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CTO程立:創新發展數字時代金融關鍵技術

支付寶技術團隊發表於2019-06-19

數字時代往往意味著創新、機遇與挑戰。聯合國6月10日釋出的《數字相互依存的時代》報告指出,數字時代全球的機遇大於風險,對數字經濟的擔憂會遏制全球創新,智慧的治理才會激發新的機遇。在此大背景下,我國金融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數字時代機遇期,激發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呢?就此,《中國外匯》專訪了螞蟻金服集團技術長程立。他認為,金融科技不是一類機構的名稱,而是數字時代金融業發展的共同路徑。在數字時代,能否率先實現新一代金融關鍵技術的突破,幫助實現實體經濟效率進一步提升,是構建我國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螞蟻金服CTO程立:創新發展數字時代金融關鍵技術

程立 螞蟻金服集團技術長

《中國外匯》:您如何看待數字時代的金融科技?

程立: 金融科技不是一類機構的名稱,而是數字時代金融業發展的共同路徑。從金融史的角度看,金融業一直透過吸收先進科技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業必將繼續吸收數字金融關鍵技術,提升服務能力。

一方面,數字時代對金融業提出了新需求,例如要為數億級別的海量使用者實時無間斷提供金融服務,要更智慧化和個性化,在確保使用者更便捷、順暢的服務體驗的同時要更加安全等;另一方面,數字時代也給予金融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機遇。因為經濟數字化,金融業有了更便捷、更低成本的觸達使用者的方式;有了利用多維度大資料為缺乏信用資料的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評估、信用評價的機會,進而為其提供包括信貸、保險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諸如此類的例子,在當今金融業已不勝列舉。技術與金融正在進一步相互成就、相互融合。

《中國外匯》: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數字時代,我國金融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數字時代的脈搏?

程立: 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能否率先實現新一代金融關鍵技術的突破,進而幫助實現實體經濟效率進一步提升,是構建我國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在數字時代,我國金融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關鍵數字金融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安全(Security)、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和計算(Computing)。這幾項技術將是數字時代金融業發展的關鍵基礎技術,金融業內將這幾項技術簡稱為BASIC。金融業可以緊緊抓住這幾個領域進行創新。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 可以將金融機構的服務與實體經濟的業務流程可信地連線在一起。金融服務的觸達,必須是可信的觸達。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網狀協同的生產模式將成為主流,產業鏈條上的資訊、服務會更加碎片化。這些都會給金融服務帶來挑戰。而區塊鏈基於網路共識的信任背書機制,讓金融服務可以穿透式地觸達到所需要的企業與消費者。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區塊鏈領域持續投入研發,在全球區塊鏈專利技術數量方面已佔據優勢地位。

在數字金融中, 人工智慧(AI)技術 的核心能力是基於資料深度洞察與實時決策,能讓金融服務更高效、更安全、更個性化。以螞蟻金服為例,人工智慧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其風控、貸款、保險和客服等業務中,為海量使用者帶來了較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使用者在支付寶上進行的每筆支付,基於資料智慧的風控引擎,都會實時掃描與決策,風控模型可以實時線上學習、持續更新。基於資料智慧的自動化風險防控、信用評估與智慧客服,在金融行業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

安全(Security)技術 是數字金融的基礎技術之一,為監管科技、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提供瞭解決方案。近年來,我國各地“7+4+N”新型類金融機構的數量呈現“激增”局面,使“風險難防,機構難管”成為地方金融監管的難點,加強監管科技能力建設因此成為當務之急。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的“螞蟻風險大腦”系統,已經在全國十餘個省或城市金融監管部門使用,協助識別疑似涉眾非法金融活動平臺近1.6萬次,發現疑似非法集資平臺5000多家,同時把區塊鏈技術引入監管,打造更加透明的創新監管體系。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也可透過基於AI的資料分類分級、敏感資料識別與保護、可信計算、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得到改善,且目前已經在政府、基金、保險、網際網路等行業進行了應用。

物聯網(IoT)技術 助力改善數字金融中的使用者觸達方式和體驗升級。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深度改變了億萬使用者的生活體驗,金融服務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動動手指即可獲得;接下來的萬物互聯,會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的普及與體驗革新。在物聯網作業系統、物聯邊緣計算、物聯智慧平臺等方面,金融業已進行了一些試點,取得了部分突破。在支付終端、零售設施、公交地鐵等場景,都開始實時線上,刷臉支付、車牌支付等等脫離手機載體的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支付方式,正在成為常態。IoT帶來的新型資料,也成為信用、風控的資料來源,裝置間的自動交易能力,為支付與金融服務的場景滲透開啟了新的空間。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帶給數字金融服務創新以無限想象。

