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常去各家大廠 “學習” 的人,都是怎麼忽悠你的
題圖: from Zoommy
幾個月前,我中學時期的好基友搬家,請我去湊湊熱鬧,正好老同學敘敘舊。
他的新家在上海徐家彙附近,按現在的市值計算,每平米預計在12W以上,離港匯廣場步行僅10分鐘路程。光這一點,就讓我們這些從郊區趕來的老同學們羨慕了一把。
另外,整個裝修也是別具一格,兩居室的房子,他把其中一間當做臥室,一間做書房。
重點說下他的書房,滿滿的橘紅色,完全符合他外剛內柔的特點。我很意外,在我的印象中,他並不是個愛看書的人,就算閒著蛋疼,也是去健身房做運動,或者找朋友來侃天侃地。
更讓我驚訝的是,書房裡不僅滿滿當當的陳列了兩櫃子的書,而且寫字檯上,茶几上,也都整整齊齊的擺放著各種書籍。
我眼尖,看到書櫃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估計那些書已擺在原地超過2個月。
我問他:“我記得你不太愛看書,怎麼一下子買了那麼多?看了幾本?”
他略顯尷尬,說:“都看過了呀。"
我繼續問:“那麼厚的灰,你還好意思說看過了?”
他絲毫不在乎,理直氣壯的說:“買回來的時候都大致翻過,裡面的內容我也大致理解了,只是後面工作忙,就沒空再去細細品味。”
聽完,我翻著白眼調侃他:“就粗略翻了一遍,還好意思說都理解了?”
他也絲毫不客氣,回懟到:“這些書既然都是我買的,自然都理解了,不信?”
從他的語調中,我能感受到,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對那句 “我買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堅信不疑。
還真別說,“買過了,就當學會了” 的心態,在我們的身邊屢見不鮮。
就拿買書這事來說,很多人在買書之前,覺得滿足感爆棚,買完之後,粗略的把目錄擼一邊,就開始跟別人大談書中的知識與價值。
再拿拜訪各家大廠這事來說,時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曬出去各家大廠膜拜的照片,學習一流企業的成功經驗,聆聽那些頭戴 “光環” 的網際網路大神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訣,今天去阿里,明天去騰訊,就算碰上週末,也非得拼湊個技術沙龍,來場加時。
不過,與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相比,這種學習精神還是值得稱讚的,但問題在於,這種走秀試的學習方式真的對成長與知識體系的積累有作用嗎?
抬頭看看當下的技術圈,各種大的,小的,高可用的,高效能的,酷炫的技術方案滿天飛,技術選型也都差不多,比如以NG+Lua的解決方案為例,用來做前端應用路由或單體驗證很不錯,技術圈內很多人都明白,但為什麼有些公司卻用不了呢?
在我看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不是能招到人” 遠比 “哪項技術更合適” 來的棘手,之所以某些大廠可以採用,是因為他們在技術資源的投入上,遠比其他公司要多。
設想下,找10個會Java的容易,還是找10個會Lua的容易?什麼?自己培養?把會不會離職先放一邊,你在公司業務體量並未達到大廠級別的時候,把技術棧搞得那麼 “多元化”,合適嗎?
當然,這並不是在鼓吹經驗無用論,我只是覺得,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分階段的,成本投入、老闆性格都不相同,光靠這幾十分鐘的分享,幾個小時的走秀,你能學到什麼?
這跟粗略的把書籍目錄擼一邊,又有啥區別呢?
因此,那些所謂大廠的 “實踐經驗” 與 “成長秘訣”,基本上,不能說百分之百吧,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吧,對那些常去各家大廠 “學習” 的人而言,基本沒什麼卵用。
有人說,你為什麼這麼說呢?這種論調太憤世嫉俗了吧?
別急,我從三個維度來說說理由。
第一、藉助大廠的光環,變相抬高自己的層次
這就好像商品廣告,為什麼都一定需要找明星代言?
比如,某品牌汽車,需要請一線明星嗎?這跟車的好壞,質量的高低有關係嗎?
問過從事廣告圈的朋友,他說,使用明星代言的好處是藉助明星的光環。因為明星記住的很多,但是車記住的不多。如果明星代言的話,可能就會因為記住這個明星而記住他代言的車等。
另外,民眾有從眾心理和效仿心理,一說莫某明星代言的車,可能就會想明星用的,我們也用用,瞬間我和明星平起平坐了。
回憶下,是不是經常在朋友圈看到類似 “去騰訊,跟某某某探討微服務話題一整個下午,受益匪淺,如獲至寶,對自己如何如何有幫助” 這樣的話?下面再配個合影,堪稱完美。
這堆文字和照片說明了啥?無非想說明,某某某願意跟你探討一下午,你的水平也不差,甚至與他對等。
說到底,就是一種心理戰術,藉助大廠的光環,變相抬高自己的層次。
你肚子裡究竟有多少墨水,不用瞎逼逼,搞技術的,三十分鐘就能原形畢露。
第二、為自己未來的面試吹牛,打下知識基礎
前兩週,我寫過一篇 #技術總監是否要了解技術細節# 的文章,閱讀量超過10W+,這讓我很困惑,為什麼這篇我自認為寫的很匆忙的文章,會如此的火爆呢?
