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概念,開原始碼頭

青果云云IP發表於2019-09-29

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分散式計算技術的一種,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透過這項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達成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效能的網路服務。 

最簡單的雲端計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尋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資訊。 

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端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應用服務。 

進一步的雲端計算不僅只做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結構、基因圖譜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都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7]。 

稍早之前的大規模分散式計算技術即為“雲端計算”的概念起源 

雲端計算時代,可以拋棄隨身碟等移動裝置,只需要進入Google Docs頁面,新建文件,編輯內容,然後,直接將文件的URL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開啟瀏覽器訪問URL。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因PC硬碟的損壞而發生資料丟失事件。

狹義雲端計算

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充套件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充套件,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 

廣義雲端計算

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網際網路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

解釋:

這種資源池稱為“雲”。“雲”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伺服器叢集,包括計算伺服器、儲存伺服器、寬頻資源等等。雲端計算將所有的計算資源集中起來,並由軟體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這使得應用提供者無需為繁瑣的細節而煩惱,能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業務,有利於創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傳輸的。

雲端計算是平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分散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電腦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端計算是虛擬化(Virtualization)、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等概念混合演進並躍升的結果。

總的來說,雲端計算可以算作是網格計算的一個商業演化版。早在2002年,我國劉鵬就針對傳統網格計算思路存在不實用問題,提出計算池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地的高效能運算機用高速網路連線起來,用專門設計的中介軟體軟體有機地粘合在一起,以Web介面接受各地科學工作者提出的計算請求,並將之分配到合適的結點上執行。計算池能大大提高資源的服務質量和利用率,同時避免跨結點劃分應用程式所帶來的低效性和複雜性,能夠在目前條件下達到實用化要求。”如果將文中的“高效能運算機”換成“伺服器叢集”,將“科學工作者”換成“商業使用者”,就與當前的雲端計算非常接近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9778/viewspace-265875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