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字傳輸協議

tianyu156發表於2018-05-30
超文字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網際網路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檔案都必須遵守這個標準。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釋出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
1960年美國人Ted Nelson構思了一種透過計算機處理文字資訊的方法,並稱之為超文字(hypertext),這成為了HTTP超文字傳輸協議標準架構的發展根基。
Ted Nelson組織協調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網際網路工程工作小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共同合作研究,最終釋出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義了HTTP 1.1。

HTTP是一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請求和應答的標準(TCP)。客戶端是終端使用者,伺服器端是網站。透過使用Web瀏覽器、網路爬蟲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戶端發起一個到伺服器上指定埠(預設埠為80)的HTTP請求。
(我們稱這個客戶端)叫使用者代理(user agent)。應答的伺服器上儲存著(一些)資源,比如HTML檔案和影像。(我們稱)這個應答伺服器為源伺服器(origin server)。
在使用者代理和源伺服器中間可能存在多箇中間層,比如代理,閘道器,或者隧道(tunnels)。儘管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應用,HTTP協議並沒有規定必須使用它和(基於)它支援的層。 
事實上,HTTP可以在任何其他網際網路協議上,或者在其他網路上實現。HTTP只假定(其下層協議提供)可靠的傳輸,任何能夠提供這種保證的協議都可以被其使用。
通常,由HTTP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建立一個到伺服器指定埠(預設是80埠)的TCP連線。HTTP伺服器則在那個埠監聽客戶端傳送過來的請求。一旦收到請求,伺服器(向客戶端)發回一個狀態行,比如"HTTP/1.1 200 OK",和(響應的)訊息,訊息的訊息體可能是請求的檔案、錯誤訊息、或者其它一些資訊。HTTP使用TCP而不是UDP的原因在於(開啟)一個網頁必須傳送很多資料,而TCP協議提供傳輸控制,按順序組織資料,和錯誤糾正。
透過HTTP或者HTTPS協議請求的資源由統一資源標示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或者,更準確一些,URLs)來標識。

HTTP(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是超文字傳輸協議的縮寫,它用於傳送WWW方式的資料,關於HTTP協議的詳細內容請參考RFC2616。HTTP協議採用了請求/響應模型。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一個請求,請求頭包含請求的方法、URL、協議版本、以及包含請求修飾符、客戶資訊和內容的類似於MIME的訊息結構。伺服器以一個狀態行作為響應,響應的內容包括訊息協議的版本,成功或者錯誤編碼加上包含伺服器資訊、實體元資訊以及可能的實體內容。
通常HTTP訊息包括客戶機向伺服器的請求訊息和伺服器向客戶機的響應訊息。這兩種型別的訊息由一個起始行,一個或者多個頭域,一個指示頭域結束的空行和可選的訊息體組成。HTTP的頭域包括通用頭,請求頭,響應頭和實體頭四個部分。每個頭域由一個域名,冒號(:)和域值三部分組成。域名是大小寫無關的,域值前可以新增任何數量的空格符,頭域可以被擴充套件為多行,在每行開始處,使用至少一個空格或製表符。

請求方法(所有方法全為大寫)有多種,各個方法的解釋如下:
GET     請求獲取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POST    在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後附加新的資料
HEAD    請求獲取由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的響應訊息報頭
PUT     請求伺服器儲存一個資源,並用Request-URI作為其標識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TRACE   請求伺服器回送收到的請求資訊,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CONNECT 保留將來使用
OPTIONS 請求查詢伺服器的效能,或者查詢與資源相關的選項和需求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64246/viewspace-215532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