New Stack的一個Serverless 調查,我們忽略調查內容,僅僅看看這裡列出來的Serverless產品的數量——感受是什麼?好多Serverless專案,好多選擇!
那問題來了:到底該怎麼選?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就是目前 Serverless 的問題:由於缺乏標準,市場呈現碎片化。不同廠商,不同專案,各不相同,因此無論怎麼選擇,都面臨一個風險:供應商繫結!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這段話來自 Knative 的官方介紹,Google 推出 Knative 的理由和動機。其中第一條和第二條針對的是當前 Serverless 市場碎片的現狀。而第四條多雲戰略,則是針對供應商繫結的風險。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Google描述Knative的動機之一,是將雲原生中三個領域的最佳實踐結合起來。
小結:
當前 Serverless 市場產品眾多導致碎片化嚴重,存在廠商繫結風險,而 Google 推出 Knative,希望能提供一套簡單易用的 Serverless 方案,實現 Serverless 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Knative的主要元件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第二部分,來介紹一下Knative的主要元件。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前面提到,Google 推出 Knative ,試圖將雲原生中三個領域的最佳實踐結合起來。反應到 Knative 產品中,就是這三大主要元件:Build,Serving,Eventing。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Build 元件,實現從程式碼到容器的目標。為什麼不直接使用 dockfile 來完成這個事情?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Build 在實現時,是表現為 Kubernetes 的 CRD,通過 yaml 檔案來定義構建過程。這裡引入了很多概念如:Build,Builder,Step,Template,Source等。另外支援用 Service Account 做身份驗證。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Serving元件的職責是執行應用以對外提供服務,即提供服務、函式的執行時支撐。
注意定義中的三個關鍵:
  1. Kubernetes-based:基於k8s,也僅支援k8s,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k8s平臺的能力
  2. scale-to-zero:serverless 最重要的賣點之一,當然要強調
  3. request-driven compute:請求驅動的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k8s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基礎:istio!後面會詳細聊這個。
Knative Serving專案同樣也提供了自己的中介軟體原語,以支援如圖所示的幾個重要特性。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中有大量的概念抽象,而在這之後的背景,說起來有些意思:Knative 覺得 kubernetes 和 istio 本身的概念非常多,多到難於理解和管理,因此 Knative 決定要自己提供更高一層的抽象。至於這個做法,會是釜底抽薪解決問題,還是雪上加霜讓問題更麻煩……
Knative的這些抽象都是基於 kubernetes 的 CRD 來實現,具體抽象概念有:Service、Route、Configuration 和 Revision。特別提醒的是,右邊圖中的 Service 是 Knative 中的 Service 概念,service.serving.knative.dev,而不是大家通常最熟悉的 k8s 的 service。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對於Knative Serving 元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自動伸縮的能力。目前伸縮邊界支援從0到無限,容許通過配置設定。
Knative 目前是自己實現的 Autoscaler ,原來比較簡單:Revision 對應的pod由 k8s deployment 管理,pod上的工作負載上報 metrics,彙總到 Autoscaler 分析判斷做決策,在需要時修改 replicas 數量來實現自動伸縮(後面會再講這塊存在的問題)。
當收縮到0,或者從0擴充套件到1時,情況會特別一些。Knative在這裡提供了名為 Activator 的設計,如圖所示:
  1. Istio Route 控制流量走向,正常情況下規則設定為將流量切到工作負載所在的pod
  2. 當沒有流量,需要收縮到0時,規則修改為將流量切到 Activator ,如果一直沒有流量,則什麼都不發生。此時Autoscaler 通過 deployment 將 replicas 設定為0。
  3. 當新的流量到來時,流量被 Activator 接收,Activator 隨即拉起 pod,在 pod 和工作負載準備好之後,再將流量轉發過去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Eventing 元件負責事件繫結和傳送,同樣提供多個抽象概念:Flow,Source,Bus,以幫助開發人員擺脫概念太多的負擔(關於這一點,我保留意見)。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Bus 是對訊息匯流排的抽象。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Source 是事件資料來源的抽象。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在事件定義方面遵循了 Cloudevents 規範。
小結:
簡單介紹了一下 Knative 中的三大元件,讓大家對 Knative 的大體架構和功能有個基本的認知。這次就不再繼續深入 Knative 的實現細節,以後有機會再展開。