有的讀者留言說,吐槽自己的總監是個水貨,忍了他很久了,不是老闆罩著他,早就想抽死他,甚至還有讀者問,那些 “空降型技術總監” ,技術水的不行,那都是怎麼取得老闆的信任的?
我回答的相當乾脆。
不過,在國內的技術管理,多少會受到 “教育程度”、“私人交情”、“行業背景” 等因素帶來的影響,畢竟這些東西與信任程度緊密相連。
至於技術水平,只要你的基礎水平和表達能力還算過得去,那些在應用場景上的內容,就看你怎麼吹了。
這正是將各家大廠的 “學習經驗” 一抖為快的大好時機,比如搶票場景,可以把淘票票的流程搬出來,加些自己公司的業務特性,便可天衣無縫。再比如微服務拆分,可以把攜程的服務拆分原則搬出來,整上一些自己公司的業務術語,基本也看不出啥毛病。
有人說,這怎麼可能矇混的過去?一問細節,不就露餡了嗎?
我反問,面試官都是那麼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嗎?畢竟這些內容,更偏概要與頂層規劃設計,而面試過程中又不便於深入探討。再加上,很多企業的面試流程都不完善,難免一個疏忽,就被一坨光環晃到了眼睛。
第三、試圖告訴所有人,我人緣很好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是說兩隻小刺蝟之間的友誼。
說兩隻小刺蝟,相互靠近著,但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小刺蝟A:你不希望靠近我嗎?
小刺蝟B:希望啊,但是我假裝我們已經靠在一起了。
小刺蝟A:你為什麼要假裝呢?
小刺蝟B:我……
從心理學角度,這叫 “假性親密關係”。
簡單說,就是有些人看起來有很多朋友,而實際上卻沒有真正能交心的知己,也無法從朋友這裡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就像那些常去各家大廠 “學習” 與 “交流” 的人,每次對方也許只是出於禮貌接待你,而跟你講的也多數是皮毛,拿PPT跟你交流些設想、流程,至於一些核心演算法、踩坑實踐與人文細節,基本不會跟你談起。
原因有很多,或許是自我保護,或許是監察所迫,或許是時間不夠,再或許……跟你又不是很熟,幹嘛掏心窩子跟你說那麼多細節呢?
也許對他來說,只是走個場,當聊天解解悶,發洩下抑鬱症的負能量罷了。
你還當真了?
去年去參加朋友公司的技術沙龍,在我的分享結束後,他們CEO說:“聽得出來,你的內容都是踩過坑,流過血的實際案例,準備這份東西花了不少精力吧?”
我點點頭,說:“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個月多的樣子。”
他們CEO是技術出身,似乎很能領會,聽完我的話,順口說:“很精彩!很務實!比昨天那個指天畫地的哥們講的好太多了……”
很顯然,我們們搞技術的,似乎都討厭那種不幹實事,整天在圈內亂竄,瞎溜達,還假裝自己層次很高,學習意志力很強的人。
還是多一些實際,少一些套路,打出自己的特點,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01778/viewspace-26449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BAT的人都是怎麼學習的BAT
- 大廠都是怎麼SQL調優的?SQL
- Java3大框架的學習都是什麼Java框架
- DevOps升級&AIOps落地,看看這些大廠都是怎麼做的?devAI
- 自學程式設計的人,都是怎麼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程式設計
- 你是怎麼學習 NLP 的?
- 遊戲和CG裡的人物,都是怎麼動起來的(#2)遊戲
- 遊戲和CG裡的人物,都是怎麼動起來的呢?遊戲
- 拉馬努金的那些壯觀的公式,都是怎麼發現的?公式
- 小米CyberOne,純忽悠的人型機器人機器人
- 你來講講AQS是什麼吧?都是怎麼用的?AQS
- 那些零基礎學雲端計算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 那些IT培訓過的人怎麼樣了?月薪都上萬嗎?
- 你們學習 Laravel,記筆記都是用什麼軟體呢?Laravel筆記
- 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都是什麼?有什麼關係?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
- 學習 webpack 前,你需要了解的那些概念Web
- 【核心整理】那些讓你起飛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學什麼,怎麼學?計算機
- 大廠SSP的Java學習路線Java
- 那些成功的二次元遊戲都是怎麼做長線運營的?二次元遊戲
- 大資料學習大綱,大資料應該怎麼學大資料
- 為什麼學習Linux的人變多了?Linux
- 什麼樣的人合適學習Python?Python
-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習UIUI
- 那些參加IT培訓的人怎麼樣了?工作月薪都上萬嗎?
- 如果讓你帶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入門學前端,你應該怎麼帶他?前端
- 月薪過萬的資訊流,都是怎樣高效學習的KTG
- 0基礎學Linux你需要學習什麼,你需要做什麼,該怎麼做。Linux
- 分享一下最近的面試題,都是大廠面試題
- @程式設計師,你的大廠實習卡到了程式設計師
- 怎樣才能拿到大廠的offer,沒有掌握絕對的技術,那麼就要不斷的學習
- 致所有不學習的人:你將“死”於35歲
- 怎麼學習
- Java的日期類都是怎麼用的Java
- 【機器學習】關於機器學習那些你不知道的“民間智慧”機器學習
- 小白入門學習Python,值得你重視的那些事兒Python
- 大廠是怎麼進行SQL調優的?SQL
- 那些一畢業就選擇華為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Python教程學習: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學Python?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