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需求分析過程

else發表於2021-09-09

資料需求分析是資料產品經理工作中的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需求收集與分析成功與否決定了專案最終能否可以持續使用。

本文總結了在工作中對資料統計分析產品類產品的需求收集與分析過程中包含的要素,希望可以在實踐中持續不斷的最佳化,形成資料統計分析類產品的需求分析演算法(或原則)。

1 需求收集

在做需求分析過程中,首要問題便是業務會直接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全面描述問題提出需求,而且會拿著自己提的解決方案來要求直接執行。

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進行完整的需求收集與需求分析,在與業務方溝透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訴求。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扭轉不了業務的態度,可以找以往的類似失敗案例舉證,或者直接找領導協助。

需求收集過程中,需明確需求的具體提出人,提出目的是什麼?

2 需求調研

瞭解現有業務的完整流程,明確每個人在整個過程中的輸入、輸出、對資料的加工以及關心那些資料點,一定要了解對資料全流程進行了解。

梳理的起點可以按照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出發梳理。

在需求調研過程中,可以總結以往的相關需求並進行歸納,利用矛盾點進行溝通,效果更明顯。

3 需求分析

1)背景

瞭解需求產生的原因,現有業務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2)目標

一段簡短的、定量的陳述,說明要做的事,以及帶來的業務好處。

核心為判斷核心需求是什麼?注意區分需求(Demand)、問題(Want)以及解決方案(Need)。

使用者來找你要可樂 (Demand),如果你沒有可樂就無法滿足使用者。但其實他只是要解渴 (Want),需要的只是一杯喝的東西就夠了 (Need)。

常見的資料分析需求場景:

a 追蹤核心指標,瞭解業務現狀。透過對業務核心指標的監控、解讀和分析,掌握業務經營現狀。

b 細分分析業務潛力。核心指標的各個維度細分,以及和核心指標關聯的指標進行需求分析。

c 評估業務進展。如新上線的運營活動帶來了多少業績提升?

3)相關人以及使用場景

需求涉及的角色,每個角色的使用場景以及要解決的問題。

不同層級使用者關心的粒度不一樣,永遠要提供下一個顆粒度的分析以及可細化到最細粒度的入口。資料分析本質上就是不斷細分和追查變化。

4)範圍

將影響到的業務領域。

5)統計內容

統計指標和維度的定義口徑。其中常見的疑問解決點:

①統計的時間範圍;

②歷史資料,資料變更的處理邏輯。

③有狀態變化資料,狀態變化的時間週期。

6)資料展現

資料分析的常用方法,對比、細分以及趨勢分析。根據不同的分析目的,選擇合適的展現圖形。

7)資料來源

明確每項統計的資料來源,是否有現成資料,如有,從哪裡獲取,如果沒有,資料採集方案是什麼?

常見的資料來源:

①內部資料來源,

a 業務日誌,業務資料是否都已經入庫?

b 使用者行為訪問日誌,行為訪問日誌資料是否都已經採集到?是否額外埋點。

②外部資料來源

資料是否都已抓取到?採集到的資料和內部資料如何做合併統一?

8)最終驗收的標準資料

要收集到統計結果的標準資料樣例,便於資料統計過程中驗證統計邏輯的一致性以及最終上線驗收的標準。

4  其它過程

需求分析完成之後,可以進行需求的設計、開發、上線驗收,以及最終持續的使用。

後面會單獨總結。




作者:Delia時之沙
連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318/viewspace-28166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