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Linux的IO模型和相關技術
阻塞IO模型(Blocking I/O)
Linux
核心一開始提供了 read
與 write
阻塞式操作。
- 當客戶端連線時,會在對應程式的檔案描述符目錄(/proc/程式號/fd)生成對應的檔案描述符(0 標準輸入;1 標準輸出;2 標準錯誤輸出;),比如 fd 8 , fd 9;
- 應用程式需要讀取的時候,透過系統呼叫
read (fd8)
讀取,如果資料還沒到來,此應用程式的程式或執行緒會阻塞等待。
man 2 read
概述
#include <unistd.h>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描述
read() 從檔案描述符 fd 中讀取 count 位元組的資料並放入從 buf 開始的緩衝區中.
如果 count 為零,read()返回0,不執行其他任何操作. 如果 count 大於SSIZE_MAX,那麼結果將不可預料.
返回值
成功時返回讀取到的位元組數(為零表示讀到檔案描述符), 此返回值受檔案剩餘位元組數限制.當返回值小於指定的位元組數時 並不意味著錯誤;這可能是因為當前可讀取的位元組數小於指定的 位元組數(比如已經接近檔案結尾,或
者正在從管道或者終端讀取數 據,或者 read()被訊號中斷). 發生錯誤時返回-1,並置 errno 為相應值.在這種情況下無法得知檔案偏移位置是否有變化.
問題
如果出現了很多的客戶端連線,比如1000個,那麼應用程式就會啟用1000個程式或執行緒阻塞等待。此時會出現效能問題:
- CPU 會不停的切換,造成程式或執行緒上下文切換開銷,實際讀取IO的時間佔比會下降,造成CPU算力浪費。
因此,推動了 non-blocking I/O 的誕生。
非阻塞IO模型(non-blocking I/O)
此時,Linux
核心一開始提供了 read
與 write
非阻塞式操作,可以透過socket
設定SOCK_NONBLOCK
標記 。
- 此時應用程式就不需要每一個檔案描述符一個執行緒去處理,可以只有一個執行緒不停輪詢去讀取
read
,如果沒有資料到來,也會直接返回。 - 如果有資料,則可以排程去處理業務邏輯。
man 2 socket
Since Linux 2.6.27, the type argument serves a second purpose: in addition to specifying a socket type, it may include the bitwise OR of any of the following values, to modify the behavior of
socket():
SOCK_NONBLOCK Set the O_NONBLOCK file status flag on the open file description (see open(2)) referred to by the new file descriptor. Using this flag saves extra calls to fcntl(2) to achieve
the same result.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 socket
Linux 2.6.27核心開始支援非阻塞模式。
問題
同理,當出現了很多的客戶端連線,比如1000個,那就會觸發1000次系統呼叫。(1000次系統呼叫開銷也很客觀)
因此,有了 select
。
IO複用模型(I/O multiplexing) - select
此時,Linux
核心一開始提供了 select
操作,可以把1000次的系統呼叫,簡化為一次系統呼叫,輪詢發生在核心空間。
-
select
系統呼叫會返回可用的 fd集合,應用程式此時只需要遍歷可用的 fd 集合, 去讀取資料進行業務處理即可。
man 2 select
SYNOPSIS
#include <sys/select.h>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DESCRIPTION
select() allows a program to monitor multiple file descriptors, waiting until one or more of the file descriptors become "ready" for some class of I/O operation (e.g., input possible). A file
descriptor is considered ready if it is possible to perform a corresponding I/O operation (e.g., read(2), or a sufficiently small write(2)) without blocking.
select() can monitor only file descriptors numbers that are less than FD_SETSIZE; poll(2) and epoll(7) do not have this limitation. See BUGS.
可以看到支援傳輸多個檔案描述符交由核心輪詢。
問題
雖然從1000次系統呼叫,降為一次系統呼叫的開銷,但是系統呼叫開銷中需要傳參1000個檔案描述符。這也會造成一定的記憶體開銷。
因此,有了 epoll
。
select() can monitor only file descriptors numbers that are less than FD_SETSIZE; poll(2) and epoll(7) do not have this limitation. See BUGS.
