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ifenxi發表於2021-07-15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新的經濟形態促使數字化轉型紅利得到充分、持續的釋放。為順應新經濟形態,搶佔市場紅利,企業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

上雲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手段,多雲是企業追求業務與雲資源的高契合度的必然選擇。當“雲”成為數字化時代下的基礎設施在各界達成共識,如何上雲,進一步利用、管理好雲資源成為企業升級關鍵。雲管理服務迎來風口,成為當下企業轉型的關鍵需求。

01 數字化轉型紅利釋放,企業積極上雲

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經濟發展中釋放出巨大紅利。2017-2019這3年內,數字化轉型企業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是其他企業的5.5倍。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經濟整體下行,以資料和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卻依舊以9.7%的速度增長。數字化紅利日益明顯,這促使很多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圖1 數字化轉型企業與其他企業營收、利潤率對比 資料來源:埃森哲報告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根據IDC定義,企業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來驅動組織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的重構的途徑和方法,其核心是推動業務的增長和創新。傳統的IT基礎設施架構下,各資訊系統分散呈“煙囪式”,難以支撐以資料為驅動的新業務模式。另外,傳統架構存在靈活性差、可擴充性差等缺陷,導致基礎設施管理以及更新換代的成本高,限制了企業數字化業務的迭代與利潤的增長。

傳統IT基礎設施明顯無法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企業紛紛選擇上雲。企業上雲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決實際業務問題,藉助“雲”完成業務與資料的融合,實現業務轉型,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具體來看,企業上雲首先是對傳統IT基礎設施的升級。企業將計算、儲存、網路等資源虛擬化,打破“資訊孤島”,形成資源池。在資源池內,資料能夠形成從採集處理、分析到最後決策支援的資料閉環,從而實現客戶需求驅動業務實踐的新業務模式。同時,資源池能夠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動態調配以及快速的部署和釋放,彈性滿足業務的高低峰的業務需求,提高整體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另外,虛擬化的資源擴充套件容易,能夠更好地響應數字化業務系統的快速迭代和部署需求,從而提升業務敏捷性。

圖2 雲架構示意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疫情的影響,加之政策的鼓勵,企業上雲越來越普遍。據信通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已經有66%的企業使用雲端計算資源。微軟與IDC在2020年的研究資料顯示,疫情後,中國有超60%的企業加快數字化程式,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中的企業加入上雲佇列,“雲“已經成為全行業各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

02 多雲架構已成趨勢,雲管理服務需求價值凸顯

在上雲初期,企業主要選擇的雲部署方式分為私有云、公有云。私有云適合部署資料安全要求高的關鍵資訊系統;公有云適合部署業務量大的,與客戶連線、互動較多的系統。上雲時,企業應該根據已有的資源和業務需要,從業務需求、成本、安全、效率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部署方式。

隨著越來越多業務移至雲端,單一的雲已無法滿足不同業務的個性需求,多雲架構在此背景下成為了企業新一代的IT基礎架構的發展趨勢。根據Flexera旗下全球雲管理服務廠商RightScale的雲狀態報告定義,多雲同時包括了多公有云、多私有云和混合雲,強調的是多種雲部署模式並存、多家雲廠商並存的混合複雜企業雲環境。

圖3 IT基礎設施架構演變示意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多雲架構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幫助企業擺脫以往單一雲技術或產品帶來的束縛。企業透過選擇不同的廠商針對性滿足各業務的需求,以最優的成本實現快速響應的最佳計算環境。例如對於資料安全要求高且需對外連結提供服務的系統則,可考慮用資料儲存於私有云、應用部署於公有云的混合雲架構。另外,多雲架構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高度可擴充套件的資料和系統備份,使企業避免因一個雲廠商的故障而中斷業務的困境。

多雲架構的優勢已受到企業端的認可,它逐漸成為企業上雲的必然選擇。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的調研表明,到2021年年底上雲企業中將有98%的企業採用多雲架構。

