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的低程式碼

力軟資訊發表於2022-03-18

IDC 預測,未來所有企業都將進化為資料驅動型組織。

資料驅動型組織,意味著其運營、管理、決策乃至創新都是通過資料來驅動的。考慮到如今 90% 以上的資料都是非結構化資料,這就決定了內容協作愈發重要,內容與業務融合將極大有利於賦能業務和企業生產力提升。

在數字化浪潮中,市場競爭者們都在利用新的平臺、工具和關係來參與市場競爭。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生產力平臺之一,內容協作一定會成為未來所有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關鍵能力。

然而現實情況亦不能忽視,千行百業的業務特點、組織結構、人員情況千差萬別,使得內容協作平臺同樣需要面臨著“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即如何讓內容協作平臺跟自身業務更加契合,更加快速、高效 融入到業務之中。

當內容協作越深入到各個業務場景之中,需求的差異化就愈發明顯。傳統定製開發模式從需求產生、調研到交付,不僅場景紛繁複雜、涉及系統眾多,而且人員和裝置成本高、交付週期長,很容易讓企業自身打退堂鼓。

低程式碼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孕育而生,並逐漸成為大家的“真命天子”。所謂低程式碼,即只需用很少甚至幾乎不需要程式碼就可以快速開發出應用,並可以將其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種技術和工具。

事實上,低程式碼的故事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結構化語言的推出,到 2000 年初誕生的視覺化程式語言,再到 2014 年首次 Forrester 首次提出低程式碼概念;在積蓄多年之後,全球低程式碼市場和生態體系近年來不斷走向成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主流賽道。 Gartner 更預測到 2024 年,應用軟體開發有 65% 將通過低程式碼方式完成; 75% 的大型企業將用至少四種低程式碼開發工具開發應用。

商業軟體世界越來越分散,有數百個垂直特定的應用程式,幫助企業的每個功能區更有效地運作。隨著這種情況的發生,這些應用程式需要整合到越來越多的業務工作流程中,這些工作流程是為每個企業定製的。開發人員擁護低程式碼平臺,因為它們提供了快速、功能性的構建塊,解決了這種零散的整合問題。

同時,低程式碼的出現便利了自動化流程管理,為工業網際網路提供了想象空間。工業網際網路的重點和難點在於現場數字化管理,主要依託一體化的資訊系統,通過生產資料分析等賦能生產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的落地離不開智慧硬體與企業軟體的無縫對接,低程式碼的出現讓企業有望構建起資料驅動的系統,通過開放連結使得工業資料得到有效利用,並增強自動化程度。

 

毫無疑問,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有越來越多的應用開發、整合和自動化的需求。低程式碼作為其他業務需求的加速器,可以幫助徹底改變 IT 從前端應用開發一直到最複雜的傳統整合的所有方面,從而擴充套件企業的開發能力。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0002/viewspace-28717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