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搜尋成亂象重災區 個人資訊被用於精準欺詐

佚名發表於2018-05-17

有人說,上網那一刻,你就被“盯”上了,個人資訊被人為操作。如今,移動端成了搜尋亂象“重災區”,有的知名搜尋引擎手機客戶端被曝輸入疾病名搜到定製廣告和山寨連結,不當競價排名也重新抬頭。

移動搜尋成亂象重災區 個人資訊被用於精準欺詐

競價排名

花錢買排名,競價推廣無底線;輸入關鍵詞,山寨連結跑前面;一次搜尋後,廣告“轟炸”惹人嫌……移動搜尋漸成搜尋“黑洞”,底線屢遭突破。

據艾媒諮詢近期釋出的2018年一季度中國移動搜尋市場研究報告,一季度中國移動搜尋使用者規模增至6.66億人。市場越是增長,底線越要守好,提質越發緊迫。問題出在哪?究竟怎麼治?記者展開調查。

競價排名捲土重來:同一廣告反覆出現,嚴重“霸屏”

日前,記者在手機端下載幾個知名移動搜尋APP,先後在這些APP和部分內建瀏覽器的搜尋欄輸入“胸悶”一詞,發現搜尋結果的前幾條甚至首頁均被醫院廣告佔領,廣告打著“中醫品牌”“名師診療”的標籤,來院路線、坐診專家、諮詢電話等資訊一應俱全。同一家醫院的廣告甚至反覆出現,嚴重“霸屏”,多次往下拉動頁面才能看到其他資訊。當然,和前些年相比,搜尋引擎對廣告做了明確標識。

隨後,記者在同一地區、不同時間段使用相同瀏覽器、APP又搜尋了一次,結果並不相同,醫院廣告換了一批。經調查發現,不同的移動搜尋引擎因收費價格、服務方式、效果不同,導致呈現方式不同,搜尋引擎競價排名已捲土重現,極大引發了網民的不信任感。

近年,相關法律接連出臺,首個搜尋引擎行業管理的部門規章《網際網路資訊搜尋服務管理規定》、明確界定搜尋引擎廣告的《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都為搜尋引擎乃至網際網路行業規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保障。

“競價排名不是新鮮事,它關係到網際網路公司根本上的運營機制,在國外也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廣告模式。”人民線上副總經理楊松表示,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行業道德等對它規範管理,把握好競價的度,尤其對醫療、教育、招聘廣告等問題多發領域應採取特殊處理,“善待”公眾搜尋中的剛需。

據瞭解,搜狗早前推出了沒有商業資訊的醫療健康垂直搜尋頻道“搜狗明醫”,內容已覆蓋搜狗網頁搜尋中70%的醫療類查詢需求,並且推出7×24小時搜尋舉報受理服務,1—3個工作日須處理反饋,在商業廣告業務上也有類似舉報投訴機制;餓了麼平臺推出區別於傳統競價排名的升級版付費推廣服務,付費推廣的位置只有頁面第五、第十位等,不超過使用者所在區域內餐廳總數的1%,並且標明是“廣告”。

去年,多家搜尋引擎公司釋出的移動搜尋頁面體驗白皮書提到,友好的廣告內容是對頁面主體內容的有益補充,但要以不干擾使用者正常瀏覽體驗為前提。

“除了行業自律,很多問題的治理需要多方攜手。比如上線客戶資質稽核問題,公司很難對上傳的營業執照等證件一一排查、核准真假,相關部門應牢牢把關。”楊松表示。

山寨連結明目張膽 虛假資訊隱蔽推送,不堪其擾

近期,多家媒體曝出山寨網站佔據移動搜尋結果首項。有網友在某搜尋引擎移動端輸入“物流服務”等關鍵詞後,在結果排名第一的所謂“德邦物流”網站上下單,打了諮詢電話、填了快遞資訊,最後卻發現是一家山寨公司,深感“坑挖得好深”。

無獨有偶。記者調查發現,在移動端輸入“貸款借條”等字樣,搜尋出來的廣告連結帶有“欠債9萬一次還清,月利息幾十元”等誇張推廣語,不少連結還標註“官網”字樣。然而體驗過的網友反映:純屬騙人。