同時,多雲架構形成的複雜IT環境為企業精細化管理帶來新痛點,催生了對雲管理服務的強烈需求。雲管理服務是從傳統IT基礎設施的IT管理服務衍生而來,隨著傳統IT向雲端計算發展, IT管理服務逐漸向雲管理服務轉變。雲管理服務內容包括企業上雲的諮詢、遷移、部署、運維等,覆蓋上雲全週期。隨著企業對上雲的需求和要求提高,雲管理服務對企業的價值日益凸顯。

圖4 企業上雲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03 上雲進入“深水區”,雲管理服務商賦能企業成為關鍵

雲管理服務是業務和雲之間的橋樑,企業需要廠商賦能從而更加高效用雲,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目前基於多雲架構,企業能夠將不同的系統、業務流程按照業務特性移至雲端。但從企業管理的視角來看,各系統分佈在不同的雲資源中,依舊獨立分散。多雲架構為企業的管理、運維帶來了挑戰。

首先,面對多雲,企業的IT人員需要了解多個廠商的雲架構和特性才能分別進行運維管理。依靠內部人員的多雲管理難度大,成本高。其次,多雲架構的部署使資源管理、容量規劃等問題變得複雜,資源之間依然分散,對業務的彈性響應存在限制。另外,從上雲全週期來看,多雲架構是企業要求業務特徵和雲資源特點高度契合的結果,企業要想真正利用它的優勢,就需要從前期業務考量到後期運維都做有充足的投入和評估。企業對雲管理的需求和能力之間存在空白,需要第三方雲管理服務商的賦能。

圖5 雲管理服務“服務+產品”架構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基於多雲架構,“服務+產品”的模式能夠全面覆蓋企業現階段所面臨的痛點,是幫助企業上雲、用雲的關鍵手段和途徑。

在服務方面,企業需要在上雲前應該對各系統上雲可行性、系統上雲分類和優先順序進行準確和仔細的評估,擬定詳細上雲方案,評估系統遷移過程中的風險點。上雲過程中,對於複雜系統的遷移,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遷移技術及方法,確保上雲遷移時間在可接受業務中斷時間範圍內。上雲成功後,企業需要第三方對雲服務進行監督、管理後運維,使上雲系統能夠持續滿足業務需求。企業對於整體方案制定和實施缺乏經驗的,透過與第三方的合作,能夠降低整個過程的風險,更大可能性達到預期。

在產品方面,企業需要藉助雲管理平臺,在業務與基礎設施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功能。企業建立全棧的一致性管理平臺,向下對異構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藉助雲管理平臺,企業以透過統一介面監控多個雲資源的資料和用量,一定程度解放IT運維人員勞動力,實現雲管理層面的降本增效。

另外,企業需要統一的管理平臺以克服多平臺帶來的資源約束和限制,進一步實現資源彈性響應業務需求的目標。企業可以透過統一的管理平臺實時監控各資源的狀態,實現跨平臺的整體資源排程,把應用負載和現有資源做更佳匹配。基於統一管理,企業一方面能夠提高整體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更快的響應業務波動產生資源需求,保證上層業務持續高效的運營,實現業務層面的降本增效。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企業對雲管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且需求將會持續增加。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表明,到2021年,藉助供應商來管理多雲的企業比例將由2020年的56%上升為72%,雲管理服務將成為企業進一步升級的關鍵。

圖6 2020-2021中國企業採用雲管理服務商比例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04 “服務+產品”模式更貼合企業上雲全週期需求

企業上雲的程度越深,使用的雲產品越多,對雲管理服務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雲管理也因此成為當下企業上雲過程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從市場參與者角度來看,雲管理服務廠商型別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目前,按照服務客戶的模式,廠商可以分為以下三類:雲轉售模式廠商、CMP產品模式廠商、以及“服務+產品”的上雲全週期覆蓋模式廠商。  