IO複用模型(I/O multiplexing) - epoll
man epoll
man 2 epoll_create
man 2 epoll_ctl
man 2 epoll_wait
- epoll:
SYNOPSIS
#include <sys/epoll.h>
DESCRIPTION
The epoll API performs a similar task to poll(2): monitoring multiple file descriptors to see if I/O is possible on any of them. The epoll API can be used either as an edge-triggered or a
level-triggered interface and scales well to large numbers of watched file descriptors.
The central concept of the epoll API is the epoll instance, an in-kernel data structure which, from a user-space perspectiv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ntainer for two lists:
• The interest list (sometimes also called the epoll set): the set of file descriptors that the process has registered an interest in monitoring.
• The ready list: the set of file descriptors that are "ready" for I/O. The ready list is a subset of (or, more precisely, a set of references to) the file descriptors in the interest list.
The ready list is dynamically populated by the kernel as a result of I/O activity on those file descriptors.
- epoll_create :
核心會產生一個epoll 例項資料結構並返回一個檔案描述符epfd。
- epoll_ctl :
對檔案描述符 fd 和 其監聽事件 epoll_event 進行註冊,刪除,或者修改其監聽事件 epoll_event 。
SYNOPSIS
#include <sys/epoll.h>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DESCRIPTION
This system call is used to add, modify, or remove entries in the interest list of the epoll(7) instance referred to by the file descriptor epfd. It requests that the operation op be performed
for the target file descriptor, fd.
Valid values for the op argument are:
EPOLL_CTL_ADD
Add an entry to the interest list of the epoll file descriptor, epfd. The entry includes the file descriptor, fd, a reference to the corresponding open file description (see epoll(7)
and open(2)), and the settings specified in event.
EPOLL_CTL_MOD
Change the settings associated with fd in the interest list to the new settings specified in event.
EPOLL_CTL_DEL
Remove (deregister) the target file descriptor fd from the interest list. The event argument is ignored and can be NULL (but see BUGS below).
- epoll_wait :
阻塞等待註冊的事件發生,返回事件的數目,並將觸發的可用事件寫入epoll_events陣列中。
擴充套件
其他IO最佳化技術
man 2 mmap
man 2 sendfile
man 2 fork
mmap:
就是在使用者的虛擬地址空間中尋找空閒的一段地址進行對檔案的操作,不必再呼叫read、write系統呼叫,它的最終目的是將磁碟中的檔案對映到使用者程式的虛擬地址空間,實現使用者程式對檔案的直接讀寫,減少了檔案複製的開銷,提高了使用者的訪問效率。
以讀為例:
-
深入剖析mmap原理 - 從三個關鍵問題說起:
-
使用場景
kafka
的資料檔案就是用的mmap,寫入檔案,可以不經過使用者空間到核心的複製,直接核心空間落盤。
再比如Java中的MappedByteBuffer
底層在Linux就是mmap。
sendfile:
sendfile
系統呼叫在兩個檔案描述符之間直接傳遞資料(完全在核心中操作),從而避免了資料在核心緩衝區和使用者緩衝區之間的複製,操作效率很高,被稱之為零複製。
- 使用場景
比如 kafka
,消費者進行消費時,kafka
直接呼叫 sendfile(Java中的FileChannel.transferTo),實現核心資料從記憶體或資料檔案中讀出,直接傳送到網路卡,而不需要經過使用者空間的兩次複製,實現了所謂"零複製"。
再比如Tomcat、Nginx、Apache等web伺服器返回靜態資源等,將資料用網路傳送出去,都運用了sendfile。
fork
man 2 fork
建立子程式有三種方式:
-
fork
,呼叫後,子程式有自己的pid和task_struct結構,基於父程式的所有資料資源進行副本複製,主要是複製自己的指標,並不會複製父程式的虛存空間,並且父子程式同時進行,變數互相隔離,互不干擾。
現在Linux中是採取了Copy-On-Write
(COW,寫時複製)技術,為了降低開銷,fork最初並不會真的產生兩個不同的複製,因為在那個時候,大量的資料其實完全是一樣的。
寫時複製是在推遲真正的資料複製。若後來確實發生了寫入,那意味著父程式和子程式的資料不一致了,於是產生複製動作,每個程式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這樣就可以降低系統呼叫的開銷。
NOTES
Under Linux, fork() is implemented using copy-on-write pages, so the only penalty that it incurs is the time and memory required to duplicate the parent's page tables, and to create a unique
task structure for the child.
