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追逐 資料港爭做國內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排頭兵
伴隨著AI、雲端計算、物聯網等熱門技術快速發展,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數字化轉型成為當前企業最佳選擇,而數字化轉型必須從資料中心開始,因此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自然成為了所有數字經濟的核心。
近日,中國資料中心工作組(CDCC)主辦的“2018 資料中心工程標準化建設年度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眾多業界專家和廠商參與本次活動,會議間隙,資料港副總裁 王海峰接受採訪,他分享了中國資料中心建設現狀及中美資料中心差異化等熱門話題。
資料港副總裁 王海峰
選型資料中心 國內頂級網際網路公司都選擇資料港
上海資料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1月,是中國領先的雲端計算資料中心服務提供商,也是上海市國資資料中心上市企業,資料港目前同時服務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網易等世界級網際網路公司。今天中國家喻戶曉的網際網路應用品牌大多是由資料港雲資料中心負責運營,其中包括微信、QQ、支付寶、阿里雲、天貓、淘寶、百度搜尋、網易遊戲、百度地圖等。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風暴襲來之時,資料港一直走在資料中心行業發展的最前沿,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資料港多項雲端計算資料中心核心技術指標已經可以比肩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全球雲端計算產業巨頭,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運營管理方面,率先採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更加科學的管理運營建設的方方面面;在清潔能源應用領域,在亞洲率先採用了大規模風力發電運營資料中心,為國際綠色雲端計算基礎設施產業樹立了成功典範;在綠色節能方面,資料港資料中心平均能耗水平比我國資料中心能耗平均水平節能50%,為中國資料中心的發展樹立了行業標杆,去年,資料港獲得了行業國家頂級科技大獎“資料中心科技獎--科技傑出獎(能效)”。不僅如此,早在2012年12月,資料港更是榮獲了具有國際資料中心產業界“奧斯卡獎”之稱的DatacenterDynamics兩項國際大獎,標誌著資料港的專業技術水平已然得到國際產業界的認可。
王海峰也同時強調,“資料港從創始到目前為止,專注於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關注資料中心全生命週期管理,這符合我們商業資料中心的核心準則。截止到目前為止,資料港在給中國客戶提供的定製化資料中心服務交付記錄良好,沒有一次跳票,其實這實屬不易,資料港已經形成了一套典型的驗證方法論和驗證指令碼,在我們最重要客戶裡面我們是少數可以透過自己做驗證並且得到客戶認可的服務商,這表明了兩件事情:第一,客戶對資料港的高度認可;第二,資料港自身能力達到了一定高度。
軟硬實力突出 國內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排頭兵
資料港從國內眾多資料中心脫穎而出榮獲眾多殊榮,與其背後軟硬實力息息相關,首先擁有全生命週期的資料中心能效管理,對於資料中心而言,其能效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不言而喻。資料港作為國內領先的資料中心服務提供企業,其中一個核心優勢就是全生命週期的資料中心能效管理。其次建設運維:安全與效率兼顧。
資料港深圳資料中心從建設到投入運營歷時75天,張北資料中心從拿地到投入運營歷時近11個月,而同行業平均需要2年左右,資料港快速的交付能力得到客戶的充分認可。57個月度運維無當機記錄、無違反SLA記錄,強大的技術管理能力幫助公司在2017年 連續三個季度在阿里巴巴全國資料中心排名第一,連續8年順利保障阿里巴巴雙十一安全穩定執行。
最後,技術創新,在亞洲大規模採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運營超大型資料中心專案,先進的能效科學技術管理理念貫穿到了資料中心全生命週期管理,突破了國際和國內主流衡量體系PUE的侷限性,並實現了ICT裝置和FACILITY協同管理和最佳化。在資料中心設計、實施、運維和運營階段,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冷凍水系統(間接自然冷卻)和風牆(直接自然冷卻)的多種工況組合、ICT裝置和FACILITY執行能源消耗引數&指標的持續最佳化等,把豐富的清潔能源就地轉化成強大計算能力,能耗水平比中國資料中心平均水平節能50%,能效管理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王海峰最後還強調,我們是中國資料中心行業少數擁有資料中心設計院的資料中心服務商,擁有建築設計行業甲級資質(建築工程甲級)。
對標國際一流 有超越也有差距
資料港從成立之初就對標美國市場,主要商業模式是定製資料中心,服務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客戶和雲端計算巨頭客戶,上市之前這是資料港的主要業務,對於新業務擴充,王海峰表示,我們上市之後開始業務擴充,主要兩個方面,一個是基於資料港九年曆程中所積累技術和經驗,將自身的能力對外輸出/服務,對客戶的資料中心提供服務;另外一方面,資料中心市場和格局都跟以往不太一樣,客觀上來講雲端計算會帶來很多衝擊和影響,對資料港而言,也是從傳統意義上的典型資料中心運營商向混合雲服務供應商最好的時機點,因為我們本身就具有一些天然的基礎和基因,比較適合我們的雲端計算巨頭客戶,變成混合雲服務提供商。