圖7 雲管理服務商各模式對比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雲轉售模式的廠商通常與雲基礎架構提供商協作,共同提供雲基礎架構+雲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案。CMP產品模式下,廠商則是作為獨立第三方,為客戶提供服務化、平臺化、中立化的雲管理軟體。這兩類廠商的核心是幫助企業快速搭建多雲環境下的雲資源管理標準和框架,滿足企業在多雲架構下對異構IT資源的管理需求。

“服務+產品“模式的廠商,在多雲管理平臺的基礎之上,為使用者提供覆蓋上雲前、中、後的服務。這樣的模式下,使用者與廠商需要深度配合,能夠保證企業多雲架構是貼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的個性化架構,具備高可用性和可持續性。

圖8 企業基於多雲架構的挑戰需求與解決方案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三類廠商服務的核心內涵不同,適用於不同類行業和不同型的企業。對於以製造、零售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以及IT能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服務+產品”的模式更具價值。相對於上雲過程領先的金融、政府等領域的中大型企業,這類企業對於整體方案制定和實施缺乏經驗,在上雲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更加明顯,對於全週期的服務於管理需求更加強烈。透過與第三方以“服務+產品”的形式合作,企業能夠降低整個過程的風險,更大可能性達到預期,最大程度解決當下企業上雲過程中的需求和痛點。

05  “服務+產品”模式典型廠商:新鈦雲服

新鈦雲服是典型以“服務+產品”為商業模式的雲管理服務商,主要服務客群覆蓋國內外網際網路、醫藥、智慧製造、零售、能源等行業。

在客戶經驗的積累中,新鈦雲服洞察到,若忽視整體的規劃,只將服務與產品務聚焦在雲管理單一環節上,企業上雲將存在一定風險。

從全週期來看,多雲管理只是重重挑戰中的典型代表,上雲的諮詢、規劃、遷移、安全、運維往往是企業容易忽視的重要問題。而從企業具體上雲步驟來看,企業在解決多雲管理的痛點之前,首先需要突破的是評估自己的業務是否需要上雲、什麼樣的業務上什麼樣的雲、如何選雲這幾大難關。

圖9 企業上雲各環節面臨的挑戰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基於企業上雲全過程存在的挑戰,新鈦雲服推出了“服務+產品”的綜合服務矩陣。該矩陣既包括了作為支撐企業IT轉型的關鍵元件的多雲管理平臺(TiOps),同時也包括了成功上雲的充分條件 - 雲管理服務(TiServices)。“服務+產品”模式幫助企業高效率、低成本、低風險地實施雲戰略,助力數字化轉型。

圖10 新鈦雲服服務與產品全覽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案例1

某化工企業是精細化工品專業提供商,一直致力於開發生產環氧乙烷、環氧丙烷下游衍生精細化工產品。該化工企業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升級傳統IT架構,計劃將部分系統逐步遷移至雲端。

該化工企業對自身業務特點有深刻理解,但是對於企業上雲實施層面的問題,例如如何將現有的IT系統、業務與雲資源銜接,是缺乏經驗的,需要藉助第三方專業能力,完成企業上雲目標。

基於以上需求及痛點,該化工企業最終選擇新鈦雲服“服務+產品”的能力,實現智慧物流、SAP等系統上雲,目前已遷移主機約300臺。

整個過程中,新鈦雲服主要提供的服務包括上雲前期諮詢和中期系統遷移。對於諮詢服務,新鈦雲服經過前期深入溝通,結合該化工企業的業務實際情況,提供了以下建議:1)現有業務遷移到公有云上;2)新業務直接部署在雲端;3)為保障業務連續性,構建基於公有云的雙活架構。

對於遷移方案,新鈦雲服提供的解決方案在保障業務成功遷移的同時,也對資料和業務的完整性和持續執行性給予了關注。針對智慧物流平臺向公有云的遷移,新鈦雲服幫助企業搭建雙活架構,將該企業雲資源可用效能從99.9%提高到99.95%,減少因當機而導致的業務損失。在遷移之後,新鈦雲服還搭建了安全體系,為雲端系統的持續運維提供保障。

