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發展背景下的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佚名發表於2016-08-10

  網際網路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全球聯絡日益密切。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全球十大網際網路公司有4家是來自中國。文化企業與網際網路結合而生成的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在創新文化內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我國文化出口競爭優勢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文化企業的文化屬性使得企業肩負雙重任務:一方面文化企業要服務於一國的經濟發展,為經濟增長和就業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文化企業也要起到傳播本國文化價值觀的作用。國務院《關於加快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提出,將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對外文化貿易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相結合,並且強調,要堅持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

  知名自媒體人崔俊超認為,品牌和內容結合在一起傳播的模式叫品牌內容營銷,包括廣告、聯合授權、聯合宣發、影視劇的後產品。比如《變形金剛》被評為2014年度最大爛片,卻有20億的高票房。究其原因是因為它有十幾個中國客戶幫它打的廣告額度差不多有5—6億。哪怕有些廣告沒有植入好,這個也是在幫《變形金剛》做宣傳。所以,品牌的營銷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這種模式內容也受益,因為它掙廣告費,而且可以得到品牌商的二次傳播,這些聯合在一起傳播,省掉他很多的廣告成本,內容除了硬廣多了一個傳播的渠道。

  品牌和內容結合在一起,最後可以落在營銷上,它不僅僅是廣告行為,有了電商以後,價值鏈可以重新分配。如很多人一邊看《舌尖上的中國》,一邊買影片中的醬、蜂蜜;《女神的新衣》是專門為網際網路而生的一個欄目,是為天貓的店去定製,這些設計師和明星共同把產品做出來;原來的文化創作太小的市場不足以支撐文化的產業,但現在一千個粉絲理論,只要產品擁有一千個粉絲那這個產業就可以運作。

  對與文化產業來說,網際網路思維的融入,不僅是一次觀念上的變革,也意味著化產業生產的內容、服務、平臺和商業模式等的改變。

  在思維方面,網際網路的平臺思維、免費思維、使用者思維、產品思維等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其中平臺化是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文化企業透過平臺搭建和開放介面,開發者和其他企業可以分享使用者流量和使用者產生的內容,實現內容的創新和使用者需求、使用者體驗的不斷提升,增強企業在產業鏈的話語權,實現產業生態的良性運轉和共同成長。

  各種商業模式不斷出現。首先,O2O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近年來,資本市場、網際網路巨頭與文化企業紛紛加速佈局O2O領域。其次,網際網路眾籌模式方興未艾。“眾籌”是指一種向群眾募資,以支援發起的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徵。眾籌方式區別於普通購買有兩個特點:一是掏錢的是資助者而非消費者;二是得到的是“回報”而非“產品”——也可以理解為附加值。2014年,眾籌模式逐步走向大眾生活,如,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推出“娛樂寶”,使用者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對於文化產業來說,眾籌的作用並不僅僅侷限在提供資金支援,更是為企業提供一個宣傳和擴大影響的平臺。藉助網際網路,未來眾籌對文化企業的發展將有更大影響,更多的商業模式將會不斷湧現。

  作者簡介:崔俊超,知名自媒體人,“文化旅遊產業”微信公眾平臺、“熱門電影君”微信公眾平臺創辦人,多家大型媒體專欄作者,動漫產業國際聯盟副秘書長。供職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實景演出、主題公園、旅遊景區、文化產業園等大型文化產業專案品牌營銷工作。曾創辦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微峰會任秘書長、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