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蔓延,再次驗證了全球健康體系的無法割裂,而科技在抗疫中展現出的強大力量,讓“科技創新與全球健康共治”成為全球健康領域的重要話題。
圍繞上述主題,10月23日,一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援,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中心、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PATH(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以及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承辦的“首屆全球健康與發展論壇”在上海奉賢召開。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總工程師陸敏、奉賢區黨委書記莊木弟做開幕致辭。奉賢區黨委副書記、區長郭芳、副區長顧佾、科技部生物中心處長徐鵬輝等領匯出席會議。會議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 祕書處助理執行主任聶曉偉主持。
這是一場特別的跨界對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深中國戰略顧問、北京代表處代理負責人戴維仁,中國疾控中心高階顧問Lance Rodewald,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瀾,PATH(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全球副總裁、首席科學官、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產品開發顧問委員會主席David Kaslow等十多位重量級嘉賓圍繞前述主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通過聯動國際組織、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跨界對話,從不同角度、維度探討分析科技創新和全球健康體系建設與共治。
戴維仁在演講中表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健康的主要指標下降,近4000萬人重陷極端貧困,兒童免疫率重回90年代的水平。而面對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在檢測、治療,疫苗的研發、生產及分發等各個領域進行全球範圍的創新與合作。
薛瀾則從“健康風險管理”這一角度來講解如何加強全球健康治理合作。他認為全球健康治理面臨著複雜的局面,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往往難以形成統一的解決方案,而以風險治理為基礎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是一條可以去嘗試破局的途徑。加強全球衛生健康領域的科研合作,以及加強全球應對疫情策略方面的協調合作,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方面。
而在徐健蓉看來,疫情來襲之下,婦幼群體的健康狀況也備受考驗。為此,世界健康基金會加大了在全球和中國的婦幼醫院、特別是兒童專科醫院的佈局力度。未來,他們將與國內外NGO組織、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及企業等多方合作,開展醫教結合、醫學與教育以及按需施教等專案。
Lance Rodewald和David Kaslow則著重介紹了疫苗在全球健康以及抗疫中的重要價值。在他們看來,疫苗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工具,免疫接種是政府和社會的一項高回報投資。疫苗和免疫使世界更安全、更健康,各國應該在疫苗開發和引進中加強合作,這一點對疫情防控來說至關重要。
在論壇現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主任、健康、創新與合作負責人徐福潔博士以“全球健康中的中國製造和創造願景”為題,講解了蓋茨基金會在全球健康領域開展的工作,並以疫苗和瘧疾為例進行深度闡述。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藥物發展室主任、研究員俸靈林,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王子龍,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王秀麗分別介紹了 “安全避孕與健康生育”、“全球疫苗市場格局及HPV疫苗研發現狀”以及“創新傳播策略助力全球健康共治”等創新專案,
在商務部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忱的主持下,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國)首席代表Craig Anderson,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秀玲,“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 祕書處助理執行主任聶曉偉等嘉賓在論壇現場就“科技創新與全球健康共治”展開了互動對話,從各自角度講述如何以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技支撐,建立全球健康治理體系,佑護人類共同的健康、安全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