服務方面,新鈦雲服具體提供包含雲諮詢、雲遷移、部署實施、雲運維及雲安全的全棧服務。從上雲諮詢開始,經過豐富的案例積累,新鈦雲服沉澱出完整的雲諮詢體系,在調研、雲最佳化、雲遷移、CI/CD、DevOps、雲安全等方面有成熟的方法論和實踐經驗。

圖11 TiServices架構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在雲遷移的過程中,新鈦雲服對業務架構進行全面的梳理,最佳化架構和流程,提升安全級別,達到業務系統穩定、安全執行的目標。新鈦雲服在雲遷移方面有完善的理論框架和專案管理理論及實踐經驗,幫助過大型電商平臺、知名咖啡零售品牌、大型製造企業等進行完整的上雲、下雲遷移。

案例2

某專注於快時尚的跨境網際網路公司業務飛速發展,2018年目標營收破百億。業務量的激增對該企業底層IT設施資源的擴充套件和排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歷史原因,該企業採用了國外IBM的物理機資源。而物理機的申請經常需要幾天,加急申請都要幾個小時,系統平臺、運維效率直逼極限。為保證上層業務正常運營,該公司迫切需要解決IT資源敏捷化改造。

經過篩選和考量,該企業最終藉助新鈦雲服的專業能力,解決IT資源利用和運維效率的痛點問題。經過前期溝通,新鈦雲服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提供了將業務遷移上雲的建議。業務上雲,充分利用雲彈性伸縮的能力,解決了IT資源緊張的問題。同時,新鈦雲服透過遷移最佳化了該企業的架構,使業務更敏捷,運維更規範,能夠更好的應對黑五等業務高峰期,截止至目前,公司營收直奔千億。

新鈦雲服在幫助客戶規劃、構建雲IT環境之後,對於需要運維服務的企業,還能提供高標準的雲運維、雲安全服務,幫助客戶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的實現雲IT長尾的運維和安全保護工作,範圍涵蓋:架構搭建、應用服務搭建、業務部署、程式碼釋出、監控告警、平臺建設、架構最佳化、容災備份、主機和容器安全解決方案等。

產品方面,混合雲管理平臺向下管理各大主流公有云、私有云、容器以及物理伺服器等資源,向上提供ITSM、ITOM、安全合規及成本管理四大核心功能,為企業解決混合雲IT基礎設施統一管理及面向業務部門進行統一IT服務的問題。

圖12 TiOps結構框架圖

企業上雲“行穩致遠”,新鈦雲服“服務+產品”模式升級上雲、用雲新思維

基於TiOps的多雲管理,能夠使多雲管理的流程更加標準化、自動化,解放企業內部的IT人員。同時,多個異構基礎設施的資訊資源和狀態都可共享,真正實現多雲管理的降本增效。

06 未來,“服務+產品”全棧模式充滿潛力

隨著企業上雲的腳步加快,雲管理服務成為企業的剛需。在企業需求的強驅動下 “服務+產品“模式的價值會日益明顯。

從服務的角度來看,對於計劃上雲的企業前期的諮詢、架構設計、中期的部署實施等服務顯得尤為重要。2020年3月政府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鼓勵的中小型企業上雲,意味著這中小型企業將會成為近幾年上雲的主要群體。中小型企業IT能力較弱,對於管理全週期的“服務”需求會更加強烈,與之對應的“服務+產品”模式價值也將更加凸顯。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考慮到越來越多企業使用者的需求,雲管理平臺的運維方式也從自動化向智慧化演進。智慧化雲管理平臺在統一管理排程IT資源的基礎之上,能夠提前預測資源需求和發現系統故障隱患,進一步解放IT運維人力成本,並降低企業故障風險。智慧化運維是雲管理廠商進一步挖掘各行業、各型別企業需求的結果,在幫助企業IT人員控制未來IT基礎設施在規模、效率和複雜度方面挑戰的更好的解決方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3021/viewspace-27814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