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應用是什麼軟體?快應用有什麼用?

天府雲創發表於2018-03-27

近日,華為、小米、OPPO、vivo、中興、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中國叫得上名字的安卓手機制造商們好像突然停止了手機銷售的爭奪,準備在應用分發上面聯起手來,搞一個大動作。

  根據小米、魅族、vivo等方面的官宣訊息,3月20日,9大主流手機廠商將共同啟動「快應用」標準,打造移動應用新生態,目標直指急速擴張中的微信小程式。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快應用是什麼?

  繼2017年小米推出「直達服務」、魅族推出「快捷應用」、金立推出「秒開應用」之後,如今,手機廠商將基於安卓生態合力進擊,試圖重新拿回應用分發上的主導權。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而整個小程式生態歷經一整年風風雨雨,2018年勢必迎來全面爆發。作為新一代移動端應用分發入口,小程式的趨勢日趨明朗化,競爭也在急劇激烈化。戰線從手機QQ、QQ瀏覽器、支付寶、手機淘寶,再拉到了谷歌的Instant App,微軟的PWA、Face book的React Native。

  此外,行業還一度盛傳今日頭條或將發力小程式,百度類似直達號的輕型應用也可能曲線迴歸,一場圍繞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關鍵戰役已經全面打響。

  而快應用是九大手機廠商基於硬體平臺共同推出的新型應用生態。快應用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H5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

  使用者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效能體驗。快應用框架深度整合進各廠商手機系統中,可以在作業系統層面實現使用者需求與應用服務間的無縫連線,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服務的轉化效率,同時支援生成桌面圖示等留存能力。

  開發方面,快應用標準和平臺,最大化降低了開發者的開發和推廣成本,開發者可一站式接入實現跨廠商終端執行。

  快應用有什麼用?

  在公眾號「小米開放平臺」當天的推送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段落:

  快應用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HTML5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使用者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效能體驗。

  這個說法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這些都是微信小程式的賣點:同樣使用前端技術棧,同樣具備HTML5與Native App的雙重優勢,使用者使用微信小程式和快應用,也皆可以「即點即用」。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回過頭看看同樣擁有這些賣點的支付寶小程式吧。對比微信與支付寶兩個小程式平臺的開發文件,除了一些特定介面因業務需要而有所差異之外,二者的介面、元件相似度極高;實際上手中,開發者也完全可以做到將小程式幾乎零成本地從微信移植到支付寶。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小編認為,雖然目前詳細的開發文件尚未流出,但同樣使用前端技術的快應用,沒有理由自己再建立一套開發標準,否則在標準、開發者培訓以及技術棧構建上都會出現較大問題,大大削弱快應用平臺的競爭力。

  因此,快應用極有可能與支付寶一樣,使用與微信小程式看齊的開發標準,盡最大可能,降低開發者的開發門檻,進一步吸引更多小程式,特別是微信小程式,移植到快應用平臺。

  微信和手機廠商,誰能搶佔手機桌面?

  實際上,9大具有廣泛的硬體銷售競爭關係的手機廠商能夠合推快應用標準,首先得益於此前已經建立的聯盟關係。

  早在2014年8月1日,國內一線手機制造商就曾經成立了一個叫「硬核聯盟」的組織,又稱「安卓智慧手機生態系統聯盟」,由玩咖傳媒聯手當時的6大手機制造商共同成立。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硬核聯盟」施行商務共享,一家可以代表聯盟共同談判,提高CP的分發及渠道效率,通過一個介面實現與多個手機廠商的合作。主要針對優秀的遊戲和應用產品,進行眾推或者聯合首發。而此次的標準仍然由「硬核聯盟」所推動,從而讓手機廠商具有行動一致,以及平臺化分發的基礎。

  隨著小程式的強勢崛起,事實上,小米和魅族等之所以急於上線各自的輕型應用,不僅在於微信在自有的App內部搭建了完整的網際網路應用生態,也因為微信利用安卓的系統規則,將小程式直接觸達到了手機桌面。

  「快應用」的推出,看似是手機廠商的底層革命,實際上卻是針對微信已經反攻到了手機桌面端的被動應對。

  手機桌面小程式「快捷方式」的意義,對於微信而言,已經不只是便於使用者使用的入口,也在最大程度上延伸了微信的觸角,每一個佈置在手機桌面的小程式,都會是使用者快速回到微信的入口,換言之,每個小程式不是在消耗微信流量,而是在為微信引流。利用手機桌面,微信已經在這種導流與迴流當中,形成了非常穩定的閉環關係。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而手機廠商為此不僅失去了應用分發的價值,也被截斷了預裝和廣告營銷的紅利。為此,手機廠商必須建立一種新的規則重構應用分發機制。這就成為「快應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而現在看來,使用者體驗上的最大不確定性,就是快應用和小程式如何在手機桌面共存?會不會在桌面端出現兩個圖示,由此對使用者造成干擾?