Knative分析和探討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在第三部分,我們來分析探討一下 Knative 的產品定位,順便也聊一下為什麼我們會看好 Knative。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Knative 不是一個 Serverless 實現,而是一個 Serviceless 平臺。
也就是說,Knative 不是在現有市場上的20多個 Serverless 產品和開源專案的基礎上簡單再增加一個新的競爭者,而是通過建立一個標準而規範的 Serverless 平臺,容許其他 Serverless 產品在 Knative 上執行。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Knative 在產品規劃和設計理念上也帶來了新的東西,和傳統 Serverless 不同。工作負載和平臺支撐是 Knative 最吸引我們的地方。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要不要Istio?這是 Knative 一出來就被人詬病和挑戰的點:因為 Istio 的確是複雜度有點高。而 k8s 的複雜度,還有 Knative 自身的複雜度都不低,再加上 Istio……
關於這一點,個人的建議是:
  • 如果原有系統中沒有規劃 Istio/Service mesh 的位置,那麼為了 Knative 而引入 Istio 的確是代價偏高。可以考慮用其他方式替代,最新版本的 Knative 已經實現了對 Istio 的解耦,容許替換。
  • 如果本來就有規劃使用 Istio/Service mesh ,比如像我們螞蟻這種,那麼 Knative 對 Istio 的依賴就不是問題了,反而可以組合使用。
而 Kubernetes + Servicemesh + Serverless 的組合,我們非常看好。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當然,Knative 體系的複雜度問題是無法迴避的:Kubernetes,Istio,Knative 三者都是複雜度很高的產品, 加在一起整體複雜度就非常可觀了,挑戰非常大。

Knative後續發展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第四個部分,我們來展望一下 Knative 的後續發展,包括如何解決一些現有問題。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第一個問題就是效能問題。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Queue Proxy也是一個現存的需要替換的模組。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前面講過 Knative 的 Autoscaler 是自行實現的,而 k8s 目前已經有比較健全原生能力: HPA 和 Custom Metrics。目前 Knative 已經有計劃要轉而使用 k8s 的原生能力。這也符合 Cloud Native 的玩法:將基礎能力下沉到 k8s 這樣的基礎設施,上層減負。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除了下沉到 k8s 之外,Autoscaler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在後續版本中完善。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對事件源和訊息系統的支援也遠不夠完善,當然考慮到目前才 0.2.0 版本,可以理解。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目前 Knative 還沒有規劃 Workflow 類的產品。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在網路路由能力方面也有很多欠缺,上面是 Knative 在文件中列出來的需求列表。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最後聊聊 Knative 的可拔插設計,這是 Knative 在架構設計上的一個基本原則:頂層鬆耦合,底層可拔插。
最頂層是 Build / Serving / Eventing 三大元件,中間是各種能力,通過 k8s 的 CRD 方式來進行宣告,然後底層是各種實現,按照 CRD 的要求進行具體的實現。
在這個體系中,使用者接觸的是 Build / Serving / Eventing 通用元件,通過通過標準的 CRD 進行行為控制,而和底層具體的實現解耦。理論上,之後在實現層做適配,Knative 就可以執行在不同的底層 Serverless 實現上。從而實現 Knative 的戰略目標:提供 Serverless 的通用平臺,實現 Serverless 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總結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最後,我們對 Knative 做一個簡單總結。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先談一下 Knative 的優勢,首先是 Knative 自身的幾點:
  • 產品定位準確:針對市場現狀,不做競爭者而是做平臺
  • 技術方向明確:基於 k8s,走 Cloud Native 方向
  • 推出時機精準:k8s 大勢已成,istio 接近成熟
然後,再次強調:Kubernetes + Service mesh + Serverless 的組合,在用好的前提下,應該威力不凡。
此外,Knative 在負載的支撐上,不拘泥於傳統的FaaS,可以支援 BaaS 和傳統應用,在落地時適用性會更好,使用場景會更廣泛。(備註:在這裡我個人有個猜測,Knative 名字中 native 可能指的是 native workload,即在 k8s 和 Cloud Native 語義下的原生工作負載,如果是這樣,那麼 Google 和 Knative 的這盤棋就下的有點大了。)
最後,考慮到目前 Serverless 的市場現狀,對 Serverless 做標準化和規範化,出現一個 Serverless 平臺,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考慮到 Google 拉攏大佬和社群一起幹的一貫風格,攜 k8s 和 Cloud Native 的大勢很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當然,Knative 目前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細節不說,整體上個人感覺有:
  • 成熟度:目前才 0.2 版本,實在太早期,太多東西還在開發甚至規劃中。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版本演進,Knative 能儘快走向成熟。
  • 複雜度:成熟度的問題還好說,總能一步一步改善的,無非是時間問題。但是 Knative 的系統複雜度過高的問題,目前看來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對 Knative 的總結,就一句話:前途不可限量,但是成長需要時間。讓我們拭目以待。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歡迎大家加入 servicemesher 社群,也可以通過關注 servicemesher 微信公眾號來及時瞭解 service mesh 技術的最新動態。

PPT 地址:www.sofastack.tech/posts/2019-…

Knative:重新定義 Serverless | GIAC 實錄
長按關注,獲取分散式架構乾貨
歡迎大家共同打造 SOFAStack https://github.com/alipa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