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中外院士齊聚WAIC 邀你共話全球人工智慧傳承與發展

新聞助手發表於2020-07-03

圖靈獎得主、中外院士齊聚WAIC 邀你共話全球人工智慧傳承與發展

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其發展趨勢也成為全球關注焦點。7月11日,“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將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期間線上舉辦。
作為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重磅特色活動,此次論壇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的指導下,由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蓋亞人工智慧高校學術發展中心、商湯科技氪信科技聯合協辦。屆時,圖靈獎得主、6位中外院士、20餘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將就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術熱點、產研融合和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以促進人工智慧跨國界、跨學科的長足發展。

亮點一:“後浪”發問,中國人工智慧未來發展

此次論壇上,來自中美兩國的兩位工程院院士將與青年科學家們展開高階對談。多位來自人工智慧學界、產業界的“後浪”將向院士們發起提問。中國人工智慧學術界的基礎研究如何助力全球產業發展、人工智慧如何在中國產業界落地、如何解決人工智慧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等當下最“熱”的問題將被一一解答。

亮點二:學術和工業的旋轉門,AI產研融合創新之路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產業邊界逐漸模糊,與學術邊界融合,智慧資本因此逐漸發展成為企業的護城河和源動力。產研融合在電信、傳媒、金融和商業等領域湧現眾多成功案例。人工智慧,作為具有“革命性”的產研融合新戰場,使得建立在清晰的產業邊界上的傳統理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當前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普遍建立成果轉化機制,成為培養創新人才和孵化科技前沿企業的搖籃,橫跨學術和產業兩界之間的“旋轉門”逐漸形成,身棲“旋轉門”之中的跨界人才湧現。此次論壇,多位身兼知名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高管的國內外知名高校教授們將共同探討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人工智慧產研融合創新之路。

亮點三:人類命運共同體,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2030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可持續性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9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目前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進度落後於計劃”,2017年至今習主席一直提出透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而即將進入老齡化、氣候災難多發期、經濟疲軟的全球社會,如何利用AI為代表的“科技創新變數”加速實現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下熱點。

在“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2030”主題圓桌討論環節,學術界、產業界嘉賓將就原創AI如何在“可持續發展2030十大命題”中的價值觀、發展原則、產業舉措發出全球倡議,攜手聯合國開發署、上海交通大學清源研究院、人民網研究院、中歐國際商學院等頂級智庫提出“AI 2030水源計劃”,招募更多智庫、企業、NGO組織加入,共同推動全球AI倫理共識、AI全民普惠、AI產業融合、AI可信賴科研四大事業健康快速發展,以找出解決全球範圍內消除貧困、教育醫療不平等、創新基礎設施薄弱、氣候生物變化等人類挑戰的產學研一體化應對方案,減小“新數字鴻溝”,提升人類福祉。

亮點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全景論文重磅釋出

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的指導主席和成員將在此次論壇重磅釋出全景論文《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該論文的釋出一方面展現了中國人工智慧學界和產業界領軍人才為世界科學進步貢獻力量的決心與信心,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在全球AI學術和產業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也彰顯了上海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高地的實力。

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依託全球頂尖大學及科研院所,擁有世界領先的科研人才及學術資源,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彙集了國內學術界及產業界領軍AI人才。雙聯盟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的指導下成立,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特色論壇為契機鼎力協作,將有力地推動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GAIAA)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由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悉尼大學、浙江大學、商湯科技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倡議設立。聯盟旨在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將持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此外,學術聯盟還將在重要議題中引入公共政策制訂者及公眾,加速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努力提高公眾對人工智慧的認知與認識。集聚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專家學者,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長足發展。

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由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和氪信科技聯合發起成立。聯盟由上海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清揭牌,中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英美兩國工程院院士沈向洋擔任委員會主席。聯盟旨在搭建人工智慧人才交流平臺,透過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產研對接,縮短人才到成功的距離,助力中國人工智慧學術和產業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