帶有明顯誤導性和欺騙性的廣告並非個例,移動搜尋呈現的虛假廣告“千人千面”,令人不堪其擾。

記者發現,移動端的違法虛假廣告具有更高的隱蔽性,有些甚至出現在“資訊流”“社群”等載體中,以個性化、定製化新聞形式或者二級跳轉形式呈現,不易被察覺和識別。不久前,有媒體報導今日頭條在二、三線城市的APP介面刊登“二跳廣告”,即瀏覽頁面會從正規產品跳轉至按規定不能上線的產品頁面,有內部員工幫助一些虛假廣告避開稽核流程。目前,今日頭條已迅速採取緊急措施加快處理。

虛假資訊讓人心生牴觸,低俗垃圾資訊危害也不小。部分移動搜尋的資訊資訊和廣告連結帶有惡俗的標題、配圖,一旦網友不小心點進去,還會有更多低俗暴力內容推送過來。

“‘李鬼’連結或者低俗資訊,可能是平臺演算法模型導致的結果。”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演算法未必精準,更不能排除誤操作、誤點選等行為干擾,搜尋平臺應提高價值判斷、堅守道德底線。在源頭資訊收錄上,平臺對有關賬號、內容的稽核要進一步加強把關,使優質內容得到更好的推薦。

知乎高階副總裁李大海介紹,知乎堅決反對用“垃圾內容”換取流量,公司有意識地透過演算法最佳化等技術手段,引導使用者探索其興趣邊界,讓使用者既能獲得感興趣的內容也能獲得有幫助的資訊。

“應建立更加便利移動端使用者的投訴渠道。”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建議,可以嘗試利用黑名單或信用獎懲機制,定期向社會公佈違法企業名單。

個人資訊搜尋過度 不法分子越權濫用,精準欺詐

有人說,上網那一刻,你就被“盯”上了,個人資訊被人為操作。

北京一位網友反映,前陣子在淘寶搜尋了一個產品,接著就在其他搜尋端被推送了相關產品的廣告,“貼心”服務不貼心,不同應用場景中留下的資料被“通用”了。

與PC端不同,手機端集合了大量個人資料,各種垂直類平臺的發展也使使用者分散在不同平臺,尤其是醫療、教育、招聘、生活類資訊搜尋中涉及不少個人敏感資訊,容易被不法分子蒐集進而實施精準欺詐或廣告轟炸,成為移動搜尋洩露資訊的高發區。

高富平分析,移動端上個人資訊被過度獲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各類應用大多不尊重個人選擇權,利用概括式同意,肆意採集個人資訊;二是為佔領市場或擁有更多使用者資源,部分軟體設計採取易註冊、難退出的策略,迫使使用者停留在本應用上。

《2017年度網路隱私安全及網路欺詐行為分析報告》顯示,去年下半年,安卓系統手機應用中,有98.5%都在獲取使用者隱私許可權,絕大多數軟體獲取使用者隱私是出於使用者正常使用產品的目的,但9%的手機應用存在越界獲取使用者隱私許可權的現象。

專家分析,在手機應用具體場景中,使用必要的個人資訊提供和改進服務,甚至適度的商業推送,屬於合理範疇;而超越必要範圍收集個人資訊用於服務之外的目的,或者未經有效同意向第三人提供個人資訊,則屬於濫用行為,應及時改正、加強規範。

日前,百度對公司全線產品進行了隱私現狀排查及最佳化,組建了專門的使用者隱私治理小組,平臺去年累計處理20.8萬個“涉嫌竊取使用者隱私”的惡意網站;餓了麼建立完善的賬戶風控體系,外賣平臺及物流系統都已透過公安部《資訊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評估認證,並加強對員工使用者隱私安全的培訓; 5月《資訊保安技術個人資訊保安規範》實施後,知乎將根據要求繼續升級相關保護機制……

專家表示,個人資訊的保護需要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商、使用者三位一體、形成合力。平臺要恪守規範、把好內容、增強自律,使用者也要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