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移工具到移動急救室,5G救護車給行業帶來了什麼變化?

naojiti發表於2021-10-15

如果有陪伴小孩的經驗,大家可能會發現在玩具車中,小朋友最喜歡的就是消防車了。消防員和消防警車都是小孩眼中的英雄般的存在,排第二的可能就是在馬路上經常呼嘯而過滴滴滴響的救護車了。所有的交通要道都會無條件為它讓行,像奔赴火場的消防車一樣,救護車也必須分秒必爭,兩者都是城市交通中超人般的存在。

近日,一則關於救護車的微博熱搜點燃了網友們的熱情。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批量化投入35輛5G救護車,患者來電即可匹配最近最高階智慧的救護車。網友們紛紛叫好,5G在醫療領域又落地了個急救神器。

據悉,上海的5G救護車落地並不是首次實施。在2018年的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其就被用來參與保障後勤醫療類的工作。得益於5G救護車的優異表現,在近期上海決定集中投用35輛5G救護車批量進入一線使用。大頻寬、低時延、高穩定性的5G網路為醫療急救賦能,上了5G救護車,就等於到了急救中心。

5G救護車“五臟俱全”的新變化

5G救護車相對於普通救護車,最大的區別就是搭載了5G網路。5G網路的特徵就是大頻寬、低時延、高穩定性。在搶救活動中,時間的珍貴性就如生命般,對於病危的患者來說多一分鐘就是多一份希望。從患者開始撥打救護電話時,新款的5G救護車就開始顯示超能力。電話接入後,急救中心就會為患者匹配最近的救護車。在這個時間段,參與急救的醫生就開始提前調閱患者的健康檔案,以便可以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個大致的瞭解。

患者上車之後,開始展開急救,參與急救的不再是隻是現場的急救醫生,通過車內的5G網路視訊設施,現場的急救醫生可以與院內專科醫生一起實時治療,其他的醫療裝置均支援5G網路,病患的心電、血壓、血糖等資訊也會實時傳輸。對於情況危急的病人來說,路上的這段黃金時間也能充分地利用,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上車就入院,搶救0時差。

5G救護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謂移動的急診室,各類醫療裝置均支援5G網路。5G網路與救護車的融合實現了超能力,縮短了急救準備的時間,急救流程實現了提質再造。相比於普通救護車,5G救護車主要的變化是:

1.患者上車前,急救平臺可以有效利用來電定位資訊,將推薦最近的救護車和最佳路線,縮短急救反應時間;開通健康檔案調閱許可權,急救人員能提前瞭解患者的基礎性疾病、用藥史、過敏史等,減少救治措施偏差。

2.上車後,現場急救醫護人員可以和院內急救醫生遠端協同,打破現場急救醫師面臨複雜情境“單兵作戰”的困局。

3.上車即入院,院內專科醫生不僅能獲悉急救車輛定位、預計到院時間、提前準備手術室等,也能根據患者基本資訊、心電等檢查結果直接視訊會診,將救治時間前移。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資料顯示,使用5G救護車後,該院將腦卒中患者進入醫院到靜脈溶栓開始給藥時間的中位數從68分鐘降至50分鐘,胸痛患者進入醫院至球囊擴張時間的中位數從86分鐘降至69分鐘。

在和死神爭分奪秒的急救上,5G救護車大有可為,讓患者“上了救護車,就到了急救中心”,實現院前急救前移。醫生在救護車上就能和院內專科醫生互聯互通遠端治療,也可給患者在車上就開具檢查單,抵達醫院後可直接進入CT、核磁等部門檢查。實現這些功能的背後,離不開產業端上下游廠商的助力,救護車作為特種的小眾專用車,其市場的規模和變化我們們也一起捋捋看看。

疫情+技術變革救護車產業

救護車作為專用車的一個細分型別、商用車市場中的一個小眾市場,主要由客車企業改裝或專用車企業生產製造。按功能劃分,有轉運型、監護型、負壓救護型等特殊用途的救護車。

目前我國衛生部《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要求,每5萬人口應配1輛急救車。從醫院按照床位數配置救護車的角度來看,二級醫院按照每100張床位配置1輛救護車,擁有3輛及以上救護車的,必須至少配備1輛急救(監護型)救護車。國家衛健委釋出的《醫療機構設定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中省辦綜合醫院的床位規模上限是1500張。一個二級醫院至少需要配備16輛救護車。根據醫療部門的採購需求,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加入到救護車的生產製造和市場營銷行業。根據統計資料,2017年-2019年,我國救護車市場近年來平均每年生產7200輛,整體上趨穩。

現下國內救護車市場幾乎是頭部企業佔據市場領導地位,比如江鈴改裝、北汽福田、華晨金盃等前三頭部企業,幾乎佔據市場50%的份額。前二十名的企業累計佔據市場80%的份額,後面的企業整體銷量較少。救護車的產量在沒有什麼外部因素的刺激下,是個按需生產的穩定行業,其更換週期使用年限為10年,醫院和衛生院的增加也比較有限,救護車整體行業沒有大的需求波動,不過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負壓救護車的需求突然爆發。

