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按鈕”看設計風格的演變

發表於2016-08-15

按鈕是一個很小的設計元素,但是在 UI 設計中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每個應用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學 UI 都是從臨摹一個按鈕開始的,今天就來聊聊在這幾十年中設計風格和按鈕的演變。

三維按鈕

20150815001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一臺電腦,聯想的,名字好像叫天禧,作業系統是 windows98,裡面的按鈕都是這種三維風格的,用很明顯的陰影和高光來告訴使用者這是一個可以點選的按鈕,是和其他區域不同的,由於當時電腦的解析度很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按鈕邊緣的畫素還有文字的畫素。當時基於圖形的作業系統剛剛出現,大家剛開始使用,所以設計按鈕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把它從介面中突出出來,很明顯他們做到了。

20150815002
(windows98 的按鈕設計,有很好的突出效果)

擬物化按鈕

20150815003

擬物化按鈕,可以肯定的說,是由蘋果和賈伯斯發揚光大的,擬物化是一個設計原則,設計靈感來自於現實世界,賈伯斯鍾愛於擬物化設計,他認為擬物化的設計能讓人立刻就知道這個軟體是做什麼的,讓使用者將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經驗帶到虛擬世界中,從而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

從1997年賈伯斯重回蘋果一直到2012年的 iOS 6,蘋果都在堅持和推進擬物化設計,現在開啟 dribbble 搜一搜2012年左右的作品,那時的設計師都儘量擬物化做到極致,超寫實的光影和紋理,Ps 不行就用三維軟體來。

第一個擬物化的作品現在追溯起來應該是蘋果的 Quicktime 4,當時蘋果團隊設計了很多方案賈伯斯都不滿意,他要求軟體的外觀要和真實的立體聲播放機一致,設計了好多版本喬老爺都不滿意,最後他把自己的手錶扔給設計師,說你們就照著這個紋理畫吧,這樣擁有金屬拉絲外觀的 Quicktime 4就誕生了。

20150815004
(Quicktime 4 的金屬拉絲外觀和塑料質感的按鈕)

20150815005
(當時流行的擬物化按鈕,可以看到時間是2012年)

扁平化按鈕和幽靈按鈕

20150815006

隨著2013年蘋果推出 iOS 7,扁平化取代了擬物化,成為了新的設計潮流。將介面上所有的紋理和立體效果都抹去,把使用者的視線從外觀迴歸到內容本身。從圖形化操作介面的出現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20年,其實就算不把一個按鈕做成立體的樣子,只要給它以顏色的區分,大家就會知道它是一個可點選的按鈕,所以擬物化的存在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後來又出現了幽靈按鈕,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在英語中它叫 Ghost Button ,其實就是將一個按鈕挖空了,只有邊界的描邊和按鈕上的文字,它一般是和一般的扁平化按鈕成對出現的,因為這種按鈕是空心的,容易和背景融為一體,不會凸顯出來,從而更加突出旁邊的扁平化按鈕。

20150815007(幽靈按鈕的使用,因為是空心的,所以更加突出了左邊的 Download your free trai 按鈕)

微質感按鈕

20150815008

在如今的後扁平化時代,按鈕的設計已經不侷限於扁平化和擬物化了,經常把他們結合起來,用一些不容易察覺到的漸變來表現光影的變化,用陰影表現互動的層級,大家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開闊,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計各式各樣的按鈕。

20150815009

(Material design 中用陰影表示層級,裡面的按鈕也需要遵循這樣的設計原則)

20150815010
(最近開始流行起來的,按鈕的陰影也不一定是深色,有時候用有顏色的陰影效果也不錯)

其實每一個按鈕都是為了引導使用者在正確的時候點選它,我們從按鈕風格的轉變可以看到設計風格的轉變和設計思維的轉變。設計風格和藝術的演變其實一直是不斷輪迴,螺旋上升的,從最開始古人類在岩石上畫下的抽象的壁畫,到後來蒙娜麗莎寫實的油畫,再到梵高畢加索抽象的作品。從上世紀的的包豪斯風格和極簡主義,到後來的擬物化設計,再到現在的後扁平化時代,就像輪迴一樣,設計的功能和初衷才是最重要的,而風格一直隨著它不斷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