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怎麼辦?睡一覺就好了。遇到讓人害怕的事情怎麼辦?睡一覺就好了。恐怖的記憶在大腦裡揮之不去怎麼辦?睡一覺就好了。這是我們常用的安穩人的方法,也是我們自己遇到重大變故時經常採用的鴕鳥辦法。

但是,睡覺真的管用嗎?

隨著睡眠與記憶關係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睡眠是有鞏固新記憶的功能的。於是在發生一些重大事件之後,我們會在各種渠道見到勸大家不要馬上去睡覺的言論,以免加深恐懼記憶,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

但事實上,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睡眠對這種條件性恐懼記憶的鞏固作用還沒有定論,有些研究認為睡眠對情緒類記憶鞏固沒有影響,有些研究認為睡眠會增強恐懼反應。

圖賓根大學醫學心理學和行為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Yuri G. Pavlov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使健康受試者接受條件恐懼記憶,對比了受試者進行2小時午睡或相應清醒時間後,再次接觸恐懼條件的反應,發現睡眠並沒有使受試者的恐懼反應行為增強,也沒有影響大腦事件相關電位(ERP);恐懼記憶隨著時間推移被逐漸鞏固,與是否午睡無關

研究發表在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上。

恐懼是一種強烈的壓抑情緒體驗。在經歷過某些引發強烈恐懼的事件之後,有些當事人會產生病理性恐懼反應,並隨著恐懼記憶的形成,形成恐懼條件反射。恐慌症、特定恐懼症,還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都屬於恐懼相關疾病。

恐懼條件反射是一種聯想學習,當事人接收到的中性刺激(比如聲音)與厭惡性刺激(比如電擊,噪音)反覆配對,中性刺激也會產生厭惡性刺激相同的恐懼條件反射。中性刺激也稱為條件刺激,厭惡性刺激也稱為非條件刺激。

想要消退或減弱這種恐懼條件反射,可以透過消退學習,也就是不斷重複條件刺激,與原始的恐懼記憶形成競爭,並進一步形成新的記憶關聯。

在此基礎上,恐懼記憶的形成、鞏固和消退就成為治療和靶向干預恐懼相關疾病的重要基礎。睡眠在記憶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於鞏固陳述性記憶(事實和個人經歷)和程式性記憶(技能),而對於充滿情緒的恐懼記憶,睡一覺之後是否能夠得到鞏固,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試驗設計 CS:中性刺激,US:厭惡性刺激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不同頻率的聲音設計了中性刺激和厭惡性刺激。CS+表示與厭惡性刺激配對的中性刺激,CS-表示不與厭惡性刺激配對的中性刺激。

受試者透過反覆接收中性刺激和厭惡性刺激構建恐懼條件反射,之後進行2小時的午睡或相應的清醒時間,再進行消退學習(只接收中性刺激,不接收厭惡性刺激)、或重新獲取(中性刺激和厭惡性刺激50%或100%配對)。透過主觀評價和神經關聯評價(即事件神經電位,ERP)對恐懼反應進行評價。

研究排除了有神經或精神病史、服用藥物以及吸菸的志願者,最終共包括18名受試者,平均年齡24.7歲。

受試者ERP變化

透過觀察可以發現,受試者的ERP在受到厭惡性刺激之後出現明顯變化,如果只接受中性刺激,則ERP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同一時期,受試者CS+與CS-的ERP有明顯差異,而且在睡眠或清醒間隔後,CS+與CS-的差異均變大。同時,也沒有觀察到睡眠對消退學習產生影響

這表示恐懼條件反射形成之後,無論受試者進入睡眠狀態或者保持清醒,恐懼反應都會增強,增強幅度與睡眠或清醒狀態無關

受試者對恐懼記憶的主觀評價

受試者對恐懼記憶的主觀評價也沒有受到睡眠或清醒狀態的影響。但是探索性相關分析顯示,在重新獲取階段,CS+受試者的負向評價與睡眠質量較高有關。

總體來說,研究證明了恐懼記憶或恐懼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鞏固,這種鞏固與睡眠無關。恐懼條件反射形成之後,消退學習和重新獲取都不會受到受試者睡眠狀態的影響。

雖然這項研究也難以避免樣本量小、睡眠僅設計為午睡等侷限性,但是結果依然提醒我們,我們對於睡眠和記憶的認識,確實應該更新了。更進一步的,如何預防和治療恐懼相關疾病,還需要科學家們進行更多探索。

無論如何,希望所有人都不被恐懼記憶禁錮,能夠有勇氣憧憬未來。

來自: 奇點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