既然是對標美國市場,那麼與國際一流資料中心之間有哪些差距,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在一兩年前,中國資料中心建設還是一個追隨者,並不是行業的排頭兵,基本上參考了美國資料中心巨頭”,王海峰說道,“但是我們能看到,不管在技術、架構、還是管理環節上,差距在不斷縮小。甚至我們最近幾年也跟日本同行們和美國同行們做過一些交流,發現在有些指標上我們已經超過了他們。但是客觀上來講,畢竟中美有些東西是不太相同,比如說在方法論、架構設計上,我覺得我們沒有差距,而且我們甚至比我們美國同行們走得更快一些。但是,如果是從eco-system來講,我們比照美國同行們是有些差距,但這不是靠一兩家公司或者說靠幾位專家就能解決問題。最後,我們在供應鏈管理也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在一些施工上(工藝上),一些專案精細化管理上來比較,但是如果從理念、方法論上我覺得我們一點不差,如果單純從成本上來講我們甚至優於美國同行,在CAPS上,這一點可以比較負責任講,我們是優於美國的,但是在OPAS上來講,我覺得我們還有些差距,但差距已經不大。
未來的資料港將會一如既往持續深耕資料中心基礎建設領域,在定製資料中心領域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形成基地型和樞紐型兩翼齊飛的發展局面,在華北、華東、西南、華南板塊持續進行快速擴張,同時我們會不斷擴充混合雲解決方案,以及雲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包括EPC+運維外包+大資料智慧分析平臺+資料中心運營管理平臺+資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為形成未來雲端計算、大資料、AI、物聯網、智慧駕駛的雲生態資料港目標不斷前行。
寫在最後
在資料中心建設方面,我們歷經了傳統資料中心、綠色資料中心、模組化資料中心、集裝箱資料中心,地域方面也經歷了北上廣深、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資料中心或者更遠的資料中心,類似寧夏、張北、貴州等,但是跟微軟的海底資料中心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事實。同時,在物聯網技術等新技術方面,也逐漸應用在資料中心內部,提升資料採集精度,基於資料進行資料分析和資料探勘,進而在採購、架構設計、運維策略、能效管理策略不斷校正最佳化,並且來反覆驗證,滿足國內監管要求同時提升核心競爭力,基於廣大市場需求,使中國資料中心大有可為。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7066424/viewspace-228414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以資料為中心的資料安全基礎能力建設探索
- 中國信通院:2019資料基礎設施白皮書(附下載)
- 資料庫已經不是最難國產化的IT基礎設施了資料庫
-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高可用提升研究與實踐
- 資料港張北資料中心啟動儀式
- Uber實時資料基礎設施:分散式計算架構分散式架構
- 圖資料庫驅動的基礎設施運維實操資料庫運維
- 資料庫設計基礎資料庫
- 資料服務基礎能力之後設資料管理
- 資料基礎設施的詠歎調:華為給大資料時代一個智慧擁抱大資料
- SRG:2020年Q1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收入358億美元
- 杉巖資料受邀出席雙態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峰會,助力雙態IT技術新發展
- 預測2020年全球無線基礎設施支出(附原資料表)
- 新資料時代,科研需要什麼樣的創新基礎設施
- 馬匹、馬鐙、馬車,和華為的資料基礎設施革新
- 資料基礎設施,證券行業跑贏時代的新引擎行業
-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為打造質量強國做部署
- RPKI-資源公鑰基礎設施
- 前端基礎——js資料型別及判斷方法前端JS資料型別
- 2023上半年中國汽車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附原資料表)
- 2021-2026年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預測(附原資料表)
- 2016-2020年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附原資料表)
- Gartner:2018年印度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硬體支出達27億美元
- SRG:2020年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裝置總收入1650億美元
- 若問國內IT基礎設施領域哪個板塊門檻又高、容量又大?我想非資料庫莫屬!資料庫
- 資料庫基礎資料庫
- 資料庫 基礎資料庫
- 企業IT基礎設施使用了哪類雲服務?(附原資料表)
- 2024年全球主要電信基礎設施品牌價值(附原資料表)
- Netflix萬億級實時資料基礎設施的四個創新階段
- 資料分析基礎—3.1 認識資料
- 2023年Q2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及份額(附原資料表)
- 2019年開源資料庫報告:熱門資料庫、雲基礎設施分析與混合持久化趨勢資料庫持久化
- 零基礎學Java大資料難不難Java大資料
- Synergy Research:2021年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裝置總收入達1850億美元
- 判斷資料庫中表內資料為空的辦法資料庫
- 學習大資料需要什麼基礎?大資料要學哪些內容?大資料
- 讓基礎設施成為服務 Pure Storage打造現代化資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