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安全劍客發表於2020-12-29
刪庫跑路的事常常聽說,不過,這隻能是個調侃的話題,真正的工作中可不能這麼幹,否則,庫是刪了,路怕是跑不了了。所以,備份很重要!!!!!

Linux 系統的備份與恢復Linux 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tar 

副本(本機備份整個系統,以後還原還是還原到本機)。注意根目錄下要有充足的可用空間用於備份。

cd / 
#tar.gz格式 
tar cvpzf 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system_backup.tar.gz --exclude=/mnt --exclude=/sys 
 
#tar.bz2格式 
tar cvpjf system_backup.tar.bz2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system_backup.tar.bz2 --exclude=/mnt --exclude=/sys 
 
 
# 恢復系統 
cd / 
#上傳檔案到根目錄下 
tar xvpfz system_backup.tar.gz -C / 
或 
tar xvpfj system_backup.tar.bz2 -C / 
 
#建立備份時排除的目錄 
mkdir proc 
mkdir lost+found 
mkdir mnt 
mkdir sys
  1. /proc 許可權:檔案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執行 群組:讀取 執行 其它:讀取 執行

  2. /lost+found 許可權:檔案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行 群組:讀取 執行 其它:讀取 執行

  3. /mnt 許可權:檔案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行 群組:讀取 執行 其它:讀取 執行

  4. /sys 許可權:檔案所有者:root群組:root 所有者:讀取 寫入 執行 群組:讀取 執行 其它:讀取 執行

恢復完成重啟以後,所以的事情都會和你備份的時候一模一樣。

映象(本機備份系統,還原到新主機上)

1.檢查系統版本,在目標機上安裝一樣版本的系統(最簡安裝即可),分割槽格式,型別也一樣(我沒試過不一樣的情況,不知道能否成功)

lsb_release -a 
uname -a 
df -Th 
free -h

2.備份源系統

# 因為目標機和源主機硬體配置不同,所以排除dev,tmp;再適當增加你要排除的檔案,如:--exclude=/root/*.bz2 
# 這裡再mnt下有充足空間,所以儲存到mnt下。 
cd / 
tar cvpzf /mnt/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mnt/system_backup.tar.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mnt --exclude=/sys --exclude=/dev \ 
--exclude=/tmp --exclude=/media 
 
# 上傳到目標主機 
scp /mnt/system_backup.tar.gz root@192.168.0.166:/mnt

3,在目標機上用ISO、LiveCD等啟動,掛載磁碟(一般會自動掛載到/media資料夾)

sudo -s   
cd /media/<對應的uuid號> 
# 備份重要配置檔案/boot/gurb/gurb.cfg /etc/fstab 
記錄裡面的UUID, 
 
# 刪除重複檔案 
# 除了上面備份系統時排除的一些資料夾外,比如說dev mnt media sys這些資料夾,其他全部刪除。 
rm -rf root home usr lib lib64 etc var bin sbin opt boot run selinux vmlinuz initrd.img 
 
# 還原備份 
mount /dev/vda1 /mnt/1 
# 這裡注意千萬不要寫/目錄,會把現有的系統搞掛!!!應該是掛載的目錄 
tar xvpfz system_backup.tar.gz -C /mnt/1 
cd /mnt/1       #此時你可以看到根目錄的結構,但是編輯fstab檔案發現是現有系統的fstab 
chroot ./       #執行chroot後會以./目錄為根目錄,這時編輯的檔案就是真正的目標原始檔了。

還原後修改/etc/fstab裡的UUID為剛剛備份的檔案裡面的資訊,注意分割槽格式也要對應。修改/boot/gurb/gurb.cfg裡的UUID為剛剛備份的檔案裡面的資訊。修改網路卡、IP配置檔案,以防無法分配IP。(如果是虛擬機器記得新增網路卡,配置中等效能的顯示卡)如果有依賴於原有平臺的服務,如內建NTP,Agent等監控程式;關閉服務,關閉開機自啟;Ubuntu:在 行輸入runleve可以檢視當前執行級別,一般預設是2檢視/etc/rc2.d目錄中的S開頭的服務都是會開機自動執行的;裡面是軟連結,想新增的話自己建一個連結檔案就可以,S代表start,後面數字是啟動順序,刪除軟連結。同時刪除/etc/init.d/下對應的 。

vim /etc/init.d/rc.local

:用systemctl

完成上述步驟後

exit      #退出chroot 
cd ~ 
umount /mnt/1 
 
# 一切完成後就可以重啟了,不出意外就正常啟動系統了(啟動後原來安裝系統時設定的賬戶等全部消失;賬戶和源主機一致)。

若開機Grub提示“boot error 15 :Error 15 file not found”解決方法:請檢查GRUB相關檔案的核心檔案所在位置。通常與/boot分割槽有關。 若開機Grub提示“dracut:dono't how to hand root=f078”解決方法:將root=UUID改成root=/dev/sdaX這種格式。

若開機系統提示/usr/libexec/gconf-sanity-check-2退出狀態256的解決

解決方法:chmod 777 /tmp

rsync命令

注意目標分割槽的格式最好是NTFS、FAT、EXT之類的格式,避免遇到大於4G的檔案無法備份的問題。

#最好有其他分割槽或外接儲存裝置,掛載好,df -lh看掛載點。 
#備份 
rsync -Pa / /media/usb/backup_20170410 --exclude=/media/* --exclude=/sys/* --exclude=/proc/* --exclude=/mnt/* --exclude=/tmp/* 
 
#恢復 
rsync -Pa /media/usb/backup_20170410 /
dd命令

dd命令屬於扇區克隆,目標分割槽要比備份分割槽要大,即使沒有使用的空間也會被原樣克隆下來,會比較慢。

#備份 
df -h   #檢視系統所在分割槽 
dd if=/dev/sda1 of=/dev/sdb3     #備份sda1到sdb3中 
 
#恢復 
dd if=/dev/sdb3 of=/dev/sda1     #恢復sdb3到sdb1中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985/viewspace-27461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