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鯤財經:三大外匯交易大忌

寶鯤財經發表於2018-09-20

外匯市場零售客戶參與度顯著偏低,這也決定了國內目前針對外匯市場參與者的資訊支援以及教育工作都明顯滯後,也使得很多新手走過了不少彎路。筆者總結出瞭如下幾條外匯交易大忌與讀者分享:

 

1.長期投資。

 

首先要明確外匯市場和其他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外匯市場是一個相對市場,其本質是一個零和遊戲的場所,這一屬性決定了其絕對不值得長期投資。

 

資料就是最好的證明,無論是看過去5年還是10年甚至更長,無論你在起點進行了怎樣的幣種轉換,在經過漫長的歲月後只可能有兩種結果:第一種就是你換入的幣種貶值了,那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而相對較好的第二種結果則是即便你買入的貨幣升值了,但是經過時間換算,收益率又是多少呢?主流貨幣中我們挑選過去 5年和10年中表現都是最好的加元為例,其兌美元的累計絕對漲幅只有區區10%和23%,摺合年複合收益率將在2%上下徘徊,要知道這已經是所有選項中的最優了。

 

所以進入外匯市場前,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市場不是巴菲特式的買入後捂一輩子的市場,這個市場是需要勤奮的波段交易來達到贏利目標的,雖然也不完全排斥相對長期(不超過一年)的戰略性選擇。換言之,外匯市場是一個真正的“交易”市場。

 

2.分散投資。

 

同樣基於上一條的理由,馬科維茨資產組合理論在外匯市場基本不適用。如果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真理在其他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完全有理論背景的話,那在外匯市場裡這條真理會變成謬論。

 

因為不同於資本市場不同交易標的間會因為行業差異、個體差異等因素形成弱相關性,外匯市場的特點表現為其有一個明顯的錨(比如二戰以來的美元),幾乎所有的貨幣與這個錨之間都會形成一致性的方向波動,這也使得外匯市場上的下單其實更基於對錨走向的判斷。一旦有了對錨走勢的預判,

 

那第二步的品種選擇反而變成了相對次要的工作。當然在這第二步的工作中,筆者一直秉持唯一優選的原則,如果這個時候採取過度分散投資策略的話,那反而會牽扯不必要的精力進而影響到第一步的決策判斷力。

 

極端來講,如果你的外幣資產池中一半美元,另一半是按照美元指數比例來配置相應的非美貨幣,那很不幸,你的組合已經能夠確保你立於不勝之地了。

 

3.迷信專家。

 

很多新入市的朋友在透過不同渠道看匯評時,會形成對個別專家的偏好。當然的確有很多外匯分析師具有不錯的市場判斷準度,但是這絕不代表能夠對你的實際交易帶來多少實質幫助。且不說多數匯評缺乏外匯交易所特別看重的時效性,更關鍵的是多數的交易策略不會永遠處於靜止狀態。如果你僅僅聽了專家的某一次入場推薦,但是忽略了相應的動態獲利、止損以及突發情況下的策略轉變,那你的跟單行為大半是要吃虧的。所以與其跟專家的“魚”,倒不如學專家的“漁”,這樣在長期的交易過程中,才能讓自己成為贏家,而不是輸家。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38950/viewspace-221454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