  場景化流量大於搜尋,「快應用」如何逆襲?

  的確,微信、支付寶小程式要求使用者安裝、註冊相應App才能使用。快應用則不需要,只需擁有一臺支援快應用標準的機器(甚至連手機都不用換,只需要升級、更換系統韌體),就能使用快應用,而且,快應用還能直接從系統桌面直接啟動。

  這使得使用者使用快應用的成本與使用路徑,要比使用小程式短得多。同時,由於減少了微信、支付寶這層中間媒介,改為由系統直接執行快應用,理論上快應用的效能執行表現,一定是優於小程式平臺的。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不過,儘管如此,但快應用要想推廣開來仍然充滿挑戰。

  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應用本身,而是使用者對應用分發不可逆轉的習慣趨勢。

  微信所形成的巨大流量場效應被談及最多,這是手機應用商店所無法達到的指數級體量差距。但這卻並非最主要的,根本原因在於,手機廠商的另一撒手鐗,也就是桌面端的直達搜尋功能可能也沒辦法達到預期。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一直以來,微信小程式為何會弱化搜尋,卻打通了近50個入口?其實是因為微信已經看準了接下來應用分發的核心趨勢,不是搜尋,而是場景化分發。

  微信顛覆了應用分發的基本邏輯。如果說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的分發規律是搜尋,依賴使用者主觀能動性去尋找應用;那麼下半場的分發規律就是場景化體驗。所以,輕應用還是「重應用」的問題是第二位的,首要問題是使用者除了記憶一些頭部應用之外,大量應用會在偶遇之中用完即走,這是手機應用極大豐富以後,不可違逆的使用者習慣。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而在目前看來,真正的場景化其實只存在於微信、支付寶等頭部應用。作為社交應用的微信、交易工具的支付寶,它們的小程式平臺自然會提供帶有平臺特色的介面,例如,微信小程式的分享群聊功能、支付寶的讀取芝麻信用分等功能,以及兩個小程式平臺都擁有的支付功能。這些功能都是快應用天生所缺乏的。

  佈局線下,「小程式碼」是否還有一戰?

  如果說,線上缺乏場景,那麼線上下,快應用能否扳回一城呢。

  事實上,短期來看,小程式和快應用的爭奪集中線上上,但未來真正的戰場卻線上下。這從微信小程式今年的發力重點也可以看出端倪。

  如今,微信通過整合小程式、微信支付、掃碼和卡包等能力,已經將小程式廣佈到大街小巷、酒店商超、醫院機場等各個角落,小程式並不只是一個線上應用,而是變成了OMO(線上與線下融合)的聯結器。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相比較線上,線下其實有更多的服務與應用的場景,而線下直接觸達使用者的方式就是「碼」,無論是微信的二維碼、小程式碼,還是支付寶的二維碼,都成為了直接入口。

  相比較微信和支付寶,其實手機廠商所沉澱的線下商戶以及擴充線下商業的能力更不可小覷。特別是眾多手機廠商共同發力,可以迅速完成大量的快應用的物料落地,而一旦形成了使用者觸達,使用者會選擇哪種「碼」進行掃描就可能充滿變數。

  然而,儘管手機廠商的地推能力是強項所在,但如果要想真正服務線下,快應用形態又會顯得太輕了一些,畢竟小程式裡面所包含的將不只是應用體驗那麼簡單,而是充滿整合多能力的一個功能資訊集,而即將上線的快應用,是否能夠支援支付、掃碼、使用者資料、LBS、廣告投放等功能,仍然無法得知。

快應用是什麼 快應用有什麼用

  此外,就線下而言,調取掃碼功能與使用者掃碼習慣也會是微信小程式的關鍵優勢,特別是當微信和支付寶已經牢牢佔據使用者心智之後,要想再擠進來一個「碼」的位置也不太大。

  而最後,推進現在,也非常考驗快應用標準聯盟的凝聚力和決心。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如果只是想線上上構建一種純粹的輕量化的應用體驗,那麼機會實在不多;但如果想線上上線下全面開戰,就必須把推進「快應用」的決心和戰略意志,放到和銷售手機裝置一樣的高度上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