-
vfork
,vfork系統呼叫不同於fork,用vfork建立的子程式與父程式共享地址空間,也就是說子程式完全執行在父程式的地址空間上,也就是子程式對虛擬地址空間任何資料的修改同樣為父程式所見。並且vfork完子程式,父程式是阻塞等待子程式結束才會繼續。 -
clone
,可以認為是fork
與vfork
的混合用法。由使用者透過參clone_flags 的設定來決定哪些資源共享,哪些資源副本複製。 由標誌CLONE_VFORK來決定子程式在執行時父程式是阻塞還是執行,若沒有設定該標誌,則父子程式同時執行,設定了該標誌,則父程式掛起,直到子程式結束為止。 -
總結
-
fork
的用途
一個程式希望對自身進行副本複製,從而父子程式能同時執行不同段的程式碼。
比如redis
的RDB
持久化就是採用的就是fork,保證副本複製的時點準確,並且速度快,不影響父程式繼續提供服務。 -
vfork
的用途
用vfork建立的程式主要目的是用exec函式先執行另外的程式。 -
clone
的用途
用於有選擇地設定父子程式之間哪些資源需要共享,哪些資源需要副本複製。
-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486/viewspace-282542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圖解四種 IO 模型圖解模型
- Linux技術相關命令有哪些Linux
- Linux 的 Socket IO 模型趣解Linux模型
- 驗證碼的作用和相關技術
- 幽默講解 Linux 的 Socket IO 模型Linux模型
- Weex技術相關
- linux的IO模型Linux模型
- 關於圖文識別功能相關技術的大致實現
- 標準IO和系統IO的相關知識積累
- 《圖解TCP/IP》讀書筆記五:IP協議相關技術圖解TCP筆記協議
- 【IO】Linux下的五種IO模型Linux模型
- Linux IO模型Linux模型
- 『現學現忘』Docker相關概念 — 8、虛擬化技術和容器技術的關係Docker
- Java相關技術點及技術內容Java
- iOS 端 DNS 相關技術iOSDNS
- java 相關技術與框架Java框架
- Java 相關的編譯技術(轉)Java編譯
- 淺談網站的基本結構和相關技術棧網站
- oracle相關術語的解釋Oracle
- 基礎IO相關操作
- Gantt圖和PERT圖的相關知識
- 技術乾貨 | 漫遊Linux塊IOLinux
- 微服務框架相關技術整理微服務框架
- 遊戲伺服器相關技術遊戲伺服器
- 培訓當前相關技術
- Linux 下的五種 IO 模型Linux模型
- Linux中的IO模型介紹Linux模型
- 圖(1)--圖的相關術語與圖的儲存結構
- 理解socket.io(一)---相關的APIAPI
- common-IO.jar相關JAR
- 5⃣️ Java IO 技術Java
- socket.io技術
- 騰訊AI Lab深度解讀文字生成技術相關論文AI
- IPv6 相關技術調研
- 大資料相關技術有哪些?大資料
- tls/ssl工作原理及相關技術TLS
- XML與其相關技術(1) (轉)XML
- SCM通道模型和SCME通道模型的matlab特性模擬,對比空間相關性,時間相關性,頻率相關性模型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