計算(Computing)技術 是一切數字技術的基石。正是計算能力與計算架構的突破,才使得雲、移動互聯、大資料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成為可能。分散式的交易與大資料處理架構,是計算技術新一代突破的基本原理。基於雲端計算平臺、分散式資料庫和分散式中介軟體技術的分散式架構,可以更好地滿足金融業務高速發展對高併發交易處理能力、強一致性、業務連續性、秒級容災和彈性伸縮等方面的要求。這些已經在包括螞蟻金服平臺在內的多個海量使用者服務平臺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中國外匯》:您認為,我國數字金融關鍵技術突破中存在哪些問題?

程立: 我國在數字金融關鍵技術發展取得較多突破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值得進一步進行探索。

首先,面向未來的基礎性、核心技術的突破程度還不夠高,在支援數字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技術能力不足的現象。 雖然我國在關鍵的BASIC數字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但必須看到,我國對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才剛剛開始,如同1萬米長跑我們才跑了100米。例如區塊鏈技術具有深刻影響數字經濟時代經濟活動方方面面的潛力,而我國目前的區塊鏈應用場景仍處於區域性、表層,創新和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

其次,金融科技關鍵技術的產業化與應用仍然不足,造成機構大量重複性投入研發成本。 當前,已取得突破的金融關鍵技術存在“應用難”問題。金融業安全要求高、容錯率低,金融機構在面對新技術應用時普遍存在“沒有大規模應用不敢試”的心理。螞蟻金服的分散式資料庫OceanBase在金融機構的應用中就面臨上述難題。“應用難”同時也導致了金融關鍵技術研發“重複造輪子”的現象。以分散式資料庫研發為例,目前我國各大型、中型銀行都在進行研發,重複地投入了大量研發力量和數以億計的研發成本。

再次,監管科技和安全科技發展水平仍落後於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造成部分金融風險難被及時識別並化解。 當前,我國金融行業的創新層出不窮,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快速發展,但監管科技(RegTech)能力卻落後於金融業態的發展。特別是在對部分類金融機構的監管方面,監管科技的運用存在嚴重不足。部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線上監管平臺剛剛建設,仍存在資料割裂、分析能力不足、系統維護升級跟不上等問題。這使得本來就存在監管難點的部分地方性金融風險更加難以被趁早、趁小識別、化解。

最後,目前金融系統的架構開放性不足,難以滿足數字經濟時代的強開放性、合作性需求。 數字經濟大潮下,美國、歐洲與中國的金融機構均在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但總體來說,集中式金融資訊系統架構仍是我國金融機構的主流,該類系統長期來說難以滿足以高併發、大流量、高度智慧化和個性化為特點的數字金融需求,也難以以平臺化方式建立開放的銀行生態體系。

《中國外匯》:您對未來我國金融業新技術體系快速發展有哪些思考?

程立:首先,要加強雲端計算、資料智慧、區塊鏈等關鍵金融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形成從重點技術研究、開發,到應用的創新鏈條。 在研發方面,對商業價值高的技術,要善用市場化機制進行突破;對重要基礎技術則透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等方式突破。在應用方面,建議對新技術應用的風險適當增加容忍度,金融機構則可透過分批、逐步升級替代等方式來管控風險。

其次,要加強安全科技、監管科技的發展,建立充分依託金融科技創新的風險防護網。 要鼓勵金融機構與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提高安全科技能力。對類金融機構,可透過設立安全技術准入門檻等方式進行監管。在國家層面,統一制定並提出監管科技建設要求和標準,改變當前監管科技落後於金融科技的被動局面,利用監管科技管控風險,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後,要面向未來,加快金融行業建成數字化開放合作架構的步伐。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快慢與成效,是我國能否構建起金融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建議從國家層面,立足金融行業發展,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在數年內完成新一代開放式架構的升級換代。具體來說,內部系統可加速分散式架構升級;外部,則可透過區塊鏈和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形成機構間的新型開放合作架構。


作者丨 本刊記者 榮蓉 韓英彤

來源丨《中國外匯》2019年第12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04796/viewspace-26481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