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部使用者分析模型

01RFM分析

RFM分析模型用來對使用者進行分類,並判斷每類細分使用者的價值。

通過三個關鍵指標判斷客戶價值並對客戶進行觀察和分類,針對不同的特徵的客戶進行相應的營銷策略。

02、帕累託/ABC分析

ABC分析法可用於分清業務的重點和非重點,以此實現差異化的營銷管理

03、波士頓矩陣分析
波士頓矩陣通過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來將產品型別分為四類。
04、轉化分析
轉化漏斗模型,是工作中最常用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整條業務流程中的轉化和流失情況,通過轉化資料,精確定位每個環節流失使用者,進而定向營銷促轉化。
05、購物籃分析-關聯規則
通過分析使用者消費資料,把不同商品進行關聯,挖掘二者之間的聯絡,就叫做商品關聯分析法。
06、復購率分析
指最近一段時間購買次數,用於說明使用者的忠誠度,反向則說明商品或服務的使用者黏性。
07、留存分析
留存分析是一種用來分析使用者參與情況/活躍程度的分析模型,用來檢視進行初始行為後的使用者中, 經過一段時間後仍然存在客戶行為。
08、月復購分析
月復購率分析可以幫我們觀察使用者的忠誠度。
提升復購率,可以提高使用者購買的頻次。
09、AARRR使用者運營分析
AARRR模型又叫海盜模型,包含使用者增長的5個指標:獲客、啟用、留存、收益、傳播。
10、使用者流入流出分析
對流入客戶和流出客戶的行為進行分析,分析後各個品牌的競爭力情況一目瞭然。
11、使用者畫像分析
使用者畫像分析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使用者資訊標籤化。
對內部運營分析方法
12、需求分析方法—KANO模型
KANO模型是對使用者需求進行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將需求分為四類。
這個模型能幫助我們從海量需求中找出最值得去做的事。
  • 必備型需求(必須有):即常說的痛點。對於使用者而言,這些需求是必須滿足的,理所當然的。當不提供此需求,使用者滿意度會大幅降低。這類是核心需求,也是產品必做功能。
  • 期望型需求(應該有):當提供此需求,使用者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使用者滿意度會降低。通常作為競品之間比較的重點。
  • 興奮型需求(可以有):驚喜型產品功能,超出使用者預期,往往能帶來較高的忠誠度。不提供也不會降低使用者滿意度。
  • 無差異需求(可以沒有):使用者根本不在意的需求,對使用者體驗毫無影響。儘量規避做此型別功能。
13、庫存週轉分析
通過分析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到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週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速度越快,銷售狀況越良好。
14、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法用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
15、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又稱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據產品的業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的綜合分析,用來預測利潤,控制成本,判斷經營狀況。
轉自:愛資料Lov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