2019年,我國全年負壓救護車的產量只有50臺。2020年1月24日,工信部下發通知,要求部分輕客廠家為疫情加緊趕製負壓救護車,除江鈴福特外還有上汽大通,福建賓士,福田汽車,宇通客車等都加入參與負壓救護車的程式。僅上汽大通在2020年2月份的產量就達到60輛,超過了2019年的全年產量,而在疫情防控期間有超過2000輛的負壓救護車被生產使用。在病毒沒能消滅與其共存的常態中,負壓救護車是每個省市醫院必配的選擇。而這也帶給救護車產業一些新增需求。

除了外部疫情影響的因素外,對救護車來說,技術的革新也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隨著AI、5G、物聯網、大資料等熱門技術的飛速發展,救護車市場的玩家也紛紛在車上加入這些新技術元素升級功能以獲得優質競爭力和市場青睞。

比如我們看到的5G救護車,其背後就幾乎涉及到AI、大資料、5G、物聯網等技術。救護車的智慧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其需要擺脫以往作為簡單轉運工具的身份,在急救生命的程式中發揮智慧的力量。在患者上下車的全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無論是給醫生還是患者都帶來效率與便捷的治療,為生命做足安全保障。

現下救護車領域內,智慧化、5G 應用並沒有全面開展,也只是在初始成長階段,大範圍的推廣需要成本、技術以及市場教育的共同發力。由於5G使用全新的通訊邏輯,救護車內相關醫療裝置的5G通訊元件也需要時間更換升級,這是一個大規模工程。面對5G升級過程中的瓶頸和風險,在組網還不穩定狀態時,救護車內的院前臨床應用不允許出錯或有波動,需要時間來打磨安全性和穩定性。當然我們也知道5G帶給醫療行業的不只是救護車,賦能的也不僅僅只是醫療領域。

不止醫療,5G輻射千行百業

救護車的智慧變化,實現了以前技術無法實現和達到的效果。比如5G技術的使用可保證患者的視訊實時傳輸到醫生眼前,醫生可以在一些極端的環境中參與治療。通過可穿戴的醫療資訊貼片,患者可擺脫沉重、脆弱的監護儀、體溫計等裝置,並使用5G網路把患者生命體徵資訊實時傳送至監控中心,幫助患者預防術後併發症或心臟病等突發性疾病。

也有一些比較炸裂的5G醫療領域的應用,在數千公里外的醫療專家運用5G和實時觸感反饋的體感裝置給患者做手術,世界首例5G遠端操控顱腦手術就是在這個技術保障下實現的。知名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凌至培教授在海南通過5G實時的遠端操控,完成了北京的一場帕金森病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通過5G網路的實時連線,凌至培教授得以操控數千公里外的機器裝置並實時獲取腦內電生理訊號的反饋,將電極植入大腦中一塊比黃豆還小的區域。5G技術可使遠端手術的延時降低至兩毫秒,約等於一次眨眼的時間。這類技術的融合應用也給醫療水平較差的地區提供了一種新的升級方案,一線的醫療資源可以通過技術傾斜到偏遠地區。

5G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升級對於醫療領域的賦能及眾多的行業發展帶來底層的技術支援,比如在內容傳播方面,此前腦極體介紹的互動視訊,涉及到5G網路對於整個互動視訊從拍攝、生產製作、分發每個階段的技術加持。對於內容龐大的流量和基礎網路設施的高需求,5G網路與互動視訊內容的融合為視聽領域帶來了革新與豐富的互動體驗。

而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內,5G網路也讓生產和安全都獲得保障,5G使得工廠裡面自動化的裝置資料互聯互通,保證了整個流水線的有序協同與生產,在倉儲物流的週轉方面,為工作人員實時規劃最優路徑,輔助管理倉庫的執行與安全。在地下幾百米的礦井中,5G網路裝置讓各類礦井中的機器有條不紊參與生產,並且與外部能夠實時聯動。

從5G救護車的變化中,我們看到救護車成為新的移動急救室,為生命加時,再從救護車管中窺豹到醫療領域和其他的能源、物流、工業生產等萬千行業中,5G與AI、雲端計算結合,與各行業場景充分接觸時,技術的迭代都給行業都帶來了一系列變革,對於醫療領域來說就是生命的加時,對於製造業來說就是精度的加持。無論是生產製造還是安全與協同,5G的應用都在崛起中,這些行業領域與5G及其他前沿的技術協同融合中,互相加持如虎添翼。

5G已經走過了萬物互聯的建網階段 ,現在進入到深入B端產業發展的階段,向內深處的探索與應用也會給整個市場以及行業帶來新增值空間,新的機遇和產能變革都在爆發的前夜中開始蓄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3764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